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六章 中國製造2025_關於“中國製造2025”的策略

第六章 中國製造2025_關於“中國製造2025”的策略


修真高手在人間 都市全能奇才 辣妻追夫:秦少慢點走 一劍蕩魔 神劍無光 機甲同萌 血色夜總會 無懈可擊之美腿如林 足球之王 鄧小平改變中國

第六章 中國製造2025_關於“中國製造2025”的策略

關於“中國製造2025”的策略

李培根 中國工程院院士

新一輪工業革命是資訊科技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以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為核心,建立在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基礎上,結合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

經過多年的發展,轉變思想,加強創新,中國製造業正在努力蛻變。2015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釋出,更是給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提供了一個契機。

製造業發展十大熱點

熱點1:“新常態”下,中國製造業亟待重塑競爭優勢。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亟待重塑競爭優勢來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熱點2:“工業4.0”大潮助推智慧製造升溫。“工業4.0”來自德國,是以智慧製造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它將傳統制造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結合,運用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智慧材料等先進技術,將更多資源和生產要素科學化整合,使工業生產變得更加智慧化、自動化、個性化。我們現在正好處在一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工業4.0”的熱潮席捲全國的同時,也成為驅動推進智慧製造的強勁動力。

熱點3:中國高鐵成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典範。中國高鐵不僅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還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高鐵技術體系,成為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典範,創造了一套自主創新的“中國模式”。

熱點4:製造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相互滲透。隨著智慧製造逐漸成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核心,製造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的相互滲透趨勢日益明顯,利用各自的市場競爭優勢尋求合作的機會,共同應對由智慧化與網際網路化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這也是兩化深度融合的結果。現在小米12.66億元入股美的,上汽和阿里巴巴打造智慧化網際網路汽車,百度和寶馬合作發展高度自動化駕駛技術,東風和華為合作開發汽車電子和智慧汽車,等等,傳統的製造企業和IT(資訊科技)企業聯手,這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新景象。

熱點5:小米實踐微笑曲線。眾所周知,微笑曲線來源於臺灣鴻基,大體意思是價值最大的在兩頭,一頭

是研發,一頭是銷售、服務等,中間是製造。小米在研發環節,實現產品的自主創新和差異化發展;在營銷環節,以線上營銷為主,多渠道營銷結合。小米很好地實踐了微笑曲線這一原則。

熱點6:推進服務化構建制造業增長點。在“中國製造2025”中,也非常強調服務型製造,現在面對產能過剩、利潤空間壓縮的殘酷現實,中國很多企業主動轉型,不斷推進服務化,縮小與國際市場的差距。

熱點7:機器人熱潮難掩國產核心技術缺失窘境。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購買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擁有30萬臺機器人,機器人及系統產值約1000億元,將帶動3000億元零部件市場。但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總體處於行業低端,而日系、德系先進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幾乎壟斷了高階機器人市場,佔比高達96%。可以說,有關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基本上還掌握在外國人手中,這是比較遺憾的。當然也正是這個現狀,使得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機器人相關的自主創新,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熱點8:製造業個性化定製開始興起。隨著製造業和IT的發展,傳統大規模批次化生產模式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小批次、多樣化的產品生產模式已經出現,中國製造業個性化定製開始興起。如奧迪在中國率先進軍個性化定製市場,個性化訂單比例已經佔到20%以上。紅領集團自主研發的個性化定製平臺C2M(顧客對工廠),引領服裝行業率先實現大規模定製化。

熱點9:崑山事故再敲警鐘,全面安全管理重要性凸顯。我國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伴隨著頻發的安全生產事故,一組組用生命疊加起來的數字,讓製造企業再次聚焦安全生產問題。

熱點10:波士頓諮詢揭示中國製造成本優勢不在。波士頓諮詢集團(BCG)近期公佈了一份研究報告,將出口排名世界前25位經濟體的製造業成本進行了量化比較,以美國作為標準,美國是100,中國是94,中國作為低成本製造業大國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喪失,溫和的薪酬增長、高效的生產技術、低廉的能源價格以及美元匯率走低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兩國的生產成本幾乎沒有差異,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與其他國家跨國公司未來會選擇在美國境內進行生產。可見我們的優勢已經不再,這也給了中國製造業一個警醒。

“中國製造2025”策略

製造業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成為各國技術創

新的主戰場。

2012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0792.62億美元,在全球製造業佔比約20%,與美國相當,成為世界製造大國。但是我國的製造業是大而不強,主要問題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於人;第二是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第三是資源利用效率偏低,尤其不注重綠色和環保;第四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

我們需要意識到,新一輪工業革命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製造強國形成歷史**匯,這對中國是極大挑戰和極大機遇。

我們對“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一些策略:

第一個策略是智慧製造,這是“中國製造2025”最重要的內容。我們還在進一步做智慧製造具體的戰略規劃,包括製造業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

第二個策略是提升產品的設計能力,實現產品的全數字化設計,結構、效能、功能的模擬與模擬最佳化。實際上智慧製造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智慧設計。

第三個策略是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包括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創新人才培養。這其中人才是很重要的問題,我國製造業急需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等。

第四個策略是強化製造基礎,包括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因為這些基礎的整體水平,將為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五個策略是提升產品質量,包括產品的監管質量、誠信體系等。

第六個策略是推行綠色製造,這也是未來企業要面臨的巨大挑戰。從產品設計一直到加工製造、產品包裝,包括產品的再生、維修等,今後都需要考慮綠色環保。

第七個策略是結構最佳化,我們希望2025年前優先發展與國民經濟、國民建設相關的七大戰略必爭產業,如積體電路及其專用生產裝備、數控機床、航空、海洋、汽車等,重點突破國際先進水平已較為接近的七大優勢產業。

第八個策略是發展現代服務業。譬如通用電氣(GE)將感測器安裝在飛機發動機的葉片上,實時將發動機執行引數發回監測中心,對發動機狀態實時監控,提供及時的檢查、維護和維修服務,以此為基礎,發展了“健康保障系統”。同時,大資料的獲取,將極大改進設計、模擬、控制等過程。營銷模式由銷售產品轉為銷售飛行小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