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六卷 亂雲飛渡黃浦江畔_第三十二章 黃浦江畔崛起的新潮建築

第六卷 亂雲飛渡黃浦江畔_第三十二章 黃浦江畔崛起的新潮建築


孽愛:代嫁王妃 巔峰高手在都市 戰之皇 夢幻卡修 異世仙路 莽荒仙途 英雄無敵之新勢力崛起 蜀山 愛的憂傷 罪後萬萬歲

第六卷 亂雲飛渡黃浦江畔_第三十二章 黃浦江畔崛起的新潮建築

租界外僑的體育活動主要是在跑馬廳騎馬、打球、游泳,主要的體育館建築是具有美利堅國建築流派風格的西僑青年會大樓。

富有特色的這一棟棟上海名建築凸顯了凹凸美觀的西僑青年會大樓、也就是體育大廈。

在黃浦區南京西路與黃河路交會處,南京西路一百五十號是一幢著名的歷史建築,歷史上,它是西僑青年會大樓,是上海近代競技體育開展較早的地方。而所謂西僑,即西方僑民的意思。

十九世紀中葉,隨著上海租界的不斷擴大,外國僑民也日益增多,國外流行的近代體育運動逐漸在僑民中開展。

到了大清國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辰光上海灘浪向已經出現了室內保齡球和室內牆手球活動,以後陸續開展了划船、賽馬、板球、健身體*、網球、足球、田徑、游泳、棒球、高爾夫球、帆船等運動專案。各種體育組織也紛紛出現,最早是在道光三十年、一八五零年建立的跑馬總會,以後有划船總會、板球總會、運動事業基金董事會、草地滾球會、棒球總會、游泳總會、網球聯合會、足球聯合會、西僑青年會等組織出現。其中以跑馬總會、足球聯合會影響最大。

每年要組織多次大型比賽。這些組織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最長的跑馬總會存在了一個世紀。以上體育組織很少接納大清國華人加入,影響較大的幾個組織,主要成員都是英國僑民。

外僑建立的體育場,多數是掠佔租界以外地價很低的中國農田建立的。當這些地皮被擴入租界,地價升值後,他們則出賣場地以獲得高額利潤,再去圈租界以外的土地造新場,跑馬廳的三次遷移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到了民國年間,二十世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辰光,公共租界工部局回答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函詢時稱公共租界裡頭有大小公園及運動場共十二個,計一千多畝,其實當時外僑使用的運動場主要在租界之外,不少未統計進去,當時僅四片高爾夫球場就在兩千畝以上,而當年租界外僑總共才不過區區三千多人,而平均不到兩

個人人就可佔一畝運動場。

阿拉上海灘租界外僑體育活動的條件非常優越,就連租界的《字林星期週刊》在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也曾經載文報道愛好體育的西僑青年在上海可選擇的戶外活動要比在倫敦或英國其它城市多得多,他可在保養得完美的草坪打網球;在超等板球場打板球;在離辦公室5分鐘路程的划船總會去划船;他們也可有自己的馬。

從工部局統計數字看,外僑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極為廣泛,一九三五年租界外僑總共才近四萬人,而僅在虹口公園一處直接參加體育活動的就有八萬多人次。

而儘管高爾夫球場有四處,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虹口公園打高爾夫球的人經常要事先排隊。

夏季跑馬廳及公共運動場劃出近百片網球場,虹口公園也劃出八十多片網球場,其它各公園大多開設網球場,但場地仍然供不應求。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辰光,法租界工部局年報聲稱打網球的地方名字都登記滿了,用不到場地的只能隔天輪流使用。

只是時間到了一九三八年八一三事變後,日本國軍隊佔領了上海大部分地區,淪陷區的體育活動幾乎全部停止,但在租界這塊孤島上,體育活動未受太大影響,除史考托杯足球賽和國際杯足球賽等規模明顯縮小外,增加了一些賑濟難民名義的慈善賽、賑濟賽等小型賽事。

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英美僑民有的進了集中營,有的離開了租界,只剩下法西斯統治的德、意少數國僑民仍可活動,各種以英、美僑民為主體的體育組織均無形消失,體育場地大部分被日軍佔領。

而足球聯賽、字林盃賽等只能斷斷續續勉強進行。到了一九四三年,汪偽接收租界後,各種比賽全部停止。跑馬總會、運動事業基金董事會等少數幾個組織直到解放以後才完全結束活動。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外僑性質的體育活動終止。

外僑青年的體育活動是僑民體育的主要部分,據統計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人菲奇和洛克菲勒等為

了讓西僑青年有一所以體育為主,兼具娛樂的場所,籌建了西僑青年會。建築費用花了六十萬兩銀子,全部由美國教會和上海的西方僑民捐助。

在靜安寺路、也就是南京西路北側,派克路、也就是黃河路口擇地建造現代體育館和文娛生活大樓。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體育館率先建成,分三層,底層為溫水游泳池、二層為籃球房、三層為體*房。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擴建成九層大樓,有兩百多個房間,四至九樓是宿舍,底層有滾球室、酒吧間、理髮室、淋浴室等裝置,二、三層有舞廳、檯球室、餐廳、會議廳等裝置。二樓另有一百多平方米的童子部,為兒童提供遊戲的場所。四至九樓是招待所的客房。

西僑青年會大樓的造型非常漂亮。它坐北朝南,面對跑馬廳、今朝的人民公園,佔地兩千平方米,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由以設計美國近代立體形式而著名的哈沙德洋行主持設計,具體負責的是教會建築師安鐸生。

該樓設計採用美利堅國建築流派風格,仿芝加哥瑞萊斯大廈,外形及裝飾略帶古典式樣,外立面用的是橫三段豎三段的形式。三層以上的中間部分後退,使得平面具有凹凸感。凹退部分的左右兩邊是骨牌式的樓宇,共六層。

整個建築俯視好像是馬蹄形,增強了立體感。外牆底層砌深棕色面磚,顯出凹凸線。大門口豎立兩2米多高的金屬燈柱,柱上和柱基均飾以植物圖案浮雕,燈柱下有四個小獅頭,門窗是方框形。

二、三層中部有穹形長窗直貫於兩層間。牆面淺黃底色上嵌深棕色磚,構成菱形圖案。四層以上,牆面呈直線凸凹狀,左右各凸出四柱,凹進窗戶,窗下有淺色花飾。整個大樓的二、三層裝修很精美,平頂,牆面是大理石,還有精緻的雕刻。大樓後來又加到十一層。

西僑青年會在體育館建成後,每年舉辦籃球、排球的西青邀請賽或公開賽,由西僑組隊參賽,華人球隊也可參加。由於籃球房的設施比較先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成了上海籃球比賽中心場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