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休假探家

休假探家


青春年少 史上最悲慘穿越之明君攻略 陶然一醉天下秋 馭魔凰妃 太古帝王經 刑天轉世 始神訣 夢裡不知身是客 大隋尋親 策馬中世紀

休假探家

剛子走出車站已是凌晨,家鄉的天空仍然還在飄著雪花。剛子的所在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左岸,黃淮平原南端。縣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三國名將呂蒙、解放軍著名將領聶鶴亭將軍的故鄉。曾出土春秋時期青銅器“龍虎尊”等一批國家級文物。建縣以來,經過50餘年建設,先後建成了釀酒、糧食加工、建材、化工、紡織、製革、柳編等一批骨幹企業,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名優土特產品種類繁多,質優量大,小雜糧、脫水蔬菜、皮革、兔毛、柳編制品、黑陶等享譽海內外,出口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剛坐上前往鄉鎮的汽車,他接到了母親的電話,問他到了沒有?母親還說已經委託三妗子去接他。剛子說坐上車了一會就到家了。坐在車上聽著家鄉人在聊天,他感到既親切又有一種久違的感覺。車停在了鄉下的路口,不一會,聽見突突……的聲音,一架拖拉機向剛子的方向駛來。由於大雪堵路,不便於騎摩托車,剛子的哥哥特地從鄉里租了一臺拖拉機來接他。

看到兩年半未見面的哥哥剛子頓時湧出淚水,與哥哥來了個擁抱。這次回家剛子又找到兩年前的感覺了。哥倆一邊往家走一邊聊,話語中多了些感慨、多了懷念、多了些對生活的體會。不知不覺到了家門口,門依舊是那個父親親手打造的大紅門,院子裡到處是積雪。“媽,媽我回來了!”剛走進院子剛子迫不及待的喊著。剛子的母親

正在廚房做飯,聽到兒子呼喊聲,趕忙出來迎接。幾年沒見,剛子的母親瘦了許多,白髮鬢鬢。自從剛子父親出事以後,母親含辛茹苦維持這個家,家裡大活小活都是她一個人忙,白天要去田地,晚上又要收拾家務,累得腰和手腕經常疼痛。母子倆人注視了很久,母親控制著的溼潤的眼睛不讓自己哭出來,剛子此時已經是個淚人了。媽,兒子,母子二人深情的擁抱。

“不哭,回家了應該高興對吧!”母親一邊說一邊給剛子擦拭淚水。

“兒子長大了個子也長高了。”母親撫摸著剛子的臉頰說。

“媽,兒子不在您身邊,讓您受累了!”剛子看著母親的白髮自責到。

一旁的哥哥看著感人的場面也默默地流下了淚水。

“剛子想吃什麼媽現在就給你做!”

“媽我想吃枕頭饃、格拉條!”剛子好久沒有吃到老家的美食了。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又稱阜陽大饃或大卷子饃。每個長約1市尺、寬約半市尺,重2至3斤,堪稱饃中之王。其饃焦金黃,厚約半寸,香脆爽口;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溼潤柔筋,幹而不燥,耐嚼而又鬆軟;存數日之久,不黴不硬。枕頭饃源自南宋。南宋抗金將領之一的劉錡,他在順昌(就是阜陽)抗金,打敗金兀朮主力,取得順昌大捷。交戰期間,正值新麥登場,為了堅壁清野,並支援宋軍抗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

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一個,餓時削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臥,因此又稱枕頭饃。而格拉條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阜陽,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la),而這種類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是一種麵條,都叫格拉條,很硬的,吃起來,沒有很好的牙齒,是嚼不動的。格拉條吃起來,很香、很辣,當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時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喜歡吃格拉條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較豪爽,那種一吃不可收拾,一望反顧,對待事物和事情不就是這樣嗎?格拉條只有在阜陽及轄區的三區四縣才能吃到,除此絕無!

一個小時後,母親端上了美味的晚餐。這時剛子正在看父親的照片,一進堂屋時,他就感覺空蕩蕩的,父親不在家確實少了許多歡樂。正準備吃飯時,他哥哥提著兩瓶白酒回來了,還說老弟回來了沒有酒怎麼能行啊!剛子的家鄉是名副其實的“酒鄉”,縣縣產美酒。阜南焦陂酒:始於西漢,盛於唐宋,焦陂酒含鉛量為零,以“窖香濃郁、入口甜、落口綿、香味協調、酒體豐滿、餘香悠長”的獨特風味矗立於酒林之中。三個人倒滿了,剛子倡議第一杯敬母親。隨後,母子三人共同乾杯。這晚剛子盼望已久,早與哥哥約定不醉不罷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