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將關懷進行到底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將關懷進行到底


十六少年兄之山貓 醫武宗師 舊愛難違:黎先生,好久不見 琉娘 重生之盾御蒼穹 超級位面大亨 千棺棧道 美男相公排排坐 鄰家竹馬戀青梅 史上第一祖師爺[校對版]

第四卷 縱橫四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將關懷進行到底

1986年9月,日本與美國的談判代表,很顯然沒有聽到大洋彼岸的一位名叫李思明的中國人,發下的惡毒的“詛咒”,仍然我行我素地簽訂了半導體貿易協定,結束了反傾銷紛爭,使日本正式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生產地,佔據全球一半以上份額,其產品覆蓋 MCU,ASIC以及分立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這些主要是側重於某個特定應用目的的積體電路設計、製造,所以說日本的一些消費性電子產品發達,比如電錶、電話錄音機、傳真機、電動玩具,後來的行動電話、鐳射印表機、數碼相機、攝錄機等發達。

但是這一年一個可敬的美國公司進入李思明的視線,它就是AMD。 1986年前,AMD一直保持線性增長,直到日本半導體廠商強力“入侵”,迫於競爭壓力,AMD將重心轉向與IBM PC相容的微處理器。 在所有的高科技故事中,AMD的故事是最可怕,也是最英勇的,它年復一年,代復一代,頑強地挑戰這個星球上最成功、最具競爭力的公司之一,英特爾公司。

AMD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傑裡※#8226;桑德斯,無疑是個勇敢者,並且百折不撓,當英特爾1985年就研發出386的微處理器,他在1991年才開始生產386系列的CPU。 不過這位CEO恐怕想不到,在遙遠的中國也有一位唐※#8226;吉訶德。 將和他一道發起對英特爾地衝鋒,只不過這位中國小朋友的基礎太差。

其實國內對微處理器早就有研究,1979年 3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計算機工業總局,此後中國研製成功仿8080的4片微處理器和多片的6800微處理器,隨後研製出單片的仿8080與6800微處理器,並以此為基礎。 研製出相應型號的微機DJS-050系列及060系列,但由於製造技術落後。 微處理器用31塊積體電路拼裝而成,一直沒能大批生產。 而李思明將來的優勢就在於製造技術,可以製造滿足需要地大規模積體電路。 而就在微星科技公司所在地不遠的深圳八卦嶺,出現了數家PC公司,這些代表未來中國PC工業地知名企業,從一開始就進入了李思明的視線,他一直不動聲色地關注著。

10月。 對於李思明或者微星科技來說,是一個大喜的日子。 當然,他不是另娶新歡。

在這個月第一天,我們偉大祖國生日的這一天,葉向東和陳劍帶領著150人的中國留學生隊伍回到中國,這是個很有象徵意義的時間,但卻不是某人刻意而為的,純屬巧合。 這150人隊伍。 當時並沒有引起旁人地關注,只是老葉擅自主張,全體包機經檀香山取道香港回國,讓李思明後來驚呼不已,萬一要是發生點意外,那就讓李思明想跳海的心都有了。

這一個註定會載入微星科技發展歷史史冊的事件。 只有中國駐美大使館的那位十分關注李思明的大使先生,從頭到尾關注著這一集體**件,並用最快速度,以十分激動的語氣向國內發回了報告。

事實上當時中國派出的留學生相當一部分人留在了國外,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所以有人說,中國的高等教育在為外國研究機構和跨國公司服務,是很有道理地。 這一情況直到90年代中期才有改觀,他們擁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海歸(海龜)。 海外留學歸來的博士會念經,而到了21世紀,不管你願不願意或者喜歡不喜歡。 海歸的頭銜往往帶有貶義的意思。 因為許多人衝著高薪,去外國隨便找了個大學鍍金:那些根本沒有什麼含金量的大學。 被國人“親暱”地稱為“野雞大學”,就像方鴻漸一樣。

但是老葉等150人,大多具有美國最具實力地前50所大學的博士頭銜,除了老葉等少數是李思明在北京就開始資助的,大多數人是李思明闖蕩好萊塢,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並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誠意發展而來的。 李思明可以為此而感到自豪,因為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曾智也可以因此收回對此前自己親手“捐獻”的大筆美元的強烈思念之情。

為此,他們耐心地等待了五年的時間,並且還將等待下去;

為此,他們不吝任何金錢,不怕輾轉於各種交通工具,穿梭於全美各高校之間;

為此,他們用自己最真令人感動地誠意和充滿人懷關懷地行動,去打動人,感動人和吸引人。

為此,他們準備了一個可以讓他們安心科研安心工作安心開創自己事業的舞臺,並提供一個讓他們不再為工作以外地事情而煩惱的工作環境。

當這150名具有美國博士頭銜或碩士頭銜的歸國留學生,抵達微星大廈的時候,在公司內部引起了轟動,人人都對未來充滿著信心和期望。

將關懷進行到底!新丁報道,曾智和李思明等人動員人力資源部所有人手,加上各部經理和現有的科研人員,為這些遠道而來的歸國留學生安排了一次隆重的歡迎儀式,曾智和李思明等人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講話,噓寒問暖,並且讓蘇成功這樣的歸國人員“現身說法”,談談在微星科技的“幸福生活”。 當然少不了參觀公司建設中的偉大成就,讓這些歸國人員看到這裡有一個非常不錯的發展平臺。

“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因為我和各位以前見面。 都是在大洋彼岸,那裡繁華舒適,但卻不是我們的祖國。 今天,在這個金秋十月地日子裡,我們相聚在這裡——微星科技大廈,這裡凝聚著你的夢想,我的夢想。 我們所有人的夢想。

這裡將是科技工作者的樂園,一個讓夢想成真的地方。 一個讓科技插上翅膀的地方,一個不管是來自何方年輕幾何性別如何,都可以自由發揮自己聰明才智地地方。

那麼這裡哪些人不歡迎呢?除了有惰性,不思進取的人。 如果有這樣地人,哪天厭倦了,可以提前跟我說,我可以發一大筆錢給他。 然後很客氣地讓他離開,我們這裡不歡迎這樣的人。

曾經在美國洛杉磯的街頭,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個美國人,他問我是不是日本人,我當然說不是,他又問我是不是南朝鮮人,我搖頭,他又問我是不是新加坡人。 我還是搖頭,然後又說了七八個,我忍無可忍,大聲地告訴他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大家都在美國生活了好幾年,對比一下國內,我們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尤其是科技方面。 而今天我們走到一起來,我相信,有了各位的加盟,實現我們夢想地那一天就是痴心妄想。

那些大道理,我不想再重複一遍,因為許多人都講過。 今天大家都能聚在這裡,說明大家都和我有共同的夢想,那就是要使中國的半導體科技迎頭趕上發達國家,甚至超越。 不要諱言差距,正是如此。 我們才要知難而上。 也不要諱言物質利益。 只要能夠,我們願意提供最優厚的待遇。 我們還提供最舒適的後勤服務。 最先進的研究設施,一個獎勵先進鼓勵創新的平臺和優秀的研究環境。

總之,除了老婆不能提供之外,其它地,微星科技都可以提供。 ”李思明站在臺上發表著演說。

聽者大笑。 曾智在一邊搜尋枯腸地想,李思明什麼時候遇到這麼個美國人?而渡邊三郎卻很鬱悶:我是日本人但不是我的錯。 他們哪裡知道李思明剛到美國時,是曾遇到一個問他是不是日本人的美國人,可並沒有什麼南朝鮮人新加坡人爪哇人,成名之後更不會發生,只不過他毫不猶豫地對事實做了巧妙地加工,展開“悲情攻勢”,這個效果果然不錯。 李思明所說的倒不是完全虛構,很顯然他的話得到了這當中許多人的共鳴,這些從小在中國出生、長大並受過教育地國人,在美國留學期間也許親身遇到過類似的尷尬,也許也見過類似的憤憤不平事。

讓祖國強大起來,並讓中國人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是每一個有良心有責任心中國人心中的美好願望。

李思明撒了個小謊,取得了令他十分滿意的效果——他神色十分自然,根本就不會臉紅一下,作為一個曾經的金牌導演,對演技也是觸類旁通的。 可是這事一經好事者傳播,最後演變成了“真人真事”,比如李思明美國曾受辱,於是憤然回國創業之類的不同版本。 跟吉鴻昌有得一比。

然後,每人會得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傢俱和必要地電器,當然少不了有一臺香江牌大彩電,一應俱全。 李思明還特意給了這些人一週地假期,好讓他們回老家跟親人團聚,該接來的接來,該安排工作安排工作,每人會得到額外地一筆不菲的安家費。 要不是李思明等人早就計劃好的,而且手中有錢,這些只能是空中樓閣水中撈月,李思明可不會天真地以為人人都願意艱苦樸素甘於清貧,至少他本人就不會。

總之,是仁至義盡,細緻周到,李思明不會為此吝嗇,到嘴的肉可不能這麼白白丟了。 但是光有物質基礎和口頭鼓動是不夠的。

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有個“雷尼爾效應”,說的是在美國西雅圖有個華盛頓大學,校方曾經選擇了一處地點,準備在那裡修建一座體育館。 訊息一傳出,立即引起了教授們的強烈反對。 教授們之所以抵制校方的計劃,是因為這個擬建的體育館選定的位置在校園內的華盛頓湖畔,一旦場館建成,就會擋住了從教職工餐廳可以欣賞到的窗外美麗的湖光山色。 原來,與美國的平均工資水平相比,華盛頓大學教授們的工資要低20%左右。 很多教授之所以接受華盛頓大學較低的工資,完全是出於留戀西雅圖的湖光山色:西雅圖位於太平洋沿岸,華盛頓湖等大大小小的水域星羅棋佈,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美洲最高的雪山之一——雷尼爾山峰,開車出去還可以到一息尚存的火山——海倫火山。

所以物質利益並不是一個組織留住人才的唯一因素,單純的工資、住房和福利並不能保證一個組織成員對組織的忠誠,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人都往高處走。 在很多情況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親和的文化氛圍是關鍵。 李思明不知道什麼是“雷尼爾效應”,但前世在國營單位服務了“一輩子”的他,知道光是依靠這些在人力成本上的鉅額投資還不夠,更要在“軟體”上下功夫,正如他跟人力資源部經理崔必成所說的那樣,他才剛剛上路。 事業、環境、人際關係和所謂的企業文化,才是他和徐大帥等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這是他、徐大帥和崔必成還在醞釀討論之中的人才戰略和科技戰略時必須考慮的。

老葉和陳劍兩人很激動,尤其是看到這裡提供的優厚條件之時,心裡的大石頭放下了,當初有許多人都是他們這兩位“學生領袖”主動聯絡來的。

“李老師,這裡的條件比我想像得要好。 ”老葉讚歎道,“這裡花費不菲吧?”

“那當然,為了你們,我們可是下血本了!”李思明道,“知道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

“你看,我們這麼賣力,你就不能有什麼表示表示?”陳劍笑著道,他在邀功請賞。

“我還沒跟你們算帳呢,這麼多人乘坐同一架飛機回來,這風險也太大了吧?”李思明笑罵道,“將功補功,扯平了!”

……

“李先生,你準備分配給我多少人?”蘇成功卻攔住了興高采烈的李思明,補充了一句,“少了可不行!”

“放心,我當然會分配一部分人手給你,但你可別挑三撿四噢!”李思明樂呵呵地說道,“IC可不僅僅是設計。 ”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你以前所說的真是那麼一回事,你的野心不小哦!”蘇成功道。

“這才剛開始呢!”李思明伸出手凌空虛抓了一把,“天下英才盡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