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官渡之戰
平凡英雄 韓娛之大叔 曠世奇仙 網遊之名動江湖 洪荒神墓:冰封美屍 一世輕狂,醫妃狠絕色 紅旗譜 花開錦繡之富貴滿堂 重生之軍嫂 青春記事
第三十章 官渡之戰
公元兩百年,建安五年九月,袁曹兩軍相持與官渡已經兩三個月了,曹操幾次出擊袁紹,都被袁紹打回,曹操雖說兵精將勇,但是袁紹的兵力卻是曹操的四倍有餘,曹操無奈,只得退回營寨堅守。
曹軍佔據險要之地,袁紹大軍一時間也難以推進,袁紹在審配的建議下,在曹操的營寨之前構建土山、築造樓櫓,用箭俯射曹營,一時間曹軍慌亂不已,曹軍只能頂著盾牌防禦袁軍,曹操聚集眾將商議,在小將曹休的提醒下,加上曹操身邊有一個精通墨家機關的,兩人一合計,創作出了一種拋石車,取名“霹靂車”,雖然沒有方謙製造的石炮威力巨大,但是也不容小視,至少在對付袁紹的土山的時候還是很有用的,這是曹操第一次感激自己遠在西北的那個對手,也將高幹與方謙這兩個名字印在了心裡。
曹操的霹靂車將袁紹軍打得四散而逃、死傷眾多,土山計策失敗之後,審配又獻一計,用鐵鍬挖暗道,想借此攻入曹營內,卻被曹軍得知,曹操繞營掘塹,又破了審配的計謀,曹操大軍自七月起一直到九月中旬,軍士漸感疲憊、糧草缺乏,又泛起了退守許昌的年頭,於是將官渡的情形寫清之後送往許昌的荀彧,荀彧回信說道:袁紹舉大軍聚於官渡,欲與明公逐鹿中原,主公以若擊強,本就維艱,主公當靜待袁紹軍變,趁勢擊之,袁紹兵糧雖眾卻不能用,但是以主公之英明神武,畫地自守,扼險要以制敵,猶如楚、漢之於滎陽、成皋也,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
得到荀彧的回信,曹操的心裡安心了不少,傳令士兵謹守營寨以待天時。果然,十月初,袁紹軍中謀士相爭,出現變動,當時許攸巡營之時截獲曹操發往許都求糧的書信,許攸將信第一時間呈報袁紹,並獻計分兵襲擊許昌,襲擾曹操的糧道,而此時審配也得到冀州鄴城逢紀的書信,說是許攸的家人在冀州貪汙納賄,逢紀已經將許攸的家人下獄,原本袁紹對許攸的計策還在猶豫,得到審配的書信之後,袁紹勃然大怒,差點殺了許攸,許攸走投無路之下,打算前去投靠曹操。
而袁紹軍內的舉動也很快有人報告給了高幹,此時高幹正率軍在延津駐守,固守袁紹的後方,得到細作的回報之後,高幹連忙召集陳宮、趙雲二人商議。
“諸位,細作回報,軍師許攸因家人在冀州犯罪已經投靠曹操,許攸深知我軍虛實,必定獻計曹操襲擊烏巢,烏巢乃是我軍屯糧之所,那裡可是囤積著我軍數十萬大軍所用的糧草,如果曹操得逞,我軍必敗無疑,不知各位我軍該當?”
“若如此,我軍當立即稟報袁公,調撥大軍嚴防烏巢。”趙雲連忙說道。
“舅父不會聽的,烏巢守將乃是淳于瓊,舅父對他十分信任,且烏巢有兩萬精兵,如果舅父覺得重要,就不可能只怕兩萬兵馬駐守了,他一直覺得烏巢地處後方,曹操不可能到達那裡,卻不知歷經數月的大戰,將士疲憊,守備鬆懈、懶怠,曹操要想襲擊烏巢,完全有可能的。”高幹說道。
陳宮想了想,進言道:“我料主公早已成竹在胸,還請主公名士!”
高幹愣了愣,大笑道:“公臺果然心智非凡,不是我成竹在胸,而是天佑早已經料到戰事的結局,這裡有天佑的書信,五日前收到的,你們看看吧!”
高幹從懷裡掏出一份書信,遞給陳宮觀看,陳宮看的是目瞪口呆,書信上寫道:袁公兵馬雖眾,卻不能用,手下謀士各懷心思,遲早為曹操所趁,曹操所趁之機,必然襲取烏巢,烏巢兵馬精良,袁公得知曹軍襲擊烏巢,必不會舉大軍馳援烏巢,卻會率軍攻取曹操大營,曹操大營必有準備,到時兩路皆敗,袁公大勢去矣,袁公一敗,氣血攻心,必命不久矣。袁公三子必相爭嗣位,河北之地休矣,主公仁義,為河北百姓計,需在此時收攏殘兵敗將,退守牧野,我自會率大軍於牧野接應。
陳宮看完方謙的謀劃,拍手大讚道:“天佑真是奇才啊,料敵於千里之外,如今事態發展,完全不出差錯,奇哉!奇哉!”
高幹笑了笑,沒有說什麼,只有他心裡清楚,這封信是當初在長安與方謙分手的時候,方謙交給他的,但是他也不能說出來,所以說是五日之前收到的。
“天佑雖說料敵先機,但是不在此間,如今該如何做,還得我們商量著辦啊,公臺有何計策教我?”高幹詢問道。
陳宮說道:“按細作所說,許攸已投靠曹操,曹軍襲擊烏巢將在明夜,如今快天亮了,事不宜遲,曹操必然明夜率部襲擊烏巢,到時候烏巢糧草盡失,曹軍必定大肆反撲,袁軍潰敗之勢不可避免,我軍當趁此之時也效其法,當曹軍反撲袁軍之際,襲擊曹軍的後軍糧草之地。”
“公臺之言甚善,那就由公臺與子龍率軍一萬祕密繞道進軍曹操後方,以待時機。我自領大軍收攏殘軍,明日白天飽餐酣睡,入夜之後分兵而行。”高幹下令道。
陳宮、趙雲二人領兵而去。待二人走後,一名親衛進入帳內,拜首道:“主公,甘寧將軍已經率軍祕密到達延津北岸,請主公示下。”
高幹從懷裡掏出一塊印信和一個錦囊,交予親衛說道:“你將這兩個東西交給甘將軍,讓他依照錦囊裡面的計策行事,不得有誤。”
親衛接過印信,拜首離去,甘寧在半月之前接到方謙的書信,讓他祕密率軍前往延津等待高幹的命令,甘寧是方謙引薦的,所以對方謙的密令並不懷疑什麼,當下依計而行。待親衛走後,高幹又喚來一名青龍衛,對其說道:“你立刻前往牧野,告知軍師,明夜大局有變,請軍師即刻率軍前來接應,。”
大戰一觸即發,連空氣中都透著淡淡的肅殺之氣,時已初冬,空氣更加寒冷了,各路人馬都在備戰,甘寧在得到高幹的密令之後,立即率領手下一萬兵馬前往烏巢大營,當甘寧到達烏巢大營之時,已經是申時了,再有一會就要天黑了,甘寧到達營前,拿出高幹交予他的信物遞給守衛交予大營的守將淳于瓊,印信是袁紹的貼身玉佩,淳于瓊跟隨袁紹二十年,一下子就認了出來,淳于瓊連忙出賬相迎,對著甘寧問道:“將軍好生臉生,不知將軍尊稱?”
甘寧抱拳行禮道:“小將原是幷州刺史帳下甘寧,先前被徵調前往官渡任職,負責後勤糧草,蔣奇將軍駐守大營,所以派遣在下前來押運。”
“原來是甘將軍,不知甘將軍到此何干?”
“奉主公令,運送糧草二十萬石前往官渡,欲與曹軍長久而持。”甘寧答道。
淳于瓊疑惑的問道:“二十萬石?烏巢不過四十萬石糧草,一下子要運走一半?”
甘寧拿出一份錦帕,上面寫著袁紹的命令,運送二十萬石糧草前往官渡,淳于瓊察看了一下,上面蓋著袁紹的大印,不會有錯,當下也不懷疑,安排人員搬運糧草。甘寧手下的一萬士卒分為兩隊,一對負責搬運、一對負責裝車,加上烏巢守軍的幫助,二十萬石糧草不消兩個時辰便全部撞車完畢。
在士卒搬運糧草的時候,甘寧從後對車中搬下五十罈好酒,送與淳于瓊,淳于瓊看著甘寧送上的美酒,頓時眼睛一亮,連忙命人將美酒搬入帳內,待一切事情準備妥當之後,甘寧便告辭而去,但他卻不是向官渡進發,而是往延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