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第37章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
新流氓丁逸 愛上冷麵醫生 冒牌王妃私奔記 網遊之光環王 邪櫻 陰陽師學徒 冷情霸少殺手妻 星光璀璨之遵命管家大人 魅王的專屬夜寵 竹馬遲遲來
第37節 第37章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
第37節 第37章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
興亡與生死
你走了,時光還在。經年以後,輕舟已過萬重山。流光易轉,浮生盡歇,還有什麼是不能忘卻的?
我不知道李香君目送著惶惶如喪家之犬的侯公子離去時,心下會不會生出一絲慘傷?從今而後,那清俊少年再也不能在樓下揚眉淺笑,她再也不能隨他交朋會友乘興出遊。復社散了,不再有人尊稱她為“社嫂”——那些美好如風花雪月的日子都如流煙般消散了。
是他被這世事逼得倉皇逃竄,還是他本質就是個清豔之徒,不堪大任的男人?在災變面前,就面目慘淡,不再生動如昔。
她不敢深想,急急轉身閉了院門。
侯方域走後,李香君閉門謝客。縱然只是短暫的露水姻緣,在她心裡,已經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她的一片冰心早許給這個遠去的男人了。從此後,斂了聲色,封閉深藏,她的心,重樓深鎖。除他之外,誰都不可以推門而入。
千般愛,只向一人。
不過,任她如何謹言慎行,在世人眼中,她仍是人盡可夫的風塵女子。阮大鋮要討好權貴,將她強嫁給馬士英的親戚田仰做妾。李香君生命中最壯烈的一幕出現了。她不容侵犯,寧死不上花轎,一頭撞在柱子上,鮮血四濺昏死過去。眼見出了人命,田家又不肯善罷甘休,和事佬楊龍友只好勸說鴇母李貞麗代嫁,自己代為照顧香君。
美人血,桃花淚。李香君不幸中有大幸,她血濺詩扇,有楊龍友憐她貞烈悽苦,以血和墨,以滿腹才情點染出一把桃花扇。
“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御富平車。青溪盡是辛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這是當年定情時候方域在素扇上題的詩,興致勃勃的他以桃花美豔來比香君。昨日不遠,濃情未消。詩扇猶在手,美人血痕新。公子你流落何方?人生總是波折斑駁。
有詩道: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
如今,李香君已然香消玉殞,化作煙塵。可是,只要人們一想起桃花扇,她和侯方域的故事就歷歷在目,一個可欽可敬的美人就宛在眼前。
歷史上,有多少貞烈不下於李香君的女子,她們的事蹟無人見證欣賞,沒有才子來點綴提拔,生生就埋沒了。
前事如桃花開謝。時光可以洗薄很多東西,尤其是別離。感情會一點點微弱下去,慘淡的愛情,在歲月的凜風中還能堅持多久呢?能夠堅持下來,倚仗的,更多是黑暗裡心底血色桃花般灼灼的信念吧!開在紙上,印在心裡,所以與時光無關了。陳舊了,凋殘了,也不捨丟棄。
李香君如節婦一般謹守著。這姿態足夠美好,值得一生奉持。沒有他的日子,她必須獨自跋涉。說服自己,她的堅持是對的,她愛的男人是偉岸的,就在前方等待與她重聚。一旦識破了他是虛偽朽壞的,她也就隨之枯萎了。
南明覆亡,被沒為宮妓的李香君從宮中逃出。《桃花扇》裡說,她與侯方域相逢於棲霞山,被道士點化。兩人將最後一點花月情根割斷,拋別紅塵歸於荒茫。
嘆一聲,暗紅塵霎時雪亮,熱春光一片冰涼。
很多人不能理解這個結局。兩個深情如此歷經坎坷重逢的人,相思之苦尚未解,怎麼就因為一個不相干的道士的幾句話遽然放下一切呢?
這是囿於情愛,不瞭解一念之間頓悟的力量。家國傾亡近在眼前,巨大的幻滅感足以使兩個滿心滄桑的人泯滅對情愛的念想。
孔尚任絕非一個造作的人,刻意拆散一對愛侶來造就一段悲劇,成就一段傳奇。綜觀後事會發現,對侯李兩人而言,糾纏衍生悲涼,放下才是解脫。孔尚任是仁慈的,他不忍點破現實中侯方域忍不住又去追名逐利的事實——安排他看破紅塵,實是為漢族文人留了許多顏面。
另有比較接近歷史真相的版本,是說侯方域帶著李香君回到河南商丘老家,李香君隱瞞了妓女的身份,在侯家住下。男人比女人更不安分,侯方域靜極思動,又去參加清廷的科舉考試,不料僅中副榜。
昔年名滿天下的才子,如今屈膝去參加異族的科舉,是對名利的屈服。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對自身信念的背棄。侯方域一念之差,落得譭譽遍地。不知有多少人在他背後口誅筆伐,竊竊私語。
他還是沒能守住名節。不知李香君作何感想?怕只能一聲嘆息。人要走的路都是冥冥中定好的,她把得住他一次,攔不住他下一次。他是名利場中人,視火坑為天堂。她怎能奢望他耐住寂寞,不跳回火坑。
就在侯方域心懷忐忑上京赴試之時,李香君的妓女身份暴露,被公公趕出侯家,鬱鬱而終。任她如何潔身自好,終是拗不過出身。她最渴求的承認,命運偏不給她。兜一個大圈兒,還是一樣的結局。
兩個人鬧鬨一場,一個人地老天荒。
侯方域灰頭土臉地回鄉,發現自己飽受指摘。他開始瞭解阮大鋮昔年的痛苦了。說人是輕快的,被人說是生不如死的,輿論是可怕的!最意外的是,能理解他、與他相依為命的女人也逝去了。他年輕的時候,雖然也受時局牽引,坎坷了幾番,何曾吃過這樣的大虧。侯方域的痛悔之心溢於言表,將自己的書齋改名叫壯悔堂,閉門謝客,專心著書。
一死一傷的結局,好得過孔尚任戲中的安排嗎?
他的人生從此灰敗了,落下洗刷不掉的恥辱。如果早知這個輕率的舉動會給自己找來罵名,連累李香君鬱鬱而終,我料定侯方域不會去應試。她的逝去讓他追悔莫及。她是他所有青春繁盛的明證,現在她先他而去了,無人懂,斷腸心事,訴與誰知。
他也不是名利心多重。他只是不甘心自己的時代就這樣過去了,要默默無聞,再寂寂老去。曾經是那樣熱鬧、受人追捧的人。
經年以後,輕舟已過萬重山。流光易轉,浮生盡歇,還有什麼是不能忘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