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301章 立儲風波

第301章 立儲風波


傾城亂:王妃可入藥 將愛鬥到底 廢材逆天:至尊庶女 水北天南 豪門權少:誘妻束手就擒 無盡穿越世界 末世神格 花開有夢―生命傳說 有你在身邊 種田之天命福女

第301章 立儲風波

第三百零一章 立儲風波

?這些邊疆地區都變成了省份,自然會有人不願意,比如說以前手裡有著很大權利的地方勢力,向藏地的土司、蒙古的一些王公,新疆的伊斯蘭宗族勢力。

不過高鴻信並不怕,就像是貴州、雲南,就算已經劃成省份數百年了,到現在還經常會有叛亂髮生,少數民族反抗根本是不能避免的。

從劃分省份之後,西藏、西康自總共爆發過三十餘次大小叛亂,新疆爆發二十餘次大小叛亂,蒙古爆發八次,就連東北與貴州都各爆發了一次。

不過都被很快的鎮壓下去了,現在中華帝國剛剛建立,正規軍隊強悍,就連地方守備軍隊都戰鬥力強大,一旦怕亂矛頭,各地的守備將領總會迫不及待的剿滅。

這些反賊對於地方守備將領來說,便是活生生的軍功。

天下進入休養生息階段之後,想要賺取軍功已經很難了,現在只有這些邊疆偏遠地區,有許多將領都是因為這點,主動要求調到偏遠地帶帶兵。

天下除了邊疆偶爾的叛亂之外,基本還算太平,不過天下太平了並不是是朝廷了便沒有事情了。

神武十一年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的大朝會之上。

朝會快要結束之時,身為禮部侍郎,兼管戶部的王鼎,走出了大臣的隊伍。

“啟奏陛下,如今四海一統,萬民歸順,四夷臣服,但國無儲君則根本不固,儲君之位長期空缺必然導致群臣揣測,皇子窺伺,朝局動盪,故臣懇請陛下!固根本!立太子!”王鼎鏗鏘的說道。

高鴻信本來都打算退退朝了,沒有想到王鼎會突然提起立太子的問題。

王鼎是前清的進士,是前清軍機大臣王傑的同族後輩,自從王傑病死之後,陝西老家又被華軍佔領,王傑的屍首自然運不回去,只能在北京先就地安葬,由王傑等在京城的族人為他守喪。

這也避免了王鼎,同清廷一起逃出關外。

華軍攻佔北京之後,王傑守喪期滿之後,便入朝為官了,王鼎關心國計民生,理財有方,很快便得到了高鴻信的看重,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晉升為吏部侍郎,並且還兼管著戶部。

高鴻信不明白為什麼立太子的事情會由王傑率先提起,按照他的想法,這件事該由有厲害關係的官員提起才對。

如今高鴻信只有三十六歲,正式身強體壯的年齡,去年皇后孔秋柔剛剛為他生下了皇八子高久霸,同時,怡嬪牛昭玉(原嘉慶皇后)、如嬪牛綵鳳(原嘉慶如嬪)、敬皇貴妃賀迎春也都雙雙懷孕。

高鴻信的八個兒子當中,最大的高久怡已經十二歲了,最小的還在襁褓當中。

按照現在的說法是立長立嫡,那麼現在皇太子的人選便是在皇長子高久怡與皇四子高久思之間選擇了,不過高鴻信總感覺不太妥當。

高鴻信與現在的人想法不同,他自然不會將所謂的長幼嫡庶看在眼裡,他倒是很喜歡清廷的立賢制度。

“現在諸位皇子都還年幼,尚且不能判斷是否賢能,是否能當得起皇太子的重擔,朕還要多考量幾年,這件事容後再議吧!”高鴻信板著臉對王鼎,也是對朝臣們說道。

“陛下,正因為現在皇子們都還年幼,更應該冊立,儘早培養!”王鼎接著說道。

“微臣也贊同王大人的看法!”

“臣附議!”

“臣附議!”

……

嘩啦啦的幾乎所有的臣子都跪地請求冊立太子,高鴻信知道像這種事情,朝臣就算沒有想法也會跟風。

“朕說過了,暫時不立太子,散朝!”高鴻信冷著臉說完之後,便走了。

超沉悶見狀互相看了看,都搖了搖頭,紛紛起身離開了。

在離開的路上,各位朝臣開始三三兩兩的議論起來。

陶澍追上了走在前面的王鼎,問道:“王大人,您怎麼突然想起冊立太子的事情了?”

“難道不該冊立嗎?”王鼎看著陶澍反問道。

陶澍被王鼎問的一愣,竟然無言以對。

“好了,你也別多想,我是真的覺得現在國超該立太子了,如今皇帝陛下的長子已經十二歲了,嫡長子也已經九歲了,都已經進學了,也到了冊立太子的時候了。”王鼎見狀笑著說道。

“嗯,王大人所言有理,不知王大人傾向於哪位皇子?”陶澍聽後問道。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王鼎沒有絲毫隱瞞說道。

“嗯,那大人還打算上書嗎?”陶澍問道。

“本官回去便寫奏書!”王鼎說道。

“嗯,既然如此,陶某也捨命陪君子,回去之後也上書陛下,請求冊立太子!”陶澍聽後雙手抱拳朝天一舉,說道。

“陶大人高義!”王鼎聽後讚道。

接下來的兩天不只是王鼎與陶澍上書了,隨著立太子的事情傳開之後,請求冊立太子的奏摺便淹沒了高鴻信的案頭。

高鴻信頓時有些頭大,他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

他不由開始懷疑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人在推動,馬上招來了顧俊傑。

“最近立太子的事情,你們情報司有沒有什麼情報?”高鴻信問顧俊傑。

“回陛下,微臣早已經派人調查了王鼎,並沒有任何發現,另外部分參與立太子上書的大臣,有所串聯。”顧俊傑答道。

“那王鼎就真的是為了國家才上書的?”高鴻信疑惑道。

顧俊傑聽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說道:“微臣會繼續加大調查力度的。”

“不用了,這件事情如果朕不做出一些回答的話,估計是平息不了的,王鼎估計沒有什麼嫌疑,你將串聯官員的名單朕,並且搞清楚他們各自支援的是哪個皇子。”高鴻信說道。

“是,陛下!”顧俊傑聽後說道,他沒想到皇帝這麼快就決定立太子了。

不過他這倒想錯了,高鴻信並沒有立太子的打算,而是打算先拖一陣再說。

第二天,高鴻信便下旨,決定不冊立太子,要效法大清的密匣立儲制度,會將冊立儲君的詔書寫好,藏到正大光明匾之後,等到以後他駕崩之後再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