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436章 清算

第436章 清算


官門 絕世醫巫 花都最強兵王 無良神醫 殘情虐愛:拒上總裁床 超級寵獸系統 天罰 遠古的傳說 嫩妃愛耍賴:娶我?排隊吧! 沒有結局的愛戀

第436章 清算

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算

勤政殿內。

被皇帝一問,兩名禁軍愣了片刻,拿不準該從何說起。

他們這一年多都在靖遠侯府,與其他守衛梨春院的羽林衛同吃同住。二人輪番當值,既參與守衛,同時又是皇帝的耳目。

故而,他們對靖遠侯府的情況,自是多加註意了的。

皇帝斜靠在龍椅之上,神色慵懶,餘光瞥見他們的不知所措,索性直接問道:“那就先說說,靖遠侯世子對梨春院那邊重視與否?”

剛剛在奉寧殿聽到的那些話,言猶在耳。

儘管當時那若有所思的表情大都是順勢而為,但皇帝終究還是惦記著這事。

此問一出,兩名禁軍反而放鬆了些。

問題越具體,反而越好應對。

其中一人立刻回道:“靖遠侯世子對梨春院十分重視,那些負責守衛的羽林軍,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以武藝高強、為人忠厚者為先。世子爺平日裡也時常囑咐大家,在梨春院所聽所見,都不許傳出去半個字。至於世子爺本人,倒是不常過去。”

皇帝心中暗暗點頭,又對著另一名禁軍,確認道:“這麼說,他還是進去過的?”

那人連忙道:“是。有幾次是陪著皇上一起去的,至於您不在的時候,也曾去過兩回。

“一回是成嬪娘娘剛搬進去那日,當時世子爺只是在前院安排人手,並未與成嬪娘娘碰面。”

“另一回,就是不久前成嬪娘娘落水那次,當時也只是走到前院,在西邊涼亭裡與成嬪娘娘說了幾句話。”

皇帝微微頜首。不知怎麼又想起一事:“那太醫去請脈的幾次,他都不在嗎?”

才免去對私會的疑心,又開始擔心他不夠盡責。

“徐醫正去請脈的幾次,都是世子夫人在旁邊陪著的。”

直到這會兒,皇帝神色之中,才終於顯露出一絲滿意。

此時再想起剛才吳夫人的話,便是另一番心境了。

只聽他突然問道:“除了朕親自碰上的那次之外。靖遠侯夫人可還有再去梨春院找麻煩?”

“那倒不曾。這段日子。侯府二爺的院子裡風波不斷,靖遠侯夫人想必為此頗為頭疼。”

何止是吳夫人,就連皇帝聽了。都忍不住撇嘴:“瑾亭還沒回去?”

“沒有。康寧縣主自從回了公主府,便閉門不見,任憑侯府這邊誰去說項,一律擋駕。聽聞成陽公主還曾遣了人去索要放妻書。被吳夫人嚴詞拒絕了。”

“胡鬧!婚姻之事,豈可兒戲!”皇帝生氣歸生氣。卻也不想管她們這些閒事,“那世子的院子,可還安穩?”

皇帝隱約記得,當初太后曾送過丫鬟給蔣軒。想來定會掀起些波瀾的……

“世子爺的榆院,一向安穩。即便是院子裡的下人們,都安分得很。平日裡極少議論主子的事。”

“哦?”皇帝稍感意外,卻愈發感興趣了。想起今日吳夫人一番行事,又問起:“那吳夫人與世子的關係如何?”

這可把兩名禁軍問愣了,不敢輕言妄斷,只回憶道:“靖遠侯夫人與世子那邊的來往甚少。尤其是世子夫人,幾乎是不過去請安的。聽聞起初是吳夫人的意思,說世子爺身體欠佳,世子夫人一嫁過去,就免了晨昏定省。”

“那她就真的不去請安?”皇帝挑眉。

“除非年節,或者吳夫人有請,否則從不見世子夫人去沁宜院。”

另一人緊跟著補充道:“而且,據說世子夫人從來都是稱呼靖遠侯夫人為‘夫人’,從未稱其‘母親’,就連當初大婚認親之時,都不例外……”

這可把皇帝驚著了。

想起之前見過那陸氏兩次,無不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

尤其當時在景王府試探她那次,她那有些孩子氣的淚顏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沒想到,這麼一個小姑娘,面對靖遠侯夫人之時,竟然還能如此強硬。

倘若換了旁人,皇帝說不準會是有何觀感,但皇帝心裡對吳家的芥蒂一天比一天深,便只覺得陸清容行事有點意思,不自覺就站在了她這邊……

“行了,你們下去吧!”皇帝命令過後,突然又吩咐道:“這些日子,你們在宮中行走時注意著點,最好別和靖遠侯夫人碰上,你們當初動手把她架走,她定是能認出你們的。”

皇帝暗道,既然有人想讓自己對蔣軒的信任不再,那便由著她們這樣想好了。

自己佯裝不知,才能更徹底看清她們欲意何為……

此時此刻,回到侯府的吳夫人,怎麼也不可能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她還在竊喜之中,計劃著下一步行動,只當皇帝對蔣軒的信任已經大打折扣了。

呂媽媽對其計劃頗為擔憂:“咱們……真的要親自動手嗎?”

“當然不是!”吳夫人不忘謹慎,“再等等吧,侯爺這段日子身體每況愈下,情況本就不好了,如果能趕得及……咱們倒不用多此一舉!”

呂媽媽當然知道她在等什麼,心裡卻無法控制地七上八下。

好在吳夫人說話算話,這一等,還真一直沒有輕舉妄動。

榆院這邊,陸清容明知道沁宜院安靜得異常,卻也樂得清靜。

有孕在身的她,不願過多思慮,只是不忘讓人隨時關注那邊的動向。

然而,這些天裡,她所受到的最大攪擾,乃是來自賀府。

賀楷和邱沐雲輪番上陣,隔三差五就要來求見一回。

陸清容倒是不怕他們求見,閉門不見的吩咐老早就傳了下去,如今他們再來,門房直接就能轟走,都不用報給自己聽。

沒想到他們仍不死心,竟然在自己出府之時明目張膽地攔截。若不是蔣軒增派了不少護衛,恐怕還真難輕易將其驅離。

而他們之所以如此鍥而不捨,也是有原因的。

雖然皇帝當初只打了賀清宛二十廷杖,且明顯是手下留情的。賀清宛的傷處看著駭人,實則未曾傷及筋骨,只要老老實實趴著養傷,總有痊癒的一天。

但皇帝表面上並不遷怒於賀家,並不代表他們就能躲過此劫。

那道口諭的力量,是他們沒能料到的。

自從皇帝懲戒賀清宛的口諭在京城之中傳開,平日裡逢迎無門的朝臣一哄而上,開始連番不斷地參奏與賀家相關之事。

一時之間,奏本層出不窮,所奏之事千奇百怪。

賀楷自是首當其衝,成了眾矢之的。

原本他一個禮部郎中,又以遊手好閒為主,做得少,自然錯處也少,卻硬生生被挑出許多細枝末節之處。

其中最絕的,還是他當初由正六品主事升到正五品郎中的老黃曆,被人翻了出來,極盡詬病,說其考評成績欠佳,著實不該有此越級升遷,建議聖上詳查此事。

原本那就是出自他大舅子邱永安這個駙馬都尉的手筆,哪裡禁得起什麼詳查。故而,吏部文選司和考功司的人都叫苦練練,覺得自己平白無故要被那賀家牽連……

而賀楷的兄長賀棣,也未能倖免。

他不過是遠在山西臨汾的一個從九品學正,都有不少人說他治學不嚴……

最久遠的參奏,則是出在賀致遠身上。

他在山東布政使參政任上的事,被一些年老無事的朝臣一一細數了出來,什麼監督糧道時收受大筆賄銀,去兗州府督辦公事時與當地奸商勾結,等等。

就連他早年的風流韻事,都被扯出了不少,用以證明其德行有虧。

奇怪的是,陳年舊事被如此大肆清算,當初轟動濟南城的和離之事,卻絲毫無人提及。

可見,朝臣們都不傻,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