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205章 論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205章 論第二次世界大戰


傻妻撩人 影后人生 流年,殤情歌 超級人生 忘魔 綠茵教父 掉入古代當殺手 公子風流 我重生回到了小時候 極品童養媳

第205章 論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205章 論第二次世界大戰

“呵呵……”仇戰笑了笑說道:“第8軍可比第74軍在張古山和箭爐蘇一線的戰功還要大。師幹掉鬼子一聯隊,這一仗名氣可就出來了。師座應該高興才對呀。”

“你小子……”趙錫田有點意氣風發地說道:“是呀,鬼子的第6師團有一個半的聯隊被我們打掉了,這些犧牲值了。”

仇戰的心中輕嘆了一口氣。表面上看上去趙錫田是一個溫和的人,但骨子裡還是很傲氣 ” 。這是少壯派的通病,得志又朝中有人豈不張揚。他算得上的是個隱藏得很好的人了。

少壯派還存在一個通病,過於看重戰功而輕生死。當然,這對於軍隊來說是一件好事。文不貪財武不怕死這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將領為了戰功而不畏死才能讓軍隊強大起來。但仇戰心裡有點彆扭。

“仇戰,是該收網了吧?”趙錫田問道。

“正在收網。”仇戰看著他笑道:“接下來我的部隊會撤向覆盆山方向休整。第三師就交還給師座指揮了。”

“仇戰,先別這麼快就走。”趙錫田忙說道:“現在還有點時間,我們來重新推演一下。你這一走我就沒有機會學習了。”

仇戰苦笑地搖了搖頭,攤開地圖。趙錫田馬上盯著仇戰的作戰地圖。推不推演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仇戰的作戰圖。因為仇戰的作戰意圖都清楚地標識在這份地圖上面,遠比他透過各部隊收集上來的情報更直觀。都是行家,一看就可以明白。

趙錫田示意身邊的參謀把仇戰的這份作戰地圖複製。然後與仇戰討論起一些作戰細節。他不時感嘆,為仇戰這種神出鬼沒的用兵方法所折服。

“第47聯隊聯隊部被攻破。”路小璐看著仇戰說道:“第13聯隊全速撤退。”

“命令所有部隊停止進攻。”仇戰說道:“死神訓練營撤向覆盆山休整待命。等待補充總結訓練情況。”窮寇勿追這個道理仇戰還是明白。

“師座,你們第3師也必須馬上撤退。估計鬼子會進行報復性炮擊。”仇戰說道。

“命令各部馬上撤退,能帶走的戰利品就帶走,不能帶走的就扔了。”趙錫田對身邊的人說道:“各部撤至魯溪休整。”

“是。”參謀馬上去下達命令。

“師座,告辭。”仇戰敬了一個軍禮說道。雖然趙錫田還有問題要向仇戰交流,但知道他留不住仇戰。不過這一戰他的收穫非常大。他只能點了點頭目送仇戰他們離開。

“仇老,武寧戰鬥第8軍比74軍張古山之戰所取得的成績還要大,為什麼並沒有出名?”趙政國問道。

“戰略價值不同。”仇老搖了搖頭說道:“另外為了不暴露我們的存在所以並沒有進行宣傳。第8軍如果沒有我們的加入很難取得這樣的成績,自然會被人質疑。”

“但國民軍公佈鬼子傷亡資料時人們也會質疑的?”趙政國又問道。

“也有所隱瞞……怎麼說呢。”仇老用明白趙政國意思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說道:“如果第6師團沒有受到重創,那麼武寧在南昌失守之後就堅持不了那麼久了。而第73軍和第8軍在後期也不會放心地撤出戰場了。

說遠一點,統帥部也不敢做後期反攻南昌的作戰計劃。正因為第6師團被重創、第116師團撤走,各重創部隊調回補充休整。鬼子在南昌的三個師團實際上只有一個半多一點的兵力,在這個前題之下統帥部才作出反攻南昌的作戰計劃。

只是沒有想到岡村寧次已經知道了國民軍的意圖,暗中做出了調整等待國民軍的反攻。而讓國民軍在反攻中受到重創。”

“哦?”趙政國哦了一聲。經仇老這麼一說他明白了南昌反攻戰的始因。最高統帥部決定反攻南昌作戰是有其計算依據的。

作為最高統帥部可不都只是酒囊飯袋之輩,就算不能精準地計算出每一場戰役的細節,但至少還是明白那一仗該不該打,能不能打。以十個師十萬部隊反攻說明日軍不會超過三萬人。

在重炮部隊和第116師團被抽調走的情況之下,三萬多鬼子分散於各據點和南潯運輸線之間。中國軍隊以十萬之眾反攻南昌還是有可趁之機的。

出於對整個武漢戰區的考慮岡村寧次必須把受損最小的第116師團調離南昌負責武漢的守衛工作,遭受重創的日軍部隊調至九江補充休整。還具有戰鬥力的部隊留守南昌防止中國軍隊的反撲。這是最保守的防禦方案,非常合理的戰術安排。

“仇老,很多人說中國軍隊從來沒有消滅過鬼子一個整編聯隊。”趙政國想了想問道。

“是從來沒有過。這是人們對全殲的理解問題。”仇老搖了搖頭笑道:“也與日軍軍隊的結構和作戰模式有關。

日軍的軍制都是採取多兵種作戰的模式,這也是比我軍軍力強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軍事理論上就比我們進步了幾個層面,我們當時只是殲滅了其步兵作戰部隊,談何全殲一個鬼子聯隊?”

趙政國笑了笑,突然覺得那些在網上高談闊論的人還真有點幼稚。合成作戰部隊中的重炮大隊不可能與步兵一樣衝到線作戰。自然就不存在全殲鬼子一個聯隊的說法。象第1o6師團穿插到萬家嶺地區也不會攜帶其重炮部隊。

更有甚者幼稚地認為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所起的作戰甚微。中國只牽制了日軍幾十萬部隊,對於日軍來說微乎其微。他們只停留在一個靜態的思維中去想問題,而非一個動態的思維去想問題。

甲午海戰,日本的海軍總噸位與中國相當,但最後短短的幾十年間就與發生這種史無前例的大海戰。說明日本的海軍從無到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同樣,日本的陸軍也是隨著戰事的推進不停地發展著,就象中國軍隊也一直是越打越多。從抗日初期一百多萬的雜牌軍發展到後期幾百萬的正規軍。

而日軍也從侵華初期九一八事變開始時的二十多個常設師團十多年中發展到了一百來個師團的強大陸軍部隊。當時二十多個常設師團的陸軍相對於非常重視海軍發展的日本來說已非常多了。

正如仇老在前期所說,日軍在本島大量組訓新軍,然後調至作戰預備部隊,以防止蘇聯。幾乎是以兩三個月的速度就能裝備一個師團。這說明了鬼子陸軍部隊擴編的過程和速度。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的眼光不僅僅是停留在中國這片戰場上,他的眼光是看著全世界的。他們在後期擴軍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戰線長的原因,而是從世界的戰略角度來觀察問題,也是因為這個戰略要求日本才大規模進行陸軍擴軍的。

他們以陸軍來應付蘇聯的進攻,以海軍也對付美國。對於他們來說早已把蘇聯和美國作為了陸戰和海戰的假想敵。部隊擴編時也盯著了這兩個。但他們的部隊和大量戰略資源也被這兩個大軍所牽制。從而讓他無力對中國進行性打擊。

一旦全力進攻中國,受到重創的日本拿什麼來對付蘇聯這個老冤家?再說佔領了中國全境中國的抵抗也不會停下來。在中國作戰多年,他們不停地消耗著。

而其又必須保持著能承受蘇聯和美國對他宣戰後作戰需求的物資貯備。隨著德國和義大利在軍事上的失利對他們的這種壓力就越大。

從而形成了平衡,讓中國軍隊有了生存的空間。按人們的習慣性思維,如果日本以一百個師團,而不是三四十個師團在中國戰場上作戰,中國軍隊還能堅持八年抗戰嗎?用推枯拉朽來形容很合適!

相對來說,正因為中國軍隊在不停的消耗日本的資源,從一開始就牽制了絕大多數的日本軍隊,從而讓蘇聯與美國騰出手來對付德國和德大利。這樣就把全世界的作戰態勢看成了一盤棋來考慮了。

隨著世界大戰的爆發,日本完全捲入了這場戰爭之中。當時蘇聯與德國和日本都是互不侵犯締約國。但蘇聯在東部和西部集結了大量的部隊,戰爭準備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之下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要重視的事情。

日本人他敢不快速擴軍放於東北這片戰略區域?從而減輕了中國軍隊的壓力,但也給蘇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要不然蘇聯在抗戰前期比美國對中國的援助還要大?

正因為這種格局讓日本欲罷不能,因為資源的枯竭逼得他們不得不進行軍事冒險,從而讓日本與美國開戰。這是蘇聯的戰略目的,他是從自己的利益去考慮問題,但卻與中國政府形成了一種默契。

至於美國更為陰險,前期大撈戰爭利益,從各國得到了充足的資金。然後再反哺到戰場上為美國賺取最大的利益。

隨著英法失敗,全世界的資源絕大多數控制在他的手中。英法殖民地都在為他服務,無數的戰略物質為他所掌控。無數的商船為他們運送這些物資,從而奠定了其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看書網首發本書

&nb5章 論第二次世界大戰

&nb5章 論第二次世界大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