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公主
重回七九撩軍夫 神兵天匠 我在洪荒 重生之召喚神之路 極光駭客 學長的祕密情人 校草老公太流氓 養貂成後,誤惹冷情帝王 大明西遊記 注視深淵
第392章 公主
第384章 公主
崇禎是一個極其吝嗇的人,其實並不喜歡封官,更不喜歡賞賜爵位,他很多地方非常大方和奢侈,在官位和爵位一事卻是十分吝嗇。
從萬曆開始,群臣中有應升官進爵的,一般都是讓兼職暫代而已,有的職務雖然是有空缺,可很多都是空著不補上,而讓其餘的官員分擔職責。
如此一來,大明的六部制度雖然完備,可卻是空缺很多。這也導致了國家行政效率的下降,已經文臣和武將對於國家忠誠效率的下降。
必將大家奮鬥了一輩子,還不是為了一個封侯拜相嗎、
李棟能夠當上長安候已經算是個異數,因為溫體仁臺了,沒有人敢得罪他。他能當上護國公,更是異數中的異數,溫體仁倒臺那是少有人能夠預料到的事情。
他從長安候一躍到了護國公,可以說是爵位至極品,而且是有封國的公爵,應該說是崇禎對他已經極為的信任,這也是在大明見過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得。
崇禎在城頭宣佈對李棟的升遷,也算是一種信任的表現。
李棟卻沒有什麼感覺,一年多來,他見多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也知道如今的官是越來越不值錢,皇帝過幾年都可以自封,一個護國公算得了什麼。
不過有這個爵位總比沒有的強,最少大明目前還是統一的國家,起碼在人民心中還有個不錯的印象,而且有了名正言順的封國,還可以名正言順的養兵,這算是他北京之圍最大的收穫了。
崇禎終於確信黃臺吉帶兵撤走的時候,命張定國前去追擊,張定國一直隨駕,可不過是個太守,崇禎身邊重臣無數。輪不到他說什麼,他一直都是默默的負責城防,倒是少有能夠表意見的機會。
崇禎給張定國三千餘騎兵去追擊黃臺吉的十萬大軍,張定國領令地時候腦袋有兩個大,他當然不敢真的去追,只是尾隨著清大兵進。
可能是黃臺吉一口怨氣難,也可能是北京城實在沒有什麼可搶的了,黃臺吉攻入北京城,卻從遵化撤離。本來以為生靈塗炭在所難免,沒有想到張定國迴轉後居然抓到了不少清傷兵。而且告訴了崇禎一個好訊息,遵化城在吳甡和左良玉的協助和下,竟然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奪了回來。
李棟想起吳甡和孫承宗迥然不同的表現,不由感慨。國難當頭,表現卻是截然不同,別說孫承宗,就連廖振國等小兵都是以身赴難,義無反顧。反倒是吳甡,做事滴水不漏,只是想引狼入室,甚至是陷害自己,卻讓人抓不到把柄。難道自己在他們文人心裡真的就那麼該死嗎?
但是自己真的會讓他們成功嗎?
崇禎命將捉來的清兵都斬了。這才心裡舒服了一些。黃臺吉都打到家門口了,不用問。議和的事情自然不成,眼下是要調動部隊商量對付清的事情。
不等崇禎起駕,吳甡從外面趕了過來,樣子簡直和個叫花子彷彿,手上纏著繃帶,血跡斑斑,只是哭著蒼天眷顧,讓自己能再見到皇上一面。
等聽到李棟被升為護國公的時候,塑身哭的和淚人一樣。不知是為民眾受苦委屈,還是為李棟升官傷心,良久才道,自己聽信了讒言。請陛下重罰。
一群文臣都是說。吳甡知道聖上被困,誓死要殺進京城救聖上。可清兵實在太多,吳甡手臂受傷,難以殺進重圍,無奈只能迴轉在附近堅守,吳甡對聖上的忠心可見一斑。
崇禎卻沒有多說什麼,和吳甡吳大人倒顯得君臣情深。崇禎很明白吳甡是東林黨,不給吳甡吳大人面子,總要給東林點面子,要算賬也不急於現在。崇禎總覺得北京城有些危險,一定要做點什麼,加強北京的防禦。
同時要去喜峰口視察,看看為什麼喜峰口這麼簡單就丟了
到了喜峰口的時候,孫承宗和吳三桂正在扯大旗作虎皮呢,本來探子說清兵撤退,都是有些不信,覺得清兵怎麼可能這麼愚蠢,一嚇就走,這和傳說中的彪悍完全兩樣,難道是清兵的詭計?孫承宗正猶豫是否出兵的時候,有兵稟告說天使駕到。
孫承宗嚇了一跳,蓬頭垢面的從山溝裡出來,見到崇禎就跪下,說老臣救駕來遲,請聖上責罰。見到聖上沒有責罰的意思,孫承宗又把吳三桂拉過來,把吳三桂地妙計,自己的從諫如流一說,崇禎點點頭,也不多話,倒讓孫承宗大失所望。
在孫承宗地眼中,顯而易見,清兵的撤退是和他採用的疑兵之計有很大的關係,他以兩萬兵士嚇退清兵十幾萬萬,實在是生平難得的功績,這次北京解圍居功甚偉,可聽說到崇禎把解圍之功算到了李棟的腦袋上,甚至破格升他為護國公,下巴差點砸到了腳面。
吳三桂倒是可有可無的樣子,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戰役,比想像中要平淡的多,而且從未廝殺過,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崇禎身邊多了兩萬兵士,多少來了點底氣,晝夜行軍回到了北京,又等了數日,各地勤王的兵將才續趕到,只是聽說聖上無恙,都是不知道是什麼樣地心情。
崇禎臉色如常,笑容卻少,各地勤王的兵將都是惴惴不安。他們現聖上變的更加深沉,愈的難以捉摸,只能小心翼翼地應對。雖然有多路兵將勤王,崇禎獎勵的援軍只有三路,一路是孫承宗的部隊,另外兩路軍隊還在路上,聽到崇禎安然無恙,不到太原就已經迴轉駐地,卻也得到了崇禎地嘉許。一路是三晉洪承疇,另外一隊卻是宣大盧象升!
盧象升和洪承疇,一在三晉一帶,都是離北京城不遠,但是二人被揹負著殲滅流賊的眾人,二人能來救援,當然讓崇禎覺得忠心耿耿,只是二人又要剿匪,中途迴轉也是情有可原。
北京,紫禁城中。
崇禎坐在高位,眉頭深鎖。北京之圍雖然解了,可他已經感覺到,現在是大明帝國對大明的控制力越來越低了。
為什麼?他窮其一生就是為了天下。難道只是換回了這個結果?
沒有誰說,可是崇禎卻心知肚明,比起當初的京城之圍,這些援軍來的實在太慢了些,遼東掌握重權,離北京城也算迫近,可是來到北京的速度比起西北地軍隊還要慢,他們希望自己死!
想到這裡的崇禎手掌微微有些僵硬,凝望著遠遠坐著的李棟,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完全相信他。
對於李棟。崇禎的感情可以說是十分複雜。李棟是出身草莽,出身卑微,是早就沒落李氏的後人,能夠當上護國公,實在是因為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林丹汗,黃臺吉,洪承疇,西北。|多方面正反的作用結果,造就出來個李棟。
他可以說一直在考驗著李棟。可他驀然有一天現,這個李棟表面恭順。骨子裡面卻是桀驁不馴。李棟和朝臣有著太多的不同,朝臣沒有敢忤逆他的意思,可這個李棟,在北京城地時候居然反問了他一句,實在是崇禎這輩子前所未有
的事情。
可崇禎又不能不重用他,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信不著旁人,也實在難以有人可供他大用。他這一輩子若說破格信任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洪承疇,另外一個就是盧象升,這兩個人都沒有辜負他的信任。現在李棟有可能是第三個人?
崇禎還是不能肯定,唯一值得欣慰的卻是,李棟對他從來沒有什麼背叛的舉動,看起來他的一舉一動都是規規矩矩,北京城若是沒有他來報信,若是沒有他現黃臺吉的詭計,若是沒有他的手下胡永傑。自己現在不見得還能高高在上。
“聖上,如今盜賊不息,士卒疲憊,希望陛下重整旗鼓,專心平亂,鞏固根本方是大明的長久之計。”
周延儒顫巍巍地站起來,誠心說道。
“楊嗣昌,你意下如何?”崇禎問道。
楊嗣昌猶豫下,“聖上,我倒覺得,如今戰事剛剛結束,生靈塗炭,還是先安撫好百姓,再謀打算地好。”
“護國公,你的意下如何?”崇禎以前對李棟都是直呼其名,這下稱呼爵位,一是提醒李棟,自己對他不錯,二來也是代表這是一場正式的官方交談。
—
李棟沉吟道:“回聖上,微臣沗為護國公一職,本是一介武夫,對治國一事其實並不在行可依臣下所見,如今天下動亂已現,究其根本就是百姓無以為生的緣故。如今大明雖有一干名將剿匪,可畢竟治標不治本,若聖上能休養生息,少動土木,讓百姓專事民耕的話,三年之內,大明盜賊必少。再等數年,國富民強之時,盜匪之疾必然不治而治,到時候清若是驕橫如常,聖上大可派精兵去伐,一舉功成,成就不世的偉業。”
“李棟公爺太過自謙,一介武夫如何能說出這種治國安邦的話來。”周延儒一旁大喜道。
崇禎皺起了眉頭,半晌才道:“護國公說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等大朝會立刻商議”
周延儒卻是大喜,齊聲道:“聖上英明。”
崇禎卻是擺擺手道:“眾卿家先退下,楊大人,張定國還周大人留下。”見到李棟要起身,崇禎輕聲道:“護國公留下。”
李棟愣了下,見到群臣都是豔羨的表情,知道自己從現在起,已經可以參與軍機大事,和首輔們平起平坐了。
等到群臣退下,崇禎看了一眼四人,緩緩道:“護國公,錦衣衛來信說,胡永傑僅靠萬餘軍士,就在草原從西到東的轉戰千里,打地清人雞飛狗跳?”
李棟苦笑道:“這個嘛,微臣不知。當初微臣知道清兵南下的時候,是焦慮非常,和手下幕僚商議兵分兩路,胡永傑解圍,我卻是快馬前來報信。至於胡永傑現在如何,我是並不知曉。”
崇禎又是沉吟了良久,“這麼說胡永傑倒是個帥才。以萬餘騎兵橫掃草原,朕真地少聞……”
他欲言又止,楊嗣昌卻是笑道:“聖上,護國公聖上忠心耿耿,為人忠誠,想必胡永傑真有大才,看來聖上用人賢明,又現了蒙塵的珠玉。”
崇禎眉頭稍微舒展,“護國公,你可知朕封你為護國公地用意?”
“微臣不知。”李棟心道。敢情這還不是有功必賞,裡面還有什麼貓膩不成?
崇禎示意了楊嗣昌一眼,楊嗣昌心領神會,一旁道:“其實聖上早就想重用護國公,只是一直沒有什麼藉口,這次北京之圍,護國公雖然地功勞不小,可升為護國公畢竟是大明前所未有的事情。只是聖上知道護國公足智多謀,胡永傑又是領軍的奇才,這才想讓你們相輔相成。鎮守西北一帶,調訓兵士。等到機會成熟的時候。再讓護國公為主將,胡永傑為副手,一舉平定清,以報北京被圍之恨。”
李棟沉吟半晌才道:“微臣打仗可比不了手下幾個將軍……”
“這領軍又有哪個是天生的?”周延儒笑了起來,“護國公勇冠三軍,足智多謀,李衛、胡永傑那個不是天生的帥才,你們西北肩負著聖上的重任,可莫要辜負聖上所託。”
崇禎道:“護國公,朕明日在大朝會上。宣召天下,休養生息,少興土木,讓百姓以農耕為重。你身為護國公。當時刻以征伐清為重,可秦地一帶多有心懷叵測之輩,你要多多留意。一有異動,當向朕及時稟告才是……”
李棟離開崇禎的時候,多少明白點崇禎意思,崇禎不放心關隴一帶的流賊,希望他能抑制流賊。不過就讓他一個公爵去抵抗流賊,崇禎看起來有些高看他了。
實際上這次北京之圍,遼東離北京不遠,卻是表現最不積極地一方勢力。盧象升救援心切,當是為了崇禎,洪承疇從三晉趕來救援,卻是多半演戲的居多。至於其他的世家大族,他們或者坐觀虎鬥,或是暗中破壞,有的可能都是勾結清,裡應外合。
崇禎想剷除流賊,削弱東林,重新穩固天下,但是他們何嘗不想推翻崇禎。可現在卻都是彼此戒備,崇禎想要剷除東林,剿滅流賊,削弱世家,苦於沒有藉口,只怕激變天下而東林卻對朱家幾百年的威風心有餘悸,不敢搶先難。
想到這裡的時候,李棟搖搖頭,心道讓他們狗咬狗好了,自己小心謹慎的培養實力才是最為重要。
只是不等走出了北京城,感覺到一股幽香傳了過來,李棟止住了腳步,見到長公主就在前方不遠。
花樹叢旁,長公主看起來人比花嬌,凝視著李棟,臉上不知憂喜。
李棟不好繞道太著痕跡,只好徑直走過去,才想從她身邊走過,長已經閃身攔到了他的身邊,輕聲道:“。、李大人……”
“不知公主何事吩咐微臣?”
長公主輕蹙眉頭,幽怨道:“李大人總喜歡將人拒之千里嗎?”
李棟搖頭,“微臣還有他事,公主若是沒有吩咐,微臣告退!”
他舉步要走,長公主又是攔住他的去路,“李大人,我是特意在此等你。”
“哦?”
“我想對你說一聲謝謝。”長公主秋波橫斜,罩在李棟身上,像要化作絲絲纏繞。
李棟不動聲色,“公主言重,微臣向來只是做本分之事……”
“李棟,你難道總喜歡把心思藏的如此之深嗎?”長公主輕輕嘆息道:“其實我想知道,我這麼美,難道對你沒有任何影響嗎?”
看著李棟的一張苦瓜臉,公主‘噗嗤’一笑,“我如是沒有說中你地心事,
這種表情?”
李棟苦笑都不行,喃喃自語道:“我只以為男人喜歡自作多情,沒有想到女人自作多情更是要命。”
他說的聲音雖低,卻是故意讓長公主聽到,只以為長公主會如以往般勃然大怒,沒有想到長只是輕嘆一聲,“我真的是自作多情嗎?人家真的是被公爺的偉岸迷倒了呢?”
李棟不能不打斷道:“公主說的微臣不敢芶同,也不能芶同,微臣救駕,只是竭盡所能為聖上分憂而已,至於黃臺吉南下,卻是我無法想像的事情,與其他沒有關係。公主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上次進宮,你還默默的看我。”
長公主微笑道:“這件事情你我心知肚明即可,我說出來。當然不會對父皇提及。我只想讓;李棟大人知道,我對這些恩情都是牢記在心的。蕭大人為國家做了這多事情,父親卻是一再的誤會蕭大人,想想都覺得愧疚,所以……”
說到這裡長公主突然從袖口拿出把匕,寒光閃閃。李棟嚇了一跳,一把抓住長的手腕,“公主要做什麼?”
見到長凝望著自己,秋波如水,李棟緩緩地鬆開了手,卻是留心長的動靜。只怕她自裁以謝自己,那他跳黃河也洗不清了。
“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李棟大人是緊張的。”長嘴角露出狡黠的笑。
李棟咳嗽一聲,心道是個人死在我面前。我都要攔一下,何況是你?
“這把匕是長為自己準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