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0卷 屈子離騷_第440章 初見屈原

第10卷 屈子離騷_第440章 初見屈原


我的青春你的城 權傾天下 重生之嫡女為謀 虛宇傲劍 魔神轉生 蜀山劍仙錄 你憑什麼拿高薪 只是一隻獸 失憶情人 生死尋人

第10卷 屈子離騷_第440章 初見屈原

離開令尹府的劉宣,在士兵護送下往驛館行去。

廉恆看向劉宣,正色道:“劉相,剛才實在是太驚險了。如果子蘭不讓人退下,我們和他們必有一戰。一旦交手,就真的危險了,幸虧子蘭剎住了。”

劉宣笑了笑,淡淡道:“打不起來的,子蘭有所顧忌,不敢動手。”

對於子蘭的底細,劉宣看穿了。

廉恆勸說道:“先生,身在楚國,還是要小心一點。”

劉宣頷首,並未多說。

在楚國的一言一行,劉宣都有所考量,沒有莽撞行事。

一行人回到驛館,劉宣就閉門謝客。

……

王宮中,大殿內。

一個身穿黑色袍服,頭戴長冠,發虛灰白的五旬老者,端坐在上方。

此人不是別人,赫然是楚王。

時至今日,楚王已經當了十三年的王。但截止到現在,楚王也沒有真正的掌控權利,始終都有楚國的勳貴在掣肘。

這些楚國的勳貴,是楚國的柱石,難以撼動。

因為一旦搬到了子蘭,觸動了勳貴的利益,就可能令楚國動盪。

在楚王的面前,還站著一個年邁的老者。

這是楚王身邊的內侍賈鄭。

賈鄭微弓著背,稟報道:“大王,老奴聽聞令尹派管家熊平去驛館邀請劉宣赴宴,因熊平以下犯上,不尊劉宣,反而被劉宣杖責十軍棍。”

“然後,靳馥又前往讓劉宣去令尹府請罪道歉。”

“最終,又被劉宣抽了兩鞭子。”

賈鄭語氣很平緩,說道:“劉宣接連遭到折辱,憤怒之下,竟然帶著士兵打上門去,到令尹府興師問罪。令尹原本是要拿下劉宣的,但最終選擇了息事寧人,責令熊平看守大門,又讓靳馥向劉宣道歉,可謂是喪盡了顏面。”

楚王頷首道:“本王的這位弟弟啊,就喜歡自作聰明,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

賈鄭聽著楚王的評價,沒有開口說話。

楚王眼睛眯了起來,繼續道:“劉宣在楚國,或許是一個機會,能打破楚國格局的機會。”

賈鄭道:“大王,劉宣不好利用啊!”

楚王微微一笑,繼續道:“本王當然知道劉宣不好利用,劉宣善於謀劃,聰慧過人。這樣的人,不容易利用的。但只要是人,就有缺點。操作好了,自然能改變楚國的格局。慢慢來吧,只要婚事還沒確定,就還有時間。”

“大王聖明!”

賈鄭躬身而立,吹捧了一句。

作為楚王身邊的內侍,他伺候了楚王數十年,知道楚王的心思。

楚王要執政,卻有子蘭掣肘。縱然楚王有想法,但以子蘭為首的勳貴,令楚王難以放開手腳做事,所以楚王的內心,其實是想要扳倒子蘭的。

楚王吩咐道:“賈鄭,密切關注劉宣的事情,隨時稟報。”

“喏!”

賈鄭聞言,恭敬的應下。

……

時間流逝,轉眼已經到了晚上。

天色黑盡,劉宣吃過晚飯,更換了一身衣服,便帶著兩名隨從悄然離開驛館,往黃歇的府邸行去。來到黃歇的府外,劉宣上前敲門。

頃刻間,房門開啟。

一名內侍開啟門,把劉宣迎入府內。侍從帶著劉宣來到書房外,躬身稟報道:“大人,劉相到了。”

“嘎吱!”

房門開啟,黃歇出來了。

黃歇見到了劉宣,眼中有期待的神色,興奮道:“劉相,請!”

“請!”

劉宣邁步進入書房中。

一進入書房,劉宣的目光就落在了屋子中的老者身上。這名老者,髮鬚皆白,身穿棕色的長袍,面帶微笑,神態自如。他就這麼坐著,自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氣質,令人心折。

劉宣心知對方的身份,雙手合攏,揖禮道:“儒家劉宣,見過屈子。”

屈原還禮道:“劉子,請坐!”

如今的劉宣,名氣大振。

屈原以‘劉子’稱呼,劉宣也當得起。

黃歇跟著坐下,但他的位置是末座,沒有坐在主位上。

劉宣面帶笑容,微笑著道:“在下在齊國時,就曾聽聞屈子的事蹟。今日一見,真是耳聞不如一見。屈子其人,真乃天人也。”

屈原微笑道:“劉子謬讚了,老夫行將朽木,何來天人之說。”

劉宣道:“屈子上了年紀,但屈子的精神,令人感佩。屈子在《離騷》中言,‘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尤未悔!’在下每每讀到此句,都深感屈子的精神。”

對於屈原這樣愛國的人,劉宣欽佩不已。

屈原是真的有才華。

不論是吟詩作賦,亦或是治理國政,屈原都是如此。

屈原搖頭道:“劉子,那是無病呻吟。”

劉宣卻不贊同,詩以言志,辭賦也是如此。屈原的文章,體現的是屈原的精神和抱負,劉宣話鋒一轉,說道:“屈子才華出眾,如今卻鬱郁不得志。屈子,為何不考慮去其他地方呢?”

屈原似笑非笑,說道:“劉子這是話中有話啊。”

劉宣道:“屈子怎麼考慮的呢?”

屈原搖了搖頭,一字一頓的說道:“老夫身為楚國人,更是楚國宗室貴族,此心早已許國,沒打算去其他的地方。即使是死,也要死在楚國。”

一句話,道明瞭屈原的志向。

劉宣聞言,一陣默然。

似屈原這樣的人,你可以認為他不懂變通,但他的堅守卻令人欽佩,這是一個人的堅守。

劉宣轉變話題,道:“在下此番,想向屈子討教治國之道。”

屈原微微一笑,緩緩說道:“老夫的治國之道,乃是黃老之學,是道家學說。劉子出身儒家,學的是儒門之術,恐怕難以再學習老夫的治國之道,也難以認同老夫的治國之道。”

劉宣笑道:“儒家和道家,並不對立。”

屈原微微頷首,說道:“劉子這話,倒也在理。昔年,孔子數次向老子請教學問。追根朔源,儒家學說,源自於道家,經由孔子總結髮展,才開闢出今日的儒家。”

劉宣道:“屈子言之有理。”

兩人席地而坐,就道家和儒家的學術進行討論,相談甚歡。

這一交談,到深夜才結束。

劉宣越是和屈原交談,越能感受到屈原高潔的品行和不屈的鬥志,更深知屈原有滿腔的才華,奈何有志不能伸。

劉宣恨不得和屈原秉燭夜談,只是眼下已經是深夜。

屈原上了年紀,體力不支。

劉宣站起身,說道:“屈子,夜已經深了,在下告辭。待來日,再和屈子秉燭長談。”

屈原道:“老夫也期待再和劉子交流。”

對於劉宣的學問,屈原也非常欽佩。劉宣年齡不大,能有這般的學問和造詣,的確不簡單。甚至於,屈原對於荀子也更加的好奇。一個能教匯出劉宣這般能力的人,肯定相當出眾。

屈原親自送劉宣離開,然後才回到書房。

黃歇問道:“先生認為劉宣如何?”

屈原捋著頜下的鬍鬚,正色道:“黃歇,老夫無論如何,都難以再回到朝中。不論是楚王,亦或是子蘭,都忌憚老夫。所以,老夫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你身上。你多和劉宣多接觸,和他搞好關係。待來日,你如果有機會執掌楚國,定要勵精圖治,洗去楚國的沉珂。”

“喏!”

黃歇應下,心中有些悲涼。

他仰慕屈原的才學,更希望屈原能回到朝中。

可惜卻難以如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