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故紙堆
億萬婚約:顧少,晚上見 婚戀之絕寵蠻橫妻 沒有老婆的日子 焚情面紗:致命毒妻,難溫柔 牽起你的小爪子 閨秀路 雄霸天下 你在心上,愛情那麼長 鄉村陰陽師 重案調查之奇葩聯盟
第210章 故紙堆
第210章 故紙堆(1/3)
“老應,別折騰了,現在我們兩個就是砧板上的魚肉,被鎖這裡面了,他們還不是想怎麼樣對付我們就怎麼對付。”趙酉在邊上勸慰我,“你不是從韓瑩那裡拿了充電寶麼,玩會兒手機得了。”
事到如今,我也只能無奈地摸出手機和充電寶。
充電開機後,我氣得差點罵娘,在這石窖裡面根本就沒有一點兒手機訊號,手機即便充了電也只是一個擺設而已。
我和趙酉盤著腿在面壁室的蒲團上百無聊賴得坐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外面終於傳來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
隨後門外的彈簧鎖被人擰開,一個和尚捧著一口刷著赭紅色油漆的樟木箱走了進來,在他的身後還跟著一個,一手拎著一把暖水壺,另一隻手拿著幾個一次性紙杯。
“趙施主,這個是你之前要的《妙音寺志》,覺岸師兄讓我們送來的。”為首的那個和尚拍了拍箱蓋說道,“裡面還放了一個應急燈,供你們照明,不過電量有限,最多也只能用兩個小時,你們自己省著點兒用吧。”
說罷,他也不等我們兩個回話,直接一轉身,領著另一個和尚自顧自地就出了面壁室。外面重新響起上鎖的咔噠聲。
趙酉開啟箱子,從裡面拿出了應急燈點亮,接著又起身吹滅了留在面壁室裡的油燈。
我湊到箱子前,只見箱子裡密密麻麻地堆著一摞摞簿冊,線裝、膠裝的都有,還有幾本乾脆就是現在文具店裡常見的硬麵抄。
“這箱子可是把妙音寺那麼多年的歷史都裝下了。”趙酉走過來從裡面揀了一本本子,用手拂去附在上面的灰塵。
“得了吧,別說得那麼文藝,我現在自己都是嫌疑犯,可沒興趣翻這些故紙堆。”我伸了個懶腰,乾脆往地上一趟,枕著蒲團打起了瞌睡。
“你注意點,這裡潮溼,別睡得凍感冒了。”趙酉也沒奴役我陪他翻故紙堆的打算,就這麼叮囑了我一句,然
後就自顧自地在箱子裡翻揀起來。
面壁室裡沒有空調也沒有被褥,我從睡夢中醒過來的時候只覺得自己的手肘和膝關節都已經凍得發僵,除了腦後枕著的蒲團外,身上還壓著個蒲團,估計是趙酉怕我著涼蓋我身上的。
我扯掉壓在身上的蒲團,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一邊活動關節一邊去看趙酉在做什麼。
他坐在那口樟木箱子上,腳邊上擱著一摞簿冊,妙音寺提供的那盞應急燈已經熄滅了,他正藉著昏黃的油燈光拿著鋼筆在一本口袋拍紙簿上唰唰地寫著什麼。
“老趙,你的效率該不會那麼高,已經把一箱子書全看完了?還是說我昏睡了幾天幾夜了?”我一邊問一邊抬腕看錶,想要看看日曆確定一下時間。
聽到我的聲音,趙酉才抬起頭:“呦,你醒啦?我還猶豫著要不要叫醒你,真怕你直接凍死在這裡。箱子裡的本子那麼多,一時半會兒哪裡翻得完,我只是扣了幾個關鍵的時間點挑出了幾本寺志專門翻看了一下。”
說罷趙酉就從箱子上站起來給我倒了杯水:“趕緊喝點熱水吧,別感冒了。”
他走近了我才發現他的眼睛都被油燈的煙燻得有些發紅了。
我呷了幾口熱水,從石窖的陰寒中緩了過來,接著才問他:“老趙,有什麼發現沒有?我對韓警官不報任何信心,能不能從這裡出去就指著你了啊。”
“有一些有趣的發現,”趙酉瞄了一眼拍紙簿上的字向我介紹起情況來:“我一開始想透過《妙音寺志》研究一下三寶林和三寶井的情況,看看它們究竟為什麼會變成妙音寺的禁地。寺裡的和尚之前也說過,三寶井被列為妙音寺的禁地是明代的事情,這大大縮小了我的搜尋範圍,很快就在洪武年的那一冊寺志裡找到了相關的記載。老應,你還記得渡厄這個名字麼?”
剛剛睡醒的我腦子裡混混沌沌的如同一團漿糊,只覺得
渡厄這個名字聽上去耳熟,但一時間卻怎麼都想不起究竟是從哪裡聽說的這個名字。
“渡厄就是釋遠大師向我們介紹過的那位妙音寺住持……”
聽趙酉這麼一提醒,我頓時回憶起來了:“對,就是那個拍板把香樟木佛像送給吳王張士誠、幫張士誠擺脫困境的那位住持。”
“不錯,非常巧合的是,根據《妙音寺志》洪武年卷所載的內容表明,正是在這位渡厄擔任住持的期間,妙音寺的三寶井枯了,寺裡還出了幾條人命,以至於佛門清淨地竟然傳出了妖龍的傳說,最後還是渡厄做主,把三口井封了,又把三寶林列為禁地,這才把這樁鬧得人心惶惶的事情給壓制住。”
“這麼說的話,渡厄大師確實能力出眾,要是換個平庸的住持,寺裡發生這種恐怖的事情,和尚們恐怕就要外逃了,妙音寺估計沒幾年就會徹底破敗。”我感慨道。
趙酉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根據寺志的記載,當時暴斃的三個和尚分別叫見空、見聞和見悲,年紀都不大,死亡的時候都才三十出頭。”
“想不到寺志上連當時死者的名字都有,這記載相當詳細啊。”我有些驚訝地道。
“不光是死者,新剃度出家的和尚的名字也都登記在上面,對搞歷史研究的來說這箱《妙音寺志》確實非常有價值,妙音寺在編撰寺志上花了不少心血啊。”
“上面有寫明這三個和尚的死因麼?”我忙問道,“不管哪朝哪代,寺裡面暴斃三人都算是大事,寺志上應該記得比較詳細吧?”
“早晨敲鐘用早膳的時候,這三個人沒有出現。寺裡的僧人去精舍找他們的時候才發現他們三個都已經沒了呼吸,而且口、鼻、眼角都有血跡。寺裡面當時因為協助張士誠本身就不受明朝官府待見,出了這檔子事後住持怕給自己惹來麻煩,所以壓根就沒有敢上報官府,自行將屍體焚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