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
樓上的小姐 絕色神醫:殺手狂妃腹黑王 君臨九天 大俠養成系統 流氓大英雄 邪盜 礦工傳奇 尋羅祕事 墓之盜 駱櫻繽紛
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
首先,閻錫山先後擬定了《保衛臺灣海南島收復大陸計劃方案》,提出“實行民眾路線,建立海陸兩個方面的戰法,以對付‘共匪’的船海戰術來攻”,並且又選訓了所謂“革命種能幹部”,準備作為“收復大陸”,重建政權的骨幹。同時,閻錫山從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教訓中也認識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危難時局之下,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化險為夷,渡過難關,因此,他在其發表的1950年元旦獻詞中,就提出,要取得新的勝利,就“要認識組織力量無窮大,民眾力量無窮大,二者合一,才能發揮無窮大的政治力量”(《閻錫山年譜》(六),第2392頁)。在告全國民眾(包括大陸民眾)書中,一方面承認“,大陸幾盡陷入匪手”,另一方面,號召“願我同胞忍痛一時,以不合作的精神的心理,地下的行動,組織起來,以待之反攻”。在告陸海空軍將士書中,不但指出“國家不幸,國土大部淪喪,實為我軍人之最大恥辱!今後恢復國土,解救人民,亦為我軍之唯一責任”,而且認為“軍隊如車,人民如路,車固然要好,但亦必須有便利車行之路,才能載重致遠。我們的軍隊固須求自身的鍵強,更必須爭取人民的同情,得到人民之協助,才能完成面的戰略”(《閻錫山年譜》(六),第2394——2395頁)。
其次,就是加強對臺灣地方政府的控制,並調整幹部,整頓吏治。12月12日,閻錫山參加了臺灣省行政會議,並發表簡短講話。12月15日,他又主持行政院會議,決議:一、準陳誠辭去臺灣省政府主席,任命吳國禎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二、任命蔣渭川為委員兼建設廳長、任顯群為委員兼財政廳長、彭德為委員兼建設廳長、陳雪屏為委員兼教育廳長、徐慶鍾為委員兼農林廳長,另外還任命了彭孟緝等17人為省府委員,浦薛風為省府祕書長。並且,由於國民黨在大陸殘留軍隊的瓦解,國民黨所委任的各省地方官員也作鳥獸散,有的向投誠,有的飛往國外,因而遷臺後的國府不得不對幹部進行補充和調整。12月20日,閻錫山召開行政院會議,決定任命李彌接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餘程萬為雲南綏靖主任。24日,行政院會議又透過改組西康省政府,任命袁品文等為委員。對於國民黨積習已深的貪汙現象,閻錫山也覺得有必要懲治一下,他向國民黨非常委員會提出經濟部長劉航琛犯有叛國貪汙罪,應予以撤職查辦。外交部長葉公超向閻提議,前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嚴家淦為財政幹才,可出任經濟部長。閻即召見嚴家淦,透過交談,他發現此人確實有膽有識,即經行政院會議決定,任嚴家淦為經濟部長。嚴家淦在臺灣國民黨中央任職由此開始(其後,嚴次第擔任財政部長、臺灣省主席,行政院長、副總統。蔣介石去世後,又繼任總統)。
與此同時,閻錫山還注意了輿論宣傳工作,以及爭取美國的對臺援助事宜,但其輿論宣傳,還是老調重彈,即對的汙衊攻擊,不過,其中倒有一些說出了國民黨的失敗和克敵制勝的原因。如他在講到國民黨的失敗時,說:“今天我們損失了百分之九十,留下百分之十,匪由一變成了九十。比如我們原來是一百個指頭,損失了九十個。如果說匪的指頭是木的,我們的指頭是紙的,匪的木指頭一個成了九十個,我們的紙指頭一百個成了十個,如果我們仍以十個紙指頭,對他的九十個木指頭,是絕對不能勝利的”。由一變成九十,是因為乘著社會上“資本剝削勞動者的空隙”,“他就拿上解決土地問題,煽動佃僱農求解放的心理,拿上社會革命的口號,煽動思想界的‘左’傾,他又拿上他的組織,組織民眾,表現了組織的力量無窮大,民眾力量無窮大的合體,形成了普遍性的民眾武裝攻略,以水覆舟的戰略,以明擊暗,以大吃小的戰術,使我們以純軍事的戰略、戰術,對共匪作戰,就成了汽車渡海,入海百輛沉百輛,入海千輛沉千輛”(《閻錫山年譜》(六),第2365——2366頁)。因而,他主張用“總體戰”,“面的戰略”來確保臺灣,並恢復大陸。
對於美國對臺灣的態度,閻錫山十分**。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關於臺灣問題的宣告,稱:“過去四年來美國及其他盟國亦承認中國對該島行使主權”,“現在美國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面”,但對臺灣“繼續經濟援助”。對此,閻錫山十分沮喪,因為當時正加緊部署解放海南島的軍事行動,如果海南島被解放,那麼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臺灣。而如果美國不對它進行軍事援助,最好是使用武裝部隊干涉現在的局面,憑臺灣現有的軍事力量和軍事狀態,又怎能抵抗得了的進攻!但閻錫山並未放棄爭取美援的努力,在此之前他便向美方媒介多次呼籲,說是臺灣“只夠六個月的開支”,並告訴美國記者“殖民地國家,最易滲入,殖民地及被經濟侵略的人民痛苦,易投入。今天侵略的第三國際是整個的,反侵略的國家是個別的,這等於指頭對拳頭,是反侵略最危險的情勢”(《閻錫山年譜》(六),第2397頁),企圖以此喚起美國援臺。1月18日,閻錫山主持行政院會議,終於通過了《保衛臺灣海南島收復大陸計劃案》,恰在這天,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告不考慮承認政權,閻錫山聽後,十分欣慰。而2月9日,美國宣佈繼續援助臺灣國民黨當局,閻錫山聽到這一訊息後,更是欣喜異常。他似乎從中看到了臺灣的光明和國民黨的未來。
閻錫山儘管一如既往地為臺灣的復興而嘔心瀝血,慘淡經營,對此,一名外國記者在後來的報道中,曾把他喻為“激流裡的勇夫”,說是“他不避一切的艱難與困難,一定要把中華民國政府從風雨飄搖中遷移到安全地帶,由廣州到重慶,由重慶到成都,復由成都到臺灣。這一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與社會人心,其混亂的程度,自不待說,而中央政府每到一地,立足未穩,又行遷移的情形,正如同一個王室的王子一樣。然而,閻錫山將軍,是有著堅強不屈的意志,他一如保衛太原一樣,他秉承著天賦與他的革命精神,把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從各地遷移到臺灣,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繼續從事復國的革命大業”(1953年2月1日紐約《生活雜誌》)。
然而,在艱險與困境中如此拼搏的閻錫山,卻未能得到蔣介石的信任。閻錫山雖然沒有從正面看到蔣介石對他有什麼牽制,但他卻隱約地感到了蔣對他行為的一些羈絆。如在人事安排上的問題上,閻錫山大多請示蔣介石,可仍出現了一些麻煩。行政院決議任命蔣渭川、彭德分任臺灣省民政廳長和建設廳長後,就有人說蔣渭川是“2·28”事件的鼓動者,彭德也有問題。於是,閻錫山特別召見了臺灣省主席吳國禎,因為吳對臺灣人事熟悉,所以閻迫不得已請吳調整省政府人事。但很快就有臺籍代表、立法委員及省參議會祕書長鄭品聰等6人找上門來,向閻錫山陳述對臺灣省政府人事的意見,這些人態度很不冷靜,雖然在閻錫山的耐心解釋下,未釀成大的風波,但閻卻看出這顯然是有蔣系人物在後面操縱。
對於閻錫山來說,儘管他想取得蔣介石的信任,但他並不指望蔣介石會對他信任,因為他清楚自己過去與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廣州組閣時,蔣介石讓他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是由於蔣想利用他對付李宗仁,而他自己又無兵無權,對蔣構不成威脅。如今國府遷臺,蔣介石雖然還是“在野”,但復出只是遲早的事情,那時他自然是要用自己的人而排斥非蔣系的人了。如果說這是以後的事情的話,那麼,眼下在如何保衛臺灣並恢復大陸的問題上,閻錫山與蔣介石就存著很大分歧。對於“復國”閻蔣完全一致,但蔣介石強調的是擴充軍備,武力解決。而閻錫山則主張要用“總體戰”,“面的戰略”。他認為“今後的做法,保衛臺灣應有個計劃,收復大陸應有個政策,政治如何,經濟如何,民眾如何”(《閻錫山年譜》(六),第2399頁)。在閻錫山看來,只有把政治、經濟、民眾這些方面的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保證軍事鬥爭的勝利。他對民眾問題重要性的認識,在元旦獻詞告同胞書和告陸海空軍將士書中,已講得相當明白。而閻錫山在統治山西的幾十年中,都是對這三個“如何”十分重視的。他既長行政院,就要依自己的主張行事,這顯然有悖於蔣介石的主張,如此,蔣介石就更不能相容於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