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官渡戰前
重生無間道之矮子 一日孽情:偷生一個寶寶 億萬豪門:總裁的替身寶貝妻 功夫皇后 將女重生:皇上別放肆 醫手遮天:邪王的廢材寵妃 殘龍譜 凰寵天下:我本為仙 逆皇 三國第一將
第二十七章 官渡戰前
話說劉備自從徐州戰事之後,隨後便跟著曹操回了許昌,在覲見天子的時候,被天子正名為皇叔,拜左將軍、豫州牧,但是劉備是何等人物,豈願在許昌城老死終身,於是一直在尋找機會逃離許昌,後來得知袁術準備逃離淮南,從徐州前往青州,而後轉道去冀州,劉備覺得這是個機會,便請命率兵攔擊袁術,得到了曹操的同意。
隨後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兩兄弟,同時還有曹操安排的朱靈、路招,統帥著五萬兵馬前往徐州攔截袁術,劉備在徐州境內截獲袁術,袁術最後吐血而亡,劉備此戰招降了袁術的大將紀靈,隨後讓朱靈、路招帶著從袁術那裡奪來的玉璽前往許昌報捷。繼而,劉備用計奪取徐州,斬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徐州陳登、陳矽逃奔許昌,曹操欲起大軍討伐劉備,卻害怕袁紹出兵襲擊其後方,一時間猶豫不決。
陳登父子來到許昌十幾日,卻不見曹操有何舉動,陳登知道曹操的心思,於是上門諫言道:“袁紹無用之人,何必躊躇不定,袁紹兵雖多卻不整,手下謀士各懷心思,是不相容,內患已漸生,且袁紹碌碌之輩,好斷而無謀,幹大事而惜身,縱有百萬之士,何足道哉。”
陳登的一番話徹底的安定了曹操的心,而後郭嘉、荀彧、程昱等人都向曹操勸諫,曹操這才下令起兵攻擊劉備。曹操令手下大將劉岱為前軍,王忠為後軍,引軍五萬攻打徐州劉備,曹操自領大軍十萬突擊劉備。在曹操準備出兵之時,得到國舅董承家奴慶童密報,董承聯合王子服、吉平、吳子蘭、馬騰、吳碩等人準備聯合起來,等曹操出征在外時造反,於是曹操先發制人,將眾人全部拿下,此次牽連人數多達七百餘人,曹操的血腥手段也讓許昌城內的暗流平靜下來。
劉備在得知曹操率兵前來討伐徐州的時候,便下令糜芳攜帶著出許昌時天子祕授的衣帶召前往冀州,邀請袁紹出兵,兩面夾擊曹操。袁紹正愁出師無名,得到天子親手書寫的衣帶召,袁紹喜出望外,立即釋出討賊檄,令審配、逢紀為統軍,許攸、辛評、崔浩為謀士,逢紀留守冀州,顏良、醜為先鋒大將,起步軍二十萬、馬軍十五萬,共精兵三十五萬,兵進黎陽。
曹操收到袁紹的檄之後,連忙令樂進、夏侯淵領兵兩萬前往東郡迎敵,且令他們深溝高壘,分段阻敵,待自己攻破徐州之後立即前往匯合。當袁紹的討賊檄傳到各路諸侯手中的時候,張繡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下拒絕了袁紹、投降了曹操,劉表雖表面附和、卻按兵不動,而江東孫策正在征討境內的山越,所以也是虛以逶迤。
曹操在陳登父子的幫助下,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攻破了徐州,劉備帶著紀靈逃往冀州袁紹處,關羽投降曹操,張飛下落不明,曹操攻破徐州之後,率兵迴轉許昌,準備與袁紹決戰。
袁紹軍三十五萬,相繼進駐黎陽。而身在關中的高幹收到袁紹的進軍令之後,也迅速召集諸將商議。
“諸位,舅父令我起兵東進,他自起冀、幽、青三州軍馬三十五萬兵進黎陽,表兄袁譚也率三萬兵馬襲擾徐州,大家商議一下,我軍該怎麼辦?”待諸人到齊之後,高幹開門見山的說道,他們討論的不是出兵與否的問題了,而是該如何進兵。
方謙率先開口道:“我軍可以三路並進,一路出武關,攻擊南陽、宛郡;一路從關中出兵弘農;一路從水路襲擾黃河南線以河內為根本,三路並進,至少可以牽制曹操近十萬人馬。”
法正聽完方謙的計劃,也附議道:“天佑所言正是,南陽之地平坦開闊,利於騎兵襲擊,可由遠將軍統帥一萬騎兵,也可以訓練一下他的風龍鐵騎;主公率一萬水軍、兩萬步兵進擊,以野王為據點,襲擾黃河南岸;天佑率四萬兵馬攻擊汜水關、滎陽等地。”
陳宮說道:“孝直所言甚善,曹操南陽一線只有兩萬兵馬,滎陽一線也只有三萬兵馬,千里黃河沿線,曹操無水軍,我軍可以任意馳騁。同時主公還可以摟草打兔子,將隴西、天水一線的無主之地納入勢力範圍之內,以待將來收復西涼做準備。”
高幹覺得計策不錯,詢問道:“依先生之見,何人可當此任?”
陳宮想笑了笑,回答道:“非法孝直莫屬,孝直乃是關隴名士,由孝直擔任主帥,事半功倍。”
眾人也笑了起來,隨即高幹宣佈命令:“傳令下去,武關一線由遠任主帥,沮鵠為監軍,率一萬騎兵襲擾南陽等地;天佑率兵四萬東出函谷,黃忠、龐德、姜敘為將協助天佑;我自率一萬水軍、兩萬步軍進駐河內,甘寧為先鋒,子龍為大將,陳宮為軍師;另外任命孝直為懷集將軍、武都太守,率軍一萬,尹奉為參軍、姜炯為先鋒,收復隴西各縣;子翼與高順留守關中。”
各人領命整兵而去。隨著一系列命令的發出,整個北方大地戰火紛飛,再次陷入你爭我奪之中。就在曹操率軍與袁紹相抗與黎陽之際,高幹這邊也開始出兵了。
公元二百年,建安五年三月,袁紹遣大將顏良作先鋒進攻白馬,先鋒顏良率兵五萬攻擊白馬,防守東郡的夏侯淵、樂進兵力不足,連忙向曹操求援,曹操於是親率八萬軍馬分三路馳援東郡,顏良與曹操交戰數日,斬殺曹操手下大將數人,連先前投靠曹操的呂布降將宋憲、魏續都被斬殺,後曹操聽從程昱的建議,用降將關羽出戰顏良,顏良不敵,被關羽斬落馬下,袁紹又遣大將醜進攻,又被關羽斬殺,袁紹氣急敗壞,親提大軍與曹操交戰,曹操兵力不濟,被袁紹逼在官渡,官渡乃是許昌咽喉要塞,如果官渡一失,許昌再無險可守,曹操於是據險而守,與袁紹相持與官渡。
袁紹與曹操相戰與黎陽之時,高幹也抵達河內野王,但是因為水軍籌建的時間較短,還無法參加大戰,卻高幹水軍的船隻過小,也只能起到運輸、襲擾的作用。方謙也在此時進抵汜水關西面的鞏縣,鞏縣相聚汜水關不過五十里,方謙欲以鞏縣為跳板,攻打汜水關,汜水關守將現在是李典和曹休,有一萬人馬還有張範協助,攻打不容易,方謙已經做好長期準備。最順利的就是法正這一路軍馬,所過之處大都投降,這些城池大都是被董卓死後的殘軍佔據著,也就幾百人馬,最多的也就千把人,根本無法與一萬大軍相抗,有些冥頑不靈的,也在法正的強攻之下迅速佔領,出兵三個月的時間就收復隴西、天水一線。而從武關出擊的張遼襲擊南陽、宛郡諸縣,讓駐守南陽的滿寵、曹仁頭疼不已,可是張遼率領的是騎兵,曹操在南陽一線雖有三四萬兵馬,但是騎兵不過五千,根本無法與張遼糾纏。
官渡一線曹操八萬大軍對抗袁紹三十萬大軍,曹操已經很是煩惱,收到各地的戰報,曹操的頭更疼了,這些年曹操連番征戰,糧草不足,根本無法與袁紹長期相持,袁紹的優勢在於兵多將廣、糧草充足,曹操的優勢在於將士上下一心,鬥志不衰,曹操無奈之下,只好寫信回許昌,看看許昌的荀彧有什麼建議,荀彧的回信讓曹操繼續堅持,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告示全軍,絕不退兵,誓與袁紹決一死戰。
而身在野王的高幹收到方謙的密信,連夜率軍兩萬前往官渡馳援,留下甘寧的水軍繼續襲擾,從東面策應方謙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