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嚴復(修改版)
都市魔醫 世間只得一個你 天價前妻 朕為將軍解戰袍 豪門霸愛:誤惹一等惡男 武動山河 金絲雀變鳳凰 蜀歌 非常進化戰 屍姐
第九十三章 嚴復(修改版)
我錯了,昨天太困了,更得字數太少~嗯,今天修改過,補到3400+,晚上那章也一定會在三千以上,不知大家覺得滿意不?————————————————————————一走進去,我就愣住了。
客廳的沙發上坐著的,是一個青褂長衫的中國人。
“請問,你是?”我試探性的問到。
那人轉過頭來,我一看,這張面孔有點熟悉。
對了,下午在白金漢宮見過,他就是來考察的官員之一,不過,這大晚上的,他來做什麼?“娘娘!”那人一見我,就跪倒在地上行禮,我登時就嘴巴張得老大,愣在了那裡。
這個人,究竟是誰?我迅速的在腦袋中檢索,好像有點模糊的印象,但那些久遠的記憶碎片始終拼不完整。
該死,我才二十歲不到的人,怎麼記性就這麼差了~“微臣嚴復,曾有幸在娘娘進宮前與您見過。”
看到我有些茫然的樣子,他主動提示道。
經他這一說,我恍然大悟。
眼前這位中年男子,正是當年我在京城的茶樓裡遇到的那個落魄文人嚴復。
當然今時不同往日,他被清政府委任創辦京師大學堂,雖說官不大,但好歹也能經常見到皇帝,算是春風得意了,所以整個人的氣色大不一樣,再加上一身官服,白天我竟完全沒認出他來。
不過,沒想到的是,他卻認出了同樣改變了不少的我,而且,我剛那一霎的失神,落在他眼裡,大概已經肯定了他的猜測。
這,如何是好?離開了這麼遠,又過了一年多,我在潛意識裡已經忘了自己還有一個不能曝光的身份,現在倘若被紫禁城裡那老太婆知道我還活著,她一怒之下,怕是會找人飄洋過海來殺我吧?就連載??,私放後宮嬪妃離開,只怕也難逃一番責難啊。
所以,現在我要知道的就是,這個嚴復,他到底是什麼打算?倘若他想向慈禧告密的話,那無論用什麼方法,我都要攔住他!但如果他是站在載??那邊的話,我倒是可以考慮日後透過他來了解京城那邊的情況。
印象中,嚴復也算是個小心謹慎的人,何況他熬了這麼多年,才在官場上嶄露頭角。
這種前途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如果貿然牽扯進帝后鬥爭,對他也未必有利。
嗯,先探探他的口風再說。
我輕咳一聲,開口道:“這位嚴大人,我記得你,我們今天見過。
但是你說什麼娘娘,入宮,我就不大明白了。
這娘娘,當然是在宮裡,怎麼又會和小女子我扯上關係呢,我想大人您大概是認錯人了吧。”
嚴復一聽,怔了怔,又用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才牽了牽嘴角,唏噓道:“是嚴某錯了,仔細看來,駱姑娘和我認識的那位娘娘還是有所不同的。
話說回來,嚴某與瑾嬪娘娘,也只不過是當年的一面之緣。
當日娘娘對於國事的獨到見解,讓嚴某至今受益匪淺。
只是可惜啊,紅顏薄命,終究嚴某還是沒有福氣再聆聽娘娘的高見啊。
剛剛嚴某初見姑娘與娘娘相貌有七成相似,一時激動,失態了。
還望姑娘見諒。”
我當然不可能傻到以為他真的相信自己看錯了,畢竟嚴復怎麼看也不是一個糊塗人,要說我那話能騙到他,連我自己也不大信。
他願意順著我的話說下去,自然是好的,至少表面上他不打算與我對抗。
當然這還不能確保萬無一失,所以,我又開口繼續道:“大人言重了,能與大人口中的娘娘相像,是駱新的福分。
大人是重情份,不願相信娘娘已經香消玉殞,這無可厚非。
只是,恕小女子直言,皇家人的生死,既然已昭告天下,就斷斷沒有出錯的理。
今日之事,我知道是大人哀思所致,但換了旁人可能就不這麼想了,還望大人日後注意才是。”
嚴復是個聰明人,我話說到這份上,他自然明白我是在勸他不要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
無論我真實身份究竟如何,皇上都已經宣佈了瑾嬪溺水而亡,倘若他執意要將此事捅出來,那就是在挑戰皇家的威嚴,以嚴復謹言慎行的性格來說,他應該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果然,他做了個揖道:“姑娘言之有理,嚴某受教了。
娘娘是我萬分敬重之人,嚴某絕不會做出些損害娘娘名譽的事情。”
看嚴復做了個口頭保證,我心裡也略略寬了寬,閒談兩句後忍不住又向他打探道:“大人自京中來,不知如今朝中局勢如何?”問出這句,我覺得有些不妥,又欲蓋彌彰的加上了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我雖然是一介女流之輩,身處異鄉,也希望能多瞭解些情況,為我大清盡些綿薄之力。”
嚴復對我的提問並未表現出過多的驚訝,反而好像知道我心思一般,毫不避忌的直言朝廷現今的局勢。
原來,自我離開後,載??和慈禧不知達成了什麼協議,反正帝后共同推進了不少教育經濟上的改革,國內的局勢也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但好景不長,從今年夏天開始,帝后之間開始出現分歧,主要的原因是載??想要改革國內的官員制度,還要廢科舉,辦西式學堂。
這個想法慈禧堅決反對,這也不難理解,要是官員制度變了,自然會引起朝中人員的大變動,載??要趁這個機會削弱後黨的勢力也不是難事。
精明如慈禧,怎麼可能任由這種情況發生!所以這一鬧,朝廷上下又漸漸奉承了兩派。
“皇上此舉不智啊!”我感嘆道,“要說太后的阻攔倒也沒錯,這朝廷官員之間,關係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皇上現在要一下子改革,受到的阻力恐怕不是一點兩點的。
再說這科舉制度,存在已有千年,皇上一句廢除科舉,就要斷了千萬寒窗苦讀多年的學子的飛黃騰達之路!這兩條改革計劃,看似是為國為民,實際上已經快把在朝官員和天下讀書人給得罪盡了。”
既然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也不需要遮掩,大方地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嚴復認真的聽了我這番話後,恍然大悟的說道:“姑娘真是高見啊,當初康兄弟向皇上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我還覺得這兩條舉措有助於改變國內現在死氣沉沉的面貌,姑娘說得有理,久病之體不宜下猛藥,這改革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現在皇上和太后之間又開始了明爭暗鬥,只怕日後要變法就愈加困難了。”
“變法?你說皇上想變法?”我驚訝道。
戊戌變法,學過歷史的人都不會忘記,正是這場百日維新,徹底的葬送了光緒的政治生涯,也將晚清政府推向了萬劫不復之地。
在公在私,我都要阻止這場變法的進行。
“是的,皇上私下和康兄弟,文大人他們商量過想要變法,只是現在皇上手上的實權還有限,很多事情力不從心。
所以我們還在正在部署,想等到時機成熟後藉助朝中清流的力量一併在全國推行新政,從而使我大清重新走上強國之路。”
嚴復一股腦把計劃都說了出來。
“這怎麼行!”聽了這話,我急得叫了出來。
這幫子文人,怎麼就不得消停呢,我現在對康有為這個憤青有一肚子的意見,俗話說的好,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他口口聲聲嚷著要變法,且莫說有沒有私心在其中還不知道。
就算他是真的為了國家,也要睜大眼睛看看如今的局勢啊。
上次逼宮失敗之後,慈禧肯定會想著辦法把兵權收歸到自己手中,現在載??身邊,空有一幫自以為是的清流文人這樣就能變法成功?簡直是笑話!“嚴大人,我聽過一句話,槍桿子裡出政權。
說的是,要想奪取政權,就得依靠軍隊和武器。
不是我瞧不起文人,只是光靠口誅筆伐,或是頒佈幾條新政側,就想要讓太后服氣,讓從上到下的官員照著實行,只怕是不現實的吧。”
“不,我們也有軍事方面的部署……”嚴復急急得想要解釋。
“哦?”我一揚眉,不相信的問道,“那我想請問大人,各地的將軍、都統、提督,有幾個是支援皇上的?還有李中堂李大人,對皇上的變法大計有何看法?”“這,李大人去年就已經稱病辭了這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職。
至於各地的武官目前對於帝后之爭大多持觀望態度,不過新上任的直隸按察使袁大人對新政倒是支援的很。”
“李鴻章被撤職了?”我被這個訊息驚得合不攏嘴,他不是要等到甲午戰爭之後才會失勢的嗎,怎麼會現在就被罷官的?“是,”嚴復態度益發恭敬,“去年五月,李大人私自調兵駐於城外,滿朝上下皆以為其有不臣之心,太后和皇上念在其為我大清立下不少功勞,才從輕發落,準其辭官還鄉。”
去年五月,沒想到最後為那場鬥爭負責的居然是李鴻章,載??他,即便是為了堵住悠悠之口,也斷不該把自己最有實力的同盟軍趕下臺啊,哎,就這樣的局面還想著變法,真叫我無話可說了。
滿朝的武官,只得一個什麼袁大人效忠有什麼用?慢著,袁大人,難道是袁世凱?不對啊,這時候的袁世凱不是應該在負責朝鮮那塊的事情嗎?這究竟又是什麼怎麼一回事?“這位袁大人,是怎麼一回事?”我向嚴復問道。
“哦,這位袁大人曾任駐朝鮮代表,說來也算是李中堂門下的。
不過去年李大人辭官後不久,他便被委任訓練新兵,年前又升了直隸按察使。
在我看來,這位袁大人對皇上可謂是一片忠心,天地可表,當初康兄弟的建議,還是託了他才能傳到皇上耳中的。”
果然是袁世凱……我被這訊息打擊的快抗不住了,看來不管歷史發生怎樣的扭轉,人心卻是不會改變的。
李鴻章的意外退場,反倒成全了政治嗅覺敏銳的袁世凱,讓他提前登上了歷史舞臺。
不行,倘若我任由這一切繼續下去,那麼那場變法的悲劇豈不是很快就要上演?“嚴大人,小女子有個不情之請。”
我鄭重地對嚴復說道。
點選察看圖片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