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六十八節 煙消雲散

第六十八節 煙消雲散


極品邪少 紅顏誅花 極品刀皇 洪荒+劍三射日 鬥橫劍舞 溺寵絕色小狂妃 我的大陸歲月 極品童養媳 絕色江山 射鵰之我是歐陽克

第六十八節 煙消雲散

第六十八節 煙消雲散一場石河灘大戰後清軍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

多爾品,大賞諸將士。

吳三桂獲得了最高獎賞,封王爵,賞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瓏、撒帶、弓矢等物;又令吳三桂以下各將領,及山海關城內關寧軍皆剃髮。

吳三桂正式受封為平西王,從此真真正正地做了大清的臣子。

這天早晨,清軍、關寧軍整裝出發,多爾袞調給吳三桂馬步兵一萬,作為先鋒,追擊關寧軍。

吳三桂心裡清楚,與其說這一萬清軍是來協助他的,還不如說是監視他的。

摸了摸剛剛剃得泛著青光的前額,他禁不住心中一陣強烈的厭惡,“難不成,我就要拖著這條醜陋的辮子為清廷效力一輩子嗎?”嘆息歸嘆息,還是追趕流寇要緊,昨天自己的主動請纓被多爾袞當即批准,如今自己被委派為前鋒,如何能不好好表現一番?他戴上頭盔,最後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那份剛剛頒佈的軍令,只見上面寫道:“此次出師,所以除暴安民,滅流寇以安天下也。

今入關西征,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廬舍。

不如約者罪之。”

吳三桂嗤笑一聲,自言自語道:“哼,強盜就算是塗脂抹粉,也終究還是強盜,心裡明明想當婊子,偏就要樹立一塊牌坊,誠實可惡!”言罷,配好腰刀,出門上馬,帶領四萬滿漢大軍一路直奔永平追擊而去。

山海衛的街頭巷尾,一夜之間貼滿了同樣內容地文告。

在眾人圍觀的人堆裡,兩名上了年紀計程車紳眯這老花眼,一行一行地讀了下來,最後禁不住大喜過望,“實在太好啦,滿清的攝政王說了,他帶領大軍入關是來剿滅流寇,幫咱們故國的君主報仇來的。

絕不動百姓的一粒糧食。

踩爛一棵青苗。

如果歸順大清。

就可以繼續過太平日子,再也不用遭兵災了!”百姓們頓時滿心歡喜,議論紛紛:“這可不是騙咱們的,昨天那滿清大軍絕大部分都在城外宿營,埋鍋造飯,壓根兒都沒有到任何一戶人家去搶過糧食,強佔婦女。

看來果然是仁義之師啊!”“是啊是啊,這位攝政王可真是個賢明之主,說話一定算話,不會失信於天下地,大明已經完了,咱們做哪個地臣民不都是一樣?”“那好,我馬上去山裡,把躲在裡面避兵災地爹孃都接回來!”……這道文告很快就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沒幾天工夫。

那些逃竄躲避在山谷中避亂的百姓們得此保證,都放心地返回鄉里,和一個多月前的寧遠百姓們一樣。

老老實實地發歸降了。

吳三桂率領滿漢聯軍一路輕騎直追,當天晚上就趕到了永平城外,李自成雖說已集結數萬軍隊,但敗退之後,士氣大衰,與追趕而來的關寧軍剛一交戰,就被擊敗了,李自成不得不在眾多親軍的護衛下,倉皇地向燕京逃去。

黎明時分,猛烈的東風席捲起大量沙土,颳得一面面軍旗獵獵作響,吳三桂策馬行進到永平城門口時,忽然覺得有什麼不對,緊接著周圍地親兵們紛紛仰頭朝城門邊上看去,頓時發出一陣唏噓之聲,接著就是罵罵咧咧的**起來。

吳三桂心頭突覺不妙,升起一股悲哀的預感。

等他定睛看清楚城門邊上豎立起的一根竹竿上所挑著的那顆人頭的面目時,頓時全身一僵,幾乎從馬背上倒栽下來。

好半天才勉強緩過勁兒來,他目呲欲裂,指天發誓道:“李賊,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等到破陝之後,必盡殺你宗族家小以雪此恨!”。

就在吳三桂懷著滿腔怒火,率軍日夜兼程殺向京師的時候,李自成也將滿腔怒氣全部撒到了吳三桂留在京師中的家小身上燕京,立即下令:族滅吳三桂全家!由劉宗敏執行。

在石河灘中箭地劉宗敏不顧傷勢未曾痊癒,就親自帶兵,殺氣騰騰地趕到羈押吳三桂家小地地方,將吳氏滿門三十八口不論老少全部殺戮乾淨,又盡抄其家,總算勉強出了口惡氣,不過這口氣出的並不算徹底——吳襄早已將絕大部分家資都留給兒子充作養活數萬關寧軍的軍餉,因此遍搜宅第,也幾乎一無所獲。

劉宗敏在吳家唯一地收穫就是一個月前的那五千兩銀子和陳圓圓,他也因此令大順朝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雖然劉宗敏嘴上不承認,然而心虛還是難以避免的,他除了一把火燒燬了吳府之後,晚上回到田府駐地再一次狠狠地將陳圓圓折騰了大半夜,粗暴得令這位絕代佳人眼淚直流,慘呼不已,方才心滿意足地呼呼大睡。

第二天一大早,周圍居住的百姓們方才悄悄地跑去王府二條衚衕的殺戮現場,目睹吳家三十八口屍體殘缺不全,血肉模糊,令人不忍卒睹。

眾人無平西伯為了給先皇報仇,連累一家老小都被李賊殺害,真是犧牲巨大啊,咱們這些京城百姓們怎麼忍心看著他們暴屍街頭,被野狗啃噬呢?於是乎米巷的商人們自願出資,湊集在一起,聯合為吳三桂家辦了喪事,一共買了三十八口棺木,壯年以上的,每棺價值百餘兩白銀,小孩所用棺木,每棺值三四十兩白銀。

又給死者每人置衣衾,穿戴整齊入,總共花費數千兩白銀。

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估計吳三桂日後知悉,對商人此舉,一定感到高興。

李自成再也沒有劉宗敏那種興趣,當此危急存亡之際還有閒心玩女人,他回到紫禁城之後,壓根兒都沒碰平時最得他寵愛的竇美儀一下,就匆忙地找來牛金星商量。

他嗟嘆過後,心情憂鬱地說道:“如今韃子勢大。

城中人心不穩,我大軍怎麼可以久駐於此!我的意思是,哪怕就算是十個燕京,也趕不上一個陝西險固。

當今之計,不如直接退望關西,方才能夠立穩腳跟,堅固防守啊!”牛金星看了看臉色陰暗,沮喪不已地闖王。

想了想。

然後無奈地回答道:“京師已經佔領一個多月了。

眼見金銀搜刮已盡,但這皇宮壯麗,怎麼能夠輕易留給滿洲韃子享用?以微臣之見,不如全部付之一炬,就像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焚咸陽一樣。

即使後世議我們這些人,也不失為楚霸王之英豪。”

“看來也只有這麼辦了!”李自成點了點頭,黯然道。

“有關撤退大計,就這樣決定了。

對了,追贓得來的錢款,現在運出去多少了,還有多久能夠運完?”牛金星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回答道:“已經有七成銀錠都以運往西安,估計剩餘這些兩三日之內也可以悉數運出。”

“好,你要再多加催促。

越早運完越好。

萬不可被韃子掠去或者落入吳三桂之手。”

李自成目前非常擔心這筆鉅款,畢竟自己退歸西安之後,還有靠這一大筆財富來收攏軍隊。

繼續固守呢,萬萬不能留給清軍,白送他們一份厚禮。

這時,牛金星又恭敬地請示著:“主上,如今戰事不利,京師人心惶惶,如若主上不盡快登基即位,只恐怕難以穩定局面啊!還請主上應允,微臣已經將大典的各項事宜操持完畢,在三五日後,就可舉行。”

此時,李自成已經心亂如麻,根本無心即位,但是考慮到牛金星的建議並非沒有道理,考慮到有利於今後的鬥爭和穩定手下官僚將士的人心,他還是同意了。

“好,那你就去安排吧,你不是說本月二十九日是良辰吉日嗎,就選在那日,登基祭天吧!”由於吳三桂事先已給至北京沿途各州縣發去通告,令他們歸降,不得阻礙。

這些州縣無力抵抗,乖乖聽命。

高舉著“仁義之師”大旗的清軍一路順利,所過之處,無不迎降。

以至出現了“泱泱大明天下,竟無一熱血男兒率軍相抗,以報聖恩”,這不能不說是大清的萬幸和大明地悲哀。

二十八日,一張張文告再次如半個月前一樣貼滿了燕京地大街小巷,上面說:平西王地義軍不日就要進入燕京,大家不必驚慌,就算是無奈之下投降了流寇的文武官僚們,只要幡然悔悟,重新歸順,那麼就絕對既往不咎。

這些告示一出,頓時城內城外,人心更加惶惶,那些士紳們暗暗高興,盼望著吳三桂早日入城。

原先他們提心吊膽,害怕搶掠輪到他們身上,紛紛逃出京城南下,吳三桂的告示使他們鎮定下來,停止出走,只等吳三桂來。

已降大順軍的明朝官員也準備搖身再變,向吳三桂投靠。

此時,誰都沒有在意吳三桂由“平西伯”搖身一變,成為“平西王”的這一字之差,在人們心目中,吳三桂就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復國元勳,要被大明子民萬世稱頌的大英雄!清吳聯軍已經打到了距京師僅僅五十里地地方,順軍最後一道防線岌岌可危,再不演的話就沒有時間演了,四月二十九,清晨,此時清軍和關寧軍的聯合追擊大軍已經接近京畿五十里處了,只要突破大順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消半日功夫就可以殺奔京師而來。

然而此時京師皇城登基大典正在莊重肅穆地舉行著:大小官員身穿朝服,按各自品級在“品級山”旁肅立。

“鐺~~“鐺~~”聲淨鞭響過,浩浩蕩蕩的禮儀大隊,在“中和韶樂”莊嚴的樂曲聲中從建極殿中出來,向奉天殿而去。

儀衛舉著黑漆描金地紅棍在前開路,威風凜凜。

鑾薄:各色幡、幢、麾、以及節氅龍紋傘、花卉傘、金黃扇、雙龍扇,錦奇輝耀;緊跟著由鼓、板、龍頭笛、金鉦、畫角、大銅號、仗鼓等組成地浩大樂隊。

一把曲柄金黃龍華蓋,御前侍衛分列在華蓋兩側華蓋下是一乘黃幔金簷暖步輿,李自成端坐正中;御輿的後面。

捧著金香爐、金盆、金瓶、金杌等物地原明朝太監緊跟在後。

最後五百名精銳騎兵督後。

浩大莊嚴地儀仗,停在了奉天殿後。

器樂齊鳴,樂師合奏起了“丹陛大樂”,步輿的黃幌慢慢掀開,身穿黃色龍袍,頭戴平天冠的李自成神態威嚴地走了下來。

司禮官員用發自丹田的聲音,唱道:“跪~~叩首~~”,“再跪~~叩首~~”。

~”大順朝的文武百官們紛紛隨著司禮官員的指揮。

跪地行三拜九叩大禮。

口中齊頌:“萬歲,萬歲,萬萬歲!”由於時間緊迫,即位儀式草草結束,立即著手撤退。

李自成令全軍整束行裝,收拾宮中尚未運完的寶物,隨軍帶走。

午後。

用馬騾馱薪木運至內殿,用車輛把大量硝磺、桐油等易燃物散放在薪木之上。

接著,發出通告,令百姓出城。

霎時,城內到處人喊馬叫,一片混亂。

入夜,李自成下令放火、發炮。

硝磺、桐油一見火,騰地一聲。

轉眼之間。

星星之火已變成烈焰,被引著地薪木發出劈里啪啦地聲響。

炮彈擊中宮殿,倒塌聲震天動地。

三更過後。

宋獻策同李巖一起進宮,催促李自成趕快出城。

李自成說:“何必那麼急呢?將士們全都退出以後,朕再離開燕京不遲。”

宋獻策儘管心裡非常看不慣李自成那種故作鎮定地姿態,但仍然礙於君臣之分,只能小心地勸說道:“如今在城內的人都走了,只有皇上的禁軍未動,另外有兩千騎兵還在朝陽門外,防備吳三桂的人馬突然來到。”

李巖接著說:“倘若吳三桂連夜進兵,這兩千人馬也抵擋不住,請陛下不必耽誤,此刻就出城吧。”

李自成走出武英門,看見他的烏龍駒已經牽在金水橋外,他的親軍站滿了金水橋外的空地。

幾位忠心地臣子也在那裡等候。

城九門的牌樓及大部分宮殿籠罩在火海之中。

城外草場也被點燃,火光熊熊,與宮中大火相映,火光燭天,照耀得如同白晝。

他回頭最後望了一眼那片被熊熊火舌逐漸吞噬的輝煌宮殿,“倘若當時能把事情多想一想,看得困難一些,不要高興得那麼早,又何至於會有今日呢?”宋獻策看著皇上在這裡佇立著愣神,知道他心裡感慨萬千,然而此時卻不是發牢騷的時候,畢竟撤退要緊,總不能留在京師裡被清軍包成餃子吧?於是他在一旁催促道:“皇上請起駕吧,朝陽門的二千騎兵已經退出來了。”

這時東方已經出現了魚肚白,李自成輕輕地嘆了口氣,在親軍的護衛中策馬出了廣安門,向西南方向疾馳而去。

然而李自成沒想到,也沒有親眼看到的是,這把大火充其量也只燒燬了明朝的皇帝們苦心營造地皇宮,讓隨後進城地多爾袞差點和諸位王公貴族們露宿街頭,險些遭遇饑荒之外,對於京師百姓倒沒有太大妨礙。

天子腳下的百姓們怎可與山野村夫那般愚鈍可比?大家早有防備,與大順軍的縱火者們展開了激烈地戰鬥,殺傷了許多大順軍,保住了部分京師地區未遭火災。

況且大順軍顧慮敵軍趁亂進攻,慌忙逃竄,顧不上放火,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其未出者,悉為百姓所殺,凡二幹餘人。”

“宮中火作,百姓知賊走必肆屠戮,各運器物縱橫堆塞衚衕口,盡以木石支戶,男子升屋累瓦石伏簷溝以伺。

百姓擲床幾、扉板礙大道,奮鋌大呼殺賊,京城內外百里同噪,飛瓦拋石若鴉,陳塵迷目.女擊鼓,鳴銅澡盆助之,或突出小巷狙擊賊”看看,這是一幅多麼激動人心的畫卷啊,百姓們同仇敵愾,共同殺賊,好一曲可歌可泣的保衛家園的英雄讚歌!隨著那位只在京師享受了四十一天富貴生活的大順皇帝趁夜遁去,那支數年來席捲中原大地,“吃他娘,穿他娘,開啟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歌謠也隨著一縷清風散去,就如同曾經籠罩在他頭頂上的光環一樣,從此煙消雲散。

清國傾城之攝政王福晉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