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9卷 樂毅伐齊_第370章 何為忠?

第9卷 樂毅伐齊_第370章 何為忠?


天庭紅包群 偷歡老公 暮然回首後 未來世界之疏月流離 殺破郎君 鳳吟繚歌 創師手札:打造夢想 婚在離別時 重生之易帝傳說 密戰無痕

第9卷 樂毅伐齊_第370章 何為忠?

端木禎昂著頭,眼神輕蔑,擲地有聲的說道:“你生於齊國,長於齊國,受教於齊國,學成於齊國,而今,你卻帶著他國的軍隊,攻破齊國,殺入臨淄。此等行徑,於禽-獸何異?你如此背棄道義,你還有什麼面目回到齊國,再回到稷下學宮。”

“說得好!”

劉宣撫掌叫好。

端木禎聞言,卻是愣了下。他眸子微微睜大,一副看不懂劉宣的樣子。他心想,難道劉宣是知錯了,才不反駁,反而誇讚他說得好的。

端木禎哼了聲,繼續道:“你認為主動認錯,我會饒了你嗎?不可能。你是稷下學宮出身,是齊國人,卻襄助燕國攻打齊國。如此行徑,我是看不上的,羞與你為伍。”

劉宣道:“端木兄,我何曾認錯了?”

“你……”

端木禎怒目而視,一副怒目金剛的樣子。剛才他聽到劉宣的話,對劉宣的怒意稍稍褪去,還認為劉宣已經有所悔意,打算改過自新。

現在看來,劉宣沒有任何的變化。

劉宣神色平靜,不急不躁的道:“端木兄,在下誇你說得好,是多年不見你,而你依舊性如烈火,令在下不甚欣喜。只是,依照你的說辭,是指責我不忠於齊國嗎?”

“然也!”

端木禎回答道。

劉宣說道:“對於端木兄的指責,在下有三個疑問,請端木兄釋疑。”

“說!”

端木禎揹負著雙手,一副你儘管問的模樣。

劉宣眼眸眯起,說道:“齊國稷下學宮,人才無數,有各國的人,也有齊國的人,但都相繼離去了。而離去的人當中,就有鄒衍先生。鄒衍先生離開齊國,去了燕國,得到燕王的器重,全心全意為燕王謀劃攻打齊國之事。按照端木兄的意思,鄒衍先生也是不忠於齊國嗎?”

端木禎臉色大變。

端木禎的師承,便是鄒衍,他是鄒衍的弟子。

鄒衍是齊國人,精於道家學說,卻是開闢陰陽學一脈。而端木禎的學說,也是陰陽學。鄒衍因為齊王不聽勸諫,最終離開了齊國。

端木禎是齊國人,他不願意背井離鄉,所以沒有跟著鄒衍離開。端木禎更認為他的一身所學,應當為齊國服務。只是他一直在稷下學宮中,始終沒有得到齊王的任用。

讓端木禎批判鄒衍,他萬萬做不到。

端木禎咬牙道:“老師離開齊國,是為求推廣陰陽學,並不是對齊國不忠。”

劉宣譏諷道:“按照你的解釋,在下一

身的所學,也要有所施展。齊王不用,在下為趙國效力,有何不可呢?為什麼鄒衍先生可以為燕國謀劃,在下就不能為趙國謀劃。端木兄,你這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啊!”

端木禎啞然,頓時詞窮。

劉宣繼續說道:“在下的第二個疑問,在下在齊國時,可有對齊王半分不忠?”

“沒有!”

端木禎開口回答。

昔年劉宣在稷下學宮中,處處為齊國考慮,可謂忠心耿耿。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劉宣勸諫齊王的一幕,最終導致了悲劇發生。

劉宣一抖衣袍,他深吸了口氣,語氣有些激昂的說道:“既是如此,在下還有第三個疑問。”

“端木兄提及的忠,莫非是齊王要殺我,而我就該引頸就戮嗎?”

“齊王不賢,在下就得奉承嗎?”

“如果這就是忠,在下寧可不要。這哪是什麼忠,分明是愚忠,吾不屑為之。”

“更何況,齊王令我家破人亡。”

劉宣說道:“齊王是齊國的王,他犯下錯誤,難道我就該忍辱負重,不能報仇嗎?端木兄,你該慶幸我不是伍子胥一般的人。如果我是伍子胥一般的人,以齊王和我之間的仇恨,我必然會刨掉齊國曆代君王的陵墓。”

春秋末期,伍子胥之父伍奢,是楚平王兒子的太傅,因為費無極的陷害,伍奢和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

伍子胥逃出了楚國,成為吳王闔閭麾下的重臣。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助孫武,攻入楚國都城,伍子胥直接掘開了楚平王的王陵,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端木禎聞,也是面色微變。

如今的劉宣,能掘開齊國君王的陵墓。

端木禎深吸了口氣,大聲道:“你有你的堅持,我有我的想法。你的理論,我不認同。”

劉宣笑道:“端木兄寧願困坐甕中,在下不強求。”

“讓開吧,在下要去拜見老師。”

劉宣吩咐了一聲。事到如今,齊國在燕國士兵的掌控下,劉宣如果要殺端木禎,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但他和端木禎之間,不過是理論不一致罷了,劉宣不會因為端木禎攔路,就對端木禎如何。

端木禎握緊拳頭,最終鬆開了,嘆息道:“你去吧!”

對於劉宣,他憐憫其身世坎坷。然而,端木禎卻不贊同劉宣攻打齊國的做法,但想一想,連他的老師鄒衍都離開了齊國,何況是劉宣呢?

劉宣看著端木禎,輕輕搖頭。

進入稷

下學宮,裡面已經少有士子往來。昔日的稷下學宮,內中一片繁華,有無數的大儒講經論道,各抒己見,暢談治國之策,暢談興國之道,可謂是熱鬧無比。

然而,如今的稷下學宮,卻已經是一片蕭瑟。

劉宣沿著稷下學宮的道路,往荀子居住的院子行去。

走了小半刻鐘,來到了一座院子外面。

這一座院子,便是荀子居住的地方。

劉宣站在院子外面,望著靜謐雅緻的小院子,腦海中浮現出無數的情形,都是他昔日在荀子門下求學的一幕幕。

時隔多年,他又回來了。

昔年,他遭到齊王的處罰,荀子曾上書為劉宣開罪。然而齊王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根本就沒有采納荀子的意見。

對於荀子,劉宣無比尊敬。

“你是誰啊?”

忽然,一個小童走了出來,望著劉宣,一臉疑惑。小童的年齡在十二歲左右,眨著大眼睛,盯著劉宣道:“先生這段時間不見客,你請回吧。”

劉宣不認識眼前的小童,料想是他離開稷下學宮後,荀子才找的小童。劉宣深吸口氣,正色道:“煩請你通知老師,不肖弟子劉宣求見。”

“你是劉宣?”

小童瞪大了眼睛,很是驚訝。

劉宣道:“如假包換。”

小童重重點頭,說道:“你稍等,我馬上去通知。”說完,小童轉身往院子內跑去,而劉宣並沒有進入院子中,站在門口靜靜的等待著。

不一會兒,一道清瘦的身影走了出來。

這個人,赫然是荀子。

荀子的目光落在劉宣身上,眸子中有探尋,更有著關切。

“撲通!”

劉宣撩起衣袍,直接在荀子的面前跪下。他以頭叩地,幾乎是俯伏在地上,哽咽的說道:“不肖弟子劉宣,拜見老師。”

荀子看著這一幕,感慨不已。

他走到劉宣的面前,彎腰攙扶起劉宣,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他的聲音中,也有一絲絲的顫音,很是激動。

劉宣站起身道:“這些年,老師一切安好?”

“都好,都好!”

荀子打量著劉宣,臉上也露出笑容,道:“長大了,你如今真的長大了。老師在稷下學宮中,也聽說了你在各國的事情。”

劉宣道:“老師謬讚了,些許小事,不足掛齒。”

“隨我入書房一敘!”

荀子擺手,和劉宣往書房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