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124移宮

124移宮


80後的職場青春 重生之都市狂仙 娘子,咱日子沒法過了 花田喜嫁,拐個王爺當相公 公子一世逍遙 無限具化 穿越玄幻當boss 朕的財迷小仙妻 美食大暴走 我的哥哥是巨星

124移宮

孝恭仁太后孝期,不能選秀,不代表不能放宮女出宮。

衲敏叫掌印女官、代詔女官把年滿二十五,或者在宮內以及圓明園伺候超過七年的宮女名冊整理出一份來。又找來敬事房總管蘇培盛,叫他將雍正這些年寵幸過、還沒有名分的宮女名冊報上來。蘇培盛暈暈乎乎地出了仁和堂,心想,皇后該不是想下黑手吧?也不對呀,她寵冠六宮,沒必要跟那些個宮女計較呀。

想不通,蘇培盛也不想了。找人悄悄將這個訊息遞給雍正,自己領著人翻冊子,查記錄。到了下午,那些跟雍正過過夜卻沒名分的宮女名冊,就到了衲敏手裡。

衲敏看著這幾張薄薄的紙,盯了半天,沒說一句話。蘇培盛跪在皇后座前,心中暗道:“果然,皇后是找茬來了!看來,人日子過順了,總是要犯糊塗的!哎!”

半日過後,才聽皇后聲音不鹹不淡地從頭頂下飄下來。“辛苦了,跪安吧!”

蘇培盛一瘸一拐地出了仁和堂,迎面碰上寧貝子、寶貝子。弘經眼尖,喊住蘇培盛,問:“你來這裡,可是皇額娘有什麼吩咐?”

蘇培盛原本不肯說,耐不住兩位皇子威壓。轉念一想,皇后吩咐這事,並未避人。便一五一十說明白。弘經心覺奇怪,放蘇培盛離開,轉頭問弟弟。弘緯也不甚明白,便說,見了額娘一問,就清楚了。

倆人到仁和堂的時候,正值衲敏領著人出門。弘經、弘緯趕忙施禮,問:“皇額娘要出去?”

衲敏冷笑,“去慈寧宮看看諸位太貴妃、太妃、太嬪和曉太貴人。”

二人不敢阻攔,又覺得今天皇后實在有事,便以孝道為名,陪著去慈寧宮。半路上,又遇到弘琴,母子四人全部朝慈寧宮趕。

見了惠太貴妃及諸位太妃、太嬪,衲敏便出門,到一座偏殿裡,去看曉太貴人。這位太貴人,今年也不過二十五歲,正是青春時節,偏偏如同枯木死灰似的,了無生趣。

衲敏問了她日常生活,又問些閒事。曉太貴人都一一作答,規矩守禮。衲敏嘆口氣,說:“我聽惠太貴妃說,你的家人,這幾年過的還好。上個月,你娘還來看過你,是嗎?”

曉太貴人聽說家人,臉上這才有絲生氣,對著衲敏點頭,“回主子娘娘的話,正是。奴才謝主子娘娘關心。”

衲敏點頭,“如此甚好。你也能安心,給聖祖燒香唸佛了。”說著,站起身來,拍拍曉太貴人的手,“好好歇著吧。閒來無事,到仁和堂去找我說話。”

曉太貴人急忙謝恩。衲敏也不理論,領著孩子們徑直出了慈寧宮。也不坐輦,一路疾行,到了慈寧花園,這才停下,緩了口氣,拉過兩個兒子看了一通。直把兩人看的心裡發毛,這才沉聲叮囑:“記住,以後,不要像漢武帝那般,後院如雲。少碰一個女人,就是多積一分陰德。否則,等你們死了,那些年輕女子為你們守寡,長年累月所積聚的哀怨,就能叫你們九泉之下,不得安寧!”

弘經聽了,乖乖點頭,“額娘放心,兒子只娶一個嫡福晉。”

弘緯看看哥哥,回想方才額娘說的話,頓時覺得後背陰森森的,似乎有隻毛茸茸的爪子在那裡撓啊撓!扭頭一看,弘琴抓著一隻小狗,捏著一條狗腿,正站在他背後搗鬼。

弘緯長出口氣,仔細一看,“哎,這不是皇阿瑪的來福嗎?怎麼,你又給它做衣服了?”

弘琴搖頭,指指身後。母子三個抬頭一看,雍正皇帝正帶著高無庸等人,站在花園口呢!

經過一個下午除錯,衲敏心情已經恢復平和。無論如何,雍正對她很好,真的很好。她是大齡剩女,不是妙齡少女。十分清楚: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要求一個身處高位的男人除了自己以外,誰都沒碰過,實施難度係數太大。想通了這點,衲敏便領著孩子們給雍正行禮。

雍正本來準備好了一肚子的話要跟皇后解釋,眼見皇后禮儀如常,卻提不起一個字來。只得上前扶起皇后,叫起三個孩子,一家人一起逛花園。

弘經畢竟是個十來歲的孩子,玩了一會兒,就覺得沒意思,拉著弟弟妹妹一起去放風箏。衲敏陪著雍正坐在亭子裡,一邊喝茶,一邊看孩子們在花園玩樂。

春日暖陽逐漸西沉,東南風颳起,乍暖還寒。衲敏雙手攏在袖子裡,小心搓搓。雍正見了,問:“冷嗎?”

衲敏笑著搖頭,“有些涼罷了。皇上要是覺得冷,咱們就回去吧。”

雍正搖頭,“再坐會兒吧。”看看亭子西邊,一棵銀杏樹正在抽芽,淡淡的,綠綠的,嫩嫩的,帶著些春意。雍正笑笑,說:“朕還記得,那一年,也是在這棵銀杏樹下,你我還逮住一對野鴛鴦呢!”

衲敏想了想,笑著回話:“您還記得?都好幾年過去了。那倆人的孩子估計都會跑了呢!”

雍正笑著更正,“豈止會跑。李衛今天回京敘職,跟朕打哈哈時,不小心說漏了嘴。說那石榴的大兒子,都上學了呢!”

衲敏笑著沒說話,能促成一個幸福的家,也是件叫人高興的事。想了下,便對雍正說了想放那些到年紀,或是在宮裡呆夠七年的宮女回家。又提了提那幾個受過寵的宮女名分之事。

雍正見皇后神情如常,不便多說,答應下來,“你看著辦吧。宮女出宮,是裕嬪和謙嬪在管。至於宮女晉位,朕記得,都是鍾萃宮熹妃的人。跟她們說一聲,叫她們安排就是。你只要攬個總,別太勞累了。”

衲敏點頭,記在心裡。回去後,叫來裕嬪、謙嬪,跟她們細細說了,倆人即刻回去按名單放人,然後,通知內務府補上來新的。碧荷等人年紀也到了。只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接替人選。衲敏便留給碧荷、翠鳥半年時間,叫她們暗中留意,等到年底,新人都上手了,再放她們出去。

忙完了宮女出宮,就是給那幾位名分的事。衲敏仔細查了這幾人在宮裡的紀錄。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這五個人裡,除了一個本就是熹妃身邊的宮人,其他四個,都曾經在年妃以前住的永壽宮裡伺候。受到雍正寵幸,也是那個時候。後來,年妃移居養性殿,熹妃掌宮,才將這四人挪到鍾萃宮偏殿。

衲敏不由嘆息,年妃與熹妃之爭,只怕,又要開始了。

坐在仁和堂想了想,衲敏看外面天色尚可,只是春日多風,吹的院子裡都是土。便吩咐碧荷:“到養性殿去看看年妃吧。”

碧荷領著人出去安排暖轎。衲敏也不帶別人,就領著碧荷、桃紅,帶上王五全等人。到了養性殿,弘經正坐在年妃日常坐的炕上吃果子,聽見皇后來了,急忙斂衽站起,恭敬施禮。年妃看看兒子,款款站起,對著皇后萬福。

衲敏扶著碧荷進來,笑著叫年妃不必多禮。一扭頭看見弘經,笑著說:“小寶也在呀!剛才我來時候,碰見你的奶嬤嬤,還說你這幾天不好好吃飯。原來,是留著肚子,來你母妃這裡吃獨食了?”

弘經頓時覺得臉上發燒,張嘴就要解釋。衲敏一擺手,拉著兒子坐下,對年妃說:“你也坐吧,我有事跟你商量。”

年妃看看弘經,笑著說:“是。”等坐下了,又說,“臣妾還給五公主、十阿哥做了些點心,正好叫九阿哥一塊兒捎回去吧!”弘經聽了,急忙站起來要走。

衲敏擺擺手,“你們別忙。這話不是我說的難聽,哪有不叫親生母子見面的。就是小寶小時候,我也沒避諱過。更何況,如今,十一歲的孩子,已經懂得是非曲直。難不成,他認了你,就不顧我這麼些年的養育恩了?早我就說過,小寶跟你,想什麼時候見,就什麼時候見。聽說過爭男人的,還沒聽說過爭兒子的呢!我這回來,不是逮你們私下見面,是真有事跟你說。橫豎這種事小寶長大也得知道,今天就索性跟著聽聽,長長見識。”

這母子倆這才重新落座,屋裡只留貼身宮人伺候,聽衲敏說話。

“我還記得,雍正二年還是三年,你住在永壽宮的時候,身邊有幾個宮女,得了萬歲爺寵幸。後來,因為你移宮,那幾個人都給挪到鍾粹宮熹妃身邊。還有印象嗎?”

年妃點頭,“是有這麼回事?主子娘娘,可是有什麼不妥嗎?”

衲敏沒說話,弘經聽了,搖頭說:“母妃,您好糊塗哇!您貼身伺候的,有哪個不對您極為熟悉?您叫她們去伺候皇阿瑪。若是她們有心,或是被有心人利用,比著您的性子、打扮,或是拿您一些事做章。你就是想反擊,也沒用哇?”

年妃嘆息,“我那時——不過是為爭口氣。好在,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只要你——只要你平平安安,她們——罷了!”

衲敏嘆氣,“你那時確實年輕任性。不過,現在不是說這話的時候。當時,那幾個宮女並沒有名分,後來,到鍾鍾粹宮,頭幾年,你足不出戶,八成也沒再見過。不知道,她們到現在,還頂著宮女頭銜。我的意思,給她們個名分,萬歲爺那邊已經說過了。就是來問問你的意思。”

年妃冷笑,“我還能有什麼意思。您們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反正,她們早就投靠熹妃了。”

弘經陪著冷笑,“熹妃娘娘?要真成了她的心腹,會拖了快十年都不給她們名分?這個熹妃,可真是掌管宮務,忙的很吶!”

衲敏拍拍兒子的手,安撫一下,接著對年妃說:“熹妃一個鐘粹宮,偏殿已經住了幾個答應、常在,確實不適合再安排人了。你這邊,也不能老住在養心殿,畢竟,這裡不在六宮院內。索性,趁這機會,你搬回六宮。小寶見你,也不用來回跑了。那新晉的幾個人,你也能幫著看顧。你說呢?”

年妃低頭嘲諷,“娘娘,您是想借刀殺人呢?還是想坐收漁利呢?”

衲敏一笑,“與我有什麼關係?你若不願意,就在這兒住著也行。橫豎,小寶年輕,多跑跑,也能幫著長個兒。我不過就是來這兒問問。你要是不願意,就接著住。住一輩子,我也不管。”說著,站起來就要走。

年妃在後頭小聲說:“我要住承乾宮。”末了,又補充一句,“聽說,那是明朝貴妃住的地方。”

弘經站起來,對年妃輕聲說:“那也是孝懿仁皇后住的地方。”

衲敏頭也不回,“我會跟皇上說的。只是,還要皇上決定。”

年妃眼睜睜望著弘經扶著皇后出了養性門,往西而去,嘴裡喃喃:“兒子,難道在你心裡,母親就只是個爭權奪利之人嗎?”

過了幾日,雍正下旨,命年妃移居延禧宮。原鐘粹宮宮女琴兒、棋兒、書兒、畫兒均封常在,隨年妃入住延禧宮偏殿。

延禧宮內,年妃高坐正殿,跟前跪著她從藩邸時就帶在身邊的四人。這昔日的四名宮女,如今的四位常在,個個低眉順眼,規規矩矩跪在冰冷的瓷磚上,不敢往看一眼。

等年妃慢條斯理地喝完第三壺茶,將茶盅輕輕放到身邊一個老嬤嬤手中托盤裡,這才悠悠地吩咐:“都起來吧!恭喜四位妹妹,受了皇封,成了皇妃了!”

幾個人連稱不敢。不住磕頭。

年妃笑著走下來,將四人一一攙起,笑著囑咐:“以後,咱們姐妹共住一宮,有什麼事,可要多多照應才是!”說著,叫小太監捧上一盤金珠玉器頭面,共分四副,一一遞到四人手中。看四人跪著受了,這才笑著,扶著嬤嬤的手,重新坐到正位上。擺擺帕子:“都回去歇著吧!明天,咱們一起去給主子娘娘請安。”

等四人下去,年妃沉下臉來,問:“陳嬤嬤,你看,這四位,如何呀?”

陳嬤嬤冷聲回答:“都不是安分的主!”

年妃搖頭,“她們要是安分,早就出宮嫁人去了。哪裡還會落到今日這般地步?本宮是問,她們臉色如何?”

陳嬤嬤想了想,“其他三人還好,那個叫棋兒的,才二十多歲的人,怎麼臉色跟黃臉婆似的?”

年妃玩弄著手中帕子,冷笑,“去,宣太醫來。”等小太監一路小跑出去,對陳嬤嬤笑言:“本宮要看看,究竟是怎麼個事兒,怎麼其他三個人都好好的,唯獨棋兒臉色如此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