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16百鳥朝鳳圖

16百鳥朝鳳圖


超品小農民 鐵血狼兵 萌寶歸來:甜心媽咪要逆襲 重生之腹黑嬌妻太誘人 無良校草PK溫柔校霸 都市雙雄令 鳳非離 果果小姐的傾城時光 校園胖妞逆襲記 邪帝寵妻:草包大小姐

16百鳥朝鳳圖

當天晚上,十三從軍機處回到怡親王府。福晉兆佳氏領著側福晉和其他侍妾丫鬟們好好伺候。

等夜裡,十三歇在兆佳氏房裡時,兆佳氏把今天在永和宮裡的事說了,又說:“以前看這四嫂也是很重規矩的,今天居然雲淡風輕的就把太后給順過來了。害的我白擔心一場。”

十三也深有同感,“四哥私下裡也說,四嫂比著前幾年,好很多,像個做媳婦的了!”

兆佳氏奇怪,“本來就是他媳婦嘛!怎麼說:像個媳婦了?”

十三拉兆佳氏坐在**解釋,“你不明白,四嫂跟四哥大婚的時候,才十二三歲,一團孩子氣,等於說,她後來的脾氣性子,都是四哥給教導的。偏偏四哥那樣的人,你也知道,教出來的人,都是重規矩,清冷嚴肅的。別說跟貴妃,就是跟齊妃比,也是剛硬有餘,溫婉不足,哪個做相公的,能喜歡呢?”

兆佳氏聽了,想起這些年來,為了保護孩子們,為了讓十三在養蜂衚衕少吃些苦,自己也未免嚴苛御下,該不會自家爺也這麼看自己,覺得自己就是個管家婆,不是妻子吧?心中悽苦,淚未免就流了下來。

十三一看就急了,忙問:“這是怎麼了,誰給你氣受了?是不是十四弟妹年輕不懂事,衝撞你了?”

兆佳氏搖頭,“不是,十四弟妹很好。我就是想起四嫂,如今都四十多歲的人了,膝下淒涼,時不時地要受婆婆的排擠,就連四哥也覺得她不像妻子。我,我心裡難受……”說著,眼淚就刷刷的往下流。

十三一聽,放下心來,把兆佳氏摟在懷裡,“你呀,就是心思太重!我不跟你說了嘛!四哥如今覺得四嫂很好,很得他心意。至於太后,四嫂也未必放在心上。孩子們就更不必說了,她是中宮嫡母,別說位低的嬪妃,就是妃、貴妃,生下來孩子,不還得叫她皇額娘?等有合適的宮妃生了孩子,四嫂要喜歡,跟四哥說說,抱到儲秀宮養就是了。你呀,這麼多年,一個人領著孩子們,那麼難,都過來了。如今我回來了,有依靠了,怎麼反而天天跟個小姑娘似的,動不動就哭,叫弘曉他們看見了,還以為我欺負他們額娘呢!他們幾個要聯合起來給你出氣,我可打不過!”

兆佳氏聽了,這才破涕為笑,收拾起心思來,跟十三共度良宵。

兩日後,封后大典如期而至。

坤寧殿前,在理親王世子弘皙奉命宣讀的冊中,有句話尤其得到衲敏的注意:道原天地,乾始必賴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恆資乎內職。這就如一個洪鐘,敲響了衲敏的心,皇后,在雍正看來,就是一個官職吧?一個幫助他平衡內宮,藉以安定朝邦的官職!

聽著弘皙年輕而隱隱有些威嚴的聲音,衲敏似乎也聽到了另外一個孩子充滿稚氣的聲音,那,應該是烏喇那拉氏皇后的親兒子,弘暉吧?

本來,應該是這個孩子領著諸皇子,跪在乾清殿聽宣,祝賀嫡母封后,而如今,只有別人的孩子在了。那拉氏皇后,你心裡,也有不平吧?

等到冊宣讀完畢,衲敏行國禮,三拜九叩,升坤寧宮殿前,受皇后金冊寶印。

和碩怡親王允祥、恂郡王允禵奉旨,捧寶冊於乾清宮出,率儀仗,至坤寧宮正殿,奉與皇太后。

這一回,皇太后穩穩站起,走到大禮參拜的兒媳面前,彎下腰,替她正正胸前朝珠,說:“早晚恭悌,德正坤寧!”殿內,就有代詔女官高聲頌道:“宜室宜家、和睦天地!”

皇太后接過寶冊,親手交與衲敏,“皇后,哀家,將這後宮,交與你了!”

衲敏雙手接過,遞給身後持印女官,重新施國禮拜謝,“謹遵懿旨,定不辱命!”拜完了,深吸一口氣,總算是結束了!

等到坤寧宮儀式告落,皇太后乘鑾駕回永和宮。禮部一干官員抹了一把汗,這皇太后,總算是沒給皇后沒臉,要不然,咱們這禮部,可就真成了出氣筒了!

衲敏則於坤寧宮正殿,受公主王福晉跪拜。雍正沒什麼在世的親生公主,只好借了二哥理親王六女,封為和碩淑慎公主,領著一干姐妹叩拜皇后。王福晉則由和碩廉親王福晉、和碩怡親王福晉率領。衲敏坐在皇后寶座上,一邊看著眾多或年輕、或年老的公主、誥命們磕頭,一面用袖子遮掩著揉揉膝蓋,真疼啊!幸好就這一回!

碧荷站在一旁,捧著寶冊冷眼看殿下行禮,翠鳥則狠狠地看了主子一眼,嚇得衲敏急忙擺出一副端莊威嚴的樣子,穩穩坐好,只是藏在袖子裡的手,一個勁兒地抖!這封建時代的繁縟節,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

不多時,殿下跪拜的又成了官員家眷,有誥命加身的眾位夫人。這一回,下面的服色有了變化,從紅色到綠色,儼然一塊調色盤。影影綽綽也看不清誰是誰,模模糊糊,好似是那拉氏老夫人也在其中。衲敏這才真心微笑了一下,老夫人啊,我總算沒給您老姑娘丟臉,要知道,這封后大典,可比歷史上的提前好多天吶!還只封我一個人,連貴妃冊封,都是年底的事兒呢!

好容易等誥命們祝賀完畢,由六部滿漢尚書率領的百官已經列隊到了坤寧宮殿前,待詔女官宣皇后懿旨,眾官施國禮參拜。

這個時候,本來應該退去,併到永壽宮參拜貴妃的公主命婦們接到聖上旨意,於交泰殿賜宴,恭賀皇后。淑慎公主年幼,眾姐妹也不和她多話,尚不覺得有什麼。眾位王福晉和外命婦們都不禁心裡嘀咕:皇上這是什麼意思呢?不是說年氏很是得寵,幾乎可比楊貴妃?怎麼今天反而不讓命婦拜見?難道是……

不得不說,各人心裡都有一番盤算,等著今日回去,與家裡的好好商議。恂郡王福晉完顏氏想法頗為與眾不同:歷史上本來就沒年氏什麼事兒,更別說這個烏喇那拉氏隱隱有換芯兒的嫌疑。不叫拜見她是為她好,就她那個大肚子,經得起眾人這麼二拜六叩嗎?

等百官退下,至乾清宮賜宴。眾命婦也簇擁著皇后到了交泰殿。

衲敏換下了皇后朝服,穿上明黃色旗袍做的禮服,一手邊和碩廉親王福晉,一手邊和碩怡親王福晉,眾位公主緊挨兩旁,接著就是王福晉領著王府側福晉、和碩格格們列坐。再往下看,都是外命婦,內宮命婦反而因為沒有正式冊封,而並未出席。

因為坐的近,衲敏得以近距離打量廉親王福晉郭絡羅氏。只見她一身親王妃服色,東珠鑲嵌的珠花襯托著白裡透紅的臉色,愈發顯得眉目如畫、雍容華貴。怎麼看,都看不出有什麼妒婦、潑婦的戾氣。如此高貴美麗的人,居然敢跟康熙叫板,把御賜的側福晉擋在門外?而敢跟皇父、帝兄抗衡,爭奪君權的和碩廉親王,居然也容著她?想那廉親王自從弘旺出生後,就再也沒有子嗣出生,想必,那後院的兩名侍妾,也是從那時候,就成了擺設了吧?一個巴掌拍不響,要是沒有八八的默許甚至縱容,別說是安親王外孫女,就是康熙的親生女,也不敢如此囂張!怪不得,那麼多人說八八好,這樣的男人,誰不想要呢?!

郭絡羅氏看皇后不眨眼地盯著自己瞅,饒是再高貴典的人也會覺得不舒服,更何況,她從來就不是遷就的人。當即微笑著問:“皇后娘娘,您有什麼吩咐嗎?”

衲敏莞爾,“本宮哪有什麼事情吩咐廉親王福晉。就是看著八弟妹好看,就像畫裡出來的人兒一樣,禁不住就多看兩眼!八弟妹回去,可別跟八弟說,要不然,以後,他該不讓弟妹你進宮來看嫂子啦!”說著,轉過臉去跟怡親王福晉兆佳氏說,“哎,沒辦法,誰讓你八嫂子長的比我十三弟妹還要俊俏,而本宮,偏偏就愛看美人兒呢!”

兆佳氏聽了,拿帕子捂著嘴偷笑。郭絡羅氏則苦笑不得,心想:這皇后怎麼越活越調皮了!想想前幾天那些個流言,難不成,皇后成天就在宮門裡逗人玩兒?這個,回去可得跟王爺說說。

等王福晉們敬酒已畢,淑慎公主代表眾公主端著杯子敬皇后。衲敏仔細看這孩子,眉目清秀,端莊和氣,跟弘皙有三分相似,只是年齡稍幼,還沒有和碩公主的渾身氣勢。想著這位公主活到七十二歲,在遠嫁蒙古的諸位公主中,算是過的不錯了,應該也是個心眼大,能處事的妙人兒。便笑著叫她到近前,拉著手問:“今天起的早,累了吧?要是不舒服,提起跟我說說,叫嬤嬤們送你回西三所歇著就是。咱們娘倆兒,很不必將就那些個!”

淑慎微笑著,大方回答:“回皇額娘,兒臣不累,兒臣還要代表眾位姐姐妹妹給皇額娘敬酒呢!祝皇額娘鳳體金安,青春永駐!”

“哎呦,看看,多好的孩子呀!”衲敏聽了“青春永駐”這四個字,更是高興,對怡親王福晉說,“我也不求青春永駐,只要孩子們一個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我這當孃的,就高興的很了!”

怡親王福晉在一旁湊趣,“主子娘娘是千歲,自然是青春端麗!”

“好了,你也跟著胡說。”衲敏情知這都是些吉祥話,大家都這樣說,總不能學雍正下旨叫命婦們杜絕奉承吧!忖度最近形勢,雍正八成要拉攏理親王舊部,前朝不敢隨意動作,這淑慎公主,就是一個暗號,自己,也應該有所表示。於是,拉著淑慎在身邊坐下,“好孩子,難為你替姐姐妹妹來,雖然我沒什麼酒量,但這眾位公主的敬酒,怎麼也不能辭了!”說著,一乾而盡。

眾命婦們也跟著敬酒。衲敏著實沒什麼酒量,多虧了兆佳氏和完顏氏在一旁插科打諢,碧荷跟翠鳥暗中移花接木、調酒換水,這才勉強應付過去。又拉著淑慎說了好一會兒話,這才放她回去。

等過了申時,宣召女官頌:“宴畢!命婦起身,恭送鳳駕!”眾命婦一齊站起,躬身相送。衲敏這才扶著翠鳥,站起身來,又對眾命婦進行一番思想教育,訓導諸位夫人小姐,要好好輔佐夫君,照顧父親,為國家棟梁提供穩固的後方環境和後勤服務。如此這般,說了有半刻鐘,直到自己都覺得口渴了,這才穩穩當當地踩著花盆底鞋,領著全副皇后儀仗,出了交泰殿。臨走時,叫過淑慎公主,“好孩子,陪皇額娘回儲秀宮坐坐。”淑慎想起臨進宮時阿瑪和哥哥的話,急忙點頭,扶著衲敏的手,領著和碩公主儀仗出了宮門。

雍正在乾清宮賜完宴,不一會兒就說政務繁忙,把一大攤子都交給和碩廉親王,自己領著十三弟到養心殿去了。八爺笑的如沐春風,“皇上放心,臣定不辱命。”

十四冷眼看著這些人到現在還圍著八哥轉悠,心中冷笑:一幫傻帽,個老爺們兒,還沒本王家裡頭那位看的清!到時候,挫骨揚灰了,可別怪你家十四爺不搭手!這樣想著,就晃晃悠悠地自己灌酒,等到宴席散去,完顏氏在宮門口等了半天,不見人影,派人來尋時,十四爺已經醉臥御花園,驚起蝴蝶無數了!於封后之日,大醉宮苑,可大可小。

於是,完顏氏又在心裡惡補了一下多爾袞和大玉兒那不得不說的故事!

而第二日早朝,御史們又有了新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