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 活字
再見,如果還會再見 步步封 與四大美人幸福的都市生活 武動乾坤 大唐乘風錄 邪王盛寵:廢材小姐太妖孽 逆襲在星際 舊城不夏 瑰麗人性 捉鬼班
第四三三章 活字
第四三三章 活字董離開了杜郵堡,策馬緩緩,心中滿是迷茫。
原本是想要來向賈詡求教,可是一席長談後,這心裡面反而增添了許多莫名的煩惱事。
出門時,賈詡那一聲幽幽的嘆息,董不是沒有聽見。
雖然他聽不到賈詡的心聲,卻能從那嘆息中,體會出賈詡的意思。
兒子一天天的在長大,一眨眼的時間,最小的孩子都快十歲了。
但說句實在話,董真的不瞭解自己的孩子。
他很愛他們,可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和他們溝通。
擁有後世印記的董,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會努力的把自己所能拿出的最好的物品,放在孩子們的手裡,但是卻無法去了解他們。
一方面是他真的很忙,另一方面,卻是他不會……天黑漆漆的,已經快到寅時。
這時候,長安的城門還沒有開啟,董也就不急著趕路。
隨著季節的變化,天亮的時間也在不斷的變化。
等董抵達長安時,城門開啟,可是天還未亮。
自有李逵已經祕密通報長安城門校尉,所以一行人神不知鬼不覺的,就進入了長安城。
不是董想要搞什麼花樣,而是他不想聲張。
可以猜到,只要他回長安的訊息一傳出去,那麼立刻會忙亂起來。
他想要安靜的和家人待上一段時間,所以讓李逵出面,只說是奉命回家中報信,但是卻沒有說明董也隨行回來。
大都督府,硃紅大門緊閉,上面鑲嵌著一枚枚鋥光瓦亮的銅釘。
兩盞氣死風大紅燈籠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顯得格外醒目。
董沒有走儀門……那太明顯了!整個長安城中,能讓大都督府開啟儀門的人物不多,只要這儀門一開,立刻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所以,已經得到了李逵提前通報的董府家人。
打開了小巷中的角門,等候董到來。
就算是有人盯著大都督府也不怕。
獅鬃獸沒有隨行,在巨魔士的掩護下,董在角門外下馬,邁步走進了家中。
是的。
家中……雖然沒有在這座府邸中待多長的時間,可這裡是他地家。
特別是當他走進角門後,看到蔡琰董綠和任紅昌三女,領著幾個兒女在門後微笑的站立等候時,董的心,流過一股暖流。
“夫人,你清減了!”到了三十歲,董已經沒有早年的那種奔放感情。
他學會了內斂。
但只是這一句淡淡的問候。
卻讓蔡琰淚流滿面。
走上前去,上下打量董。
“阿醜,你也瘦了許多。”
瘦了嗎?董倒是沒有感覺到,想必……也許。
瘦了一點吧。
和董綠任紅昌問過好之後,卻見小文姬帶著三個弟弟上前問安。
一晃兩年,孩子們都長大了。
董鐵和夫人濟慈也在府內。
自從董出征之後,這大都督府裡地安全,就交給了董鐵掌控。
後來。
濟慈索性也住進了大都督府。
平日裡和蔡琰三人談笑解悶兒。
晚上也留在府中。
董鐵的兒子,已經有五歲了。
董鐵現在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其中有兩個女兒,只一個兒子。
女兒分別叫做董維和董休,一個六歲,一個八歲。
兒子名叫董硯,據說當初董鐵想要兒子長大後學文,所以才起了這麼一個名字。
可不成想,他那小子,卻是天生對劍,痴迷不已。
董感覺到了,那只有家才有的溫暖。
董府的家人,都是經過嚴格選拔。
吸取了當年董卓的教訓,董對這方面非常的在意。
不僅僅要求忠心耿耿,還要有些本事。
也正因此,董府中的家奴丫鬟,加起來也不過只二百人。
一進院落中,是巨魔士駐守;家奴居於二進院落,以一些傷殘或者因某些原因無法成為技擊士地劍手為主,輔以三十名身高體壯地崑崙奴,共九十餘人。
這些劍手,從技擊營中出來,無處可去。
同時對董又忠心耿耿,才有資格進入大都督府。
人數不多,卻戰力極強。
三進院落,就是內宅。
以當年從鸞衛營中退出來的女兵為主,輔以一些從西域帶過來地丫鬟,由董綠任紅昌掌控。
所以,董也無需擔心,自己回到長安的訊息傳出去。
和家人一起走進了書房中坐下,小文姬溜溜達達的就跑到了董地身邊,依偎著她的老子。
這丫頭,都已經十八了,卻和小時候一樣,喜歡粘著父親。
“西平,你偷偷摸摸的溜回來,究竟是想幹什麼啊。
連回自己的家,都要好像做賊一樣。”
蔡琰有些不滿,輕聲的嘀咕。
董笑道:“我能想做什麼?無非是想要多陪陪你們而已……你也知道,若是讓人知道我回來,怕是這家裡馬上就消停不住。
到時候,我哪有時間陪伴你們?咦,怎麼好像少了個人?”黃月英不在這裡!按道理說,董回來了,黃月英也應該出來迎接啊。
這客廳裡都是家裡人,蔡琰嘆了口氣,輕聲道:“你回來地正好,去勸勸那個丫頭吧,好像入魔了一樣。
這兩年整天地呆在她那院子裡,也不出門……人神神道道,誰也勸說不住。”
董一怔,“她在幹什麼?”“幹什麼?還不是鼓搗你那印刷機?”“啊?”任紅昌輕聲道:“其實,年初的時候,黃家妹子已經鼓搗出了那個什麼印刷術!”董聞聽,驚喜地說:“不會吧,這麼快就弄好了?”“你出征打仗了兩年,黃家妹子就鼓搗了兩年……本來是已經弄好了,可後來不知道是中了什麼邪魔,總覺得有問題。
前些時候,又弄了一大堆東西過去,整天在院子裡。
根本不出門。”
董呼的站起來,往外面走。
“我這就過去看看!”“阿醜,你先彆著急……我還有事情要和你說。”
蔡琰拉住了董,“說起黃家妹子,我覺得你這次回來。
是不是應該考慮,給她一個名分了?”“啊……”“黃家妹子已經二十有二了,年紀老大不小的,你總是這麼拖著,確不是個事情。
去年,她父親曾過來了一趟,看那意思嘛……是有點著急了。
只是你當時在雒陽交鋒,黃家妹子就攔著先生。
不讓他提此事……阿醜。
那丫頭是個實心眼兒,你可萬萬不能夠辜負她啊。”
董沉默了一下。
又看看董綠和任紅昌。
“你們……”董綠笑道:“夫君莫要問我們。
一起住了這麼久,就算不是姐妹,如今也已經變成了姐妹。”
“如此的話。
就請姐姐出面,代我想黃公求親吧。
恩……十一月二日,是好日子,如何?”“恩,我看可以。
既然你答應了。
那我就開始著手安排。”
蔡琰說完。
就不再管董了。
董走出書房,拐了兩拐後。
來到了黃月英住的地方。
還是那個小院子,不過看上去裡面的東西似乎比以前更多了。
很多玩意兒,董根本叫不出名字,一時間竟呆在了院門口。
這時候,天已經亮了。
從一間廂房中,走出兩個少女,一個是小魚兒,一個是小木頭,黃月英的兩個丫鬟。
看到董的時候,二女吃了一驚,旋即上前行禮,卻被董給攔住了。
“小姐可起了?”“啟稟老爺,小姐……還不清楚。”
“怎麼,家裡沒有告訴她,我今天回來嗎?”小木頭苦笑道:“通知了,可是昨夜小姐不知道想到了什麼,一個人在書房中著魔似地……我是說,這兩年小姐經常這樣子,一俟想到了什麼之後,什麼事情都忘記了,甚至茶飯不思。”
小魚兒也說:“我們昨天通知了小姐地時候,她還很高興。
可到了晚上,她就一個人在書房裡想事情。
我們催她早些休息,她只是答應……後來還把我們趕了出來,所以也不清楚她現在……”“好了,我進去看看!”說著話,董就要推門走進黃月英的書房。
小木頭卻拉住了他,“老爺,你小心一點。
小姐思考問題的時候,脾氣會非常的暴躁……有點,有點六親不認的架勢。
去年老老爺來看望小姐,正好逢小姐在思考事情,結果一進去,就被小姐用東西給砸了出來,腦袋上還砸出了血……不過老老爺沒生氣,反而挺高興地。”
老老爺,想必就是黃承彥吧。
和黃月英認識也有年頭了,董還真沒有見過小木頭所說的情況。
心裡不由得一咯噔,也多了一份小心。
輕輕的推開書房的門,還好……沒有出現不明飛行物。
牛油蠟燭已經熄滅了!外間不見黃月英的蹤跡,想必是在她的那個工作間。
董輕手輕腳的走了進去,卻被屋子裡亂糟糟的景象嚇了一跳。
牆邊,地面……擺放著一面面刻著字地模板。
還有許多好像印章一樣地東西,散落了一地。
黃月英趴在工作臺上,似乎是睡著了。
在她的手邊,放著一摞紙張。
董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從身上解下大袍,披在了黃月英的身上。
這丫頭毫無反應,只是吧唧了一下嘴,發出均勻的鼾聲。
看樣子,真地是累壞了。
紙張上,散發出淡淡的油墨香。
董眼睛不禁一亮,立刻就看出了這與普通書籍的不同之處。
是印出來的……而非是手抄或者拓片出來。
任紅昌之前,曾和他說過,黃月英已經弄成了印刷。
董坐下來,輕輕的翻閱手中這本也許是有史以來第一本印刷出來地書籍。
是《道德經》。
心中不禁感到有趣。
當年他第一部註標點地書,不就是《道德經》。
也許是覺察到了什麼……黃月英突然間掙開了眼睛,順手抄起一把裁紙用的匕首,扭身看去。
“董大哥……”“啊,月英。
你醒了?”黃月英驚喜異常,“你怎麼回來了?不是說那人馬才抵達重泉,董大哥你……啊,我忘記了!”董被黃月英地話,說的糊塗了。
“忘記什麼了?”“昨天蔡姐姐和我說過。
你要回來……”臉上有疲憊之色,還沾著一塊油墨。
董輕輕地嘆了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塊自制的錦帕,想要為黃月英擦去臉上的汙漬。
黃月英的身子本能的一縮,臉刷地一下子,就紅透了。
不過,董還是堅決的為她擦去油墨,輕聲道:“你這個小迷糊。
天已經亮了。
我自然就回家了。”
黃月英……嗯了一聲。
片刻之後,她好像想起了什麼事情。
一把抓住董的胳膊。
“董大哥,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什麼成功了?”“印刷啊。
就是你說的印刷,我成功了!”董臉上,露出少有的溫和笑意。
揚了揚手中的書,輕聲道:“我都已經在拜讀大作了呢。”
“不是,不是……”黃月英連連搖頭。
看上去非常興奮的說:“董大哥手裡的書。
和之前地書,不一樣啊。”
“我知道。
是印出來啊。”
黃月英搖頭,“不一樣,不一樣地。”
她似乎不知道該怎麼向董解釋,乾脆站起來,拉著董在一塊模板旁邊,蹲了下來。
“董大哥,你看……這是我在去年時弄出來的。
我請蔡姐姐抄寫了一章論語,然後貼在模板之上,字型就成相反地形狀,筆跡也非常清楚。
然後有找人,用刻刀刻出凸出的字型,我稱之為陽文,與字型凹入的碑石陰文不一樣。
印刷地時候,只需在上面塗上油墨,就可以了。”
董有點發懵。
什麼陽文,陰文的……他是不明白。
不過看黃月英說的高興,他心裡面也充滿了喜悅。
“這不是挺好?”“不好!”黃月英搖了搖頭,“我後來發現,這種方法有許多缺點。
比如在刻板的時候,非常費力……還有,大批書板存放起來很麻煩。
而且如果出現錯字的話,更正起來也很吃力。”
古人於治學方面,是非常地嚴格。
不似後世地出版業,即便是有一兩個錯字,也能照樣出版。
他們對於書版的正確性,要求格外地高。
出身於書香門第的黃月英,對此也非常的注重。
故而對她的作品也是很不滿意。
“去年,爹爹曾來了一次,也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就在想,怎麼解決呢?”黃月英笑嘻嘻的說:“不過,我真的很利害,終於想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董大哥,你看……我請蒲元幫忙,用膠泥做出了許多規格一致的毛坯。
在一端刻上反體的陽文,用火燒硬。
同樣的文字,我可以燒出許多,然後按照文章進行排列,套在專門製作的模板上面……”董一開始,聽得暈暈乎乎,有點聽不明白其中的奧妙。
可是隨著黃月英的操作,他漸漸的看出了一些門道。
心裡面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吃驚的向黃月英看去。
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活字印刷?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