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上帝的寵兒
極品警察 惹婚成愛1總裁上司,請留步 美女貼身保鏢 豪門貴妻典範 穿回古代好養老 俏冤家 包子在手,老婆不愁 永樂奇案 亂世槍 北橋遺夢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上帝的寵兒
微星集團的下半年又進入新一輪基礎建設的熱潮之中。
深圳微星集團內的2號晶圓廠還未完工,3號晶圓廠又開工了,香江電器也著手新增空調生產線。 前者利用銀行的長期優惠貸款,後者利用自身的積累。 而微星公司與中科院合資的微科公司,也走入了正軌,為國內各國營各積體電路廠提供先進裝置和技術支援,特別是微光刻技術,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積體電路製造的水平,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當然那些外國合資廠不在此列。
李思明上次在香港推銷的半導體材料專案,出乎他的意料,那位李超人跟曾三叔經過認真地考察之後,對這個專案十分感興趣。 資本總是對尋找有利可圖的機會感興趣,三方謀劃尋找著合適的地點建一個矽材料廠,這時候那位跟李思明有過接觸的峨嵋半導體材料廠,主動要求合資,並且得到該廠所屬的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的支援。
資本都是識貨的,掌握了核心技術就是掌握了主動性,微星公司以技術入股,當仁不讓地佔40%的股份,峨嵋廠以廠房、裝置和人員入股,加上國家的政策性支援包括優惠的電價,佔了20%的股份,剩下的由長江實業和曾氏企業各出10億港幣,分別獲得20%的股份。 於是,一個千噸級的矽材料廠在四川投資建設了。 一旦建成,將打破國外的壟斷。 所以在專案審批上,幾乎毫不費力,一路開綠燈。
事實上微星科技集團在1991年接連地重大突破,讓政府部門信心大振。 微星科技也履行自己的責任,同時也是李思明本人的承諾,積極參與到“九O八工程”,擔負著國內IC產業技術總供應商的角色。 這不僅讓國內IC產業技術水平加快提升,也節約了國家的投資。 微星公司正越來越擔負起領導國產IC產業的責任。 國家事實上也停止了批准新合資IC企業的設立,依靠著微星公司地適當收費的幫助,發展國產IC產業,那些外國跨國公司是沒這麼好心地。 也正因為如此,微星公司受到了尊敬和愛護,這直接體現在微星公司獲得了大量的國家低息貸款上。
微星公司1號晶圓廠製造的386型CPU源源不斷地出廠,裝配著國產電腦。 而顧客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得到,AnyCall牌BP機逐漸取得了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寶座,高額的利潤率也為公司掙取了大筆的再發展資金。
而更重要地是,微星公司在1991年的重大突破,促使國家出臺一系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法規和優惠措施,讓1989年以來一度放慢的民營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類的企業,得到史無前例的政策性鼓勵,政府也希望能出現第二個微星公司。 整個國家都對高新技術爆發出極大的熱情。 並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微星公司地發展模式。
所謂發展模式,也就是成功經驗,總會有所謂的專家學者對這個感興趣。 如果真的要總結微星公司的經驗,那無非是要有鉅額的投資。 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力量,還要有一個相對科學地管理制度。 答案很簡單,似乎也可以複製,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作為領頭人李思明的作用和個人魅力,單就是他的忍耐和執著、專注就值得更多的人思考。 李思明的創業,可以追溯到1981年的秋天,十年的心血才換來今天的成功,如果捨不得自己的金錢,害怕風險,或者急功近利。 那麼他就沒有今天的成功。
說到獲取新技術。 中國人有三種基本地方法:第一,先購買。 然後模仿,學者籠統地叫做“跟隨戰略”。 從某種程度上說,“跟隨戰略”所發揮地作用,是中國崛起的最大傳奇。 而官方有個通行說法,叫“引進先進技術”和“國產化”。 第二,偷竊,然後假冒。 這也是一部分人所使用地手段。 它集中於計算機軟體、圖書、音像製品以及世界著名品牌,並且在90年代後期一度達到頂點,乃至侵入90%以上的計算機軟體和80%的音像製品。 它給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短期利益以及長遠的損害。 此外還有第三種方法,那就是創造。
李思明的成功,喚起了更多創業家的創業熱情,更多的人拋棄了以往那種“短、平、快”的專案,投身於自主創新的科技事業之中。 這正是中國最需要的。 李思明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國內外的報紙上,儘管他很少接受過媒體的採訪,有更多的人對他的過去進行考證。 關於他過去的點點滴滴都陸續地被公開。
在1991年的年底,微星半導體又成功推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486型微處理器,集成了120萬個電晶體,再一次奠定了微星半導體在國內的市場地位。 而英特爾公司因為和微星半導體之間還在打著口水仗,產品被拒之於國門之外。 但是這一產品的出現,很快地被另一個爆炸性訊息給淹沒了,一個來自美國的新聞報道給李思明增添了無窮傳奇色彩,讓全世界的報紙、電視和電臺幾乎在同一時間談論著一個叫李思明的中國人:
“也許是上帝讓他在21歲就成了大學教授,他不是天才,那麼就是北京大學校長瘋了,事實證明李思明是個天才。 在官僚主義盛行的中國,在重視資歷的中國最重要的學術機構,他這位連中學畢業證書都沒有,沒有正規完成中學教育,也沒有認真上過一天大學課堂的人,更沒有經過重重審批,就堂而皇之的成了大學教授,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
然而這位上帝地寵兒。 卻很快單方面放棄了這一身份,來到了好萊塢,當起了電影導演。 李思明曾在記者攝影機前,對著億萬美國人,大言不慚地要統治奧斯卡,結果他做到了,他甚至還讓前總統里根為他授勳。 以至於。 好萊塢的權力人物在教訓不知天高地厚的新人時,總是會說:‘你以為你是中國人?’
正當他在好萊塢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 他又宣佈不幹了,這讓無數的人為之惋惜,當然還有相當的人慶幸——因為一個強大地競爭對手終於滾回老家了。
但是在六年之後,李思明又一次讓我們驚訝,這一次他不是以電影導演的身份,而是還原到了他本來地身份——半導體或者微電子專家。 並且,他的行為讓英特爾公司和摩托羅拉這樣的公司感到無比緊張。 還包括日本的家電公司。
當人們在為李思明的成功驚訝的時候,當人們再一次對他的電影津津樂道地時候,有一個細節問題大家都忽略了,那就是從目前我們能找到的他的個人經歷之時,從1979年1月至1981年10月,這長達34個月裡他在哪裡,在幹些什麼?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個內部人士透露給筆者的一個訊息,讓筆者大吃了一驚。 在這34個月裡。 李思明的身份卻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官,而且是中國最神祕的特種部隊——狼牙特種部隊軍官,並且參與了入侵越南地戰鬥。 翻開當年的報紙,我們會找到相關的資訊,對這一支部隊的描述很多,但是都語焉不詳。 我們很難得到太詳細的描述。 據美軍研究這場戰爭的軍事分析員說,這支部隊在戰爭中表現極為出色,有許多關鍵性地表現,稱得上是世界最優秀的特種部隊之一,同時也是美軍重點研究的物件。
李思明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從來就沒有談到這一身份。 這個訊息十分可靠,據稱是一位叛逃的中國高階情報官員最近透露的,但我們還不知道細節情況,更不知道李思明在這支軍隊中擔當什麼角色。
很不可思議是吧?但是聯想到他曾在美國。 徒手將一位黑人持槍劫匪玩弄於股掌之間。 就不難理解了。 很巧的是,那一幕情景被好萊塢唯一一位讓李思明有好感的記者拍下了。 現在有人還將這段新聞短片翻出來重播呢!如果屬實,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李思明放棄舒服的大學教授的職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 是忠誠,是天**冒險,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這篇篇幅不大,但卻稱得上是爆炸性地報道,首先在美國出現,然後是香港,國內媒體出奇地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地沉默,但是各種小道訊息滿天飛,一慣低調的李思明又一次吸引了國人地注意力。
而李思明的工作和生活也嚴重受到了影響,媒體蜂擁而來。 曾智等人得知這一訊息,都恍然大悟,因為這可以解釋李思明為什麼資助老兵基金會,也可以解釋那位越南裔香港女人為什麼對李思明如此尊敬,他們只是很氣憤李思明一直瞞天過海,對此諱莫如深。 也許要不是李思明命大,他們就永遠失去了一位最好的兄弟,曾智等人感到無比地慶幸。
楊月對他很同情,因為李思明的父母也知道了,心疼地痛罵李思明膽大妄為,這麼重要的事情,卻瞞了十多年,順帶著連媳婦楊月也被批了一通。 李思明儘管早就有思想準備,但還是措手不及,乖乖地接受父母一把鼻泣一把淚地批判,就連兒子也認為李思明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李思明是家裡的獨苗,他的這種行為很顯然讓父母后怕不已,也許稍有不慎,十幾年前就天人相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再一次上演。 當父母第一次看到李思明身上還殘留的可怕的傷疤,抱著李思明痛哭不已,李思明和楊月好不容易才安慰好。
李思明一直對父母很愧疚,但是他卻從未後悔過,他認為自己很榮幸成為軍隊中的一員,並解救了很多的同樣有父母有家庭的軍人。
國內的報道似乎保持著沉默,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山東沂蒙山區幾年前修築的一條山區公路,現在成了旅遊者必經的一條公路,旅遊事業發展的很不錯,並隱晦地點明那是一個叫老兵基金會的民間組織贊助的。 也有少量的地方小報報道,某位烈士的家屬曾經在某某地方見過李思明,李思明軍隊生涯的事蹟才一點一點地被公開。 但是關於李思明的軍隊生涯,也只是這些非正式的訊息,李思明拒絕回答境外媒體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也不否認他曾經在南疆上過戰場。
但是李思明卻從此成了一個傳奇性的人物,國人大多數人也是從此對神祕的狼牙特種部隊充滿著好奇,尤其是各種添油加醋的傳聞,讓李思明的個人經歷更加富有傳奇性的色彩。 至少當有人在談論富豪們的愛國心到底有多強的時候,沒有人會戴上有色眼鏡對李思明的財富大放厥詞,也沒有人對李思明藉著假外資創業有太多的批評,似乎李思明越是成功,就越證明某種象徵意義。 李思明成了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偶像級的人物。
據說好萊塢人準備將李思明的事蹟拍成電影,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噱頭,絕對吸引人的眼球。 而國內的劇作家們也準備寫相關的劇本,只是李思明對這些漠然置之。 當然更多的人想透過李思明瞭解那支神祕部隊的實情。
“人們在談到戰爭,多半談論最多的是英雄事蹟,但經歷過的人卻更多地想起流血和犧牲,對於我來說,活著才是最好的獎賞。 活著就要做更偉大的事情,讓此生不再虛度。 ”李思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