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六十五章 梅斯混戰(一)

第六十五章 梅斯混戰(一)


都市神級兵王 都市逐美 永遠的天堂 首席纏愛小女傭 勇氣之章—決戰神界 三夫臨門:娘子請自重 星際女獵人 凶宅·鬼墓天書 生死簿 電臺驚魂

第六十五章 梅斯混戰(一)

第十四部第六十五章 梅斯混戰(一)[1/1頁]而此時,梅斯方向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程度。

自突破左翼後,施裡芬元帥便命令德國第三集團軍群插到南錫與梅斯之間,切斷兩者之間的聯絡。

只是,德國人在梅斯左翼花的時間太多了,讓南錫城的法國部隊有了充足的準備時間,七月五日凌晨,也就是中國向西班牙宣戰的那一天,德國第三集團軍群一個師的前鋒部隊與從南錫趕來增援的一個法國軍,在離梅斯約十五公里遠的地方不期而遇,一場惡仗隨即展開。

只是,雙方誰都沒有想到,這場戰役竟然越演越烈,最終演變成了一場超大規模的決定性戰役。

南錫城內擁有八個法國軍共四十萬人,與梅斯城內的三個法國軍以及梅斯右翼的一個英國軍遙相呼應,憑著這幾個月搶建出來的半地下工事群,牢牢地控制著法國東北部的大片領土,再加上駐紮在斯特拉斯堡的五個法國軍和一個英國軍,構成了一個品字形的牢固防線。

這裡,集中了英法聯軍部署東線一百五十萬軍隊中的九十五萬,面對著德國經濟和軍事重鎮法蘭克福、曼海姆、斯圖加特等,如果實力強大,就可以直接攻進德國,把德國西部攪處天翻地覆;如果實力不濟,也可以龜縮在堅固的防線內部,任由德國人在外面耀武揚威,十足一個可攻可守的好地方。

以這三座城市為中心的東部北部防線,可謂固若金湯,無論同盟國攻其那一點,都會遭到英法聯軍侵擾兵力的猛烈反擊。

除了這三個重要城市外,剩下的十一個軍五十五萬部隊,則分散佈置在東部北部的重要地方。

科爾馬和貝爾福各部署了一個法國軍,埃皮納勒則部署了一個英國軍,以便隨時支援科爾馬和貝爾福的防守。

瑞法邊境處的納沙泰爾湖一帶也部署了四個法國軍,畢竟。

誰也無法保證同盟國方面會承認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奧匈帝國的部隊只要前進幾十公里,就可以直接插到納沙泰爾湖邊。

對那裡地法國城市發動攻擊,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得不防。

其餘的四個軍,全部部署在以里昂為中心的阿爾卑斯山西側。

之所以在里昂一帶部署了三個法國軍和一個英國軍,戴高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一直以來,戴高樂和布萊爾地眼睛都盯著馬賽一帶,盯著空曠的法國南部。

一旦中國的孫明元帥率軍從馬賽一帶登陸,那麼,所過之處一馬平川,英法聯軍根本就沒有辦法及時從北部調兵,層層阻截。

所以。

戴高樂和布萊爾一商量,決定在里昂放上四個軍,即可以北上支援梅斯,也可以南下支援馬賽。

或者做為阻擊中國登陸部隊的排頭兵。

按理說這部署相當不錯,顧此又顧彼的,只是布萊爾沒有想到,戴高樂總統竟然被軟禁在家裡,這使得兩國實際掌權人的聯絡出現了問題,溝通不及時,給後來的戰鬥帶來了一些隱患。

駐南錫的聯軍總司令是法國陸軍上將亞歷山大,他同時還兼任聯軍東北部防線總司令,從阿爾卑斯山脈到盧森堡,除了里昂的那四個軍外。

其餘部隊全部歸亞歷山大指揮,真正意義上的統兵百萬地實權人物。

亞歷山大上將一直是福熙元帥的心腹。

跟福熙幾十年了,風風雨雨的,忠誠得很。

在外國人眼裡,法國將軍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就是原總統地軍事顧問、布林格指揮官薩科齊上將,形勢不對頭,撒腿就溜,而且。

總能找到為自己增光的理由。

這一類將軍是法國陸軍的主流。

這也難怪法國軍隊一遇到強敵,腿就自發地軟了。

沒辦法啊,將領們先當了軟腳蝦,士兵們自然也就不會客氣了。

只是,亞歷山大上將是一個異類,按中國人的話說,就是一根筋兒,打仗全憑自己喜好排兵佈陣,一旦決定下來,就不管不顧地實施下去,以至於在法國陸軍內部,得到了一個傻將的美稱,不過,在國際上,卻得到了一個猛將的稱號。

要知道,整個法國,能夠被德國人稱為猛將的,你就算用放大鏡去找,也就只能找上一兩個而已,而無論怎麼找,亞歷山大上將都可以算是一個。

亞歷山大上將一向與戴高樂總統不大合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看不起法國陸軍的代表人物薩科齊上將。

亞歷山大一向認為,聯軍之敗,始於布林格,而駐布林格的協約國軍隊總司令薩科齊上將,負有不可推卸地責任。

要是薩科齊上將能夠頂得住中國人進攻的話,現在地歐洲,完全是另外一個格局。

只是,沒辦法啊,物以類聚,總統就喜歡象薩科齊上將這樣即好色又會拍馬屁、而且把出賣別人當成家常便飯的人渣,布林格之敗,也就情有可原了。

亞歷山大上將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將軍,他認為,即然戴高樂總統寵信薩科齊上將,那麼,戴高樂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他的軍事水平,肯定在薩科齊上將之下,那麼,他做出來的判斷和結論,也肯定是錯誤的,是低階得不能再低階的。

所以,亞歷山大上將本能地反對總統把大量的兵力從東部調到敦刻爾克一帶。

特別是在調動地過程中,不斷遭到中國空軍地猛烈轟炸,部隊傷亡慘重,一個軍來到里爾,兵力總是要損失一成或者兩成左右,而且調動的部隊,有不少是亞歷山大上將地嫡系部隊,這讓亞歷山大上將很是不開心,天天在南錫城內喝酒罵娘呢。

聯軍總司令福熙元帥軟禁戴高樂的訊息傳到亞歷山大那兒的時候,亞歷山大高興得連著灌了幾十瓶葡萄酒。

一來麼,主子升官,他這個忠誠過頭的擁護者,自然不會吃虧的;二來麼,亞歷山大一直認為,其實法國士兵是世界上最最英勇、最最善戰計程車兵,之所以屢戰屢敗,逃跑、投降跟喝水一樣輕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攤上了一個笨蛋總統。

中國人不是常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是連總統者熊了,那就不是熊一窩兩窩的問題了。

士兵們一打就逃跑,一跑不過就舉手投降,就是相當自然的。

現在好了,法國出了個福熙元帥,他必將帶領法國走出困境,重現拿破崙當年的風光,成為新一代的軍神。

自打得知戴高樂總統被軟禁後,亞歷山大上將就立刻向福熙元帥進言,明著告訴福熙元帥,同盟國很有可能把梅斯當成主攻方向。

可是,當福熙元帥詢問原因時,亞歷山大張口結舌,就是說不上來。

也是,從敦刻爾克進攻的理由有千條萬條,可是,以梅斯為主攻方向的理由只有一點,那就是同盟國的那些決策者們突然間全體住進了瘋人院。

亞歷山大上將唯一能說出來的理由就是,戴高樂屢戰屢敗,那麼,他就是個笨蛋,他的決定都是錯誤的,他向里爾增兵的決定當然也是錯誤的,換言之,同盟國必定從梅斯方向進攻。

只是,亞歷山大上將的理由太過於牽強了,牽強到福熙元帥連理都不理的程度。

福熙知道,自己的這個猛將部下雖然有著一定的軍事才能,卻是真正意義上的愣頭青,十足的一根筋,脾氣跟牛一樣,認定了,怎麼也拉不回來。

福熙元帥做為法國的幕後總統,才不管亞歷山大的這一套,他認可了戴高樂總統的判斷,仍然往裡爾方向調集兵力,讓亞歷山大上將大感失望。

亞歷山大上將相信戴高樂的判斷,只要反著做,就絕對是正確的。

所以,在中國空軍開始轟炸梅斯時,亞歷山大上將就命令梅斯的守軍,把重炮掩護好,把工事修好,把槍擦亮,把子彈準備好,隨時準備迎接同盟國的進攻。

他的部下雖然不以為然,可是,這個上將在陸軍那兒有著極高的聲望,很得士兵們的喜歡,所以,也照著做了。

也正是因為亞歷山大上將的這次出自本能的命令,使得法國人能夠把大部分重炮拖到掩體內,躲過了中國空軍的轟炸,給德國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左翼被突破的時候,戴高樂總統已經被福熙元帥軟禁,他只能向福熙元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戴高樂總統始終認為,同盟國在梅斯方向的進攻是佯攻,是為了吸引聯軍的注意,他們的撒手鐗還是在敦刻爾克一帶,福熙元帥也認可了戴高樂的意見。

只是,亞歷山大上將就是不信,他認為,這裡才是同盟國進攻的主要方向。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德國人下一步的行動,肯定是繞過梅斯,切斷梅斯與南錫的聯絡,然後再集中全部兵力,慢慢地折騰駐梅斯的三個法國軍和一個英國軍。

亞歷山大上將,是絕對不會允許這件事情發生。

連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