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莊子論劍_第52章 不是勸諫的勸諫
全能天才(潘小賢) 我的狐仙大人 爹地,放開我女人 異魂志 混世劍尊 飄香劍雨續 鳳惑天下【完結】 榮閨 最後一個契約者 妃常寵愛:王爺,你是我的
第2卷 莊子論劍_第52章 不是勸諫的勸諫
作為趙王當下最欣賞的人,劉宣要見趙何,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他進入宮內,順利的見到了趙何。
此時,趙何在處理政務。
劉宣眼中的趙何,勤於政務,精於朝政,是一個有為之主。
在劉宣面前,趙何沒有君王的架子,從不擺譜。
但任何人都有逆鱗,趙何也不例外。
劍道館,是趙何的逆鱗。故此,劉宣這一次入宮勸諫,來的路上就想好了策略,他不打算單刀直入的勸諫,而是另闢蹊徑的勸說。
劉宣站定,靜靜等待。
趙何很快就擱下筆,微笑道:“賜坐。”
宦官拿了坐席擺放好,劉宣拱手道謝,然後撩起衣袍坐下。
趙何和顏悅色的道:“先生入宮,所為何來?”
劉宣表情肅然,緩緩道:“臣這次入宮覲見大王,是接到百姓舉報,而事情涉及到大王,臣不敢擅自做主,特來覲見大王,請大王決斷。”
趙何聞言,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百姓舉報?
涉及到他?
什麼事情會涉及到他呢?
趙何身為一國之主,整個趙國都是他的,他怎麼會和百姓起衝突呢?
趙何問道:“先生請直言。”
劉宣沉聲道:“臣接到百姓舉報,說劍道館每天都要搬出數十具屍體扔掉。臣一接到訊息,就著手調查,發現劍道館搬出的屍體不是謀殺,而是死於鬥劍比武。”
趙何聞言,微微頷首。
劍道館的比武鬥劍,的確會死人。
劉宣繼續道:“劍道館是大王建立,專門用來挑選人才。如果查封劍道館,會影響到大王的大計。臣一時間無從著手,故而來請示大王。”
趙何的眉頭,瞬間皺了起來。
劍道館是他放鬆的地方,如果拆了劍道館,他便無處可去。
劉宣看在眼中,知道勸說趙何很難。如果當面諫言,歷數趙何的錯誤,肯定會惹得趙何心頭不快,所以劉宣換了一種方式,以百姓舉報的方式,來試一試趙何的態度。
這樣一來,他便不是勸諫。
目的是勸諫。
然而,過程卻不涉及到勸諫。
趙何思考了片刻,問道:“先生,劍道館建成至今,可有危害到邯鄲的百姓?”
劉宣搖頭道:“不曾!”
趙何又問道:“劍道館建成至今,可曾擾亂邯鄲的治安?”
劉宣道:“不曾!”
面對趙何的質問,劉宣明白了過來。
顯然,趙何不會拆除劍道館。
趙何神色自若,再一次說道:“既然劍道館未
曾危急邯鄲的百姓,也未曾擾亂邯鄲的治安,先生就應該明白,劍道館的死傷無傷大雅。”
“至於劍道館的死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一方面,劍道館鬥劍比武,勝者有一定的賞金,敗者有一定的撫卹,一切自願。沒有人逼迫他們,都是他們自願的。”
“另一方面,透過劍道館的比武,本王能挑選武藝高強的人,為國所用,讓他們為趙國施展能力,為趙國開疆拓土。”
“再者,這也是招賢納士的方式。”
趙何道:“涉及到一國的前途,先生認為,劍道館是否該存在呢?”
劉宣聽後,嘴角含著苦澀的笑容。
趙何能言善辯啊!
一番話無懈可擊,令劉宣難以辯駁。
話說到了這一步,劉宣再否定趙何的意見,肯定是不知趣了。
劉宣道:“大王,臣明白了。”
趙何眼中閃爍著精光,忽然道:“先生今日來,應當是受太子所託,對嗎?”前有太子趙悝勸諫,現在劉宣就來了,趙何想到了趙悝,肯定和趙悝有關。
劉宣拱手道:“大王英明!”
趙何哼了聲,手握成拳,狠狠砸在案桌上。
顯然,趙何很不高興。
趙悝的做法,令趙何非常憤怒。
當著朝臣的面勸諫也就罷了,現在還讓劉宣來當說客。
劉宣看在眼中,微微一笑,拱手道:“臣倒是認為,要賀喜大王。”
“為何?”
趙何一頭霧水,搞不明白劉宣為什麼這樣說。
劉宣解釋道:“當今天下,秦國虎視眈眈,意圖吞併各國;齊國恣意囂張,無視各國;楚國雄踞南方,隱而不發;其餘各國,也各有心思,是列國爭雄的大爭之世。”
“列國爭雄,拼的不僅是國力,更有一國之主的賢能,以及對太子的選擇。”
“國力強,國主賢明,必然欣欣向榮。”
說到這裡,劉宣話鋒一轉,說道:“但是,如果太子選不好,不論國力多強,最後都會後繼無人,再強盛的國家都會衰落。”
“太子當著朝臣的面勸諫大王,雖然方式欠妥,應當事先和大王溝通。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彰顯太子有主見,有自己的立場。”
劉宣誠懇道:“一國之主,無主見,無立場,乃是國之大忌。”
“太子有主見,證明大王選對了人。”
“第二,太子見劍道館的死傷太大,於心不忍,那是有仁心。身為主君,如若無視百姓,漠視生死,恐怕也難以治理一國。”
“第三,太子明知劍道館是大王所建,卻當面諫言,足見其
坦坦蕩蕩,足見其果敢堅毅,而且更彰顯了對大王的忠心。以太子之能,不會沒想過讓朝臣來探路。但太子親自勸諫,足見其赤子之心。”
劉宣站起身,拱手道:“故此,臣理當恭喜大王。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大王英明賢德,太子頗有大王風範,可喜可賀。”
趙何聽後,笑意濃郁,捋著頜下的鬍鬚很高興。
劉宣的話,令趙何很歡喜。
兒子被誇獎,他這個做父親的,臉上也有榮光。
趙何微微一笑,贊同道:“先生的分析,倒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悝兒唯唯諾諾,遇事沒有主見,那難以繼承趙國基業。”
劉宣道:“大王聖明!”
趙何心情愉悅了起來,道:“劍道館一事,本王會讓他們注意分寸。”
“大王聖明!”
劉宣聞言,心中鬆了口氣。
趙何能敲打劍道館,那是最好的結果。
劉宣和趙何又談了邯鄲城的事情,便起身告辭,離開王宮後,他直奔趙悝的住處行去。進入府內,劉宣在書房見到了趙悝。
趙悝一臉期待神色,道:“先生,父王怎麼說?”
劉宣回答道:“大王答應了,會敲打劍道館,讓他們注意分寸。”
“啊!就只是這樣啊。”
趙悝聞言,一臉不甘心的表情。
劉宣看在眼中,心中搖頭。
他在趙何的面前,費盡心思,不停的給趙悝說好話,才消解了趙何對趙悝的怒氣。
可惜趙悝不懂,令人失望。
劉宣想了想,說道:“太子,凡事應當三思而後行。太子要勸諫大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該怎麼勸諫,該用什麼方式,得三思,切莫莽撞。”
一番話說得模稜兩可,並未說透。
只是,劉宣也只能這麼說。
趙悝有些不滿意結果,情緒不怎麼好,道:“先生,這樣的結果,達不到目的。最後,也無法阻止劍道館的傷亡。”
劉宣聞言,沉默了下來。
片刻後,劉宣回答道:“太子且看看後續再說,如果劍道館傷亡減少,事情就到此為止。如果後續還是如此,下官再想辦法。”
“好,辛苦先生了。”
趙悝臉上掛著笑容,道:“先生辛苦了,留下暢飲一番如何?”
劉宣不願意留下,搖頭道:“太子盛情,下官心領了。只是大王剛剛交辦了事情,下官還要前往處理,不能多耽擱,請太子見諒。”
趙悝也不勉強,道:“既如此,本太子送一送先生。”
“多謝太子!”
劉宣起身和趙悝出了府,然後迴轉縣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