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七卷 波詭雲譎的滬上房市_第五十二章 悽風苦雨下頭的上海灘

第七卷 波詭雲譎的滬上房市_第五十二章 悽風苦雨下頭的上海灘


都市之以拳證道 億萬天后心尖寵 冷酷總裁,我要定你 史上最強軍寵:與權少同枕 老公求原諒:三歲寶寶強悍妻 薄暮晨光 四號空間 穿越空間之張氏 快穿直播之升級路 末日仙願

第七卷 波詭雲譎的滬上房市_第五十二章 悽風苦雨下頭的上海灘

“本月初四日樞臣見起時,慈禧太后以北圻前敵失事,深感憤懣,恭親王則大談辦理本年十月太后五十整壽進獻賀禮之事,喋喋不休”,李玉堂話匣子一開啟,索性滔滔不絕的講道:“據翁同龢、翁先生講”。

為啥李玉堂要把這位上海灘旁邊出生常熟的江南才子、大清國重臣稱為先生,原來並不是學著上海灘的講法,而是這位晚清辰光名人,原本就是今朝光緒皇帝的老師。

“鄙人是曉得這位翁先生的”,聽到這裡,弗朗索瓦不禁點點頭,心頭認同道。

這辰光李玉堂瞥了一眼對面的弗朗索瓦,隨後接著講道:“說起來去年聖母皇太后大壽千秋華誕,我們大清國哪個臣民不是心裡頭高興著哪”。

李玉堂那口脆亮的京腔裡邊兒還稍稍的帶著點兒天津衛的口音兒,一邊聽他果然露出了興奮的笑意,臉盤子上邊兒皺紋兒全都開花開朵似的。

“李先生”,弗朗索瓦聽到這裡,不禁插進來話講道:“記得李梅先生當時還讓鄙人到大北公司拍電報給國內,讓送來了巴黎的時尚香水和頭油,進獻給了大清國聖母皇太后陛下”。

講起來這樁大事體,弗朗索瓦還一臉的興奮,其實在他內心,巴望著去大清國京城尋些花頭去。

私下裡講,說不定在北京城旁邊兒的天津法租界去開家洋行,做些供應宮裡頭脂粉料香的生意,鈔票不要賺得太多唻。

要講今朝弗朗索瓦要跟李玉堂講斤頭,還不如講伊已經在心頭盤算起來了。

一邊的趙伯韜冷眼一瞅,察覺到了旁邊的老朋友有些花頭了,他連忙接過李玉堂的話頭,“李先生講到了當今太后老佛爺”,半是湊趣,半是提醒弗朗索瓦道:“鄙人還在家裡廂擺設了香案,遙祝她老人家身體康健,福壽兩全”。

一邊趙伯韜也是對著北方抱拳拱拱手,隨著他胳膊的搖晃,在他腦後的那根鞭子微微的擺動了幾下

阿曉得?為啥講趙伯韜腦後的辮子只是稍稍的有所動作,講起來今朝的上海灘租界裡廂,儼然就是國中之國,啥留辮子,在這裡已經改良成了盤起來,僅僅露出一小段,像是西洋娘們那樣梳著鬏、盤著髻,顯得十分的摩登。

李玉堂原本慷慨激昂的神態分明舒緩下來了,他認真的瞅了瞅趙伯韜的腦後,頓時有些哭笑不得的模樣,流露到了臉上了。

“要講起如今的上海,真是讓人看不懂了”,李玉堂無奈的在心裡頭笑道。

不過隨即李玉堂有轉過心神來,對著周圍的趙伯韜和弗朗索瓦接著講道:“據翁先生講,恭親王府裡頭傳出話來講,講惇親王府裡頭進貢的事情,極瑣屑不得體”。

“咱們大清國的聖母皇太后說了,如今國家危難,正值多事之秋”,李玉堂慨然的接著講道:“因而大事兒要當作尋常事兒辦喏”。

一邊講道,一邊李玉堂的臉上露出了痛惜的表情,一邊聽又是抱拳對著北方連連的拱手。

“咱們聖母皇太后說了”,李玉堂有些悽楚的話音響起來了,“孝敬本不可進獻,何用請旨,且邊事如是,尚顧此耶?”,他拖長了腔調講道。

“可是惇親王府裡頭進貢可是為了討太后老佛爺歡心,一再的表示要進貢禮物”,李玉堂訕訕的講道:“可憐惇親王爺竟然為此開罪了太后老佛爺”。

“被太后老佛爺責罰,一連在金鑾殿裡頭跪了六刻鐘,幾不能起”,李玉堂還是帶著悽楚的腔調對著越聽越吃驚的趙伯韜和弗朗索瓦一華一洋倆個人述說道。

“末了,還是恭親王爺出來圓場,他對太后老佛爺講,‘所對皆淺俗語,總求賞收禮物’”,李玉堂意猶未盡的接著講道:“結果怎麼著,太后老佛爺只是寥寥數語,就是‘心好則可對天,不在此末節以為盡心也’”。

講到這裡,李玉堂含著濛濛淚光的掃視了面前的倆個

人一眼,顯然他有些忘情了。

“也怪鄙人疏忽了”,聽到這裡,弗朗索瓦心頭這份驚疑交加的情緒,更加的起伏不定了。

這辰光這位租界的官員剛開始是這樣認為大清國不過是跟尋常一樣,一味的求和服軟。

“可是”,弗朗索瓦嘴裡嘟囔道,分明他別出啥苗頭來了,於是他苦惱了。

“看情形大清國對我國的政策有啥變化了”,弗朗索瓦戰戰兢兢的心想道。“怪不得最近上海道臺邵友濂閣下,總是跟我們法租界當局起了齟齬”。

“原來是這麼回事情”,弗朗索瓦煩惱的心想道:“要講就是這位上海道臺閣下,非要為輪船招商局扎臺勢,原來和遠在北京城的大清國元首搭界”。

講起來從京津而來的馬建忠、馬會辦這辰光協同上海道臺邵友濂正和法租界打著地皮官司,難怪弗朗索瓦想到這裡,一臉的拎不清爽唻。

“初八日,詹事府左庶子盛昱上疏奏劾軍機大臣貽誤國事,請予懲處。其折略言:奏為疆事敗壞,清將軍機大臣交部嚴加議處,責令戴罪圖功,以振綱紀,而圖補救事”,李玉堂只顧的接著講道。

“要講這時候安南的局面敗壞得不成樣子了”,李玉堂激憤的講道:“朝廷上下議論紛紛,說是要追究責任”。

“於是盛昱、盛大人上摺子說,‘咎在雲南撫臣唐炯、廣西撫臣徐延旭,’”,李玉堂懊惱的數落道:“不過鄙人認為哪”。

講到這裡,李玉堂刀子般犀利的目光掃視了過來,就前些日子怒責亨同那樣,又發出感慨之言道:“唐炯、徐延旭坐誤事機,其罪固無可追,而樞臣之矇蔽諉卸,罪實浮於唐炯、徐延旭”。

“該大臣等參贊樞機,皇太后、皇上付之以用人行政之柄,言聽計從,遠者二十餘年,近亦十數年。乃餉源何以日絀,兵力何以日單,人才何以日乏?”,李玉堂連珠炮似的講述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