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一卷奪舍傳奇_第十六章出路上

第一卷奪舍傳奇_第十六章出路上


道以目 吃貨兒子毒辣媽咪 霸武 邪王第一寵:爆狂小蛇妃 道門女侯之血色飄香 無悔青春 煉氣修神 無敵特警橫掃三國 穿越宋遼之陌上花開 聲律啟蒙

第一卷奪舍傳奇_第十六章出路上

火才河,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

荒涼的山坡,荒蕪的田地,毫無生機的村莊。村子裡寥寥幾戶人家,三家炊煙兩家荒,只剩下垂暮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

——老人,沒有力氣離開這裡,孩子,沒有能力離開這裡。

——年輕人離開就不再回來。

燕妮也是從這裡離開的。

故鄉,一個多麼溫馨的名字,在燕妮的心中卻是罪惡與墮落的開始。

——因為貧窮,這裡的人沒有羞恥,沒有道德,沒有信仰。有的只是貪婪與欺騙。

——有羞恥,有道德,有信仰的人,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無法生存。在這裡能生存下來的只有狐狸和狼。

——狐狸的狡猾,狼的凶殘,讓每一個綿羊般善良的人都死在自己精神的伊甸園。

這是燕妮離開後第一次回家鄉。

村子裡的老人和孩子見到我們倆走進村子,都認為我是她找的男人。不懂事的孩子跟在我後邊流著鼻涕要糖吃,老人則是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不知道的在想什麼。

燕妮的家鄉已經沒有人。

她的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因為貧窮離她而去,遠走異鄉,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的父親酗酒,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醉臥路邊,凍死了。

燕妮說那時她還小,不知道失去父母的痛苦,以為父親只是累了,睡在路邊。

她還說,原來世上的死人只有凍死的人最好看,臉上帶著奇異的笑容。

從此,燕妮只能靠乞討為生,受百家氣,吃百家飯。有時為了能吃上一碗冷飯,就要給村裡人幹一天農活,累了也不能休息,非打即罵,受盡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

村裡每一個人都是她恩人,每一個人也是她恨的人。

所以,她到了能離開村子的年齡,就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村裡的舊房子已經破敗,不能住人。

燕妮找了一間比較乾淨整潔的院子,租下一間房。主人讓出了院子裡一間最好的房子,寬敞,向陽,舒適而溫暖。

房間裡有一張床。燕妮拿出新買的床罩被褥換走舊的,又拿出新拖鞋讓我換上。看她的樣子,就像一個新婚未久深愛著丈夫的妻子。

房東在院子裡劈柴。

鋒利的斧頭高舉,劃出一條弧線,準確地落下,一節短木樁在利斧下一分為二。拾起半截木樁,擺正,斧頭又高舉,落下,劈成適合家裡灶膛火口的大小。

身旁擺著整整齊齊已經劈好的木材。

我蹲在院子裡,看著他劈柴,道:“您的柴劈的真好。”

其實我並不知道這些柴劈的哪裡好,只是想打聽一些事情。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這句話流傳日久,總是有道理的。沒有人不喜歡聽恭維話。

這個人好像就不喜歡聽。

他停下手中揮起的斧頭,道:“你來這裡就是為了看我劈柴的?”

我笑著道:“當然不是。聽說這裡有些好玩的地方,帶著女朋友過來玩幾天。”

房主放下斧子,看著我,道:“你這個人不老實。這裡有沒有好玩的地方,那個女孩會不知道,還需要來問我?她從小就長在這裡,雖然離開很久,童年的記憶總是不會忘記。”

童年的記憶,誰也不會忘記。想不到燕妮離開這麼久,變化這麼大,這裡的人還記得她。

房主繼續道:”村外的山坡上有一個道觀,雖然年久失修,卻還是一處古蹟,別的地方不容易看到,

吃過午飯可以去那裡看看。”

“道觀破舊,只要還有香火,就不會倒。那裡的道人也好久沒有下山了,不知道這個冬天他們能不能熬過去。”

午飯很簡單。山間野味,時令小鮮,做法笨拙淳樸卻很新鮮,吃起來卻別有一番鄉村風味。

吃過飯,燕妮就帶著我去道觀。

道觀在山嶺上。山門破舊,斷壁殘垣。

院子裡一個年老的道人坐在陽光下享受冬日裡難得的暖陽。

佈滿滄桑的臉,歲月的苦難在他的臉上刻畫出累累深邃的皺紋。

一個道童在他身後給他捶背。一老一少,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山野之中,細數人生春秋變化,品味人間喜怒哀樂。

觀宇雖然破敗,門上的坎離宮三個字卻是真跡,古意斑駁,氣象莊嚴。

我藝出道門,從小在道觀長大,看到坎離宮三個字,心中頓生親切。走進院中,施禮道:“道長好悠閒,在這裡偷取閒光讓人好生羨慕。”

道長起身,稽首還禮,道:“施主吉祥。”

“看施主滿面風塵,想必是遠客,不知道是來求籤還是問卦?”

我看著坎離宮三個字,道:“山門蕭條,香火熄冷,不知此處神仙是否還有靈性?”

道長道:“心誠則靈。”

燕妮盯著老道,看了好久,道:“這個道觀什麼時候換人了?記得小時候這裡的住持不是這個人。”

道長道:“貧道住持坎離宮,從未離開,不知道女施主何出此言?”

燕妮又盯著老道看了一會,堅持道:“我沒有記錯,小時候肚子餓經常來這裡偷吃神臺供品,那個住持抓住我從來不打我,有時還給我一些錢。”

“小時候,這裡是我最喜歡來的地方,這裡的住持是我在這裡唯一思念的人。”

道長道:“敝觀雖然破落,卻是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四百餘年,傳三十六世,歷代皆是一脈單承,怎麼會有換住持這種事。”

“貧道也從未見過女施主。想必是女施主記錯了。”

燕妮滿臉疑惑,沒有回答。

走進道觀,神臺上供奉三清。神臺前有一臺桌,明黃色圍繡上紋著正臉的五爪團龍,龍頭上有四個大字“乾坤奧妙”。

這是帝王家的用品,封建社會如果用這種檯布是僭越之罪,犯了大不敬,要夷其族。

這個道觀裡怎麼會有這種檯布?

道長看我盯著那塊團龍檯布,笑道:“施主好眼力,看出這檯布不凡。這是當年明嘉靖皇帝御賜的檯布。”

明世宗朱厚熜,史稱嘉靖皇帝。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他執政期間,迷信神仙方術,尊尚道教。嘉靖二十一年移居西苑,一心修玄,日求長生。

晚年,為得少女初信煉製紅丹,廣徵民女進宮,肆意折磨凌辱,死者不計其數。

壬寅年,以楊金英為首的十幾名宮女趁嘉靖皇帝熟睡之時,潛入他的寢室,眾人按住嘉靖皇帝,用繩子勒住他的脖子。由於緊張,繩子系成死結,怎麼也收不緊。當時,一個婢女發現告密,跑出去報告皇后,他才大難不死。

數日後,十幾名宮女凌遲處死。

這段歷史,史稱壬寅宮變。

道長道:“當年嘉靖皇帝煉製仙丹,那丹方就是出自敝觀。嘉靖皇帝為了賞賜敝觀煉丹有功,重修此觀,御賜觀名。只可惜,十年浩劫,都散失破壞殆盡,只剩下這塊桌布和門上那塊匾。”

說完,老道不禁搖

頭嘆息。

原來,這個道觀竟然和嘉靖皇帝煉製仙丹的丹方有關,看來這個道觀可是大有來歷。

道童奉上清茶。

道長道:“敝觀無長物待客,只有這茶是山中自產,別處喝不到,請二位施主嘗一嘗。”

茶香沁脾,醉人心神。

捧起茶,淺啜一口,味道果然不凡。

燕妮也喝了一口茶,皺著眉,道:“好難喝。”

她喝不慣茶。

道長道:“女施主不喜歡這茶,好可惜,這茶有一個奇效,叫七日醉,又叫神仙酥,只要喝上一口,立刻體酥神醉,就算是神仙也要睡上七日。”

燕妮撇嘴道:“吹牛。”

我卻心中一沉。

難道這茶中有毒?

道長果然沒有說錯,這茶有古怪。

沒過多久,燕妮神情開始古怪,身體左右搖擺,她用手扶著頭,道:“我怎麼這麼頭暈啊,好像要坐不住一樣。”

說完,栽倒在椅子上。

我也開始頭暈,強自穩定心神,扶著桌子,道:“道長,你在茶裡下毒是為了什麼?”

道長道:“因為你知道的太多。”

黑暗,無盡的黑暗。

不知道一個人日日夜夜生活在黑暗中,心中是什麼滋味。

如果這個人從一出生就是生活在黑暗中,沒見到光明,也許認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個樣子。

可是,一個人原本生活在光明中,突然墜入無盡的黑暗,心中的痛苦和恐懼我現在卻已經知道。

我突然開始佩服範無病,不知道他眼睛失明以後是怎麼在黑暗中度過。也許是他對妻子的愛讓他戰勝了恐懼。

我醒來時,眼前一片黑暗,燕妮躺在我胸口沉沉入睡。地上鋪著稻草,我們躺在稻草上。我感覺四肢痠軟無力,想站卻站不起來。

用手撫摸牆壁,是堅硬的花崗岩。整面牆都是用花崗石砌成,每一塊估計有上千斤重,岩石與岩石之間嚴絲合縫,一根針也插不進。

這裡是一間石室。

石室裡溫暖如春,雖然躺在稻草上,卻一點也沒有涼意。

這是哪裡?

喝過茶後,我只記得自己昏迷,然後就什麼都不記不起來。輕輕搖動沉睡的燕妮,希望能讓她清醒。可是她睡的好沉,好久也沒有醒。她似乎在做一個甜美的夢,酣睡中還發出輕微的笑聲。

黑暗中,寂靜的石室,燕妮的呼吸聲清晰可聞。

密封的石室,空氣清新,沒有任何發黴腐爛的異味,封閉如此嚴密的石室,溫度也不低,地上鋪著稻草,居然沒有一點腐敗的味道,這裡一定有通向外界的通風口。

如何沒有通氣口,這裡的味道一定難聞的要命。

如果找到這個通氣孔,是不是就找到了出去的路。

沒有燈光,我只能用手慢慢地在黑暗中摸索每一寸石壁。牆壁光滑如鏡面,經過精心的打磨。如果有燈光,這裡的石壁一定可以照出人影。

是什麼人建造了這間石室,他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拘禁囚徒,這個成本也太高了,什麼人會花這麼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建造這樣一個石室。

僅僅是砌牆用的巨大花崗岩就不知道需要多少人來搬運。

我伏在石室的石壁上,像壁虎一樣緊貼這石壁慢慢地移動,一寸一寸地摩挲,希望找到那個通向外界的氣孔。

時間越長,我越吃驚,這個石室建造的簡直太完美,每一塊石頭大小相等,石塊與石塊之間結合嚴密,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