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29章 壬辰 巽下震上 恆 仁宣之治

第29章 壬辰 巽下震上 恆 仁宣之治


首席的奶茶女友 丫頭,站住:你要對我負責 邪王盛寵下堂妃 星河大時代 我的女鬼公主 喂,痞子別太壞! 神級大恩人 追憶昔年 特戰兵王 網婚時代:大神,離婚吧

第29章 壬辰 巽下震上 恆 仁宣之治

讖曰:枝發厥榮為國之棟

皞皞熙熙康樂利眾

頌曰:一枝向北一枝東又有南枝種亦同

宇內同歌賢母德真有三代之遺風

金聖嘆點評:此象主宣宗時張太后用楊士奇、楊溥、楊榮三人,能使天下又安,希風三代,此一治也。時人稱士奇為西楊,溥為南楊,榮為東楊。

卦象:巽下震上。恆:亨,無咎,利貞。恆而亨,久也。剛上而柔下,剛尊柔卑,得其序也。恆之為道,亨乃“無咎”也。恆通無咎,乃利正也。巽下震上。雷之與風,陰陽交感,二氣相與,更互而相成,故得恆久也。雷和風往往同時興起,這種自然現象恆久不變,欣欣向榮之象。】恆卦象徵常久:亨通順利,沒有災禍,利於堅守正道,利於前去行事。

釋:第二十九象為宣宗時期三楊扶政中興,國泰民安的預言。讖語“枝發厥榮,為國之棟”,指三楊治國有方,使朝野天下欣欣向榮,堪為國家棟梁。“枝”指三楊。“厥”有宮門大開之意,似喻仁宣之治時,朝廷言路大開,從諫如流。此乃三楊勸諫仁宗、宣宗之功,故曰“枝發厥榮”。“皞皞熙熙,康樂利眾”,“皞”(hào),古通“昊”,廣大。“熙”光明,和悅,興盛。指自“仁宣之治”到明宗初年,也就是張皇后為一國之母的時期,明朝天下大治,百姓安樂。預言的是明朝的全盛時期——仁宗、宣宗在位時的仁宣之治,盛世一直延續到英宗初期。頌語“一枝向北一枝東又有南枝種亦同”,“一枝向北”指隨朱棣五次“向北”征伐蒙古的楊榮(原名楊子榮,建文二年進士,入翰林院。永樂初年為文淵閣大學士,入七人內閣,謀而能斷,尤擅長邊防,深得器重,朱棣為之改名為楊榮。1410—1424年,隨朱棣五次北伐蒙古。在仁宗、宣宗、英宗即位時,他三次穩定了政局,值內閣38年)。“一枝東”指號“東里”的楊士奇(名寓,字以行,號東里,諡文貞,漢族,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楊士奇前後侍奉過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時人稱他為西楊)。“南枝”指在當時稱為南楊的楊溥(與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入翰林院。永樂年間選為太子近臣,受讒言入獄十年。太子(仁宗)即位才出獄,組建弘文閣,掌閣事。宣宗即位後入內閣,與二楊共值,始有“三楊”之稱。),他進入內閣時間最晚。“種亦同”,都姓楊。明仁宗、宣宗都是聖明賢德的君主,他們任用三楊實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利民興國的措施,如“評反冤濫、重農減賦、賑荒懲貪”等,使這一時期吏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是明朝的盛世。“宇內同歌賢母德”,指被譽為“女中堯舜”的張太后。張後是明仁宗的皇后,是仁宗、宣宗、英宗初年三朝國母。在她做太子妃時,就以賢德聞名,成了保全朱高熾太子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仁宗在位一年即逝,28歲的宣宗即位,尊母親為皇太后,軍國大事多稟報張太后裁決。宣宗在位10年去世,張太后立9歲的英宗即位。群臣請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她尊祖制不允,重用三楊輔佐幼主。張太后勤儉治家,不允許孃家人干預朝政,震懾宦官王振,使之不敢專權。她勉勵宣宗體恤民情,也教導英宗繼續祖、父時的國策,使明朝的國力在她晚年達到了全盛。“真有三代之遺風”,“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民風純樸、天下大治的時期。明朝建文帝時,崇尚“三代”古風,認為那是完美的理想社會。甚至恢復了“三代”時的一些官名。本句除了讚頌“仁宣之治”,還隱喻了明朝尚古的理想。釋圖:圖中的三棵楊樹喻楊榮、楊士奇、楊溥。他們都是明朝的五世老臣,歷經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宣宗、英宗。圖中只見“三楊”,未見決策者張太后的影子,暗喻張太后雖然裁決主導大事,但形式上未垂簾聽政,而是啟用三楊輔幼主。這是一種畫迷——以圖中不顯示來隱喻幕後人物,這種情況後面還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