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七章 睿智慈祥的外公

第七章 睿智慈祥的外公


同居萬歲 鉅獎 名花美人錄 田園錦繡:農家小廚娘 舞盡桃花:新妻不受寵 皇極異世 破修武帝 血劍 巫在異界洪荒 titan arum

第七章 睿智慈祥的外公

葉秋的外公趙百年退休前是中國教育局的局長,並且兼任北大的校長,今年55歲的老人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遍佈各行各業,政界,軍界,商界的天之驕子很多都是出在老人家的門下。

而人們對的一致評價只能用: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來概括!

小芝媽媽幾天後終於帶著葉秋的外公,外婆來到了家裡,他們見到葉秋後,自然忍不住又是親,又是抱的,而葉秋也把兩位老人哄得開開心心的,一家人享受了難得的天倫之樂。

“外公,你在做什麼啊,哇,好多書啊,外公這些書都是你的嗎?我也要看!”趙百年住進家裡的第二天,小芝媽媽就打掃了院子裡的一處房間給那些從貨車上搬下來的箱子存放,葉秋以為是傢俱就不怎麼理會了,不過今天一大早他就見到自己的外公在裡面忙個不停,於是忍不住好奇就走了過去。

“呵呵,是小秋啊,這些可都是外公幾十年的寶貝哦,小秋想要看的話,以後外公慢慢教你,你想看什麼隨便拿本去,不過不要在上面亂塗亂畫,也不要把書給弄破了哦。”趙百年見自己可愛的小外孫過來,樂呵呵地說道。

葉秋慢慢地來到那些個書架前面,抬起可愛的腦袋,打量著書架上的書,《春秋》,《史記》,《資治通鑑》,《易經》,《三國志》,《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紅樓夢》,《周易》天啊,數不盡的書,還大多是孤本,葉秋拿起那本中國古代的智慧叢書《易經》來到了院子裡的臺階上。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本《易經》葉秋上世也記在腦中了,可是重生了一次,他對太極的感悟深了,他知道《易經》每次看,都能給人以不同的感受,讓人百讀不厭。

葉秋的認識裡,《易經》就是生命的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價值的源泉,是預測科學,是決策科學,《易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趙百年收拾好書房的書後,看見自己的小外孫正坐在地上捧著本書津津有味地看得入神。他輕輕地走了過去,坐到葉秋身邊,撫摸著葉秋的小腦袋,慈祥地說道:“小秋在看什麼呢?看得懂嗎?如果喜歡的話,外公明天開始慢慢教你怎麼樣。”老人晚年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外孫,就想要把自己所學的全部都傳授給葉秋。

“聖人以《易經》溝通天下人的意志,奠定天下的事業,判斷天下的疑問,確實不錯,確實不錯啊。”葉秋聽見有人問自己,就不自覺得

說出了自己對《易經》的感悟。

過了好一會兒,葉秋才感覺到有點得不對勁,想了一下,他轉過頭正好看見趙百年正目瞪口呆地看著他。“不好,這下露餡了,快,想想等下怎麼解釋。”葉秋一看見老人這個樣子,就馬上知道自己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小秋,這是誰教你的,你這麼小能夠看得懂書上的字嗎?還有就這麼一個鐘頭你就看完了這麼一本,真是太不可議了,老天代我趙百年不薄啊,晚年還得了這麼個麒麟孫。”趙百年激動得說道,雙目放光地看著葉秋,彷彿看著天下最珍貴的魁寶一樣。

“啊,外公,媽媽叫我們去吃飯了,我先走了。”葉秋剛想說話,正好聽見小芝媽媽在前面招呼他們吃飯,放在手中的書,站起來逃之邀邀了。

飯桌上,趙百年不停地誇獎著葉秋,小芝媽媽奇怪地問到:“寶寶,外公說的是不是真的啊,你怎麼會認識字呢?”

“房間裡有一本《新華字典》,上次見著好玩,就拿來看看了,所以就認識了啊,媽媽,我可是個天才寶寶啊。”葉秋得意地說道,試圖掩飾他剛才語出驚人的事實。

“那,沒人教,你怎麼會啊?”

“好了,小芝,小秋這麼小,你問他也說得不明白,明天開始我來教詩書棋畫好了。”趙百年現在是一心想看看在他用心教導下的外孫,將來會有什麼成就。

“聽到了沒有,寶寶明天跟著外公好好學習,知道嗎?”

“噢”葉秋現在後悔地要死了,看來以後不能和小猴子他們出去玩了。

“小秋還小,只要做完每天的功課就可以出去玩了。”老人當了幾十年的教育專家,當然知道學習在於勞逸結合了,馬上丟擲自己的橄欖枝。

就這樣,葉秋在老人的教導下,開始了他另類的學習生涯。外公告訴葉秋:學習,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隻收集;也不可以像蜘蛛,只從自己肚中抽絲;而應該像蜜蜂,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來,所謂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老人不教葉秋那些學校裡書本上的知識,他知道那些書本知識,以後自己的外孫在學校裡會學到的,他不用逾越代庖,不然或許還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而葉秋最喜歡的就是和外公談論茶道,博弈棋道,然後下午的時候就跟隨老人研磨寫字,老人告訴葉秋:楷書須如文人,草書須如名將,行書介乎二者之間。他讓葉秋多臨摹他書房裡的那些書法真跡,然後萬法歸綜,這樣自然

就能夠形成個人獨特的書法之道了。

這天,老人正在和葉秋一大一小地坐在院子裡探討著茶道,葉秋拿出桌子下面的極品龍井,然後把小爐子擺在桌子上,倒入清澈冰涼的虎跑泉燒開了。趙百年對品茶很講究,在他看來:茶是用來品不是用來喝的,他對葉秋說道:“小秋還記得外公教你的茶道幾分嗎?”

“這個茶道分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和世俗茶道。

貴族茶道是由貢茶而演化來的茶道,貴族茶道的茶人是達官貴人、富商大賈、豪門鄉紳之流的人物,他們不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但一要貴,有地位;二要富,有萬貫家產。其用‘金錢’和‘權利’來達到誇耀富貴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一個貴上面。

雅士茶道是由古代計程車演變而來的,可以說沒有古代計程車就沒有中國的茶道。剛開始的時候,這些有條件品茗,有機會得到名茶計程車最先培養起了對茶的精細感覺;而茶助文思,使得各種千古傳唱的名篇,文章由次誕生,這也是茶之神韻,之後他們就創立了雅士茶道,之後慢慢地形成之後的茶道各流派。而外公和楊爺爺主要品茗的就是雅士茶道。因為“雅”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詩興,三是以茶會友,四是雅化茶事。

禪宗茶道茶人主要是古代是僧人,和現在的修禪的人,比如葉秋的外婆和楊奶奶。而葉秋也經常陪伴兩個老人品茶,聊佛經,道藏。古代的僧人種茶,製茶,飲茶並且研製名茶,逐漸就形成了禪宗茶道,而中國茶的發現,培植,傳播和名茶的研製,佛門僧人立下了不世之功。

世俗之茶的起因在一首詩中形象地表達了出來,清代詩人查為仁《蓮坡詩話》中有一首是這樣的:書畫琴棋書酒花,當年事事不離它;而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裡形象地表達出了茶既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於官場,染幾分官氣。行於江湖,染幾分江湖氣。行於商場,染幾分銅臭。行於清湯,染幾分胭脂之氣。行於社群,染幾分市儈之氣。行於家庭,染幾分小家子氣。薰得幾分人家煙火,怎能不帶點菸火氣。而老百姓最喜歡的就是世俗茶道,所以只要有中國人在,茶道就在。”

“好好好,小秋這幾年來沒有白學啊,至少在茶道方面你算是圓滿出師了,明天你要去學校裡學習了,外公知道那些知識對小秋來講易如反掌,記得以後經常溫習一下外公教你的知識哦。”

“知道了,外公。”葉秋非常清楚地知道:人要成功,就得不斷地去學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