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三卷 上海灘上的七十二家租客_第九十一章 租界當局的規劃紅線圖

第三卷 上海灘上的七十二家租客_第九十一章 租界當局的規劃紅線圖


我當頭牌那些年 江山為聘:法醫王妃第九任 異界超級合體:魔法合體王 木星幻戰記 輪迴飛仙 來自火星的你 凶星 木傾天下 愛情就是循序漸進 陰陽盜墓人

第三卷 上海灘上的七十二家租客_第九十一章 租界當局的規劃紅線圖

前面講到了新漲灘地,其實涉及到了大清國國有土地管理的大問題,據說上海開埠前後,徵糧土地由縣管理髮證,日常產權過戶事務由基層地保冊書經辦;開埠後的洋商永租土地事務由道臺衙門辦理,其中應納田賦改由洋商交納年租。

而對未納田賦之地以及沿江新漲灘地,專設沙田官產機構辦理升科給與執照,其中的沙田官產機構業務主要是土地測量、登記發證(狀)、產權移轉、管理公地、管理岸線、土地徵用、調處土地糾紛、管理洋商租地等等。

而什麼叫做土地升科,據說阿拉大清國新開墾出來的田地,一般按照水田六年,旱田十年不徵稅,滿年限後,按照賦稅相關規定,徵收錢糧,也就是依法納稅,與普通田畝同等,叫做升科。

上海灘上頭的土地升科總共有三個大類,其一是沿海沿江新漲灘地,又叫沙田;其一是公浜、公路荒地,又叫官產;其一是上海縣官府因為方單記載小於實際地塊面積,從而形成實際面積大於產證面積,叫作溢地。

上面這幾種地塊都是不完納糧賦的,使用這些地的人,應繳納一定的地價取得產權憑證,並按規定完稅納糧。所以土地升科業務,收入可觀,歷來是上海灘上海灘洋人也好,華人也好爭奪的熱門地塊。

當然了上海灘上頭的洋人們憑藉著所謂治外法權,還享有許多諸如越界築路之類的特權,而不僅僅只是在土地升科這一方面獲取超額的經濟利益。

講起越界築路,據說越界築路是上海各租界當局在租界外面修築道路,並進而事實上取得了一定行政管轄權的附屬於租界的準租界區域,又是一個新開闢的國中之國。

上海租界的越界築路開始於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如著名的靜安寺路、英文名稱BubblingWellRd.,新閘路、英文名稱SinzaRoad,極斯非而路、英文名稱Jes

sfieldRoad,卡德路、英文名稱CarterRoad等等。

越界築路在租界範圍之外鋪設道路溝渠、架築橋樑、牽引水電瓦斯、安設巡捕房等等配套措施往往接踵而至,而這跟今朝由上海灘流行開去的配套開發如出一轍。

因而由於越界築路帶來了公共交通及地方治安等諸多便利,沿途的房地產業蓬勃興旺,上海的城市空間因此由傳統的中心區域外灘地區不斷向西、向北擴張。

由此上海灘租界當局想要越界築路的野心,帶出上海灘大清國官方和法租界之間的衝突,由此展開邵友濂、湯壽銘等上海官吏在其中的表現,以及李梅、弗朗索瓦等租界官員的狼子野心,可以講,用陰謀論的視角來講述這些昔日橫行滬上的殖民者,也是毫不過分的。

租界當局不斷要求擴大租介面積和越界築路,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擴大徵收捐稅的範圍。外國房地產商是租界擴張和越界築路的直接得益者和積極鼓吹者。

在租界擴大部分和越界築路地段,市政設施也跟著發展。新道路開通後兩旁房屋建築很快增多。

比方講新沙遜洋行的老闆維克多·沙遜的別墅民國二十二年在如今上海動物園附近開工興建。又比方講美商普益地產公司在虹橋路、中山西路、大西路(今延安西路)等越界區域建造了不少房屋。這些地區因為地價、房租比租界中心區域低,人們樂意遷居於這些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的新地段。

外國房地產商,大多數是工部局或公董局的董事,或者是和它有關係的人,直接間接參加策劃越界築路的計劃,資訊靈通。一旦計劃擬定,就搶先在路線兩側,賤價收買大量土地,他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方面為工部局或公董局築路找藉口,說外國僑民在那裡已經有了大量產業,要求租界當局“保護”;另一方面“搶先”佔有土地,等到越界馬路築通,地價上漲,短期內就

可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暴利。

法租界的越界築路區,地價上漲情況與公共租界相同。環龍路(今南昌路)未闢時,有一塊土地宣統二年每畝價僅七百多兩,民國元年路築通,到民國十八年漲到一萬兩千兩,十九年間竟漲了十六倍還多。

再舉例講,法租界的一些法國房地產經營者,如“萬國儲蓄會”“中國建業地產公司”“天主堂”等等,都從法租界的越界築路中得到巨利。

說到這裡,混跡上海灘的亨同自然是不敢人後,在其中搗糨糊,大獲其利了。

上海灘上頭做生意,歷來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這亨同再怎麼精明能幹,要是沒有大時代的背景,也是徒呼奈何罷了。

那麼前面一再講起的越界築路,細說起來,又是具體是怎樣的呢?

而這還要從道光二十五年的《上海租地章程》講起,章程裡頭講道了首次劃定外人居留地界址為:洋涇浜、以南,黃浦江以西之地。明確規定由英殖民者專管。翌年,英租界正式闢設,確定西面以界路為界,面積約八百多畝。

時間過了僅僅兩年後,道光二十八年,英租界西界由界路向西推進到泥城浜,面積擴充到了近三千畝,比原面積擴充了三倍有餘。範圍到了東北至吳淞江第一碼頭,西南至周涇浜,西北至吳淞江邊。

同年,蘇州河北岸的虹口地帶被闢作美租界,但未確定界址,算是留下了一樁懸案。

咸豐十年,太平軍李秀成率兵*近上海,引起清政府和上海侵華外人的惶恐。

在大清國政府授意、縱容下,租界外人組成洋槍隊。並以軍隊需開赴前線、鎮壓太平軍為由,修築軍路。英吉利國租界首期築有徐家彙路、新閘路、霍格路、極司菲爾路和吳淞路等。

同期,租界內跑馬總會購進從泥城浜起至靜安寺止的長條地帶,越界築成一條跑馬道,為靜安寺路前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