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介紹-魏(下)
校友錄上的豬來豬往 龍珠之賽亞人本能 神嫿 帝鳳天下:彪悍太子妃 古墓新娘:千年不朽的玉面美人 總裁爹地太放肆 寒士謀 明朝那些事兒五 血海深仇 重生之縱橫蒼穹
三國人物介紹-魏(下)
三國人物介紹-魏(下)||
人物之於禁
字:文則
時間:?——220
籍貫:兗州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
官職:左將軍
諡號:厲侯
戰績: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從徵黃巾劉闢、黃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闢)邵等,盡降其眾。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襄樊之戰戰敗被關羽俘虜.
家庭成員:子:於圭
歷史年表:
[184年]黃巾起義,鮑信招合徒眾,于禁附從起兵。
[192年]
曹操領兗州牧,于禁與其黨俱封為都伯,屬將軍王朗。王朗異之,向曹操推薦于禁之才可任大將軍。曹操召見於禁,拜軍司馬,使之攻廣威,拔之,拜陷陳都尉。
[194年]跟從曹操討呂布於濮陽,攻破呂布二營於城南,又與別將破高雅於須昌。
[195年]跟從曹操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破之。
[19年]跟從曹操徵黃巾劉闢、黃邵等,屯版梁。黃邵等夜襲太祖營,于禁率麾下擊破之,斬劉闢黃邵等,盡降其眾。遷平虜校尉。
[197年]
跟從曹操至宛,招降張繡。張繡復叛,曹操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這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于禁獨領所屬數百人,且戰且退,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于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曹操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曹操寬之,故敢因緣為略。于禁大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青州兵逃走向曹操告發。于禁見敵兵將至,先立營壘,沒有時間見曹操。有的人對於禁說:“青州兵已告狀,你趕快去申辯吧。”于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做準備,何以待敵?且主公聰明,何必申辯!”後來見了曹操,具陳其狀。曹操很高興,對於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
[198年]復從曹操攻張繡於穰,擒呂布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199年]
曹操初征袁紹,袁紹兵盛,于禁願為先鋒。曹操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于禁為大將,守延津以拒袁紹,曹操引軍還官渡。劉備在徐州叛變,曹操東征之。袁紹攻于禁,于禁堅守,袁紹不能攻下。復與樂進等將引步兵騎兵五千,擊袁紹其他的營寨,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招降袁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曹操復使禁別將屯原武,擊袁紹其他的營寨於杜氏津,破之。遷裨將軍,後從還官渡。曹操與袁紹連營,起土山相對。袁紹命令士兵向曹操的營中射箭,曹操計程車卒多死傷,軍中懼。于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袁紹破,遷偏將軍。
[205年]
冀州平。昌豨復叛,遣于禁徵之。于禁急進攻昌豨;昌豨與于禁有舊,降於禁。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送還曹操,于禁曰:“諸君不知主公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我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昌豨雖我舊友,但我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隕涕而斬之。曹操聞而嘆曰:“昌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重用於禁。東海平,拜禁虎威將軍。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郃等討陳蘭。于禁到,成舉眾三千餘人降。既降復叛,其眾奔蘭。張遼等與蘭相持,軍食少,于禁運糧前後相屬,張遼遂斬蘭、成。增邑二百戶,並前千二百戶。
這時,于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為行軍前鋒,就是用為後拒;而於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兵權。曹操見於禁有威重,遣于禁引數十騎,齎令書,往朱靈營奪其軍,朱靈及其部眾都不敢敢動;曹操讓朱靈為于禁部下,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219年]
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到了秋天,下大雨,漢水溢起,平地水數丈,于禁等七軍皆沒。于禁與諸將登高望水,沒有地方可以逃走,關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曹操聞之,哀嘆者久之,曰:“于禁跟從我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
[220年]
曹丕稱帝,孫權稱臣,送遣于禁還魏。文帝曹丕引于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拜于禁為安遠將軍。曹丕就命他去拜見曹操的陵墓,陵中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慚愧病發而死。
歷史評價:
陳壽: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
人物之張郃
字:俊乂
時間:17——231(壽5)
籍貫:冀州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北)
官職:車騎將軍
諡號:壯侯
戰績:攻鄴,拔之,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奴,大破之。別徵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從破馬超、韓遂於渭南。圍安定,降楊秋,破馬超,平宋建.與蜀將張飛戰失利撤退,街亭魏蜀之戰大破馬謖,
家庭成員:張雄
歷史年表:
東漢末年,張郃應募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的作戰,為軍司馬,後屬冀州牧韓馥。
[191年],袁紹取冀州,韓馥戰敗,張郃率兵歸附袁紹,任校尉,用來對抗公孫瓚。後來,公孫瓚被擊敗,張郃功勞很大,升為寧國中郎將。
[200年],曹袁兩軍相持於官渡,袁紹派淳于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屯於烏巢。曹操留將守營,親自率兵偷襲烏巢。張郃認為曹操兵精,淳于瓊必敗,應迅速去救援,而袁紹的謀士郭圖卻建議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袁紹採納了郭圖的建議,張郃勸阻,袁紹不聽,只派輕騎去救烏巢,而派重兵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結果不能夠攻下。很快,烏巢兵敗,訊息傳來,袁軍軍心動搖。郭圖聞訊後大為羞愧,為推卸責任,誣讒張郃不賣力作戰,失敗後還出言不遜。張郃心中害怕,與將軍高覽憤而投奔曹操。曹操聞張郃來降,十分高興,將此事比作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於是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隊,隨軍作戰。
[204年],張郃隨曹操攻克鄴城,大敗袁尚。次年,又隨曹操在南皮消滅袁譚勢力。
[207年],曹操遠征烏桓,張郃與張遼共為先鋒。戰後,張郃因功升為平狄將軍。後來,張郃又參加了征討管承,征討陳蘭、梅成等人的作戰。
[211年],馬超、韓遂叛亂,張郃隨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關中軍。繼而,張郃率軍圍攻安定,擊降楊秋。
[214年],馬超在張魯支援下,捲土重來。張郃跟隨夏侯淵擊敗馬超,並平定了宋建的叛亂。
[215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漢中,從散關入,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率兵南下進攻巴西郡,欲遷徙當地百姓到漢中。劉備派徵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軍進至巖渠,被張飛擊敗,率殘部退回南鄭,改任蕩寇將軍。
[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屯於陽平,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迎擊,張郃負責防守廣石。劉備親自率精兵萬餘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親自率兵與蜀軍進行搏鬥,劉備不能攻克。次年,魏軍主帥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曹軍大敗,張郃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郃繼夏侯淵為魏軍主帥。張郃出任,指揮士兵,佈置營寨,軍心安定。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後來,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於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220年],曹丕即位,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不久,曹丕稱帝,又進封張郃為鄚侯,隨即命令張郃跟隨曹真征討安定的胡羌,之後與曹真一同進朝朝見。
[223年],張郃同夏侯尚一起進攻江陵。張郃別督諸軍渡江,攻取洲上屯塢。
[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張郃奉命屯兵荊州,與司馬懿進攻孫權部將劉阿等人,追至祁**戰,擊敗吳軍。
[228年],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魏明帝曹叡加張郃位特進,使督諸軍,與蜀將馬謖戰於街亭。馬謖依守南山,下不據城,被張郃截斷水源,殺得大敗。繼而,張郃又平定了三郡的反叛。魏明帝曹叡下詔嘉獎張郃,增加食邑1000戶,前後一共4300戶。司馬懿在荊州訓練水軍,欲從沔江順流進入長江伐吳,魏明帝曹叡命令張郃率關中諸軍去荊州接受排程。張郃到達荊州後,正值冬天水淺,大船無法通行,於是又回軍屯駐方城。同年年底,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關圍陳倉。魏明帝曹叡急招張郃進京,把三萬士兵交給他指揮,並派遣武衛、虎賁等侍衛保護張郃。魏明帝還親至河南城置相酒送,問張郃能不能來得及救援陳倉,張郃判斷諸葛亮軍沒有糧草,一定不能持久,便回答等援軍趕到時,諸葛亮已經退走。張郃率軍連夜趕到南鄭,諸葛亮果然退軍,於是奉詔還於京都,被拜為徵西車騎將軍。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死亡.
歷史評價:
郭淮: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曹睿:①賊亮以巴蜀之眾,當虓虎之師。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②祭遵為將,奏置五經大夫,居軍中,與諸生雅歌投壺。今將軍外勒戎旅,記憶體國朝。朕嘉將軍之意,今擢湛為博士.
陳壽:①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郃雖武將而愛樂儒士.②張郃以巧變為稱
法正: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陳群: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人物之徐晃
字:公明
時間:?——227
籍貫:司州東楊縣(今山西洪洞)
官職:右將軍
諡號:壯侯
戰績:原武賊破之,與史渙斬眭固於河內,從破劉備,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曹洪擊氵隱強賊祝臂破之,又與史渙擊袁紹運車於故市,為陳成敗,破邯鄲,別討毛城,設伏兵掩擊,破三屯。從破袁譚於南皮,討平原叛賊,克之,討中廬、臨沮、宜城賊。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十五年,討太原反者,圍大陵,拔之,斬賊帥商曜。平隃麋、汧諸氐,與夏侯淵平鄜、夏陽餘賊,斬梁興,降三千餘戶。從徵張魯。別遣晃討攻櫝、仇夷諸山氐,皆降之。遷平寇將軍。解將軍張順圍。擊賊陳福等三十餘屯,皆破之。破蜀軍陳式,襄樊救曹仁。
家庭成員:子:徐蓋
歷史年表:
徐晃早年在郡裡作小吏,因隨楊奉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拜為騎都尉。
【192年】
王允和呂布謀殺了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長安城,又殺王允等人。徐晃說楊奉護送漢獻帝東入洛陽,楊奉接受了這個建議。漢獻帝渡河至安邑時,封賞保駕有功人員,徐晃被封為都亭侯。
【19年】
漢獻帝回到了洛陽,楊奉被拜為車騎將軍,駐兵大梁。徐晃見韓暹和董承之間爭鬥日益加劇,就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決定聽從徐晃的建議。第二年,曹操保護著漢獻帝要遷都許昌的時候,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又改變了主意,跟韓暹一起出兵去劫駕,在梁地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則投奔了曹操。曹操分兵給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兩地,獲勝,被拜為裨將軍;隨曹操攻呂布,降呂布將領趙庶、李鄒等;後又與史渙在河內斬殺眭固。
【200年】
徐晃隨曹操擊敗了徐州的劉備,又隨曹操擊敗顏良,攻克白馬,進至延津,在此擊敗文丑,被拜為偏將軍。徐晃與曹洪攻打祝臂,獲勝。曹操又派徐晃和史渙帶著幾千騎兵共同攻打韓猛,在故市截燒其輜重。此戰徐晃功勞最大,被封為都亭侯。
【204年】
曹操圍攻鄴城,又攻破了邯鄲。易陽令韓範詐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臨城下,給韓範寫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陳明利害,勸韓範投降。韓範被說服後改變主張,決定以全城投降。徐晃勸告曹操說:“如今袁譚、袁尚還沒有被擊敗,沒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訊息,如果今日滅了易陽,明日那些城池都會死命防守,河北就沒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請求您招降易陽來給各城看,那樣他們都會望風歸順。”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於是很快地翦除鄴城羽翼,攻克鄴城,奪得翼州。隨後徐晃又攻毛城,設伏兵大敗袁軍,攻破三屯。之後,徐晃又隨曹操征討袁譚以及平原叛賊,均大獲全勝。
【207年】徐晃隨曹操北征烏桓,大敗敵軍,被為拜橫野將軍。
【208年】
徐晃隨曹操南征,別屯樊城,攻中廬、臨沮、宜城,又與滿寵在漢津征討關羽。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為孫劉聯軍所敗,曹操留徐晃與曹仁共守江陵,抵抗吳將周瑜的進攻。
【210年】徐晃隨夏候淵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斬其首領商曜。
【211年】
馬超、韓遂在關右地區叛亂,曹操命徐晃屯守汾陰,以鎮撫河東。曹操到達潼關後,擔心無法順利渡過黃河,於是問計于徐晃。徐晃說:“您已帶大兵到此,而敵人不再分兵守衛蒲阪,可知他們缺乏謀略。請給我一支精兵,渡過蒲坂津,作為大軍的先導,截斷敵人的後路,就可抓住他們了。”曹操同意此舉,派徐晃率四千精兵從蒲坂津乘虛渡過黃河,陣地尚未建成,敵人梁興夜間率步騎五千餘人攻徐晃,徐晃將其擊走,曹軍從此渡河,最終大破關中軍。
【212年】
曹操派徐晃與夏侯淵平隃麋,和曹操會師於安定。曹操還鄴後,又派徐晃與夏侯淵平鄜、夏陽餘賊,斬殺梁興,降三千餘戶。同年七月,徐晃隨曹操征討張魯,因功升為平寇將軍。此戰中,徐晃解將軍張順之圍,擊陳福等三十餘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鄴,任夏侯淵為都護將軍,督徐晃、張郃駐守陽平關。
【215年】
劉備進攻漢中。同年四月,蜀軍進至陽平關,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阻擊。劉備派部將陳式等十餘營襲擊馬鳴閣,企圖切斷曹軍後方通道,被徐晃擊敗,蜀軍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聞後,大喜,給了徐晃指揮軍隊的符節,並下令說:“此閣道是漢中的險要咽喉。劉備欲斷絕西南與內地的聯絡,以取漢中,將軍一舉打亂了敵人的計劃,真是太好了。”後來,夏侯淵陣亡,曹操親到漢中,撤出了剩餘的部隊。
【21年】
曹操派徐晃協助曹仁征討關羽,駐於宛縣。正趕上漢水暴漲,于禁等全軍覆沒。關羽圍曹仁於樊城,又在襄陽包圍了呂常等幾支部隊。當時徐晃所部多為新兵,難以與關羽爭鋒,於是進至陽陵坡駐紮。曹操又派將軍徐商、呂建等到徐晃那裡,傳令:“要等到兵馬集結後,一起前進。”當時關羽前部屯偃城,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兩面連營,漸向圍城蜀軍逼近,徐晃軍營距關羽所圍僅三丈。曹操又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悉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另屯有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被徐晃擊敗。徐晃趁勝追擊,衝入蜀軍圍內,蜀軍大敗,很多自投沔水而死。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操下令說:“敵人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我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敵圍的。況且樊、襄陽之圍,勝過以前的莒、即墨之圍,所以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徐晃凱旋至摩陂,曹操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慰勞徐晃。曹操舉杯對徐晃說:“保全樊、襄陽,都是將軍你的功勞。”徐晃治軍嚴謹,令行禁止,當時諸軍雲集於摩陂,曹操案行諸營,不少士兵出陣圍觀,唯有徐晃部下軍營整齊,將士駐陣不動。曹操嘆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
【220年】
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逮鄉侯。同年,曹丕稱帝,又進封徐晃為楊侯,與徵南將軍夏侯尚在上庸攻打蜀將劉封,攻破其軍。因徐晃鎮守陽平關,故改封為陽平侯。
【22年】
曹丕去世,曹睿繼位。吳國乘機派左將軍諸葛瑾等攻襄陽,徐晃與司馬懿擊敗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200戶,前後共計3100戶。後徐晃得病,魏明帝親自派人為他找尋藥方。
【227年】徐晃去世。
歷史評價:
曹操:①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②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陳壽: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
人物之朱靈
字:文博
籍貫:冀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
官職:後將軍、高唐亭侯
諡號:威侯
人物傳記:
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太祖之徵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紹所遣諸將各罷歸,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遂留不去。所將士卒慕之,皆隨靈留。太祖既平冀州,遣靈將新兵五千人騎千匹守許南。太祖戒之曰:“冀州新兵,數承寬緩,暫見齊整,意尚怏怏。卿名先有威嚴,善以道寬之,不然即有變。”靈至陽翟,中郎將程昂等果反,即斬昂,以狀聞。太祖手書曰:“兵中所以為危險者,外對敵國,內有奸謀不測之變。昔鄧禹中分光武軍西行,而有宗歆、馮愔之難,後將二十四騎還洛陽,禹豈以是減損哉?來書懇惻,多引咎過,未必如所云也。”文帝即位,封靈鄃侯,增其戶邑。靈謝曰:“高唐,宿所原。”於是更封高唐侯,薨。
歷史評價:
曹丕:將軍佐命先帝,典兵歷年,威過方、邵,功逾絳、灌。圖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內,元功之將,社稷之臣。
人物之李典
字:曼成
時間:180——215(壽3)
籍貫:兗州山陽鉅野(今山東鉅野)
官職:破虜將軍
諡號:愍侯
戰績:合肥破孫權
家庭成員:從父:李乾,子:李禎書
歷史年表:
李典早年跟隨從父李乾效力於曹操。
[194年]
呂布手下薛蘭,李封招降李乾,李乾不肯,被殺。曹操讓李乾子李整統領李乾兵,跟從曹操平兗州諸縣,有功,遷青州刺史。李整死後,李典調離潁陰令,為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遷離狐太守。
[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輸谷帛供軍。袁紹破,用李典為裨將軍,屯安民。
[202年]
曹操擊袁譚、袁尚於黎陽,使李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和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曹操對李典、程昱說:“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李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203年]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曹操遣李典從夏侯惇拒之。劉備燒屯假意逃走,夏侯惇率諸軍追擊之,李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惇不聽,與于禁追之,李典留守。夏侯惇等果入賊伏裡,與戰不利,李典往救,劉備望見救至,乃退。
[204年]李典跟從曹操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幹於壺關,擊管承於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
[215年]
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張遼欲出戰。樂進、李典、張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李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張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年三十六薨
歷史評價:
陳壽:①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②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
人物之李通
字:文達(小字萬億)
時間:18——209(壽42)
籍貫: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陽平州關)
官職:汝南太守
諡號:剛侯
家庭成員:子:李基
人物傳記:
江夏平春人。少以遊俠名聞江汝,通率眾擒黃巾大帥吳霸並降其眾,昔充操兵以功為汝安都尉,拜振威中郎將,駐汝南西部。通謀其間不因私而廢公,
官渡之戰嚴絕袁紹利誘。通破賊瞿恭、桃山張赤等,定淮、汝之地。封都亭侯,為汝南太守。援南郡曹仁,死於途中。
歷史評價:
曹丕: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通秉義不顧,使攜貳率服,朕甚嘉之。
陳壽:李通鎮衛州郡,並著威惠。
人物之臧霸
字:宣高
籍貫:青州泰山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
官職:執金吾
諡號:威侯
戰績:破吳軍
家庭成員:父:臧戒,子;臧艾
人物傳記:
三國時曹魏名將。少有壯節,威勇果敢,其父臧戒因廉遭忌,為泰山太守收押,臧霸時年十八,引眾劫救父親出走,天下知名。後從陶謙擊黃巾,又連結孫觀、吳敦、尹禮等,為泰山寇帥,又名奴寇。曹操討伐呂布時,臧霸等曾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後,曹操尋得臧霸,一見大悅,便以臧霸為琅邪相,割青、徐二州委任於臧霸。臧霸保守東方,清定海岱,又久從征伐,屢阻孫權之師,累遷威虜將軍、徐州刺史、揚威將軍,功勞殊多。曹丕即王位時,臧霸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後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並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被徵為執金吾。明帝即位後不久逝世.
歷史評價:
陳壽:臧霸鎮衛州郡,著威惠.
李景星:霸氣節之士也.
人物之文聘
字:仲業
時間:?——22
籍貫:荊州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
官職:後將軍
諡號:壯侯
家庭成員:養子:文休
人物傳記:
三國時曹魏名將。本來是荊州劉表的大將,鎮守荊北。後來劉表死後,其子劉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隨見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見,問其何以遲,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於見人。曹操被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動,先嗆然而譽之,再委以兵馬之重,先令其引軍追擊劉備,後對江夏太守,使其典北兵、鎮荊江。文聘也不負曹操所望,守禦荊城之際,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攻其輜重,燒其戰船,立下莫大之功,成為曹公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威名遠播。後又多從征討,累封后將軍,新野侯。曹睿即位年間,文聘在江夏又擊退了進侵的孫權。死後追諡曰壯。
歷史評價:
曹操:仲業,卿真忠臣也.
陳壽;①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②文聘鎮衛州郡,並著威惠.
人物之呂虔
字:子恪
籍貫:兗州任城國(今山東濟寧)
官職:萬年亭侯
家庭成員:子:呂翻
人物傳記:
呂虔因有膽識策略出名,被曹操招為從事,後歷任襄賁校尉、泰山太守,多次平定黃巾軍等反亂勢力,使原本混亂泰山郡成為曹操領地內出名的強郡,受到曹操下令嘉獎。呂虔共在泰山郡任職十多年,很有威信和政績。魏文帝時,呂虔改任徐州刺史,後於魏明帝時期去世。
歷史評價:
陳壽:呂虔鎮衛州郡,並著威惠。
人物之許褚
字:仲康
號:虎痴
籍貫:豫州譙國譙縣(今安徽毫州)
容貌: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
官職:武衛將軍
諡號:壯侯
家庭成員:子:許儀,兄:許定
人物傳記:
葛陂賊戰箭矢末擲石攻敵,倒牽牛反向百餘步,賊眾聞褚之名皆畏憚。儲官渡誅反賊。[關中戰時褚左手舉鞍,
右手控船護操安渡(有歧義,可能是張合所為)]。馬超欲襲曹操,以從騎為褚,超不敢動。操薨褚哭至吐血,後遷武衛將軍,
曹叡繼位封牟鄉侯,不久逝世.
歷史評價:
曹操:此吾樊噲也.
陳壽:①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②許褚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人物之典韋
籍貫:豫州陳留己吾(今河南河睢)
容貌:形貌魁梧,旅力過人
官職:武猛校尉
家庭成員:子:典滿
人物傳記:
1/4|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