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古向請封(上)
醫聖傳人在都市 烈焰帝少:炙戀冷情寶貝 薄情總裁的溫柔陷阱 重生未來之慕長生 霸世雷皇 就在青春中老了 青春飛揚的日子 帝國的黎明 長寧帝軍 浪子野心(辛琪)
第七十一章 古向請封(上)
“陛下,臣有個提議不知當講不當講?”古向到底是靈活之人,不多時早已經有了對策。
到底是能臣,永泰帝很高興:“古愛卿不必顧慮,有什麼提議說出來吧!”
“謝陛下,容臣細說,安王殿下已是位極人臣,更是一州之首,再無可封之能,臣的意思是陛下可以封其子也為王,以示恩寵。”事實上還是有可封之能的,就是讓安王入朝,然而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且不說安王不樂意,永泰帝和劉明他們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古向這話一出,眾大臣又開始議論紛紛,永泰帝也皺起了眉頭,顯然是一副為難的樣子。
“古愛卿,朕那皇侄在父皇在世時早已經受封為平王了,如果現在朕再封他做王這個似乎不太合適吧?”永泰帝哪裡猜得到他的心思,對他的建議十分的不明白。
“陛下說的沒錯,不過如今情況與先帝那時有所不同。”古向早是料到了,從容不迫的接著道。
侍郎孫儀見他這般言語,只道機會來了,又出班道:“陛下,古大人違逆先帝的意願,其心難測,請陛下治其不敬之罪。”
混蛋孫儀!委實令人討厭,不要讓我逮著機會,否則定然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永泰帝自然是信任古向的,相反對孫儀確是很厭惡:“孫侍郎何出此言,古愛卿一向忠君愛國,朕是心知肚明。”
一個直呼官名,一個卻是稱愛卿,意思再明顯不過。不過說古向忠君愛國似乎有點不妥吧?永泰帝在稱讚古向的同時,也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可是陛下,先帝的意願違逆不得啊……”孫儀這個大笨蛋顯然是沒看明白情況,仍舊在嘮嘮叨叨。
永泰帝聽著不舒服,這明明也是含沙射影的在說自己的帝位來得不正,立時大怒道:“大膽孫儀!簡直是狂妄之極!你說這話暗指朕呼!”
觸動了人最**的地方,脾氣再好的人也會發怒,更不用說堂堂天子了。
孫儀話一出口早已經是後悔不已,當即嚇得跪了下來:“陛下恕罪,臣絕無此意,陛下恕罪……”
永泰帝冷冷道:“孫儀,你說古愛卿對先帝大不敬,朕卻絲毫沒發現,倒是你對朕大不敬,朕是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了!”
孫儀這個悔恨啊,原本是想說幾句古向的壞話,沒想到這髒水卻潑到了皇帝的身上。如果再辯解恐怕皇帝會更生氣吧,還是乖乖認罪吧!
“臣失言,請皇上恕罪,請皇上恕罪……”孫儀見皇帝動了怒,嚇得磕頭如搗蒜。
永泰帝平素就不喜歡他,如今又見他要汙衊古向,自然是氣不打一出來,厲聲道:“來人!將這大不敬之臣給朕拖下去砍了!”
“是,陛下!”殿外兩名侍衛應聲進來,拖起在地上磕頭的孫儀就要往外走。
孫儀可是嚇壞了,用幾乎哭的聲音道:“皇上饒命啊!皇上饒命啊!微臣知錯了……”
劉明大驚,孫儀好歹也是自己的心腹,自己當然不能視而不見,剛想求情卻見到古向在朝自己使眼色,於是不多言。
“陛下,孫大人雖然失言,但是罪不至死,請陛下寬恕他!”古向這人很有心計,並不是馬上落井下石。
孫儀有點感動,自己原本想陷害古向的,沒想到他會為自己說話,自己平時是不是誤會他了?
眾大臣見古向開口,也覺得失言被斬責罰過重,隨後都紛紛附議,於是稀里嘩啦的跪了一片。
望著滿地的大臣,永泰帝有點吃驚:“古愛卿倒是大度,這孫儀可是先汙衊愛卿要置你於死地的,此人委實可惡!如何能不殺?”
“陛下說得不錯,只是為人臣子者若因一兩句言語失誤而被殺,恐怕會影響到陛下的聲譽,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古向這滑頭,明明很恨他卻賣力的在幫他說話。
永泰帝對其餘的倒是不在乎,聲譽卻是頗為看重,聽古向這麼一說心中稍有觸動,然而對孫儀終究不能釋懷,依舊神色不悅:“且看群臣之面暫不殺汝!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給朕拖下去廷杖三十!”
永泰帝到底是有顧忌的,且不說群臣都在勸諫,如若真的殺了孫儀,自己的舅舅劉明那裡怕是不好交代,說不定到時候還會鬧到皇太后那裡,這個自然是皇帝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如今既然有臺階可下,他也就樂得如此了。
再說孫儀此時不知道在哭還是笑,唯一可以聽見的是他口中反覆重複的那一句:“謝皇上開恩!謝皇上開恩……”聲音由近而遠,漸漸的小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侍衛們杖責的聲音,當然還有孫儀的慘叫聲。
群臣們在聽到孫儀的慘叫聲後,心中也是暗暗多了個心眼:皇位之事堅決不提,要提除非是自己活膩了!新皇帝**的事情儘量迴避,迴避不得就往別處扯,性命還是最為重要的!
永泰帝聽著那聲音依舊覺得不順心,提高聲音道:“諸位卿家不必理會那不敬之臣,我們繼續朝議。”
不過被孫儀這麼一攪和,永泰帝還忘記說到哪了:“古愛卿,適才說到哪裡了?”
“回陛下,說到要封安王之子為王之事。”
“對!對!不知愛卿所說的不同卻是在哪裡?”
古向回道:“先帝康平陛下在位時,天下太平,平州自然也是,可是如今邪教造反,平州和永州都深受其害,良田被毀,房屋被燒,城池為賊所佔,他日收復要恢復舊時之貌恐怕頗費時間,臣之所言不同便在此處。”
永泰帝細一思索還真是這麼回事,這確實是個改口封王的好建議,那麼要封到哪裡合適呢?
“古愛卿說的不錯,平州和父皇在位時確實不一樣了,既然安弟立了大功,正好有理,那麼依愛卿之見,朕該改封皇侄到哪裡好呢?”
改封封地?古向這是要做什麼?到底在打什麼注意呢?還有他會提議封到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