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45章 燭龍

第145章 燭龍


重生之腹黑帝妃 重生小獸醫 古界仙墳 桃運無雙 重生之絕色風流 惡少吻過我的幸福 止戰之殤 混在五代當軍閥 凰尊九天 神奇寶貝之夢幻旅途

第145章 燭龍

第145章 燭龍

火龍子停止了舔舐,揚起了頭顱。

它的頭機警地左右調整著方向,狹長的舌頭不停伸縮。

“它發現我們了?!”李星野盯著火龍子尖銳的腳爪,雙膝微微彎曲,準備拼著捱上幾爪,也要過去把陶罐子搶過來。

很快,他發現自己想錯了。

火龍子的頭固定住了位置。

不是李星野所在的方向。

而是朝向它來的方向。

那處在黑暗中隱約冒著紅光的山坡。

它的四隻爪子不停地在石臺上交替抬起,一副焦躁不安的樣子。

臺下是茫茫的水面,這火性的動物,多半是怕水的。

李星野向下看去,石臺下的水已經漲到了檯面下一米左右的位置,稍微大一點的浪拍過來,就能沾溼石臺上面了。

但他心裡有數。

這高度,已經是洞內水位的極限高度了。

果然,轟隆隆的聲音漸漸遠去,水面也平靜下來,沒有了波浪。

但是,火龍子的樣子更加緊張。

它如臨大敵,突然把粗短的尾巴蜷縮在胸前,頭也埋進腹中,四肢縮在身體下面。

整個變成了一團,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只是堅硬的護甲,和尖稜的骨刺。

但其實它的腳爪卻在護甲下緊緊地抓牢地面的縫隙,如生根一般穩住身形。

簡直就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堡壘。

李星野看不到即將到來的危險,但他知道該做什麼。

他輕手輕腳地走了過去,把裝著琥珀色**的陶罐小心地取下來。

火龍子一心只有那莫可名狀的天敵,只有蜷縮自保的念頭,根本顧不上身邊的情況。

李星野把罐子遞給白銀潤。

她低頭看了下罐子裡,用力點了點頭,蓋上了蓋子,小心地收好。

倆人放下心來,把目光朝向火龍子來時的方向。

也是未知危險到來的方向。

突然,李星野一把捂住白芳菲的手電光亮。

同時,也關掉了自己的手電。

不用多言,白芳菲輕輕摁滅了手電。

沒有了光線的干擾,她清楚地發現,遠處水面上,竟然出現了一處亮光。

那亮光呈紅色,只有一點,忽明忽暗,如同漆黑夜裡有人在抽菸一樣。

李星野卻知道,在這樣的漆黑洞穴裡,能夠點著亮光活動,起碼說明對方還是很依賴視力的。

最起碼,對方的視力沒有退化。

那麼,自己這裡,打著手電的兩個人,就成了活靶子。

對方也不可能是點著火把的柳家的人。

或者說,對方不可能是人。

因為李星野看到,本來已經開始平靜退去的水面,突然泛起了一道道波紋。

那麼波動劇烈的波紋能傳到這裡而不消退,說明對方的身體要比一個人,甚至一條小船,都大得多。

洪峰過去的轟隆聲早已遠得不可聽聞了,寂靜的洞窟中,只能聽見輕輕的划水聲。

這頭手電光剛一關閉,那點忽明忽暗的紅光就停頓了一下。

彷彿對方在重新確定方位,一會兒工夫,嘩嘩的划水聲又響了起來。

而且聲音越來越大。

紅光筆直地向石臺移動著。

終於,紅光近到李星野能夠看得見對方的程度了。

他強忍住自己,沒有喊出聲來。

同時他也感覺到,身旁的白銀潤也抓緊了自己的胳膊。

那是一條蛇。

一條巨蛇。

而且他能肯定,這條蛇就是從對面山坡石壁的後面過來的。

就是火龍子來的地方。

因為他看到了那紅光是什麼。

巨蛇的身子不停迴環挪動,藉著那有限的光源,李星野大概半看半想象,拼出了這個龐然大物的全貌。

這巨蛇之長,足可以繞這石臺三圈,它的頭,就有李星野那臺五菱巨集光的車頭大。

它的身上,密密麻麻地覆蓋著大碗一般大小的青黑色的鱗片,兩隻橙黃色的眼睛,閃著冷酷的光芒。

但這一切,跟那發出紅光的東西比起來,就不算什麼了。

這巨蛇的嘴,竟然像鳥類一樣,有一個角質的喙狀凸起。

那上下兩片喙狀凸起,正銜著那個西瓜大小的紅色光源。

那是一塊燃燒得通紅的石頭。

石頭的外皮已經大多冷卻,從尚存的裂縫之中,仍射出通紅的光芒。

那蛇顯然已經可以很熟練地掌握這項複雜的照明技術,火光暗下來的時候,它會靈活地一擺頭,帶起的風就吹的紅光亮起。

即使外皮冷卻,這蛇的嘴巴也不是一般耐燙啊。

如果讓李星野自由活動的話,他會當場喊出一百個“臥槽”,然後拿起電話拍幾張照片。把照片賣給唐林,順便讓他下個月的報紙銷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這是什麼?

這可不是什麼巨蛇!

這是龍!

李星野的腦子裡,浮現著道家經典《淮南子》裡的記載。

“燭龍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龍銜燭以照太陰。”

燭龍不是一條龍,而是一種龍的稱呼。

由於習性喜歡叼著光亮之物,所以得名一個“燭”字。

雖然是青蛇的相貌,但由於體型巨大,所以名字裡帶個“龍“字。

它極其低調,從不在世人面前現身,只出沒於地底漆黑的洞窟中。古人傳說它能往返於幽冥陰界,所以也給它起了另外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燭九陰”。

李星野一下子想明白了,這處上古石臺到底是幹什麼用的了。

由於燭龍這種蛇壽命極長,又喜歡銜著光亮的東西在地底遊走,所以就有古代帝王想要捕捉它。

捉來燭龍,放在自己百年之後的地宮之中,讓它銜著光亮一直遊走。既能照明,又能震懾妄圖覬覦墓中珍寶的盜墓賊。

當時的帝王,相信“事死如事生”,從登基之日,就開始為自己百年之後的寢陵準備。

他們往往舉全國之力,穿山鑿地,下達黃泉,陵墓規模之大,佈置之豪華,實非現代人所能想象。

這處石臺,就是某位帝王為活捉燭龍而設。

遠在東海的那處石臺,難道也是這位帝王,為墓中照明而捕獵鮫人而設?

究竟是哪位帝王,有如此大的手筆?

李星野心裡驚歎著,腦子裡合計著。

可眼前,這隻燭龍已經靠近了石臺。

藉著嘴裡銜著的紅光,它冷冷地打量著光亮照及範圍內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