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人腦進化
鏡不蒙塵 仙之九品芝麻官 風騷修真大帝 網遊之格鬥——戰無不勝 嫡女難嫁 末日影殺者 夜半鋪子 戰魂無敵 冷宮虐妃 永安謠
第一百七十六章 人腦進化
有句話她不好意思說:“那些狐猸子的**功夫都遠勝過我,迷得你神魂顛倒。”說起來,司馬林之死,起初是她因為吃醋與李玉兒等人分開,藉口做事得有頭有尾,說那知縣夫人是世家大族出生,黨羽眾多,必須在李家客棧坐鎮一段時間,搞不好還能抓住幕後的大魚。結果大魚沒抓著,卻陰錯陽差,遇上武功大減的司馬林。諸保昆第一針只是忍不住出手試探,反正不是全力出擊,事後完全可以解釋成切磋武功,接下來才一招比一招狠,結果絕招還未出,司馬林已經抵擋不住,一命嗚呼。開始的時候,李茵蘭還以為司馬林是在假裝,像以前那樣大玩騙人的把戲,扮豬吃老虎。直到司馬林死,李茵蘭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別說提前救人。這有些像狼來了的故事,若不是李茵蘭對司馬林的武功和陰險印象太深,又怎麼會來不及出手相助。但那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就算沒有那一條,殺人者都不敢相信司馬林會有這麼容易被殺,何況她這個旁觀者。她若是出手太早,說不定兩邊都不討好,裡外不是人。總而言之,等她明白過來,出手已經太遲,更別說其他人。
追根求源,則是在於秦朝吸走了司馬林的內力。[.]
俗話說得好:“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秦朝對司馬林這樣的死敵都手下留情,別說外人很難以理解,就連龔婉、小柳和阿朱這些人都認為十分地不妥,心想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別說司馬林這樣的敵人還擁有不少的實力,就算只是個普通的小孩,留他在外面亂說話也十分地不妥,更何況小孩總有長大的一天,而自己總有變老的一天,有生病的時候,有三災九難……雖然她們都認為十分地不妥,卻都沒有說出口,因為她們都很清楚,秦朝絕不是那麼傻的人,只是自己現在還不能理解。雖然秦朝曾經跟她們解說過:“給別人留下一線生機,也是在為自己留下一線生機,雖說事後得擔心別人報仇,但利弊各半,說不上誰好誰壞,既然如此,又何必同類相殘!”但她們想來想去,認為這理由未必說得通,或者說事情遠不止這麼簡單。別人是那種無仇無怨都會亂殺人的大壞蛋,更別說與你仇深似海,你不殺別人,百分百是在給機會別人殺你,至於是否是在給自己留生機,卻還是個未知數。然而接下來更讓她們吃驚,秦朝手下留情的那些人,不是像司馬林那樣很快遇難生亡,就是因各種原因而自殺,百分之五十活不過三天,百分之九十活不過三十天,百分之九十九活不過三個月,根本用不著秦朝破殺戒。就算忍不住破殺戒,也頂多剩下百分之一。就算殺人真的有惡果報應,也只剩下頂多百分之一,與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相比,根本算不得什麼。眾女最佩服的是,吸完內力後,秦朝真的沒半點興趣插手,情願在家裡睡大覺,那些敵人卻紛紛自動滅亡。
這天,秦朝又抓住一個黑衣人,龔婉、小柳和阿朱門下的弟子們又喜又憂,心情十分地複雜——如果等下是自己好運,被秦朝看中,當然是希望那黑衣人的內功修為越深厚越好,但都不敢說出來,怕竹籃打水一場空,更怕希望越大,打擊越大。反之,若是別人好運,那當然是希望那黑衣人的內功修為越淺薄越好,畢竟誰也不喜歡被同伴超越,只是這更加不敢說出來,甚至連想都不敢多想,生怕被秦朝的讀心術識破。
因此,在暗底下,有不少弟子都選擇長時間的自我催眠,不停地想象著秦朝的好,在心裡大拍馬屁。俗話說:“謊話說一千遍,假的也成了真的。”不知不覺中,秦朝多出不少的信徒,‘信仰之力’大增。這些‘信仰之力’並不是只有秦朝擁有,而是所有人都有,區別主要在於多少,其次在於是否懂得利用。在精神力大增之前,秦朝和大部分人一樣,對‘信仰之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半信半疑。
什麼是‘信仰之力’?
不同人對此有不同的理解。
就算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此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就像同一棵樹上的同一片樹葉,第二天和第一天看著變化不大,但畢竟已經有所不同。一天變化不大,難以區分清楚,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呢?
那樣的變化相對而言是很大,但從整棵樹來看,成千上萬的葉子似乎樣子都差不多。
若說差不多,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就算是雙胞胎,都只是長得像,而不是相同。再相似的葉子也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
對於比較馬虎的人而言,‘信仰之力’就是精神力,對於更馬虎的人來說,精神力就是神力,又何必苦苦深究下去?讓別人頭痛,自已更頭痛,典型的吃力不討好。
但各人有個人的喜好,名為啃魂書蟲,秦朝自然遠比常人更喜歡追根究底。他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就曾發表過‘三元論’,講的是繼《易經》之後的新型分析方法。最初的影響並不大,主要是便宜了他那幾個恩將仇報的親戚朋友,直至‘小小世界’問世,才開始被全世界重視,並被英、美等多個國家列為sss級文章。當然,這種過程不管如何爆發,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sss級之前有ss級,更之前有s級,再之前還有aaa級……雖然事情是這麼回事,但說起來未免太複雜,‘三元論’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三元論’的基礎是‘因果論’,不管一件事情有多麼地複雜,我只求因,只問果。比如說那些官員,一聲令下,啥都不管,只問結果,只看好壞。又比如說那些貪官,一件工作,不管是道德還是禮儀全拋之腦後,只問一個字——‘錢’。為什麼那些腦袋一根筋的人大都在官場上如魚得水?正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顧,只抓住‘錢’不放,往下收禮貪汙,往上送禮賄賂,思維模式極為簡單有效,根本用不著多麼聰明的腦袋,只要比豬腦袋聰明些就足夠。反之,不少聰明人反被聰明誤,懂得越多,不懂越多,想得越多,煩惱越多,麻煩越多,痛苦越多,失敗越多。
但整個人類的進步關鍵還是落在牛頓、愛因斯坦、沈括、蘇頌、蘇軾那些聰明人頭上。
越聰明越好。
天妒英才,世界上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自然是越笨越多,越聰明越少,雖然誰都不甘心自己天生比別人蠢,更不甘心承認自己比別人蠢。但卻不想一想,別人之所以天生更加地聰明,那是因為他們的祖宗比自己祖宗更愛動腦筋,因此腦袋進化得更快。或者,那些人明知這一點,卻不愛多動腦筋,更喜歡用最簡單的生活模式解決一切問題,一切向前(錢)看,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條龍服務等等,都是這樣的典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還在行萬里路之前。
因為人最重要的還是腦袋,而讀書是加速人腦進化的首選,從古至今皆是。
但也並非毫無代價——讀書越是刻苦,對精神消耗越大,導致精神疲勞,接受力下降,身體虛弱,百病叢生。親!如果你覺得本站不錯,還請記住本站幫忙宣傳下哦 !本站哦 !
{<a href="www..com" target="_blank">www..com</a>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援,您的支援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