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詩人——曹操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詩人——曹操


媽咪被潛,寶寶不認爹 心魔獵人 舊愛的祕密,前夫離婚吧! 秀起名門 神槍無敵 血珠劫 仙陣 農家無賴妻 女神的近身保鏢 最強鋒衛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詩人——曹操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詩人——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初春的一個早晨,在許昌城空曠的行宮的一個花園裡,曹『操』背手信遊;凜冽的寒風吹颳著他腮邊那一部濃黑的鬚髯。

這一年,他年滿五十三歲。大半生的戎馬生涯過去了,他先後鎮壓了黃巾軍百餘萬人,迎奉了窮途末路的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雄霸北方。然而,就在前一年,他發兵南征,意圖統一大漢,此的巨集略卻受到了極大的挫折:宛郡之戰、虎牢關之戰的失敗使他預感到,要在短時間滅掉劉備幾乎已成為不可能的事。

這時,在花園裡信步漫遊的他似乎已看見了一幅劉備軍欣欣向榮的圖景,而這可是他最不願見到的。他不敢深想下去,只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令曹『操』難過的還不止於此。半個月之前,他最心愛的幼子曹衝,在一場突發『性』的疾病中夭亡了,曹衝去世時,年僅十三歲。

曹衝自小生『性』聰慧,五、六歲的時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是一個早慧的天才兒童,是以深得乃父曹『操』歡心。

然而,這樣一個聰敏過人的孩子,卻為蒼天所薄,稚齡而夭。曹『操』為失去了這個一向看好的幼子,半月來已不理公務,唯有意志消沉而已。

這時,下人通報荀彧求見。

曹『操』吩咐士兵請他進來。

荀彧見了曹『操』。

荀彧見曹『操』神『色』消瘦,宛郡之戰、虎牢關之戰的敗北和幼子之傷逝而意氣不存,便詢問道:“明公是否還在思念小公子乎?”

曹『操』微微點了點頭,輕嘆道:“衝兒,智比天高,從師當代大儒邴原。每每見解獨到之處,就連邴原也自愧不如……”

這邴原是漢末大儒鄭玄的同鄉。並與鄭玄齊名,同為漢末兩大學者。他在家鄉時曾拒絕北海相孔融的推舉;避難於遼東之後,他並不接受當地霸主公孫度的徵召。然而,當曹『操』平定河北後,他卻主動接納了曹『操』的任命。

邴原名響天下。

有一次,曹『操』平定的北方,河北地區地士林大夫特別為他舉辦了一次慶功大宴,一向關心士林大夫動向的荀彧知道後。以為邴原要參加,還特地專程從許都趕到了昌平。

酒酣耳熱之後,曹『操』環顧前來慶賀的一干眾人,說:“我此番返回許昌城,早已料到大家會為我在此接風;但我竊議者,則唯有邴原不會前來。今觀之,果然不出我料!”

誰知話音剛落,門下便高聲通報。原東閣祭酒邴原進謁。曹『操』聞報,驚喜萬分,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上,提在手中,腳上只有一層裹布。便往外迎接,一看到邴原,就說:“從來的賢人,都是無法捉『摸』的啊!我還以為您不來了。想不到能枉駕光臨,我對您的仰慕之心,於今方足……”

卻不料邴原不出一言,幾個動作拜謁完畢,就掉頭走了。在場計程車林大夫中,竟有上百人棄了曹『操』,跟隨邴原而去。

當時,曹『操』位高權重。乃大漢第一人。古時宴會人數本就不是很多,眾多士林大夫竟為一個邴原為舍大漢第一人曹『操』而去,而且一走就是上百人。可見邴原的聲望何其之高。

當時曹『操』一愣,心中倍感不快。畢竟他東征西討,威名響掣大漢。什麼時候受過這等待遇,給他擺地酒宴,還沒有開始多久,人就走了一半。

不過他也很好奇。感到非常奇怪:一個毫無權勢的學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魅力,令在場的這許多士林大夫連他曹『操』也不顧了。尾隨而去,以表敬仰?

於是他就問坐在身邊的荀彧。

荀彧笑了笑,回答說:“其實有資格受到如此尊敬的,天下也唯有邴原一人而已。”曹『操』見荀彧避而不答,又道:“真想不到一介文人的影響力會有如此之大!”

荀彧乘機說:“像邴原這樣的一代奇人,是士大夫中的瑰寶,可稱為天下第一大儒。主公何不極力禮遇他呢?”

曹『操』急忙說:“那當然,這也正是我一向地心願啊!”

從那時,曹『操』對邴原更是敬禮至極,甚至還將自己最喜愛的兒子曹衝拜其為師。可是天妒奇才,就連邴原都忍不住稱讚的曹衝居然在其十三歲的幼兒之齡,就不幸早亡,令人惋惜不已。

荀彧知道曹『操』有霸氣的一面,也有溫情地一面,對於曹衝的乖巧、伶俐、善良仁慈曹『操』是疼愛有加。

不過,荀彧是個嚴肅的人,他並不希望曹『操』因私而費公,當下非常嚴肅的說道:“明公萬勿以一時之勝敗和一事之存亡而傷及大雅,『亂』了方寸。豈不見孫、劉虎踞,眈眈相視。明公惜日雄心何在?明公惜日地雄風何在?莫非明公服老了,若是如此,彧以年近五旬特請告老還鄉!”

這時,突然曹『操』身後人影一閃。

殺神一跪地拜道:“丞相,奉孝先生將手中殺神譴回,打算告老還鄉。”

曹『操』頓時大驚,荀彧和郭嘉乃曹『操』的左右雙手,荀彧被曹『操』喻為漢之張良,郭嘉喻為漢之陳平。

張良乃劉邦的第一謀士,西漢傑出的軍事謀略家,被劉邦稱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起著比將帥更有力地統帥軍隊的作用。

陳平乃劉邦的第二謀士,足智多謀,一身獻計無數,以“六出奇計”輔佐劉邦奪得天下。此二人是劉邦的左右雙臂,曹『操』將荀彧、郭嘉比喻為張良、陳平,可見他們對曹『操』的重要。

曹『操』一聽,此人要走,豈能不急,好在曹『操』並沒有真地意氣不存,只是愛兒夭折外加戰敗。心情煩悶而已,其品味的一下荀彧的話。頓時大悟,知荀彧和郭嘉是諷勸自己因私而忘公,過分計較在此次大戰的失得,於是幡然醒轉。

曹『操』口中自念道:“服老了……服老了……哈哈……我曹『操』什麼時候服老過,來人,筆墨侍候!”

曹『操』頓時豪氣大發,背手園間。想起自己縱橫四海地一生,雖年近甲子,仍有一腔大氣欲裂胸而出。

片刻間,一首辭氣壯闊的詩留在了紙上:“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古代樂府詩詞。都編入詞牌做歌。凡是曹『操』的詩,都填補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尾。)

寫完,曹『操』擲筆於地。大笑不絕。

府中家小,聞聲趕來,一看之下。

最有才華的曹植,豪氣誦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父親大人此詩不亞於羅麟地‘將近酒’,堪稱世之佳作也。”

曹『操』大笑道:“文若立刻邀集眾謀臣議事,不得有誤。”

荀彧剛剛拜讀了曹『操』地大作。心情澎湃下,高聲道:“緊遵明公號令!”

丞相府議事廳。

曹『操』巡視了一眼,笑道:“這幾日,『操』心情不佳讓諸位當心了。”

眾位謀士已經從荀彧的口中知曉曹『操』地大作,各個都為曹『操』地豪氣所感染,哪裡還會計較這些,忙說不敢。

曹『操』笑道:“諸位對現在的形勢有何看法!”

程昱先把當前形勢說了一遍:“如今劉備因前次大戰勝利而聲威銳長。田豐鎮司州,徐庶坐荊州。沮授領益州。魏延守虎牢關,關羽屯宛郡。張任、嚴顏依舊是白帝城、巴郡。劉備還分別表田豐、沮授為司州牧、益州牧。孫權暫時還沒有動向。不過丞相或許不知,剛才接到密報,羅麟孤身入建業為孫策弔喪,走的時候,好象還帶走了國太。據說羅麟已經成了國太的女婿了。”

曹『操』吃了一驚,隨即又攝住心神,緩言道:“劉孫若是真心結盟,我軍危矣。不過孫、劉雖互相勾結,但雙方卻均懷異心。劉備拉攏孫權,孫權順而相應,也是常情。他們想得倒好,欲置我於絕地。但我敢斷言,時不在久,他們就會翻臉。哼,荊州,孫權還抵禦不了這個誘『惑』。”

劉曄聽完曹『操』的話,凝眉半晌。片刻,他抬眼注視曹『操』,一字一句地問道:“丞相若孫劉兩軍真心結盟,孫權出兵淮南,劉備分兵三路:一路由宛郡出兵許昌,一路與虎牢出兵佔領黃河渡口,一路出兵幷州,那應該如何是好?”

曹『操』一聽,頓時心中大慟,頓足道:“休也!此情勢可將我軍至於死地也,屆時『操』一掃**、統一天下的大業何存?”

眾人均是一愣。荀攸站前一步,道:“主公不必為此擔憂,江東乃才子之鄉,其中魯肅更是才子中的翹楚。新任都督據說是羅麟的徒弟,被羅麟稱為周瑜地接班人。才華也非同一般。以他們之智,不可能坐視劉備虎踞荊州。劉備與孫權聯盟這存屬眾人猜想,併為得到證實。眼下劉備軍軍威以在我軍之上,只要是有智之士,一定會先以打壓氣勝者的氣勢,而不是和劉備結盟,助長他的氣焰。聯軍相抗,似乎於我不利。但我軍只要譴一善辨者,陳說厲害之處,在從中挑撥兩家的關係,相信就算他們兩軍聯盟,也會在短時間內告破。因為,他們不可能同心的。”

這時,突然門外士兵來報,江東使者張紘求見。

曹『操』聞之,立刻“哈哈”大笑,對眾將道:“江東果有能人,孫權此刻譴張紘至此,定是明白當前形勢,於我軍結盟而來,此乃天助我也。快快有請,快快有請!”

曹『操』一口氣說了兩個“快快有請”,可見他此時地心情是多麼的高興。

不一會兒,張紘至。

張紘步入大廳,對堂上曹『操』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禮,道:“張紘見過丞相!”

曹『操』揮手道:“子綱先生快快請起,先生到此不知此所謂何事?”

張紘對曹『操』一拜道:“紘為結盟而來。”

“喔”曹『操』面『露』吃驚之『色』,“『操』得報。吳侯已經將其妹許於羅麟,並於劉備結盟,不知道可有此事?”

張紘心中震驚之餘,也急忙澄清道:“此乃國太看中了羅麟,吾主至孝不願令違背國太意願,才不得不將孫小姐許於羅麟。”

“劉備勢大,為何吳侯不於劉備結盟?”曹『操』再次問道。

張紘大笑,道:“丞相戲言也。正是因為劉備軍勢強,所以孫、曹必須聯盟才能阻止劉備一家獨大的局面。”

曹『操』喜道:“『操』正有此意,但恐新任吳侯年輕識淺,只圖蠅頭小利,不能顧全大局而已。”

張紘對道:“我主命世之英豪,豈有分不清時勢之裡,丞相大可放心。”

曹『操』點頭道:“結盟一事就此定下,子綱先生一路由建業趕到此地。定以疲憊不堪,還請先生去驛館歇息。不日『操』便譴使節於子綱先生一同回建業,以表結盟之心。”

張紘任務已經完成知趣地告退。

曹『操』待張紘走後,便謂眾臣道:“張子綱言行舉止不卑不亢不辱其主,江東多英才。果不其然也。誰願代表『操』出使建業?”

滿寵立刻上前答道:“寵願往!”

曹『操』喜道:“有伯寧前往,『操』放心矣!”

曹『操』心事一了,就立刻商量起軍中的下一步動向。

曹『操』道:“這些天來『操』一直在想著一個極其重要地問題,卻一直不及其裡。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一戰之敗,何能繚繞我心懷至此?衝兒之逝,也不足讓我沉思默想半月之長。自我雄霸北方以來,多圖南征,為什麼以我強盛大軍,會敗於劉備之手?”

廳中無一人回答。

曹『操』也沉默片刻,繼續言道:“『操』一向自視雄才,此時想來。未免把天下英雄看得忒是小了。想那孫、劉之輩,何嘗不早已在維持這個天下三分的局面?我一心要一統江山,打破在三分的局面,竟把自己給蒙在了鼓裡。現在好了,到了對症下『藥』的時候了!”

聽曹『操』怎麼說,郭嘉上前一步道:“嘉這裡有『藥』方兩副,不知主公願意聽否?”

曹『操』笑道:“『操』席耳恭聽!”

郭嘉道:“兩軍交戰,以謀為先。強兵為次。可劉備軍中的羅麟、田豐、諸葛亮、徐庶、龐統等謀士皆為世之英才。以謀計,未必能成。強兵就為勝利的關鍵。”

曹『操』道:“奉孝說地有理。『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想不通為何我軍精兵會弱於劉備 強兵。”

郭嘉道:“嘉前日在觀看劉備軍中的總體資料時,發現了一點小小地問題,也就是在小小的問題,才使得劉備軍的總體戰鬥力強於我軍。”

“什麼問題?”曹『操』好奇問道。

郭嘉回答道:“我軍初創業時,施行屯田制,此制度一出,天下有才之士,爭先效仿。可劉備軍中卻無任用此例。本來這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劉備軍所佔之地均為沃土,雍州沃野千里,益州天府之國,荊州民殷國富,就連涼州一年所產的牲口就足夠一支大軍吃上好一陣子。問題就在於當年羅麟詐我汝南,軍中極度缺糧的時候,也沒有用屯田制集糧。”

曹『操』思索了片刻,雙眼一亮道:“對了,‘屯田制’雖然可以讓糧食大增,卻耽誤了戰士們地訓練。劉備軍地士兵,雖然起步比我們晚,但他沒有‘屯田制’,士兵們不用下地種食物,訓練地時間就遠超於我們。戰鬥力比我們強並不奇怪。”

曹『操』說道這裡,立刻下令道:“來人,傳我軍令:命各位將軍將手中所有士兵進行統一整編,從軍中挑三十萬壯兵,取消他們地田中事物,全心全意的進行訓練,不得有誤。”

“是!”

雷厲風行,就是曹『操』的風格。

“還有一點,就是馬鐙。”郭嘉說了他的第二個『藥』方。

“何謂馬鐙?”曹『操』好奇地問道。

郭嘉朗聲道:“劉備軍的騎兵天下無雙。嘉很好奇,為何劉備可以訓練出如此強悍地騎兵,而我軍卻不行。劉備軍的輕騎可以在戰場上四處衝殺,靈活無比,而我軍還是不行,就連騎術精湛地虎豹騎也作不到?為什麼劉備軍中一小兵都可以辦到?為此嘉特意研究了劉備軍的騎兵。在偶然的機會下,嘉發現了劉備軍的戰馬上多了個馬鐙。馬一般只裝一個上馬的鐙就行了,可劉備軍卻有兩個。嘉好奇的上馬試了一試。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嘉體弱,駑馬之術又極差無比,平常騎一匹溫順地家駒,都無法騎快。可在有著雙鐙的戰馬上卻可輕鬆地來去如風,只要小心即使不拉馬韁也可以穩穩當當。”

曹『操』聽了,立刻就明白了其中道理。這道理並不難懂,只不過就是有了雙邊馬鐙,兩腳力量平衡。大大的增加了騎兵的靈活和穩定,從而使騎兵的力量大增。不過這簡單是一回事,可不可以想的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要是有那麼容易想,那在馬鐙發明前的千年時光裡,也不會有笨重地戰車在戰場上橫行了。

曹『操』喜聲道:“有奉孝的兩副『藥』方在。『操』之病幾乎痊癒也。想到次方法之人,真奇才也。”

郭嘉苦澀地笑道:“是羅麟想出來地。”

曹『操』聞之,長嘆了口氣,心裡頓時有些酸酸的。極度不滿地對老天抱怨道:“為什麼向羅麟這種全才,會被一個織蓆販屨之徒收了去。”

廳中靜了片刻。

這時,荀彧、郭嘉對視了一眼,郭嘉微微點了點頭。

荀彧上前道:“劉備現以得司州一地,虎牢關和宛郡隨時可以威脅許昌。許昌乃國都若是一但告危,我軍士氣必然大跌。彧請主公早作遷都打算。”

“臣等請主公早作遷都打算。”殿中眾臣齊聲勸說。

曹『操』也知道許昌離劉備軍實在太近了了,虎牢關一路大軍可以隨時隨刻出兵佔領他的黃河天險,宛郡也時時威脅著許昌的安全。他略微思索了片刻,就點頭同意了。

曹『操』問道:“諸位認為國都定在哪裡最為合適?”

荀彧答道:“冀州境內,人口眾多,境內鄴城易守難攻非常適合,建立新都。”

眾人盡皆稱善。

曹『操』見眾人想法一致,他也有此想法,於是便點頭同意了遷都鄴城一事。

荀彧又道:“司州一地,上可威脅幷州。右可威脅豫州。我軍一大患也。虎牢關易守難攻,不可圖之。唯有黃河流域可以利用。我軍不善水戰。應該早日募集水邊漁夫,組建水軍,為日後戰鬥打下基礎。”

曹『操』再次點允諾。說道:“天下之勢,尚待重謀。于禁將軍駐紮官渡著重編組和訓練水軍。”

曹軍日後的目標已經確定了下來。分別是遷都、練精兵和組建水軍。

曹『操』見會議地目的已經達到,眾人又無事商議,就宣佈散會。

眾人依次散去,惟獨賈詡不動。曹『操』知道賈詡一定有事情與其商議,說道:“文和,隨『操』入院中一敘。”

丞相府邸大院。

曹『操』問道:“文和有何事,與『操』商議?”

賈詡開口道:“劉備軍中堅如磐石,我軍無法動搖其根本,但孫權軍中卻不 怎麼團結。孫權新任吳侯,必然會提拔一些新人為之心腹,用來牽制程普、黃蓋、韓當等老將,從新任都督陸遜就可以看出。此刻正是最好時機,只要我們譴一人,去其軍中臥底,如果順利,就可知道孫家以後的動向,對我軍百利而無一害。”

曹『操』雙眼一亮,心動異常,問道:“文和有無人選。”

賈詡輕聲說了兩個字:“華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