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0卷 屈子離騷_第408章 人性本惡

第10卷 屈子離騷_第408章 人性本惡


戰天嬌,全能酷小姐 綜子女養成計劃 誓不嫁豪門 邪少總裁的偷心戀人 魔王他是救世主 武鬥乾坤 武陣巔峰 廢世子的狂寵:嫡女醫仙 穿越之超級軍閥 青春愛無悔

第10卷 屈子離騷_第408章 人性本惡

朱淵沒有急著發問,目光看向景逸,沉聲道:“景逸,如今是在下向劉相請教,這裡沒你什麼事了,落座吧,你靜靜看著即可,不要亂插嘴。”

“你……”

景逸聞言,嘴角抽搐。

當著眾人的面,他被朱淵羞辱,心中憤怒。他剛準備反駁,就被劉宣伸手製止。劉宣說道:“景逸,你且安坐。朱淵向本相討教,本相也很想聽聽,他有什麼真知灼見。”

“喏!”

景逸回答一聲,不情願的坐下。

朱淵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非常的得意。

劉宣說道:“朱淵,請吧。”

朱淵接過話,拱手揖了一禮,一字一頓的說道:“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這番話出自《孟子》。

大概的意思,是水沒有東流、西流的定向,卻有上、下流淌的定向。人性的善,就如同水往下流一樣。如果拍打水,令水飛濺起來,它可以高過人的額頭。如果堵住水道,它會倒流,甚至可以把水引上高處,但這都不是水的本性,是形勢逼迫。

同理推知,人之所以做了壞事,是人的本性受到了逼迫。

這是孟子的經典言論。

朱淵開口就引經據典,昂著頭,繼續說道:“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人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人無辭讓之心,非人也;人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朱淵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繼續道:“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仁、義、禮、智之心,而追本溯源,這就是人性善良的體現。這就是人性本善,既然人性本善,何來人性本惡呢?如此淺顯的道理,荀子卻不明白,非要譁眾取寵,說什麼人性本惡,實在是歪曲事實。”

他盯著劉宣,目光灼灼。

只要劉宣認輸,孟子一派的學術,就徹底壓住了荀子一派的學說。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劉宣身上。

學術之爭,向來不見血,可一旦敗給對方,將會遭到徹底的打壓。

劉宣不能輸,也不會輸,他面帶微笑,正色道:“朱淵,你處處引經據典,處處從孟子的言論尋章摘句。在本相看來,卻是囿於規矩,你所言錯得離譜。”

朱淵冷笑道:“劉

相的話,難以令人信服。”

劉宣道:“既然是學術之辯論,自然要讓你心服口服。且不提你洋洋灑灑的一番言論,先說你此前的論斷。你說家師大逆不道,憑什麼?”

要反駁朱淵,自是逐一的反駁。

涉及到荀子的榮辱,劉宣不能忍,必須討個說法。

朱淵說道:“孟子、荀子二人,都是儒家的宗師。孟子對孔子,無比尊敬。而孟子為荀子的前輩,荀子作為後輩,不進不尊敬孟子,卻為了揚名立萬,全然推翻孟子的學說,此等譁眾取寵之人,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麼?”

劉宣搖頭說道:“你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你不怎麼樣。”

朱淵道:“劉相詞窮了嗎?”

劉宣戲謔一笑,說道:“在孟子為儒家宗師的時候,尚且沒有人提出人性善惡的言論。孟子研究經典,著書立說,提出了人性本善,發現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在當時,這是正確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永恆正確。”

“天下大勢,與時俱進,各家學說,不斷推陳出新。時至今日,家師研讀孟子之學說,發現孟子的謬論,方能提出人性本惡的學說,這是斧正錯誤。”

“因為人性本惡,更契合與人性的本源。”

劉宣侃侃而談,繼續道:“孟子以水流作為比喻,判定人性本善。同樣的,在下也舉一個例子,以反駁你的觀點。”

“上古之時,人族茹毛飲血,過著野獸一般的生活。”

“伏羲氏結繩為網,捕鳥打獵,令人族群居,和野獸有了不同。伏羲氏做出的改變,讓人的生活習性發生變化,這是伏羲氏大逆不道嗎?”

“燧人氏鑽木取火,讓人族不再茹毛飲血,能吃熟食,能看到火光。相比於上古之時,燧人氏做出的變化,是大逆不道嗎。”

“倉頡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最終造字著書,方有人族記事。倉頡做出的改變,莫非也是大逆不道?”

“如果前人立下的規矩,後人不敢打破,天下如何發展?”

“如果人人提出不同的觀點,就都是大逆不道,恐怕我等現在,還是衣不蔽體,還是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

劉宣盯著朱淵,沉聲道:“家師提出人性本惡,是大逆不道,實在大謬。”

朱淵聞言,面色微變。

劉宣果然詭辯,竟然用這樣的理論來反駁他。

不過這沒有涉及到根本。

朱淵沒有在這件事上糾纏,話鋒一轉,沉聲道:“劉相,

且算你說對了。但人性本善,才是人性之根本,人性本惡,實在是荒謬。”

劉宣輕笑道:“人性本善,在孟子時代,他剛提出來是正確的。但現在隨著學術的研究,他現在錯了。因為學術在發展,思想在進步,百家學說都在推陳出新。”

“孟子說人性本善,更說人做了壞事,是他善良的本性遭到壓迫,以至於為惡。本相是否可以理解,這是善花結了惡果?”

劉宣看向朱淵,發出了疑問。

這一問題,是依據朱淵的說法來的。

朱淵仔細的想了想,朗聲說道:“自然是善花結惡果,善才是根本。之所以為惡,是因為外部的惡影響了他,導致人為惡。”

“說得好!”

劉宣撫掌道:“本相再問,既然受外部的惡影響,外部的惡來自於哪裡?”

朱淵道:“自然是外部的影響。”

劉宣撲哧一笑,說道:“你這話,等同於沒說,等同於廢話。人人都為善,人人都向善,這世間哪還有惡言、惡語、惡行。”

“順著你的言論往下,就算是外部影響。”

“可外部的影響,誘發了人性中的惡,這人性中的惡又來自於哪裡呢?”

“事實上,是人性本惡。”

劉宣直接給了結論,說道:“人的本性就是惡的,所以才會遭到引誘,才會被誘發。如果一個人人善良,世間就沒有惡,怎麼會受到影響呢?”

朱淵面色大變道:“你狡辯。”

劉宣說道:“是否狡辯,眾人自有判斷。孟子說了,人人皆可以成堯舜,那就是每個人都是善的,人人皆為善,怎麼會產生惡呢?按照這個道理,向善容易向惡難。可事實上,誰都知道向惡容易向善難。朱淵,你怎麼解釋。事實上,人性本惡啊!”

“蹬!蹬!”

朱淵後退兩步,身子一陣搖晃。

他的眼中充滿了忌憚,劉宣的反問太犀利了。人性本善,外界的惡來自於哪裡?一時間,朱淵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劉宣從坐席站起來,沉聲道:“人性本惡,但人性向善。人出生後需要人教導,需要人引導,也因為如此,才有善惡之分。正是如此,才是向惡容易向善難。”

“你……”

朱淵啞然,無從說話。

“好!”

趙勝坐在正上方,撫掌稱讚。

其餘的人,撫掌大笑。

反倒是朱淵,以及孟子一系的人,都愣了。截止到現在,劉宣沒怎麼闡述荀子人性本惡的觀點,已經駁斥得他們啞口無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