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新穎的訓練方法㈡
亦歌亦舞 最強鑄造師 穿越之天才召喚師 青玄道主 玄古之輪 南鴻世子的鮮妻 排骨湯的愛情之旅 柱國大將軍 縈夢秦陵 抗日之超級兵王
第四章 最新穎的訓練方法㈡
“李思明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天才人物都是這樣的,至少他給我的是這樣的感覺。 他天生就有對新軍事思想有著最敏銳地的洞察力,比如我們在對越作戰中,他將特種部隊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許多特種作戰的戰例寫在全軍的教科書上,多次給予我軍最有力的支援……”
——摘自原陸軍第13軍軍長對越作戰回憶錄
昨天的拓展訓練還有兩個專案沒有來得及做,就被閻軍長拉著談這個“李思明訓練法”。 李思明好不容易才勸阻成功,要是真來個什麼“李思明訓練法”,李思明後半輩子就沒臉見人了。 咱雖然喜歡剽竊,但咱剽竊的水平起碼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才行。
不過唯一的後果是,李思明被迫要給13軍的軍官上一次拓展訓練課。 所以今天一大早,李思明就被警衛團團長死拉硬拖地給帶走了。 昨天警衛團何團長可是跟著狼牙部隊一整天了,開頭只是好奇,以為狼牙部隊的人在胡鬧,但隨著遊戲的開展,他發現了這種所謂的“體驗式教學”對士氣和團隊建設有著良好地的效果,完全比平時談心說教要有效得多。
李思明倒是覺得和這些來自13軍的部分中下級軍官認識認識,也是機會難得,反正以後很可能會共同作戰。
13軍自78年12月8日受領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任務後,部隊立即進入全面準備工作狀態。 一週之內即搭起了擴編架子。 十天內調整了骨幹,配齊了領導班子。 三十八師、三十九師由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 79年1月5日,13軍齊裝滿員按時到達集結地域雲南河口(輸送距離一千四百一十四公里至一千八百九十一公里,其中鐵路輸送一千零七十五公里至一千七百一十三公里、公路輸送十三公里至七百五十公里)。 並立即投入了緊張而有秩序的臨戰訓練。
其實這個“拓展訓練”並不是對直接提高部隊地戰鬥力有什麼根本的影響,但是它會給參訓人員一些啟示:這就是自信心與團隊意識。 13軍有三萬五千五百餘人,其中新兵一萬一千八百七十四人,剛提升調動的幹部達到了三千零四十一人。 很顯然這支部隊每個單位都處於磨合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他們相互熟悉。 而李思明的“拓展訓練”經過受訓幹部的推廣。 可以讓各個單位儘快的相互熟悉起來,培養他們地團隊作戰精神。 這一訓練方法,後來被推廣,並增加了更多的訓練專案,作為日常軍事訓練地補充,而李思明則成為引入這一訓練方法的第一人。
李思明不會放過利用這次機會,借題發揮。 和這些中下級軍官談一談未來的戰場形勢。
“熱帶山嶽叢林地,便於部隊實施穿插分割、迂迴包圍,利於隱蔽行動和達成進攻的突然性,便於部隊憑險扼守和進行伏擊和襲擊,但指揮、協同不便,運輸和補給困難。 ”
“正如我們剛才大家在12米高臺上所體驗的一樣,當我們面臨的環境變了的時候,我們必須隨著改變我們地應對方式。 比如在紅河的對面。 多是高山密林,正是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注意步坦密切協同。 你們別指望著單靠坦克部隊一往前,也別單望著靠著步兵反覆衝殺!那是自殺!”
“怎麼進行步坦協同?我想一是步坦協同方法要正確:坦克主要採取以火力支援步兵逐山攻擊,逐點奪取的步坦協同方法,在不便於坦克行動的山嶽叢林地作戰。 這種協同方法應該是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 二是要靈活應變:戰鬥中,出現步兵前進受阻,而地形又便於坦克機動的有利情況,坦克連果斷變火力支援為引導步兵衝擊,及時攻佔了敵嚴密防守的高地。 在村落戰鬥中,步坦及時調整協同,採取步坦混合隊形,因而確保了坦克的安全。 三是集中兵力、火力逐點攻擊、逐點奪取,各個擊破敵人。 這也符合毛主席地‘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 ”
“未來的戰鬥中會不會出下一些我們平時不太注意問題呢?比如主要是步、坦之間無法直接建立無線聯絡,影響了坦克及時、有效地支援步兵戰鬥。 甚至會險些誤傷我方步兵。 另外個別坦克乘員技術不熟練。 機動時發生陷車、掉溝,影響了全隊的行動。 這些問題大家都應該考慮考慮。 以便於我們將來更好地解決對手!”
“我對人民軍隊沒信心?笑話!從戰略上講,越南當局窮兵黷武,靠蘇援維持100萬軍隊,但要應付柬埔寨、寮國、中國三個方向,兵力明顯不夠。 從戰術上講敵人缺乏防禦縱深,雖據險而守,但縱深越遠越薄弱。 毛主席說,戰略上要藐視敵人,但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敵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敵人的戰術特點靈活機動地殲滅敵人!”
李思明侃侃而談,讀過戰史的他明白,這支軍隊三十年沒有打過仗了,十年文革又使這支軍隊疏於訓練,更可怕地是戰術呆板,靈活不足,各兵種協同作戰能力差。 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戰士們少流血。
李思明的話雖然對這些軍官沒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閻軍長得知後,大為讚賞。 於是李思明又被閻軍長叫了過去。
“李隊長,聽說你對我們戰法很有研究?說來聽聽!”閻軍長道。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還不太成熟。 ”李思明說道。
“這是你謙虛了。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你的大名。 在你來之前,我就聽說了!那幾本書不是你寫地?要不是你,能才來幾天就弄出一大堆動靜?”閻軍長直接把李思明的底揭穿了。
“我那也是紙上談兵罷了!”李思明可不想背上“妄談軍務”的罪名。
“那你就給我談談吧?”閻軍長笑了,“別忘了,你目前直屬於我的13軍指揮!”
“是!我說錯了您別怪我!”李思明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別廢話了!”
“是!”李思明思考了一下,將自己地地考慮說了出來,“第一。 跟據我手上的那份地圖,我戰線與敵軍隔紅河相望。 我認為我軍必須渡河。 才可與敵交戰,但是強渡必然會有較大傷亡,且不具備突然性,所以我們最好能偷渡。 目前我認為敵軍並不認為我軍會反擊,並且敵軍可能依恃紅河這一天然障礙,思想比較麻痺大意,偷渡可能會成功。 ”
“嗯。 不錯!”閻軍長點頭稱許,“根據我們地判斷,敵軍可能認為我們是機械化師,行動離不開大路,只會尋求從河口突破,攻擊老街、谷柳正面。 我軍偵察分隊多次偵察得知,敵軍白天前出河口河岸分散守點,晚上收縮回高地。 間隙較大,且河岸茅草叢生,便於我軍隱蔽。 偷渡是可行的。 ”
“當然是地,戰史上這要寫的嘛,不是才怪呢!”李思明心裡想到。
李思明接著說道:“第二,我軍偷渡之後。 應架好浮橋,前突部隊立即攻擊渡口之守軍,佔領各要地,掩護全軍渡河。 然後集中優勢火器攻擊前進,特別是集中我軍火炮的優勢,各個殲滅敵人各陣地。 集中使用炮群,設立前沿觀察所,直接觀察炮火射擊效果,及時觀察目標和呼叫火力
第三,敵人肯定會利用險要的地形。 據險頑抗。 根據以往越軍反抗美軍的經驗來看。 我們要有叢林小部隊作戰的準備,敵軍會利用他們熟悉地形的優勢。 小股部隊擾襲,以游擊戰對付我們。 所以在當前戰前步兵訓練中要注意解決夜間山林地少路和無路條件下,按地圖方位角行進,進行穿插、迂迴、包圍,將部隊帶到指定地點地方法;學會在山林地對有防禦準備之敵進攻戰鬥中正確判斷敵情,研究地形,定下決心,佈置兵力火力,以及對各種情況的處置,演練對所屬和加強兵器的密切協同和組織指揮。 這個我請求我們狼牙部隊能在叢林作戰和城鎮作戰發揮作用。 ”狼牙部隊不可能跟步兵一樣,去衝鋒陷陣,那要只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說得很好!關於你們狼牙部隊的使用,這個我可以答應你們,事實上這也是總部首長和軍區前指的要求!”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步坦協同作戰的問題。 我們現在步兵與坦克之間不能直接用無線電聯絡,兩者之間很容易脫節。 坦克沒有步兵保護在複雜的地形作戰是很危險地,而步兵沒有坦克提供重火力,僅靠血肉之躺衝鋒,也會造成重大傷亡。 我想我軍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
“這個問題,我們在軍黨委會上也提到過。 我們現在新補充的兵員太多,在這方面我們還有許多不足。 看來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閻軍長沉聲道。
“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後勤問題。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紅河對岸,高山密林難以機械化行軍,如何保證我們的彈藥、糧食、藥品補給,還有戰場救護,人員、車輛、火炮將會相當密集,如何排程是一個難題!”
“說得好,你看問題看的透徹啊。 這也難怪,不是誰都能寫出那幾本書地!”閻軍長稱讚道。
“首長過獎了!其實我真的是紙上談兵罷了,我只能動動嘴而已,要是我在您的位子上,一定會吃敗仗的!”李思明不是萬能的,就拿狼牙部隊來說,他訓練得好,並不能保證能指揮好。 李思明從來就沒有指揮過作戰部隊的經驗,想到那一個個生龍活虎的隊員,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讓他們活著回來,想到這點,他就感到十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