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成百官員集體捱打

成百官員集體捱打


限量版情人 寵溺娃娃 紈絝陣仙 昏君指南 靈蠶變 御劍掌劫 漂流教室 一場遊戲一場夢 重生之最強棄婦 陪睡的女人

成百官員集體捱打

成百官員集體捱打(1/3)

微-從朱元璋開始,廷杖就開始常態化,以後的大明皇帝只要不順心,就可以拿大臣撒氣。明朝出現了兩次影響較大的打屁股事件。

其一,明武宗是出名的荒唐皇帝,他曾數次南北

“巡幸”,正德十四年時,由於兵部侍郎黃鞏等大臣竭力阻止武宗去南方遊玩,但武宗不聽,搞得群臣集體伏闋以示勸阻,結果武宗大怒,下令讓翰林撰修舒芬等107人在午門外罰跪5天,且各“領刑”30~50杖,一時間午門口血肉橫飛,哭聲震天。

其二,這次的場面更大。嘉靖時期,因大臣楊廷和等人反對嘉靖不合祖制的“禮儀”,嘉靖一怒之下罷了楊廷和等人的官職,引發了230多個大臣的抗議,他們跪在皇宮的左順門請願,要求皇帝改正。嘉靖很偏執,堅持不認錯,反將200來號大臣處以集體杖刑,這下可是創造大明廷杖之最了。200多個大臣被打得魂飛魄散,血流滿地。

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的官員不得赦免

微-明宣宗時,有個叫宋準的浙江道監察御史奉命外出,上浙江去清點地方稅糧。到了金華時他看到了一個長得水靈的女孩,頓時**心大作,強娶為妾。後來他又發現,金華城裡一個少婦更有味道,於是三天兩頭往人家裡去,沒多久就勾搭成奸。大明巡按御史七品官,就那麼一點俸祿,無論如何也應付不了這麼多女人啊,他便直接向官府索要財物。

這事過去沒多久,朝廷宣佈大赦天下,而後宋御史的醜事也被人告發。按照大明律,在大赦之前的罪行,原則上可以赦免不追究,宋御史原本就是外出巡查司法案情,他熟知此中門道,聽到有人告發自己,他趕緊上書給刑部,強調自己所犯之事在大赦之前,應該予以赦

免。這下可難倒了刑部官員,思前想後覺得只有上請皇帝。明宣宗聽了後說:“這個宋準,我聽說過,是個極為貪**無恥之徒,還犯有贓罪,如何能赦免?先施以杖刑,然後發配東北充軍。”

四鐵御史

微-明朝御史馮恩上書彈劾奸吏汪,結果被誣陷入獄,反被汪審問。汪坐在大堂上看到被押的馮恩,好不得意,當即耍起官威,命令馮恩下跪,馮恩堅決不屈膝。汪對馮恩說:“沒想到吧,你上書彈劾我,結果反被我來審。”馮恩面不改色:“你殺了我吧,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們!”汪大怒:“你辱罵朝廷大臣!”馮恩說:“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豈止是辱罵呢?”旁觀的

人看到這一幕都感嘆道:“這才是真正的御史呀!”開始不肯下跪,那是鐵膝;大罵奸臣,那是鐵口;看這樣的不屈,一定有一副鐵膽和鐵骨。後來,馮恩便被稱為“四鐵御史”。

貪官為清官跑官

微-明代朝堂上出現過一種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貪官為清官跑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海瑞為縣令時,他的下屬為他跑官。故事是這樣的:海瑞任淳安縣令時,不僅自己為官十分廉潔,而且對下屬的廉政要求也很高,甚至對他的直屬上司也很不給情面。海瑞就曾給頂頭上司鄢懋卿寫信,對他的貪財奢靡提出了尖銳的指責,一時浙江的大小官員個個對海瑞心懷怨恨,認為他自己不願發財,還擋別人的財路,很有意見。可是,海瑞為官嚴謹,實在沒有什麼理由罷他的官。後來大小官員們就想到新的辦法,既然無法罷官,那就幫助他升官。於是浙江的大小官員一直對外稱讚海瑞能力超群,清廉無比,政績突出,這樣的人不重用,那可真是帝國之失。如此運作一番之後,海瑞的政聲上達朝廷,朝廷覺得人才難得。很快,海瑞就被調出浙江,“另有重用”,海瑞從浙江官員名單中清除之後,大小官員這才舒了一口氣。

楊溥公允

微-楊溥當宰相執掌朝政時,他的兒子從家鄉到京城來。楊公問他,所經過的郡縣中,哪些郡守縣令比較賢明。他兒子回答說從江陵路過時,那裡的縣令特別不好。楊公問道:“為什麼呢?”兒子說:“天台人範理。他接待孩兒相當簡便。”楊公暗暗記住了這位官員,很快就推薦他為德安知府,後來又把他提升為貴州布政使。有人勸範理應當寫信去感謝楊公。範理說:“宰相為朝廷選派人才,並不是對我個人有什麼特別的私人感情。”到楊公去世時,範理才祭祀他並痛哭,表達對知己的感謝之情。

如此朝廷怎能不亡

微-南明弘光皇帝對朝政不聞不問,馬士英和阮大鋮作威作福,他們把朝廷中反對他們的官員都遣到外面,朝廷就是他們的天下。他們還把各個官職公開拿來售賣,只要有錢,什麼人都可以做官。當時的民謠就說:“都督多如狗,職方滿街跑;相公只愛錢,皇上但吃酒。”有這樣的當家人,南明能堅持下來也算奇蹟了。

奕劻知官之肥缺

微-慶親王奕劻當權時期,不問政事,只管收錢賣官。據《新語林》記載:有次奕劻在他的府第宴請一位官吏,喝了些酒之後,就放言

說:“我知道咱大清的天下,就只有四川、廣東的佈政最值錢。”這位官吏不是貪官,就嚴肅地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奕劻只是微笑而不回答。這官吏替他接上說:“我當官這麼多年,都不知道哪個地方的地方官是肥缺。而你經常受人賄賂,當然就知道這些內幕了。我勸你還是遠離這些小人,不要再貪圖賄賂。”此言一出,把奕劻說得不知所措,臉色紅一陣白一陣的。

問鐵罷官職

微-據《南亭筆記》記載:張之洞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熟知西學,尤其對製造業相當精通。有一天,洋務局有官員來求見他,這個洋務官員雖然身處這個位置,但是對製造一知半解。張之洞就試探著問:“鑄造一門大炮需要多少鐵呢?”此官員自信地回答:“稟告大人,大炮要用五六十磅鐵,小炮二三十磅就差不多了。”張之洞摸著鬍鬚大笑:“這麼一點點鐵,只夠造一個鍋子、一個湯罐而已,還想造炮嗎?”說得這官員臉色通紅。第二天,張之洞就上折把這個不學無術的官吏給撤職了。

請起用檀道濟為將

微-清朝對待滿族人比較優厚,一些水平很差的滿族人還做到了“御史”,御史不用考試,偶爾寫篇奏疏還是別人代筆。那個時候中日甲午戰爭正在打得不可開交,一次早朝,文武百官在午門外議論,其中有個官員說:形勢危急啊,非起用檀道濟做大將不可。檀道濟本是南北朝的人物,這個官員用檀道濟來比喻當時清朝的大將董福祥。這話被一個滿族御史聽了後,他想平時都難得給皇帝上個像樣的摺子,這次終於抓住機會可以好好表現一把了。於是他就殷勤地問這個官員“檀道濟”這三個字怎麼寫,當天就給光緒皇帝寫了個奏摺上去,請皇帝儘快起用檀道濟為將,搞得光緒哭笑不得。

反貪從管家下手

微-乾隆時期的大學士李侍堯擔任雲貴總督,有人彈劾他貪汙,乾隆就派和珅到雲南去查這個案子。李侍堯聽說和珅要來查案子,事先就做了周密準備,也準備隆重地接待他。和珅到了雲南之後,沒有見李侍堯,先悄無聲息地把李侍堯的管家抓了,抓完了以後就從這兒找口供,一下就把李侍堯貪汙的底子罪狀摸清了,李侍堯在鐵證面前不得不認罪。這件事情從開始到最後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把大學士雲貴總督給扳倒,事情做得很乾練也很漂亮。乾隆很是高興,在案子完了之後將和珅馬上升職做戶部尚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