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320章 變局(三)

第320章 變局(三)


修真強少在校園 不如不遇傾城色 天才王女:皇夫婚夜不歡愉 位面末日之旅 穿到獸文裡的作者你傷不起啊 尋龍盜墓 天生舞才必有用 我想飛 豪門錯愛 明末行

第320章 變局(三)

黃興的話也不知道能被這些大佬聽進去多少,但是卻讓王振宇很是感動。黃興就是黃興,都到這個份上了還不忘國事。

“克強公,您就休息一下吧”王隆中忍不住勸道。

黃興搖搖頭又對王振宇道:“文正老弟,這一次西南的事情,我理解你。國民政府人多嘴雜,萬一走漏了訊息反而壞事。但是此風不可長,軍隊是個暴力機構,如果他凌駕於國家之上,那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啊,咳咳咳。。。”

王振宇連忙道:“這一次的事情是文正做錯了,以後對外宣戰之類的事情自是要透過國民大會表決才是。”

黃興這才點了點頭,又看了徐宗漢和黃一歐一眼道:“文正老弟,別的我也沒什麼好交代的了,我這身體是不行了,可我的孩子除了一歐外都還是個孩子,諸事不通。一歐又是個急躁的性子,我走之後,妻兒老小就拜託你們諸位了。”

王振宇這一刻眼淚都出來了,想想辛亥革命那年在漢陽點兵,黃興是何等的精神抖擻,自己當時以值班軍官的身份向其報告。現如今卻是病入膏肓,即將辭世了,讓人如何不感傷。

黃興輕輕的拍了拍王振宇的肩膀,又對孫文等人道:“這一屆國民政府任期五年,這五年是以軍治政的五年,這也是權宜之計。可惜這第一年還沒過完我就沒辦法陪同大家一起走下去了,接下來就拜託接星兄(王隆中的字)了。。。”

黃興這二個月也沒有今天說的話多,也許這就是迴光返照吧,該交代的終於交代完了,黃興微笑的看了眾人最後一眼,腦袋輕輕的一歪,放在王振宇手背上的手自然滑落,所有的人立刻意識到黃興辭世了。

黃興的妻兒們頓時呼天搶地哭成一團,而王振宇卻呆呆的坐在黃興身邊,這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第一次親眼目睹歷史名人的辭世,那份震撼讓他的心久久不能平復。而更多的還有對黃興的那份感激,當初如果不是黃興的一紙命令,自己憑什麼在當上旅長,又憑什麼到南京擴充兵馬,而自己起步時最大的一桶金也是黃興幫忙促成的。太多太多的事情仿如昨日一般出現在王振宇的腦海中。。。恩公走了。

中華民國五(西元1916年)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辛亥革命元勳,同盟會元老,國民政府主席黃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病故,享年42歲。

黃興的死訊在第一時間就被國民政府向外界公佈了,國民政府發言人黃遠生同時想各界宣佈,成立黃興同志治喪委員會並公佈治喪委員會成員名單。王隆中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孫文,章太炎,熊希齡(從北京南下),梁啟超任副主任。王振宇,胡漢民,陳炯明,廖仲愷,葉祖文,周質雲,程潛,熊克武等七十四人為委員。國民大會緊急會議以全票透過為黃興舉行國葬的提案,並且透過王振宇的建議,把黃興葬於南京紫金山,同時確認紫金山為國家公墓,設立忠烈祠等一系列方案。同時決定在武漢,廣州,長沙,成都等十二座省會城市,舉行公祭。

北京中央政府大總統黎元洪也發了通電致哀,並指派剛剛卸任的國務總理熊希齡為自己的代表前往南京弔唁。駐華公使館也發了弔唁電,同時駐南京各總領館也紛紛到黃興官邸弔唁。

整個追悼活動在王振宇的要求下延長為七天,軍事委員會命令所屬青年軍包括遠征軍上下為黃興戴孝。

黃興的靈堂被放在了國民政府大禮堂,一口連夜趕製的金絲楠木棺材盛著黃興的遺體被放在靈堂中央,四個身高超過一米八被精選出來計程車兵身穿漂亮的白色鑲金邊大禮服侍立棺邊。

一副經過修飾的黃興肖像畫被掛在靈堂的正中。輓聯可不是後世香港黑社會專用的什麼“沉冤待雪”,而是章太炎這個大才子親筆寫的,上聯是“無公乃無民國”,下聯是“有史必有斯人”,橫批是“浩氣長存。”

靈堂兩側按照王振宇的要求放滿了社會各界送來的花圈和輓聯,所有弔唁的人從正門進來,佩戴白花黑紗,由右側進來繞棺一週後,至左側慰問家屬,同時家屬謝禮。

同時紫金山的忠烈祠和黃興紀念堂也開始施工,按照王振宇的要求,蔡鍔將軍的遺體從日本運回後也將葬於此,而不是歷史上的嶽麓山。反正中山陵估計是沒了,以後紫金山上也就只剩下忠烈祠和一堆紀念堂了。

王振宇這幾天幾乎衣不解帶的守在靈堂裡,那份對黃興發自內心的尊重加之對黃興死後喪事操辦如此的極盡哀容,讓國社黨內很多同盟會出身的元老紛紛點頭稱讚。特別是四川趕到南京的熊克武,看到王振宇對黃興如此重視,也就對自己這些一直追隨在黃興左右的舊人未來的政治前途略略放心了。歷史上因為黃興的追隨者在北伐之後日漸邊緣化,使得黃興的歷史貢獻有意無意的被人忽視了,於是很多年後,當人們談起辛亥革命都會條件反射般的想到孫文。可是有幾人知道,所謂同盟會的十一次起義,大多都是黃興在運作的,其中最悲壯的黃花崗起義,黃興更是身先士卒帶著炸彈隊衝入兩廣總督府。辛亥革命,黃興也一直奮戰在第一線,而孫文卻留在國外籌款,直到革命差不多要勝利了,才回來出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在親信面前曾自信地評比孫中山、黃興:“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徙居發起人之列而已。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然不免膽小識短,易受小人之欺”。

黃興的幕僚李書城,評價黃興:“克強總是個最平實的人,做事有功不居,光明磊落,作戰身先士卒,愛護袍澤,做人推誠務實,容忍謙恭,受謗不言詮,受害不怨尤,不道人之短,不說己之長。”

章士釗評價黃興:“吾持以論交之武器,在‘無爭’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強,則頓失憑依,手無寸鐵。何以言之?我以無爭往,而彼之無爭尤先於我,大於我……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黃克強!”

可以說黃興不是聖人,但卻是個性格耿直的熱心人,總是能體諒別人的難處,不爭不吵。因此歷史上黃興在同盟會內的威望遠遠高於孫文也就不足為奇了。

12月5日,王振宇在追悼會上發表了一片白話文講話,深刻追悼黃興同志:

“同志們,朋友們:我們的革命尚未成功,而我們敬愛的黃興同志去先一步離我們而去了。在這個悲傷的時刻,請允許我做一個簡短的發言,談一談我眼中的黃興同志。

黃興同志,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西元1874生於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革命時期化名李有慶、張愚誠、張守正、岡本義一、今村長藏等。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是國民政府第一任主席。我第一次見到黃興同志是在漢陽前線,當時我在援鄂湘軍擔任管帶,而黃興同志是我們的總司令。當時我們為了打退清軍,冒死渡河襲擊清軍後勤重地玉帶門車站,黃興同志冒著槍槍林彈雨身先士卒,最終我們炸燬了玉帶門車站,保衛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國,黃興同志留守南京,遣散民軍,因為時局艱難,欠餉頗多,黃興同志面臨多方指責,各方壓力,最終排除萬難辦妥此事,為東南穩定立下殊勳。1913年二次革命,黃興同志並不主張武力討袁,但是最終服從大局參加了討袁,失敗後東渡日本,繼續為四萬萬同胞之民權奮鬥。護國戰爭時期,黃興同志積極在江浙一帶組織護**討袁,後主導國民政府的成立並擔任國民政府第一任主席,任職期間,殫精竭慮,任勞任怨,終於積勞成疾不幸辭世。縱觀黃興同志的一生,在革命的大是大非面前黃興同志從不動搖,在個人榮辱面前,黃興同志從不計較。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實為我輩革命同志之楷模。

今天我們在這裡追悼我們的革命事業的領路人黃興同志,是為了向黃興同志表明我們的決心,我們一定會繼承他的革命遺志,把我們的革命事業進行到底。我們一定要完成黃興同志最後的遺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黃興的遺體最後是在12月6日被安放在紫金山忠的黃興墓中的,靈車前往紫金山途中,南京各界差不多二十萬人沿途送行,青年軍第五師奉命鳴炮四十二響,以示紀念。

黃興同志去世了,但是國民政府這面大旗卻還是要繼續扛下去的,但是黃興畢竟是這個政府的一號首長,而且還是聯絡整個國民政府的關鍵紐帶,他這麼一走,形成的權力真空還必須儘快填補,於是南京又要開始熱鬧了。

提示:您有13條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