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266章 智慧之殿

第266章 智慧之殿


絕品狂龍潛都市 假戲真做,緋聞甜妻跑不了 文武雙修 功夫帝皇 戀上唐朝公主 亡國公主之金國寵妃 另類五小姐 大咖主角攻略 煙雨濛濛 逍遙邪後

第266章 智慧之殿

第一公子第三卷 一門雙貴 第266章 智慧之殿

朝堂中的風風雨雨,依然沒有影響到張灝,而任御史臺如何詆譭他,無外乎在年紀和以前做的一些胡鬧事上糾纏。

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到了後期,就連劉觀自己都漸漸反駁不下去了,灝二爺曾經做過無數好事,一樁樁一件件,在京城百姓中有非常好的聲望,要不是還有行事張狂這一點,幾乎都能稱為謙謙君子了。

人非聖賢,何況那些年張灝還只是一個孩子,就是現在也算是個孩子,畢竟還未成親,很多攻擊都顯得蒼白無力。

不爭是爭,張灝足不出戶,也不在私下裡搞任何小動作,完完全全的任憑帝王驅策,顯然贏得了朱高熾的歡心。

至於宦官那裡,一樣不是鐵板一塊,張灝交好的大太監很多,就連失去東廠提督的常公公,如今也整日裡為他搖旗吶喊,他總算臨老時清醒過來,沒有張灝的暗中扶持,一位曾經在漢王身邊服侍過多年的老太監,在宮裡根本沒有什麼靠山。

英國公府,園中園,蘅蕪苑。

雨打芭蕉,一場小雨過後,天邊現出一道七色彩虹,空氣清新,溫度宜人。

院子側方有一座奇特的建築,尖頂之下四四方方的磚瓦房屋,好似一座高大的城堡,窗戶很多很長,用的都是罕見的彩色玻璃,全都是自奧斯曼帝國重金購置,當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隨貨物贈送的那幾位工匠。

今日閒來無事,老祖宗攜太太王氏等女眷,過來蘅蕪苑這邊瞧瞧熱鬧,當見到這棟奇特的房屋,鬧得眾人好奇不已。

望著裡面上百名花蝴蝶似地丫鬟,有些都已經嫁人了,最令人奇特的,就是女孩們衣著隨意,臉上幾乎都不施脂粉,更沒有盤起那複雜費時的頭型,而是簡單的結了個馬尾,用一根簪子固定了事。

還有就是人人手中抱著幾本厚厚的書籍,院子外的花架之下,放置著幾十張長木桌,上面擺放筆墨紙硯還有一堆木棍和白色鵝毛,令人遺憾。

“這些孩子在做什麼?是在讀書嘛?瞧得怪有趣的。”老祖宗拄著一根南極仙翁沉香柺棍,好奇的四處打量。

王氏和朱元香相視一笑,她二人多少知道些內幕,正好瞧見一身素白梅花春衫的李氏走出來,笑道:“老祖宗,這裡是做學問的地方,就好像那翰林院,只不過咱家沒有學士和翰林進士,只有自家的丫頭們。”

搖頭失笑,老祖宗笑罵道:“灝兒真是胡鬧,這學問從古至今,都是那些才子專研的,一些女孩家不學打理家業,弄這些事做什麼,這孩子。”

瞧見老祖宗和太太過來,李氏急忙快走幾步,笑道:“老祖宗過來了,這就去喊灝兒還有姑娘們。”

“奶奶,看看這房子修的好看嘛?”不知何時,張灝笑嘻嘻的鑽了出來。

這獻寶似地話,卻說的老祖宗和母親王氏笑了,其中老祖宗很懷念的看著類似後世教堂般的建築,數落道:“真當奶奶沒見過世面?這色目人修的禮拜堂,奶奶可見的多了呢。”

恍然大悟的拍拍頭,張灝哈哈一笑,點頭道:“怎麼把這事忘了,那北京城還遺留不少阿拉伯人建造的宮殿,元朝總算是做了件好事,要不然,這麼多書籍,也不知何時能翻譯完。”

翻譯書籍是件很繁瑣費時的事,尤其需要有一定學問的學者,不然往往就得翻譯的驢頭不對馬嘴,有了居住在北方的大批阿拉伯人後裔,翻譯工作就顯得很輕鬆了。

最難得的,就是阿拉伯人早就把西方尤其是古希臘的一些孤本名著,經過很久的時間,整理翻譯成阿拉怕文,拉丁文等,在東西文化交流上,此時的阿拉伯世界無疑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穆斯林世界的文化,在元明之時絕對是最璀璨的時期,正是這時期湧現出無數著名學者,開放研究的學術氛圍,比之中國要燦爛的多,即使這些人文科技還沒有達到漢人的最高水準,但系統性和科學性,無疑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同時期,歐洲還處在中世紀的愚昧時代,要不是有阿拉伯世界上千年來的文化融合,又經過西班牙率先引進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學者,後來吸引歐洲各國的大批學者,僧侶,藝術家到來,透過這些人,慢慢在歐洲各國就出現了許多高等學校,更是逐漸演變成了綜合性的大學學府,不然所謂的歐洲文化復興,絕對會因此而被推遲數百年之久,因為歐洲無數珍貴書籍,都已經被宗教下令燒燬,很多知識傳承都是藉助阿拉伯人才得以儲存完整的。

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更是因為帝王統治需要,使得中華很多知識傳承出現了混亂局面,真正有用的天文,地理,建築,數術,航海等等方面,統統都成了小道,只有一些對此感興趣的讀書人會自己憑藉著興趣專研,比如徐霞客的地理研究,但更多的讀書人一心攻讀詩詞歌賦,成天只知道之乎者也,卻把聖人真正的目的給遺忘了,那就是用知識學問去改變民族,絕不是靠著錦繡文章而升官發財。

張灝簡單的介紹下這裡,這建築被他稱為智慧之殿,也就是仿照阿拉伯人最著名的智慧之宮,裡面不但珍藏永樂大典的全部書籍,還有無數來自西方的珍貴典籍。

“奶奶,這是塔巴里的歷代先知與帝王史,這是海木達尼的阿拉伯半島志,這是一位遊者親自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撰寫的蘇萊曼東遊記,還有曼蘇爾醫書,裡面有治療天花和麻疹的篇幅,還有名著金草原,其他的那我也說不上來了,呵呵。”

一開始還饒有興趣的跟著孫子到處觀看,這些各式各樣的書籍,不禁讓人生出歎為觀止的浩瀚感覺,但後來老祖宗臉色越來越沉重,停住腳步,沉聲道:“灝兒,你知不知道,你如今做的都是些歪門邪道,這要是傳揚出去,皇上和天下讀書人,還不統統怪罪於你?”

張灝焉能不知儒家的排他性,有時候幾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輕笑道:“奶奶放心吧,孫兒知道在做什麼,這不都在自家弄著玩嘛聖人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泱泱華夏,見識下蠻夷的學問也算是個借鑑。”

這些糊弄話很快瞞過老祖宗等婦人,其實張灝比誰都清楚,傳播這些知識,絕對是堪比造反的殺頭大罪,不過好在此時乃是明初,經過元朝上百年的動盪,程朱理學還未能成為主流。

藉助宗教的外衣比較合適,此時雖然是儒家一統天下的時候,但民間對於道教,佛教,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都較為接受,後期天主教更是盛行於士大夫階層,此等包容開放的風氣,也只有漢人能夠做到。

唯一的死敵就是程朱理學,不過張灝沒有興趣來什麼思想碰撞,而天下讀書人也不是萬眾一心,至於敢有哪位儒家大師站出來指責自己的話,那灝二爺也絕不介意滅他滿門,比起民族的興亡,任何人的生死都不值一提。

其實現實並沒有那麼嚴重,理學在明初不算太被人重視,只是儒學,漢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已,比起滿清後期理學昌盛,大肆排斥一切其他學說時的歷史後退,明朝在這方面,無疑強的太多了。

能做出海船下西洋,能發明火統用來征戰天下,能發明火炮防禦要塞,都是重視其他學問的明證,理學被閹割和歪曲都是在滿清時代,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其實就是對於自然的探索與研究。

送走長輩們離去,張灝接著檢查程序,那就是用標點符號來改變幾千年的閱讀習慣,更是大量採用白話文,不然祖先們太喜歡顯示其高深學問,一篇文章都能被解讀出多種意思,模凌兩可,高深莫測的地方太多了。

四書五經等儒家典籍,張灝懶得去碰,類似詩詞歌賦等書籍,一樣棄之不用,但儘管如此,漢人幾千年流傳下來,浩如煙海的無數書籍,估計就是窮期一生也無妨改完。

所以全部心力都放在簡單易懂,容易見效的書籍上,更是帶頭編撰出語文,數學,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類似後世小學三年級的課程,解釋不通的地方就跳過,只求教會一些最基本的知識,普及大眾。

一直到了晚間,張灝親口囑咐丫鬟看守好這裡,小心火燭,看著沉浸在書海中的嬸子李氏,含笑朝翡翠軒趕去。

翡翠軒中同樣一片忙碌,秦晴筠興奮的拉著史湘雲,兩人商量著如何在北京城設立學堂,而蕭氏姐妹則依然為沐姐姐打下手,為過些日子去北京做些準備。

憐霜和朱智真喜歡冒險,坐在一起把玩著一架木頭海船,張灝看到這裡想起一事,叫住正要離去的紫雪,問道:“船廠的匠戶都安排妥當了嗎?”

“安排妥當了,那一千多戶朝廷遣散的匠戶,都送去遼東了。”

“好,加緊時間建造漁船,商船。”

張灝滿意的笑笑,朝廷準備自廢武功,自己可不能讓這些匠戶把手藝失傳,私人擁有的造船廠,不怕朝廷過來打擾,當然,前提是你不能造出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