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一百三十章 能力有限

第一百三十章 能力有限


大漫畫 元素小子之名揚大陸 御魔修仙 氏族之王 仙極天 遊戲之賞金獵手 重生:狂拽棄妃 怨靈實錄 穿越遠古 基層團務工作手冊

第一百三十章 能力有限

口須承認,帕特甲箭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指揮

彰武會戰結束後,他就認識到,美日聯軍慘敗的根本集因不是中**隊能打,而是美日聯軍在做戰役規劃的時候,目光過於短淺,只盯著戰役層面上的得失,沒有把重點放在戰略層面上。

策劃阜新會戰的時候,帕特里奇把目光放得更長遠。

七月八日,美日聯軍動了代號為“雷雨”的夏季掃『蕩』行動,重點清剿阜新與錦州東部地區的敵後游擊隊。

按照分工,日軍負責卓新地區的掃『蕩』行動,美軍則負責錦州東部地區的掃『蕩』行動。

當日,日軍八個師團從彰武出,由兩個主力師團打前陣,攻佔了由敵後游擊隊控制的哈爾套之後,沿一零一國道向卓新進。

南面,美軍四個小師從黑山出,沿三零四省道到達王屯,隨後分兵兩路,沿著二零五省道分別向南北進軍。

很明顯,美日聯軍的目的壓根就不是掃『蕩』敵後游擊隊。

戰鬥打響後,除了在哈爾套與王屯有過較為激烈的戰鬥之外。美日聯軍根本沒有攻打那些敵後游擊隊控制的偏遠村鎮,甚至沒有向偏遠地區進軍,主力部隊一直集中在一零一國道與二零五省道上。

美日聯軍的意圖也很明確,沿著這兩條線路部署防線。

顯然,美日聯軍在部署戰場,要從南北兩個方向包圍阜新,用防線把部署在外圍的中**隊隔開小然後集中兵力打下卓新。

為了策應北面的行動,美日聯軍還在盤錦進行了大規模兵力調整。

在帕特里奇看來,如果羅耀武膽敢動用部署在錦州這邊的部隊去加強阜新的防禦,或者繼續向阜新增兵,在那邊打一場大會戰,美日聯軍就能集中兵力攻打錦州,讓中**隊南北不能相顧。

如果羅耀武無動於衷,則繼續按照他的部署,先打下卓新,再圍攻錦州。

必須承認,帕特里奇的部署沒有問題。

可問題是,羅耀武早就把主力派往阜新,中**隊的部署重點也在北面。

當天晚上,羅耀武就下達了作戰命令。讓第十六集團軍前出沙拉與蒼土,在錦州東面部署防線,阻擊快挺進的日軍,第十五集團軍則前往二零五省道與三一四省道交匯處的朝陽寺,集中兵力攔截北上的美軍。

更重要的是,卓新南面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妾集團軍沿縣道進入醫巫閣山。

這次,羅耀武盯上了美軍。

雖然在作戰策劃階段,羅耀武不存在帕特里奇那樣的問題,在他做出了決策之後,參謀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對意見,但是在打擊敵人的問題上,仍然有不少參謀認為應該繼續重點打擊日軍,爭取像對付韓軍那樣,用慘重得不能承受的巨大代價,迫使日軍放棄進攻。如果能讓日本當局撤軍,那就再好不過了。

問題是,日本是韓國嗎?

暫且不說要用多大的傷亡才能迫使日本撤軍,僅從軍事層面上講,繼續打擊日軍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原因很簡單,堅持南下的是美軍,而不是日軍。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羅耀武要想在東北戰場上取勝,就得把美日聯軍吸引到中**隊的重點防線上來,重創主張進軍華北的美軍。美日聯軍把重點部署在南面,基本上放棄了大規模掃『蕩』吉林與黑龍江的行動,表明羅耀武的戰略已經收到效果。這個時候,就應該重點打擊美軍,讓美軍喪失戰鬥力。

可以說,如果不能癱瘓美軍。華北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東北地區的戰鬥就無法取勝。

錦州之後就是山海關,中**隊已無退路。

從作戰行動上看,打擊日軍的難度也要大一些。不是說日軍的戰鬥力更強、或者是規模更大,而是經過彰武會戰之後,東北軍的戰鬥力全面下滑,各主力部隊的主戰裝備都得不到保障,突擊進攻能力大大降低。在較為廣闊的戰線上與美日聯軍作戰,需要更加強大的縱深突擊能力,而這正好是中**隊欠缺的能力。

實際情況正是如此。

日軍為主的北線戰場上。地勢較為平坦,而且戰線拉得非常開。就算能夠獲得更多的突擊機會,如果突擊不成、或者突擊後不能殲滅敵人,突擊就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遭到重大損失。

與之相比,在較為集中的南線戰場上,因為有醫巫閣山為屏障,戰線較短,突擊縱深也不是很大。只要能在正面守住,就能讓部隊從側翼起突擊,透過戰術級別的穿『插』,把美軍分割成較小的部隊,再一個一個的吃掉。

最重要的是,擔任突擊任務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都缺乏重灌備,更適合部署在山區小並且依靠山區作戰,而不適合在平原上作戰。

這些因素,都迫使羅耀武把美軍當成重點

明確了戰術,該怎麼打就簡單得多了。

除了已經部署的個主力集團軍之外,第四十集團軍留守阜新,充當第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戰役預備隊,第二十六集團軍則留在義縣,充當這次會戰的總預備隊。為了增強主力集團軍的戰鬥力,羅耀武為每個主力集團軍配備了兩個新編集團軍,並且在卓新與醫巫閣讓。各部署了一個民兵縱隊。

相對而言,出了動用了六個主力集團軍之外,羅耀武投入的兵力不算多。

比起動員了兩百多萬軍民的彰武會戰,在這場會戰中,羅耀武最初動員的軍隊規模還不到八十萬。

當然,從絕對數量上講。這也是一支非常龐大的軍事力量了!

接下來兩天,除了第十六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先後與美日聯軍交火之外,戰線上沒有重大行動。

受到攔截後,美日聯軍並沒繼續突擊,而是穩住了陣腳。

在卓新東北方向上,日軍甚至沿著第十六集團軍的防線展開,面對面的部署了一道新的防線。

阜新南面,美軍進攻受挫後,直接退回大板。

在這兩天裡,羅耀武也沒有采取更有力的反擊行動,只是讓兩個由當地民眾組成的新編集團軍化整為零,透過美日聯軍的防線,到敵後戰場去聯合游擊隊,襲擊美日聯軍的抬重車隊與巡邏部隊,順帶蒐集戰術情報。

可以說,經過彰武會戰。雙方都顯得格外小心謹慎。

美日聯軍是被打怕了,擔心中**隊會有大規模反擊,所以在進攻之前,先得做好防禦部署。

羅耀武則在擔心中**隊的戰鬥力,特別是在戰線拉得較開的情況下,各主力部隊的戰場活動能力與持續作戰能力。說得簡單一先,在時機成熟之前,羅耀武不會輕易讓主力部隊參戰。只要主力部隊投入戰鬥,就得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戰役目的,消滅兩到三個美軍主力師。

只有這樣,才能在敵人反擊之前把主力部隊撤下來。

羅耀武的小心謹慎也完全能夠理解,因為在他手裡就那麼幾支主力部隊,卓新會戰擺明了是錦州戰役的前奏。不管能不能守住卓新。如果在這邊丟掉了太多的主力部隊。就算已經留下了十多個新編集團軍守衛錦州,也很難頂住美日聯軍的大規模進攻。

由此可見,對羅耀武來說,情況一點也不容樂觀。

事實上,這也是羅耀武為什麼在戰役策劃階段疑慮重重的原因。再看得遠一點,羅耀武副職的時候就跟陳必時提到,就算他能在遼東打幾場勝仗,也很難守住東北,甚至難以守住山海關,最終肯定得退守華北。

也就是說,早在幾個月前,羅耀武就知道,他在東北做的努力,只是在為後方組織戰略防禦爭取時間。

這場戰爭,打到這個時候,中**隊已經是精疲力竭。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沒有丟掉瀋陽,羅耀武還能依託龐大的戰爭機器,特別是東北地區的重工業體系,在邊境地區與敵人好好打幾場。迫使美軍把重點放在東南戰場上小不惜代價的攻打南京。

隨著瀋陽淪陷,東北軍失去了最重要的戰略根據地,要想守住東北,那就太難了。

這種局面不免讓人有點悲觀。可這就是現實。

回到戰場上,美日聯軍用了三天完成戰役部署之後,與七月十一日凌晨起總攻。

這次,率先力的正是躊躇滿志的美軍。

美軍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攻佔朝陽寺,突破中**隊在阜新南面設定的防線,率先攻入阜新。迫使卓新東北方向上的中**隊全面回撤,然後由兵力多得多的日軍負責攻佔阜新城區。

當然,進攻行動不會順利,因為擋在美軍前面的是第十五集團軍。

相對而言,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短得多,一個連只需要守衛一到兩百米的戰線,兵力非常集中,防禦工事也修得十分堅固。

戰鬥打到天亮,美軍仍然沒有取得突破。

到此,帕特里奇也知道,擋在美軍前面的是一個主力集團軍。而且是擅長打防禦戰的主力集團軍。

銅牆鐵壁已經形成,擔任快刀手的突擊部隊也就不遠了。

進攻不成,美軍在天亮後轉為就地防禦,等著中**隊起反擊。

問題是,中**隊並沒在天亮後起反擊!

戰場一下冷了下來,讓帕特里奇感到萬分不解。

羅耀武到底在耍什麼名堂?

美軍已經被第十五集團軍擋住了去路。進入醫巫閣山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仍然按兵不動。

難道羅耀武不打算主動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