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

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


類似愛情 龍鳳呈祥 農家小妞妞 冷情王爺,寵妃不拐彎 賢妃當道 大反派之逆襲 妞,爺給你笑一個 暗牧攻略 種田錢途無量 我是藍染

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

漢永壽元年(公元155年)曹操降生在一個達官顯貴的家庭裡。祖父曹騰是費亭侯,任大長秋,父親曹嵩的官職也不小,做過司隸校尉、大司農、大鴻臚,到後來又用錢捐了大尉。雖說祖父、父親的官職很高,但由於祖父是個宦官,所以門第並不高,稱不上“望族!”

曹操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自然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少年時象東漢時許多官宦人家的子弟一樣,生活**不羈,常常臂架獵鷹,騎馬帶上獵犬到野外打獵。有時和綠林中人練習刀槍、騎射,他因此長就一副強健體魄,練就一身馬上步下的好武藝。

隨著年齡的增加,曹操對東漢王朝的昏暗逐漸有了深刻的認識,特別是耳聞目睹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互相傾軋,官僚們不顧百姓死活,貪汙腐化,使他憂心忡忡,常常發出憤世疾俗的感喟(kuì)曹操到這時開始逐漸遠離舊時的“朋友”,從聲色犬馬的生活中脫離出來,暗自立志要幹一番大事業。曹操是個意志力很強的人,當他決心要幹一件大事時,他就能馬上甘諸實踐。他開始潛心讀書了。當時各地不斷爆發農民起義,特別是黃巾起義極大地震撼了東漢王朝腐朽朝廷。面對動盪不安的社會,曹操特別注意軍事著作的學習與研究。他蒐集了東漢以前各家的軍事著作,把其中的主要內容摘錄下來,編成一本《兵書接(節)要》。他十分崇拜大軍事家孫武,反覆研讀了《孫子兵法》,併為這本書詳加註釋,這本加註的本子他題名為《孫子略解》。由於他資質高,見聞廣博,經過幾年的認真學習,他的才能,特別是軍事才能達到了很高水平。在眾多的官宦子弟當中,他脫穎而出,得到一些很有名望的人交口稱讚。東漢太尉橋玄就特別賞識曹操,他曾對人說:“阿瞞(曹操又一名字)這小兒卓異不凡,將來定能幹一番大事業。”橋玄曾當著曹操的面稱讚說:“天下就要大亂了,能夠安定天下的,恐怕只有你了。”橋玄還說過要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託給曹操的話。除了橋玄,象南陽郡的何顒(yóng)也特別賞識曹操。當他看到曹操,經過交談,他讚歎道:“漢朝將亡,安定天下的一定是這個人!”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汝南名士許劭,這個人以慧眼識人著稱於世。曹操有一次特地登門拜訪,當面問他:“你看我是怎樣一個人?”許劭看了看他,不肯說,經不住曹操的追問,他才說:“你呀,前程遠大不可限量。你將來恐怕是治國安邦的能臣,亂世的奸雄。”曹操聽了他這番似褒似貶的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時的曹操雖然還很年輕,但由於當時一些有名望的人的宣揚和評論,他的名聲鵲起,成為受人矚目的人物了。

公元174年,剛滿二十歲的曹操開始步入仕途。起初只是做皇帝的侍從官,不久,被任命做了洛陽北部尉,負責京城中的治安工作。當時的京城洛陽也很混亂,豪強仗勢欺人,強取豪奪之類的事件時有發生。曹操儘管官職很低,辦事卻很有魄力。他一上任,馬上下令把官署衙門修繕一新,又下令造了一批五色棒,在官署大門兩側懸掛十餘根。這些五色棒是用來懲戒違法亂紀的,凡有胡作非為觸犯律令的,不論是誰,重者用棒打死,輕者用棒懲戒。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漢靈帝寵幸的小太監蹇碩的叔父夜半出行,這在當時是違犯宵禁律令的,被士卒抓來送到曹操那裡處分。曹操立即按律叫人用五色棒亂棍打死。從此以後,京都裡的豪強大為震動,不敢再象從前那樣胡作非為了,京都秩序大為改觀。

後來,曹操又擔任議郎,可以參與討論國家大事。他看到朝廷一些貪汙、營私舞弊現象,十分生氣。他不怕得罪權貴,幾次上書朝廷,批評掌管朝政的人失職。儘管他大聲疾呼,慷慨激昂,但他位低言輕,根本不受重視。經過這些挫折後,他心灰意冷,再也不提什麼建議了。

公元184年,黃巾大起義爆發了,起義軍連戰連捷,奪取了許多城鎮。訊息傳到京都,東漢統治集團驚恐萬分,連忙調集大軍前往鎮壓。曹操感到自己大顯身手的機會已經到來,寫奏章要求參加軍隊。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跟隨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傍,開赴前線作戰。官兵很快打敗了起義軍,屠殺了幾萬起義的農民。由於作戰有功,曹操被提拔為濟南相。

曹操在濟南這段期間,主要乾了兩件比較有影響的事。一件是上任不久檢舉罷免了八名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另一件是下令拆除祠堂,禁止祭祀等迷信活動。這兩件事在當地引起很大震動,那些不法之徒不是遠走他鄉,就是有所收斂,濟南地界的社會風氣有了很大改變。曹操的作法自然要觸及到地方上的豪強勢力,難免要得罪朝廷中與之有聯絡的一些權貴。遭到這些人聯名告狀,詆譭,曹操一氣之下,上書朝廷辭官回鄉。

曹操是個雄心勃勃的人,怎肯自甘寂寞,去過那種百無聊賴的隱居生活呢?公元188年,漢靈帝籌建西園新軍的時候,曹操接到任命後又回到洛陽擔任典軍校尉了。

第二年,漢靈帝病死,由年僅十四歲的劉辯繼位,這就是漢少帝。這時朝廷內部接連發生兩次政變,一是外戚國舅何進想除掉弄權的一群宦官,想借助董卓的力量,結果事情敗露,反被宦官殺死。二是董卓率領大軍開進京都以後,廢掉少帝,另立比劉辯更小,才年僅九歲的劉協為獻帝,自己封自己做了相國,把朝中大權全部抓到自己手中。董卓這個人十分殘暴,縱容手下將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洛陽城內外,屍橫遍野,田園荒蕪,當官的和平民百姓整天在驚慌中度過日子,景象十分悲慘。

董卓想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惜重金籠絡人才,曹操也是他極力拉攏的一個。曹操看清董卓所作所為不得人心,難免要垮臺的,不肯接受官職,謀殺董卓不成,連夜逃回家鄉譙縣。

曹操回鄉後立即著手建立軍隊。他一面加緊打造武器,一面散發家產收兵買馬。由於曹操建立軍隊打出的是興復漢室,討伐國賊,得到當地一些人的支援和贊助,很快就招募了三千人。這時曹操的親戚夏侯悼、夏侯淵和堂弟曹洪、曹仁等也帶領二千多人馬來,曹操有五千多人馬,正式樹起大旗,起兵討伐董卓。

曹操由於人單勢薄,便加入了以袁紹為盟主的討伐董卓的聯盟。這個各揣心腹事的軍事聯盟雖然人數很多,但由於缺乏一個有威望有膽識的首腦,又各自儲存實力,不敢與董卓主力交鋒。曹操看到這種情況,又氣又急,決定單獨採取行動。他率領自己的五千人馬,由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向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前線迸發。在滎陽汴水,曹操與董卓部下的大將徐榮相遇,雙方展開一場激戰,因為力量懸殊,曹操的軍隊被擊敗,人馬死傷大半,曹操自己也中箭受傷。

曹操並沒有因為失敗而喪失信心,他和夏侯悼、曹洪等又設法招募軍隊,又組成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隊伍。他帶領這支人馬準備繼續討伐董卓。

這時形勢發生很大變化,袁紹的聯盟內部矛盾加劇,各部紛紛搶佔地盤,擴充套件勢力,由此發生火併。袁紹也想象董卓那樣另立個皇帝,在河北搞一個小朝廷。曹操堅決反對另立皇帝,勸阻各部化解矛盾,共同對敵。可是聯盟這時又難維繫,不久,這些人便都率兵返回自己的地盤上謀求新的打算去了。於是;出現了軍閥割據,互相混戰的局面。

在此期間,農民起義軍不斷髮展壯大起來。黃巾軍中的青州軍和黑山軍聲勢最大。袁紹擔心起義軍威脅他在冀州的利益,召來曹操,讓他率部隊去鎮壓黑山這支義軍。此時的曹操無力單獨與董卓對抗,也想找個機會搶佔塊地盤,好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便答應了袁紹的請求,掉轉槍口,率兵進入了東郡,打敗了黑山軍。袁紹賣個人情,保舉他為東郡太守。這樣一來;曹操就名正言順地有了自己的地盤。

第二年,青州的黃巾軍攻佔了兗州,殺死刺史劉岱。曹操看到有利可圖,馬上率兵去鎮壓。曹操對起義軍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面集中兵力剿滅起義軍中的強硬派,一面對另一些人威逼利誘。這年冬天,曹操迫降了這支青州軍,招降改編了三十萬人馬。後來這支軍隊就成了曹操的主力軍。

曹操有了這塊根據地,又有了這支龐大的軍隊,政治野心一下子膨脹起來。他把眼光放在削平群雄,一統天下這一更大的目標上了。

在這以後的兩年裡,曹操首先打敗了向他挑戰的袁術,鞏固了南邊疆界;接著又向東進,打敗了陶謙和增援陶謙的劉備。在他東征的期間,後院失火,陳留太守張邈叛亂,引狼入室,把董卓的部將呂布迎接進來當了兗州牧。曹操只好回師來對付呂布和張邈。公元195年夏天,曹操終於在鉅野打敗了呂布,把呂布和張邈趕出了兗州地區。這年年底,曹操又重新控制了兗州。

這期間大奸賊董卓被司徒王允和董卓部將合謀殺死,漢獻帝被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搶去,接著李、郭兩人反目火併,漢獻帝又被楊奉劫持到洛陽。這些人之所以爭搶漢獻帝,都是想借助漢獻帝的名義發展自己的政治勢力,好師出有名。

曹操手下的毛玠和荀彧(yù)也多次向曹操建議出兵迎接漢獻帝。曹操也想這樣幹,但一直苦於沒有機會。當董卓被除,部下四分五裂時,曹操認為時機已到,於是在公元196年,曹操率領大軍浩浩蕩開進洛陽,親自去朝見漢獻帝。他藉口洛陽幾經戰亂,破壞嚴重,皇帝不宜居住,把漢獻帝遷到了許昌,改年號為建安。這樣,曹操就成了中央政權的實際操縱者。這一優越的政治地位,對於曹操後來逐步消滅北方勢力,起了很大作用。

曹操遷都許昌之後,他面對的是人民流離失所,土地荒蕪,百姓和軍隊缺衣少食。曹操採納了棗祗和韓浩的建議,減免租稅,放寬政策,招募流亡的農民,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曹操還把軍隊組織起來開荒種地,這就是歷史上的民屯和軍屯。實行屯田以後,大片荒蕪的土地得到開發利用,百姓的生活安定下來,軍隊的物資供應也有了很大改善。

曹操在鞏固了自己的地盤之後,便把精力主要用於掃平北方群雄,統一北方的方面。他先後消滅了楊奉、韓暹(xiāo)、袁術、呂布等軍閥,收降了張繡,趕走了劉備,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這時,北方最大的軍閥袁紹成了他最主要的政治和軍事上的對手。

公元200年,袁紹出兵十萬向許昌進發,妄圖一舉消滅曹操,稱霸中原。面對袁紹的挑戰,曹操勇敢地率領三萬五千精銳部隊迎戰。他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引開袁紹的主力部隊,斬殺了袁紹手下大將顏良、文丑,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曹操採用投奔他的謀士許攸之計,奇襲袁紹軍用物資重地鳥巢,殺死守將淳于瓊,消滅全部守敵,焚燒盡全部糧草。接著又擊敗增援的張邰和高覽,迫使兩人投降。曹操乘勝出擊,一舉殲滅了袁紹的主力。袁紹由於懊惱和鬱鬱寡歡,在公元202年吐血而死。

緊接著,曹操對軍隊稍加休整,又出兵向袁氏割據的老巢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發起猛攻,很快攻佔了鄴城,殺了袁紹的長子袁譚。到公元206年,曹操佔領了冀、青、幽、並四州,奠定了北方統一的有利基礎。

公元207年,曹操又揮師北上征討烏桓。結果把烏桓打得大敗,並把其首領蹋頓單于斬殺了。從此,北方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曹操於公元208年初,班師回到鄴城。同年,自己便擔任了丞相職務,把朝廷的政治、軍事大權牢牢地抓在手中。

公元208年夏天,他親率大軍南下,意欲掃除南方群雄,一統天下。雖然他打敗了劉表,攻佔了荊州,但是在赤壁遇到了孫權與劉備聯軍的頑強抵抗,結果大敗而回。由於赤壁失敗,元氣大傷,他統一全國的計劃受到嚴重挫折。由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得以形成。

曹操不僅是個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在軍旅生涯中,他寫了大量的詩歌,保留到今天的還有二十多首。象《蒿里行》、《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都十分有名。他的詩擺脫了古典的束縛,並從民間文學吸取營養。氣勢非凡,慷慨悲涼,風格獨特。如《龜雖壽》詩這樣寫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灰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全詩充滿樂觀精神。尤其是“老驥伏櫪”以下四句,反映了曹操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晚年的曹操始終想揮師南進,完成統一中國大業,但終因條件、情勢等原因未能實現。曹操自從迎漢獻帝到許昌後,先後用漢獻帝名義任命自己為丞相,封魏公、魏王。他實際上是無冕之皇。

縱觀曹操一生,功勞還是大於過的,正如魯迅文所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