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470章 動援

第470章 動援


冷情老公請靠邊 總裁的棄婦小三 狼性索愛:帝少的契約新娘 那個喪屍有點萌 寂寞彎刀 裝嫩下堂妻 英雄之 末世縱橫曲 帝國之大漢崛起 穿越,攻略,撿節操

第470章 動援

“子安,介甫公沒有利用好這次的大好機會啊。[ads:本站換新網址啦,速記方法:,.]”章楶說道。

王巨的用費讓王安石心痛了,然而也不能全怪王安石。改革好,變法罷,總之是為了去除國家的種種弊病,化解國家的危機。

但王安石接手的宋朝最大危機是什麼?財政!

所以王安石變法的首要任務便是消除國家赤字,使國庫與內庫充盈。國庫沒有錢糧,如何振災,如何用兵?次之,才是改革國家的一些弊病。

最好的例子便是剛剛提上議程的免役法,一矯正原有差役法的弊端,二是斂財。所以才有了那個寬剩錢。

因此即便慶州這一戰很重要,王安石仍鑽進錢眼裡爬不起來。

不過隨著變法深化,已經造成了很多矛盾。

實際這次就是一個大好的轉移矛盾機會。

與王韶開邊不同,那是“侵略外國”,而這次戰爭,則完全是一次“自衛反擊戰”。什麼大義都有了。

如果王安石利用好了,會給他的變法帶去最好的松壓。最少沒有變法,能有充足的財政支援這場大戰嗎?

“介甫公清高啊。”

非是王安石不懂,也非是王安石清高,而是王安石與王巨不是一路子的人。再說,王安石在軍事上略欠缺,也不敢賭王巨八萬就能大敗三十萬。但王巨能說什麼呢?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王巨看著茫茫的撤向後方的百姓感慨道。

應當說王巨這次撤離政策很人道的。

百姓家中笨重的鍋碗瓢盆桌椅房宅,那是沒辦法帶了,可是西夏人要它們做什麼?難道為了撒氣將它們燒燬嗎。即便如此,也比寨破人亡強吧。

貴重的彩鍛金銀細軟,是帶走的,“寄存”的僅是不值錢的衣服布料,就是這些衣料,同樣讓百姓自己做了記號。登記在冊,戰後可能甄別時引起一些混亂,但這個也不嚴重。

關健的是糧草,糧草在甄別、稱重入各堡砦後。也會產生誤差,可戰後還有那個百分之二十的額外補償,足矣讓百姓不吃虧了。

值錢的大牲畜,如馬牛驢騾駱駝,讓王巨殺也捨不得殺。宋朝最缺的就是這些大牲畜,這些大牲畜全讓百姓馱著貨物帶走了,而且在後方王巨替這些百姓準備好了草料。

餘下的豬羊與家禽,估價時可能也會產生一些誤差,不過當場宰殺後的一半肉類,無償給了百姓自己在路上進補。難道還不滿足嗎?

這幾乎是用金山銀山堆起來的一場大撤離,戰後朝廷還不知得為之花多少錢帛呢。

但實際執行中卻產生了許多麻煩。

時間倉促問題不大,即便一些偏完的村寨來不及運到各堡砦,也做了登記,戰後補貼。當場燒燬。

問題主要是在朝廷的信譽。

就象豬羊家禽當場宰殺,如果朝廷能拿出錢帛,當場發放給百姓,百姓會踴躍之。但慶州州庫裡那來的這麼多錢帛,即便有,王巨的差官也與張亢不同,有權利發放,這些錢帛也必須用在獎勵將士殺敵上。

那麼只能以國家的信譽,或者說李復圭的信譽,讓百姓相信了。

李復圭能有多少信譽。就是王巨正式露面,恐怕也不能使所有百姓相信。

所以有許多百姓不願意接受這個命令,那麼只好恫嚇了,說是幾十萬敵軍即將到來。這是為了你們安全著想。

依然有許多百姓不相信,即便相信了,也是忐忑不安,哭哭啼啼地離開慶州。

致命的是整個慶環二州多達五萬多戶,與戶冊無關,戶冊上只有三萬來戶。然而蕃人當真不管了?要撤離的戶數幾達三萬餘戶,近二十萬百姓!

這場浩大的撤離,會帶來多少恐慌與混亂?

“西夏不平,戰事不止。”

“是啊,三軍即將集結完畢了,我們下去吧。”王巨說道。

這就是先行趕到各前線堡砦的二十三營保捷軍。

有的百姓經過這裡,也好奇地看著這一萬餘人在集結。

王巨走到他們身前,大聲說道:“諸位,你們可看到這些撤離鄉親的慘象?痛不痛心?”

人數有些多,王巨的喊話不是每一個兵士都能聽到的,還要傳令兵一個個傳達下去。傳達完了,一萬餘人齊聲吼道:“痛心!”

但他們也搞不懂,為何有這次大撤離。

王巨又說道:“上古春秋戰國時,胡人便屢屢侵犯我們中原。為什麼要侵犯中原,因為中原富足。為什麼中原富足,是因為我們百姓的勤勞!將荒山變成了桑田,將沼澤變成了沃土,這才建設一個美好的家園。但是胡人想不勞而足,做強盜做土匪抄掠我們的財富,殺害我們的親人。我們同意嗎?”

“不同意!”這一回答的聲音更整齊了。

前世王巨最反對的一句話就是中國地大物博。

地是大,可物博個屁啊!

耕地面積甚至還不及印度,餘下的都是山區雪原沙漠。在古代更惡劣,比如東南,上古時揚州乃是最下州,為何,都是沼澤與湖泊,然後由百姓的勤奮,一點一滴地改造成良田。還有遼東,漢人未闖關東之前,遼東一直是真正的北大荒。若無漢人前去遼東,那來的北大倉!之所以看上去中原富裕,乃是漢人象辛勤的小蜜蜂一樣,生生變出來的。

“上古時,面對胡人我們祖先就一直不屈,齊恆公兵出塞外,趙國揚馬長城。那時還是諸候分裂,中原力量最虛弱的時候。到了漢朝,更吼出凡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最強聲音。即便五胡亂華,他們也拿漢人望門高閥沒有辦法。到了我朝,號稱史上最富的王朝,難道我們就不如我們的祖先嗎?”

“不是。”

“因為表現不好,導致民間有諺,說好鐵不做釘,好漢不當兵,你們甘心嗎?”

“不甘心。”

“西夏原來的地盤只有定難四州,但現在生生從我們手中搶走靈原。蘭州,但是我朝為了百姓太平,依然與他們苟和,有許多百姓因為飢寒交困而死。有許多百姓養不活更多的子女,生生將自己親生的孩子溺死,可是我朝仍從百姓的民脂民膏裡擠出二十五萬五千銀帛,送給他們買安。我們當真是欠他們的嗎?”

“不欠。”

“我們拿了這麼多民脂民膏去買安,可是西夏仍然屢屢入侵。搶我們宋人的財產,殺害我們大宋子民,**我們的女子,你們服不服?”

“不服。”

“為什麼他們敢這麼做,是因為認為我們很軟弱,你們真的軟弱嗎?”

“不。”

“那麼我們一道去向我們的親人、我們一億族人證明吧。”

“喏。”

“出發。”

一萬多保捷軍再度出發。

王巨則默默地站在一個小土丘頂上,看著一隊隊保捷兵士遠去,在士兵的另一側是伏在路邊讓道的老百姓。因為離得遠,他們還沒有認出王巨來,只是覺得這一支龐大的軍隊很是精神。

餘下的兵士越來越少。

王巨嘆道:“不知道有多少好兒郎。又要倒在這邊陲。”

“子安,想要以後不再出現這樣的犧牲,只有滅掉西夏。”章楶道。

這個犧牲是避免不了的。

即便進攻派,也分激進的進攻派,盲目的進攻派與理智的進攻派這三路。王章二人則屬於最後一個派系。

所以倆人都認為平滅西夏的最佳方式就是淺攻。

之所以淺攻,一會避免大軍盲目深入,帶著慘重的傷亡。這種傷亡只要出現一次,宋朝又原還原了。不要問古怪,宋朝乃是最小最弱的大一統王朝,居然還輸不起。但這就是宋朝的特色。

二是淺攻穩妥,也不要以為慢,雖然這種穩妥的蠶食過程確實是慢,但陝西邊境是哪裡?橫山。其實真正蠶食的只是橫山這一片地方。整個橫山吃下去了。西夏不用攻打,不久也會自滅。

三就是逼得西夏拼血值。一旦到了這種結果,以西夏的血值,是拼不了多久的。並且狂拼了血值後,整個西夏境內會是真正的民不聊生。那麼宋朝拿下,略施一點仁政。便不會有多少部族反抗,真正能統治這片地區。

得到了西夏,西北再無大敵。

西方還有國家,可隔著天山、蔥嶺與大沙漠,對宋朝成不了危害。

並且宋朝又得到了最想要的東西,戰馬!

那麼宋朝會更加強大,所需的軍隊也不用象現在那麼多,整個陝西百姓也解脫出來。

但這個拼血值的過程,同樣是傷敵一千,自殘八百的打法。如果捨不得,是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的。

當然,章楶想的還是理想化了,拼完了西夏,戰爭就結束了嗎?即便宋朝放棄收復燕雲地區,未來金人還會南下,就算將金人也擋住,未來又有元蒙。

不過西夏不滅,宋朝會更危險。

當然,王巨心情肯定是很複雜的,畢竟這些保捷軍與王巨關係非淺,在建設鄭白渠過程中,整整處了好幾年。因此章楶又安慰道:“經過子安的激勵,士氣有了。”

“小小的動援罷了。”

“子安,相信西夏那邊也會有動援,子安,你猜他們用什麼來動援?”

“漢家的財富。”

“我想也是,這是我朝的悲哀啊,馬上將百姓全變成了豕羊,任由夏遼宰割。”

這也是王巨所帶來的影響,但章楶到現在也弄不明白,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或者能怨誰?似乎那一個都怪不了,或怪司馬光、文彥博、宋太宗、唐玄宗、孔夫子、司馬遷(指司馬光在史記裡一再地稱所謂的黃老無為,以及對漢武帝開邊的指責與對漢武帝的醜化,所給後人帶來的影響)……

想到這裡,他也痴了。

王巨眼看兵士越來越少,對李壯說:“你也隨他們一道去柔遠寨吧。”

李壯在京城裡看上一個小康人家的娘子,妃兒立即派人上門提親。那戶人家聽說是王巨的門人,十分高興,本來是同意的。可再聽說李壯是蕃人,立即變得猶豫不決了。

與王巨官職無關,王巨雖在京城不算是高官,但在青年一代的官員中算是最有出息的官員。況且李三狗在邊陲也是一個主要的蕃將。

這便是宋朝對異族婚的排斥。

直到王巨來到西北,這門親事還沒有談妥。

所以王巨這次讓李壯去前線,那怕李三狗分一點戰功,自己操作一下,混一個從九品的三班奉職還是不難的。

那麼再去提親,難度便會下降。

“喏。”李壯答了一聲。

“質夫兄,慶州先交給你了。”王巨說。

他暫時不能冒泡的,馬上要返回寧州,與餘下的保捷軍呆在一起,根據情況才能公開出現在慶州。但李復圭已經與他完成了交接過程,承諾他的要求,高調地去一趟大順城,便要離開慶州了。所以只能指望章楶了。

“放心吧。”

“我當然放心了,”王巨哈哈一樂。

對章楶能不放心嗎?那還能放心誰?(未完待續。)xh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