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

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


兩生菩提:劍染風華 以愛之名,流離半生 公主的願望 帝王的妖妃 聽說我們都還好 重生:嫡女謀略 高冷誘受進化史 衛斯理系列—老貓 慈禧全傳

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

清明過後,春雨驟停。

這一日,是欽天監選定的黃道吉日。

在漢人動刀兵的國家生死大事,非用大禮不可。

於是,禮部早有準備。先得祭祀太廟,土地廟。三軍集結之後,派一小隊前去太廟祭祀完了之後,再祭祀土地廟,祭祀品用的是牛羊牲畜。而後,準備祭旗。

後世有一個詞叫做“打牙祭”,其實也是源於祭旗儀式而來。

大順此時的軍前大旗叫“牙旗”,東漢時,張衡便在《東京賦》中吟詠道:“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兵書上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

在禮部的《大順禮》有記載:“軍前大旗曰牙,師出必祭,謂之禡(禡牙,即祭祀牙旗),太祖徵河東,出京前一日,遣右贊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只用羊和豬祭祀稱“少牢”。祭祀完之後,士卒分食牲肉,故稱“牙祭”或“打牙祭”。

當然,在祭祀前,還有一個儀式,叫做將官誓詞。

此次統領全軍的主帥,是種診。種診是種諤種老經略相公的二兄,兵部尚書種詁的二弟,也是名將。只是在其兄種詁和其弟種諤的光芒下,並不顯眼而已。但種診為人穩重,喜歡步步為營,不喜屢出奇謀。用兵善用正兵,因為這個特點,6承啟才放心讓他統領三軍,共計三十萬人馬。

打遼國,就要用碾壓式的前進辦法,出大同府,直搗黃龍,劍指臨潢府。臨潢府是遼國上京,遼國必定不會再和你迂迴兜圈子,只會集結兵馬,和你決一死戰。

6承啟很有信心,在火器的威力下,碾壓契丹騎兵不成問題。但如果分散兵力,沉迷突襲,那就是自尋死路了。這也是為什麼不用種諤為帥,而讓他做一個領軍之將的緣故。種諤雖善於駕馭士兵,每當遇敵能出奇計,作戰必勝,但狡詐狂誕而殘忍,喜出奇兵,不為6承啟所喜。其實6承啟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但種諤確實只能為將,而不能為帥。

為帥者,統御三軍,不能感情用事不假。但太過嚴苛,難保不會生士卒譁營。穩妥起見,還是讓種診統御三軍為帥才是最穩妥的做法,畢竟種診是種諤的兄長,能鎮服種諤。

其餘將領,有王韶盧塵洹楊懷仁楊懷興楊懷恩楊懷玉种師道種誼折克忠折克仁折克禧……幾乎集全了大順所有名將,只為求一戰而勝。

只見種診一身甲冑,腰挎寶刀,神情嚴肅,緩緩地走到太廟之前。

而6承啟的龍輦,早就在此等候多時了。

“末將種診,參見陛下!”

種診甲冑在身,只能行抱拳軍禮。

6承啟下了龍輦,環視了一下他身後的王韶等人,心中異常欣慰:“眾卿平身!”

然後6承啟在禮部官員的指引下,來到了太廟之前,準備念《討遼檄文》,告祭祖宗。

6承啟親自展開一張聖旨,把一篇慷慨激昂《討遼檄文》唸完,這些將領都熱血沸騰了,就連種諤這個狡詐的將領,也覺得堂堂正正打一仗,勝過偷襲取勝多多。

這篇《討遼檄文》是6承啟親自謄抄的,他念完之後,鄭重地把這聖旨合起來,沉聲說道:“三軍統帥種診接旨!”

種診連忙跪下,雙手舉高至頭頂:“末將種診接旨!”

“有詩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今我大順誓詞出征,願爾等同心戮力,定要將遼國打個落花流水,為我屈死邊境百姓報了那血海深仇!朕在長安,只能給你們籌備軍餉糧草輜重器械,前線一切,還需靠你們自己!朕要的很簡單,大勝契丹既可!朕不問過程,只要結果!”6承啟把聖旨遞到種診手中,才慷慨激昂地說道,“大順百姓仇恨契丹已經很久了,朕不能再等了!”

種診老淚縱橫:“敢不為陛下死戰?”

“死戰!”

“死戰!”

“死戰!”

……

種診身後的將領士卒都猛地吶喊起來,一時間氣勢如虹。

6承啟讓種診平身之後,種診起身,激動地拿著聖旨說道:“謹以至誠,眧吿山川神靈。我今率軍北伐,乃順應天時。遼國辱人太甚,漢人無不義憤填膺。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泣,決心至堅,誓死不渝。自古以來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虎!”

“虎!”

“虎!”

……

在一片嘈雜聲中,自有軍中士卒,一刀宰了祭祀的牲口,種診親自將牲血淋在軍器上,號為“釁”,象徵性的將作戰使用的旗號(龍旗)戰鼓金鐸兵器等淋上一點牲血。這些淋過牲血的戰車卻要放回庫中儲存的,並不是拿來用的。

隨後,這祭祀的牲口還要抬到土地廟去祭祀,再三軍列隊,將屠宰後的牛羊繞著佇列左右轉一圈,號為“殉陣”,並宣佈“不用命者斬之”。

祭祀結束後的牛羊當即煮熟了,即“胙肉”,分給將士們享用。

如果按照春秋戰國以來的傳統,往往是將敵軍的俘虜當場殺了作為祭祀品,並將其鮮血淋在戰鼓上,號為“釁鼓”。殺俘不祥,6承啟也沒有那麼殘忍。戰陣上面殺死了敵人也就罷了,俘虜了還要殺,那和畜生有什麼分別?

於是,用牛羊代替就再適合不過了,還能讓三軍士卒飽腹一頓。

吃飽之後,三軍擂鼓整隊,準備出征。

當三十萬兵馬三聲砲響後,大開禁軍寨門,整齊列隊而出。

此刻,早有長安百姓,圍在官道兩旁,淚眼相送。

這些都是父母送子,妻子送夫,兒女送父,無不是淚眼潸然,場面悲壯。

6承啟下了龍輦,不顧御前侍衛們的勸告,喝令拿了酒來,望著三十萬兵馬遠去的背影,喝了三大碗酒,隨後叩劍吟詩道:“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莽北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征戰幾人回!”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援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