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帝后之爭(雷霆)
極品透視仙醫 歷少的高冷妻 嫡女為謀 幸福甜婚 總裁的蜜制新妻 坑爹的一妻多夫 神鬼仙佛妖魔道 睡鬼 路人甲愛情故事 詭事六點半
第十三章 帝后之爭(雷霆)
三天後,蒼鷹軍到達長安西郊。旌旗鮮明,全軍將士們刀槍林立,一萬人隊伍雖經長途跋涉,日夜兼程,但軍容依然威儀。
李林龍縱馬立在隊伍前列,內心波瀾起伏。昨天他前後接到兩道聖旨,第一道是明旨,讓他獨自進京面聖。他正在思考如何應對這道旨意時,又接到第二道密旨,命令他帶軍火速抵達京師,全軍暫時屯紮京郊等候新的旨意。
第二道旨意使這幾天一直悶悶不樂的他,看到了一道曙光。他認識到京師政局經過激鬥,正在向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
“山主,咱們怎樣殺進京去?”自從那天知道京師動盪的訊息後,婁師德滿腦子都是殺進京把同窗救出的念頭,天天纏著問進不進京,怎樣殺進去。
當日,李林龍阻止了將士們的衝動,下令任何人不準再胡言亂語,否則軍法從事。但李林龍沒有辦法消除婁師德心中復仇的想法。
弟子被抓、未婚妻秀香失蹤使李林龍萬分憤怒,但他清楚不到最後一步,是絕對不能率軍造反的,因為自己這點兵力與京師諸衛比起來實在太少。真要殺將起來,衝進京師營救下獄的兄弟們,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為將者謀定而動,最忌諱的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他自己就是一個血性之人,這時候更應當冷靜地審時度勢。從現在局勢來看,自己當時阻止部下衝動是明智的,京師政局還有翻盤的希望。
“命令軍隊就近擇地紮營休息。”他下令道。
大軍隊沒有按聖命在距離長安三十里的西大營屯紮,而是在距京城僅十里地的牛莊外屯紮下來。
中軍大帳剛搭建好,李林龍在帥椅上還未坐穩,就聽到外面歡聲震天。他連問數聲,才有將士飛跑進大帳,興奮地稟報道:“大帥,大管家回來了!”
外面傳來將士們問候的聲音:“大管家怎麼了?大管家沒事吧?”
李林龍情緒激動,大步流星走出了中軍帳。他看見了眾將士團團蔟擁著幾人走向中軍帳,還有兵丁拉著隨軍的大夫遠遠奔來。眾人見他出來,閃開一條過道,中間有兩人抬著一個擔架,擔架上坐著的正是他日夜為之揪心的秀香。
將士們興奮地跟隨在後,人人臉上流露著說不出的喜悅。
“秀香,你怎麼樣?”李林龍奔了過去,大手緊緊握住了秀香的小手,眼神裡的愛意和激動顯露無疑。
秀香一看見李林龍眼圈就紅了,輕聲地說道:“山主,事情我沒辦好!”
“不怨你,咱是軍人,論心眼耍不過那些心狠的政客。”李林龍語無倫次地安慰著,根本無暇顧及秀香是否能聽懂。
“秀香姐,你傷重嗎?”婁師德聞訊也擠了過來,興奮地問道。
“不重,休息一段就好。”秀香輕描淡寫地說道。
李林龍看她臉色蒼白,缺少血色,心中疼痛難安,大手握的更緊了,說道:“秀香,進帳好好休息。”
秀香忽閃的大眼睛忽然落在跟在他身後面色冷淡的楊雪身上,臉上神情微變,說道:“山主,你身後是處月部的酋首楊雪吧?”
李林龍點點頭說道:“她是雅婷,只是失憶了。”
秀香聞聽,眼裡再次滾出了淚花。李林龍心中無奈,輕聲說道:“秀香,我答應的事,此事了後,一定會實現。”
“山主,盧維給你行禮。”盧維走到他面前行叩拜大禮。
李林龍鬆開秀香的手,雙手扶住他,說道:“謝謝你,把秀香找回來。”
“山主,不是我的功勞,是咱紫薇第三屆兩位學弟,抬擔架這兩位,前面的是霍文宇,後面的是王孝傑。”
李林龍感激地說道:“兩位學子,李林龍在此深表謝意!”
霍文宇、王孝傑應聲道:“老山主,我們這回不走了,就參加蒼鷹軍,跟你幹了。”
婁師德在旁邊聽道,哈哈大笑:“好啊,英雄出年少!到我老婁這幹吧,你們這回算跟對人了。”
軍醫總算找到機會,安排擔架進帳,仔細檢查。
按照高宗的安排,以陛下親審為由將紫薇諸仕都帶到宮內,所有人被立刻恢復各自職位。薛仁貴授命守玄武門,而劉仁軌授命守朱雀門,左右羽林軍則防守金鑾殿。
李績這隻老狐狸,早就盤算過,只有跟隨高宗這個正統皇帝才是永遠的贏家。高宗召見他時,他立表忠心,並積極行動起來,向諸衛中自己嫡系將領下達了全面監視長孫系將領、如有叛逆行為立刻剿殺的命令。
一切準備就緒,宮城內上朝的鐘聲再次震耳欲聾地迴響起來。
長安城內風雲再起。
太尉府內,長孫無忌正在與諸遂良、來濟、韓媛等人商討如何將武媚娘徹底牽連進來,猛然聽到朝鐘響起,臉色大變,脫口而出:“這早朝早過,何來鐘聲?莫非朝中有大事發生?”
諸遂良等人也驚亂起來。
幾人正在猜測,長孫秀進來稟報道:“長安令裴行儉來了。”
裴行儉不等通稟,急急忙忙地走了進來,說道:“山翁,不好了,陛下把大牢裡的紫薇諸人以親審名義全部提到皇宮去了,現在京師內已經戒嚴了。有訊息說,李績目前在皇宮內。”
他話音還沒落,杜遠跑了進來說道:“山翁,李績下令各軍軍營開始封營,只許進不準出,我想出營也出不來,後來跳牆才出來的,看樣陛下要對咱下手了。”
長孫無忌臉色變得蒼白。他不知道什麼地方出現紕漏,自己轉眼間成了人家網中的魚。
外面的上朝鐘聲急促地傳來,褚遂良問道:“山翁,我們還上朝嗎?”
長孫無忌無力地說道:“聽到外面的馬蹄聲嗎?有人來接咱們上朝了。靜觀其變吧!是禍躲不過,順其自然。”
金鑾殿裡,文武大臣站立兩側,高宗則端坐龍椅上。每個人都已經品到了異常的氣味,心裡惴惴不安,都在猜測這次聖上午後召集臨朝的意圖。
“陛下,今天有什麼非常事情嗎?為什麼宮內外的禁軍增加了很多?”長孫無忌作為首輔率先出列問道。
高宗冷漠地掃視了一眼群臣,把龍案上的張匡、杜正倫、劉志的新證詞撇了下來,冷聲說道:“裴行儉、你製造假證,構陷朝臣,擾亂朝堂,可知罪?”
裴行儉聞聲撲通跪在地上,用顫抖的手撿起供詞,草草地看了一遍,臉色更加慘白,應聲道:“臣這也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陛下。”
長孫無忌見形勢不好,急忙進保道:“陛下,裴大人實在冤枉,這些人定是重新串供,矇蔽陛下。”
高宗見他們還在抵賴狡辯,憤怒地應道:“太尉大人不必再說。裴行儉自以為是忠良,別人都是逆臣,聯絡三十七名官員,結黨構陷,證據確鑿,罪則難逃。朕還沒有糊塗到只信他一面之詞,朕相信的是證據和事實,這不是他幾句冒似忠良的話可以遮掩過去的。來人,宣讀朕為他與同黨準備好的旨意。”
執事太監站到臺前,宣讀聖旨道:“大唐皇帝詔曰:劉仁軌、薛仁貴等三十四名文武官員謀逆案經核查,純系別有用心之人捏造,故上訴人等裁定無罪,全部釋放,官復原位。參與構陷此案的文武官員經查證共有三十七名,企圖矇蔽聖聽、陷害同僚,罪不可恕,予以嚴懲。長安令裴行儉系此案首謀,削職為民,永不錄用;右金吾衛大將軍張挺爽調任昆州長史、左衛中郎將毛言峰調任庭州司馬;右衛將軍杜遠調任幽州錄事參軍事……”
在長孫府參與密商的人全被貶職後外放。武將也都被卸去兵權,貶為文官外放。
朝堂下跪倒一片。衛士將唸到名字的大臣逐一帶出。
太監繼續宣讀道:“中書令來濟、尚書右僕射褚遂良、侍中韓瑗……等人身為朝廷重臣監察不明,任由裴行儉等人構陷朝臣,嚴重失職,故予懲戒。來濟調降為台州(浙江臨海縣)刺史;褚遂良調降為潭州都督;韓瑗調降為振州(今廣東崖縣)刺史……
朝堂下又跪倒一片,共有二十七名重臣被貶職外放,他們這些人很快也被帶了下去。
太監繼續宣讀道:“紫薇學堂國子博士杜正倫、長安府司倉參軍事劉志、監門校尉張匡三人經不住利誘和嚴刑拷打,任意編排口供誣陷同僚,也當懲治,念其悔過之心,削職為民。大理寺正卿袁公瑜本為同審謀逆案大臣,不思公務,玩忽職守,任由假案構成,深負朕恩,酌令調降為易州司馬。欽此。”
袁公瑜等也被帶了下去。
“尚書左僕射李績老成持國、勤勉忠誠,擢升為大司空;西州都督李林龍,戰功卓越,擢升為鎮軍大將軍,安西大都護府大都護,開國縣公;左武侯大將軍梁建方,忠誠可靠,擢升為兵部尚書;右屯衛大將軍蘇定方,謀略有佳,調任安西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兼任西州都督……”
被重新任命的文武官員多達七十多人,基本都是從外州調任回京的。
長孫無忌在朝堂上見一道道旨意下來,轉眼間把自己一系的人削職為民的削職為民,貶的貶、放的放,瞬間腦袋一片空白,呆若木雞。很長時間心神才回轉過味來,想替自己被貶的同僚說兩句,動了半天嘴也沒有說出來,因為他清楚幫助說情也已經阻擋不了大勢所去。
太監繼續宣讀道:“太尉長孫大人為社稷鞠躬盡瘁,為免操勞過度,酌令調為太傅之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