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戰雲密佈(二)
黑道學生 拒嫁天價冷少 清風之佳境霜凝 閨範 我和校花有個約會 無賴帝王 星河大帝 不死邪神 魚躍農門 兵天血地
第211章 戰雲密佈(二)
12月20日深夜,一列列火車從安江火車站發車,一艘艘輪船從沅江大碼頭髮船。四千多名被王振宇成功煽動起來,以拯救國家,建設新中華為己任的四千名青年軍軍官開始向各自的駐地進發。而在團一級軍官統一配發的公文包裡,由參謀部擬定的作戰計劃書就靜靜的躺在那裡,等到公文包被開啟,命令被取出的時候,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就要開始了。
由於王振宇已經決定參加護國戰爭,所以蔡鍔在整個雲南護**的作戰方向上做了重大的調整。劉顯世的黔軍主力王文華,袁祖銘部並沒有按照歷史上那樣進入湘西和馬繼曾交手,而以一萬五千人馬是直撲重慶。而蔡鍔的滇軍共設立三個軍,蔡鍔,唐繼堯,李烈鈞任軍長,其中蔡鍔,李烈鈞部合計一萬八千多人直入四川。
在王振宇這頭猛虎發威之前,蔡鍔以三萬三千人馬號稱十萬直入四川的聲勢是十分嚇人。袁世凱一邊向以英國公使朱爾典為首的公使團表示:“雲南一地兵力匱乏,物資短缺,政府大軍往之,不過旬月即可平之。”
另一邊則責任四川督軍陳宦,整合川內諸軍,全力剿滅蔡鍔亂軍。
同時袁世凱並沒有忘記頒發恩旨,大封百官。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廢民國年號,1916年起為“洪憲”元年。
1915年12月15日,策令:(政府公報第1296號)黎元洪著冊封武義親王;
1915年12月18日,申令:(政府公報第1299號)凡我舊侶及耆碩故人,均勿稱臣。
(舊侶為黎元洪、奕劻、載灃、世續、那桐、錫良、周馥);
(耆碩為王闓運、馬相伯);
(故人為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
而對於遠在湘西的王振宇,老袁也不忘加封湘桂巡閱使王振宇為一等侯,而其叔王隆中正在回鄉祭祖的路上,也被老袁加封為一等公。
“大帥啊,恭喜大帥,賀喜大帥,老袁封了您一個一等侯,您叔則是一等公”即將出任湘桂護**副司令的張學濟拿著北京的電報跑進參謀部開王振宇的玩笑。
關於護**的編制問題,趙恆惕曾代表王振宇和蔡鍔達成了一個一致意見,並最終確定了一個方案,即蔡鍔所部稱護**,而王振宇部沿用青年軍的番號不變。在兩軍之間設立聯絡官,趙恆惕就是青年軍的聯絡官。同時在兩軍之上設立討袁大元帥一職,共推孫中山為正元帥,岑春煊為副元帥,梁啟超為祕書長,滇軍的聯絡官為顧品珍。
實際上無論是蔡鍔還是王振宇心裡都明白,大家不過是合作打老袁,誰也別想指揮誰,至於孫中山這個正帥和岑春煊這個副帥則一個在香港,上海遊走,一個窩在家裡足不出戶。這也算是民國一大奇景了。
12月26日深夜,王振宇在拖延了幾天後,正式回電北京方面,拒絕接受一等侯的爵位,順帶連叔父王隆中的那個一等公也敬謝不敏了。
接著12月27日,王振宇通電全國:“王某少不好學,讀書甚少,卻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理。而袁賊世凱世代官宦子弟,飽讀聖賢之書,前奪權於婦孺之手,後竊國於今日。原本以為其居總統之高位,當以天下蒼生為己任,革新吏治,興我中華。不成想此子狼子野心,一心復辟帝制,今時今日,王某既tian居中華民國湘桂巡閱使之職,自然當為民國奮戰到底,不惜此身。王某不才,值此春秋板蕩,民國傾覆之際,為天下蒼生計,為**共和計。當起湘桂熱血男兒十萬,策馬揚鑣,直入京師,為國民剷除袁賊,再造共和!”
相對於蔡鍔的討袁電文的抑揚頓挫、聲情並茂。這份由王振宇親筆起草的電文簡直就是狗屁不通,而且王振宇還拒絕了葉祖文要求另外找專人起草的建議,發了出去。
電文很快傳遍全國,成為了讀書不努力的一個正面教材,但是就是這樣言語直白、狗屁不通的通電硬是把袁世凱氣得差點吐血。
正在為黎元洪不肯接受親王爵位而憤怒不已的袁世凱看到王振宇這封狗屁不通的電文直接被氣得大怒道:“熊秉三呢?這就是他推薦的可用之人,早知道這小子今日之行為,老夫當然就不會答應秉三放此子歸山,直接在北京弄死了算完。”
袁克定此時造假《順天日報》的事情已經敗露,為此捱了老袁一頓毒打,已經不在眼前聽差了。副官只能輕聲道:“大皇帝陛下,熊公數日前已經舉家避往天津租界了。”
袁世凱聽著話又是一頓窩火:“看樣子都在算計我啊,好啊,你們當我老袁手裡的軍隊都是紙糊的嗎?”
老袁真的生氣了,整個北洋的戰爭機器立刻被開動了起來,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老袁才發現自己手裡的錢支援不了多久的戰爭。該死,這些年忙著對日交涉,忙著準備稱帝,任何戰爭準備都沒做啊!
老袁痛心疾首對群臣怒道:“尸位素餐啊,尸位素餐。人家雲南和湘西把什麼都準備好了,你們卻什麼都沒做,這仗怎麼打啊?你們告訴我,怎麼打?”
老袁突然想起一個人來:“段芝泉(段祺瑞)呢?他為什麼不來見我?”
副官連忙道:“段公請了病假,不肯來見大皇帝陛下。”
袁世凱一拍桌子怒道:“連他段芝泉也來看朕的熱鬧,你去告訴他,這局面,沒了誰我袁某人都一樣玩的轉,去把他的陸軍總長給免了。”
發火歸發火,氣生完了還是得面對眼前的問題。袁世凱不愧是個行伍出身的老手,他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平復了一下心情後,和徐世昌等人道:“仗還是要打的,傳我的命令,調曹錕的第三師和張敬堯的第七師去四川,協助陳宦把蔡鍔剿滅掉,兵力不夠就從第六師馬繼曾那裡調一個旅,王振宇手裡最多隻有三萬人,居然也敢跟蔡鍔一樣號稱十萬,我這裡會給龍濟光下手令,讓他進攻廣西。這個是執法處送來的訊息,要是靠你們陸軍部,這局面早就敗壞了。”
說完老袁就看著地圖不再說話,而身邊的大臣們似乎也不著急,一來雲南也好,湘西也罷,離這北京還遠著呢?而且大家對老頭子一向都有信心,二次革命那會聲勢大不大,二個月不到就讓老頭子給拾掇了,這次的事情估計也差不多。大家還是抓緊脫身,晚上八大胡同弄**去。。。
實際上不光是下面的人這麼想,老袁也是一個想法。但是當他從陸軍部次長徐樹錚手裡接過關於湘桂地方政權的情報看了看後驚詫的問道:“怎麼回事,怎麼就這麼一點,連最基本的番號都沒搞清,人數,火力配置呢?你們陸軍部是怎麼當差的,你們就是混日子也不是這麼混的吧。飯桶,一幫子飯桶。”
徐樹錚最近的日子也是難過,自從段祺瑞和老袁鬧彆扭後,自己這個陸軍次長有事沒事都會挨頓罵,這不又捱罵了。徐樹錚此刻心裡也是一個委屈,湘桂地方跟鬧鬼一樣,無論自己這邊派多少人進去都是有去無回,這個樣子情報怎麼弄得回來。不過老頭子發火,他自然不敢出聲,老老實實捱罵就算了事了。
說來洪憲帝制確實是個鬧劇,老袁連很多基本準備工作都沒完成,就在奉天將軍段芝貴的帶頭起鬨中就稱了帝。正式登基的黃道吉日定在1916年1月1日,在此之前,袁世凱決定先舉行一次百官朝賀會,日子讓袁克定來挑。袁克定急不可耐,說:“就明天,12月13日就是個好日子!”
次日上午,袁世凱在中南海舉行百官朝賀會。由於時間倉促,事前也沒有做什麼準備,前來朝賀的官員只包括在京的官員,地方大員們都沒有參加。滑稽的是,這次朝拜既沒有統一服裝,也沒有規定程式,來賀的官員有的穿著長袍馬褂,有的則身著西裝禮服,武官更是戎裝入賀,而有的閒職人員乾脆穿著便服就來了。
儀式由袁皇上的“御乾兒”段芝貴主持,但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皇上竟然命朝賀時行三鞠躬禮,他想象中的三叩九拜竟然無從施展,令他懊惱不已。當天9點整,在四名武官的引導下,袁世凱來到居仁堂,但他並沒有穿上大家所猜想的那身價值百萬的龍袞服和皇冠,而是身著大元帥戎裝,甚至連帽子都沒有戴(因為他素來討厭那頂插羽毛的元帥軍帽)。不過,這反顯得他那大腦袋更加油光鋥亮,彷彿紫氣東來,洪福齊天。
儘管文武百官已經分成班次,但段芝貴是個武人,也不懂得什麼司儀的規矩,還沒有等袁皇上就座,他自己搶先拜了下去,而旁人也因無人指揮,參拜時亂七八糟,有鞠躬的,有下拜的,也有喊“皇帝萬歲”的,參差不齊,反弄得袁皇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躊躇半天,只是左手扶著御座龍椅,右手還手掌向上,頻頻向鞠躬叩拜者點頭示意。
朝賀儀式結束後,袁皇上便讓大家散去,各自回去上班,就連筵席都沒有請大家吃一頓。等大家走出居仁堂後,這才回過神來:這朝賀儀式也未免太簡陋、太節約了吧!就跟平常一樣,好像是關門做皇帝,偷偷摸摸、見不得人似的……這算怎麼回事嗎?
可不就是這樣,等到蔡鍔、唐繼堯等人在雲南舉起“護國”大旗,袁世凱只好將登基日期後推,說要等平定了叛亂再行登基,不料這一推就遙遙無期,而護國戰爭也非一時半會能結束的,結果袁世凱至死都沒有正式登基,充其量也就是個“關門皇帝”。
連登基都鬧成這樣,平叛更是不要指望有什麼頭緒了。袁世凱嘆了口氣,這一次的事情真的能跟二次革命那樣順利擺平嗎?
可惜,老袁這一次的對手不是孫中山。。。
提示:您有13條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