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造化弄人
男後韓子高 蠱惑天師 都市極品偵探 EXO鹿晗之十年之約海誓山盟 鬼王老公求帶走 無限之惡魔輪迴小隊 平凡企圖 撿個校草帶回家 煉糖師 調教大宋
第187章 造化弄人
第187章 造化弄人(1/3)
“張士誠畢竟是帶著兵過來的,手上可握著槍桿子,就是他提的要求再強人所難,渡厄大師也只有答應啊,要不然妙音寺肯定被他的軍隊夷為平地,我們現在也就不可能在這裡聽釋遠大師講那過去的故事了。”我在一旁咕噥道。
“張士誠也不是那麼不講道理的人。他確實也有自己的苦衷。”釋遠的臉上露出笑容,“當時元朝政府尚未被各路義軍推翻,手裡掌握的部隊還有戰鬥力。起義的農民軍多了,也就有了派系,各個派系都心懷鬼胎,在和元朝軍隊周旋作戰的同時,也會互相傾軋,爭奪地盤、錢糧。當時張士誠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他的部隊被元朝大軍和另一隻農民起義軍兩面夾擊,壓力非常大。他帳下的幕僚就給張士誠出了一個主意,想辦法走朝廷的上層路線,賄賂元廷的重臣,想辦法把圍剿張士誠的部隊調到別處去剿其他的義軍。張士誠有心採納這個計策,可光送金銀有些落了俗套,體現不了心意,還得有點其他的添頭,投朝廷重臣所好。有句話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為元太祖忽必烈崇佛的緣故,即便到了元順帝這一代,朝廷當中還有不少大臣信奉佛教……”
“張士誠是打算把四大天王的佛像當做禮品給元廷的人送過去?”趙酉挑了挑眉毛問道。
“施主猜得不錯,當張士誠看到天王殿裡的這四尊佛像時就有了這個想法。這四尊佛像都是用巨大的整塊香樟木雕成,不僅雕工精湛,更重要的是在妙音寺受了那麼多年香火,四大天王一套送去不僅價值不菲,而且有故事、有說頭的,用來送禮行賄再合適不過了。渡厄聽張士誠說完,也提了一個條件,假如張士誠能夠答應他提出的條件,那妙音寺就拱手將這四尊佛像送給張士誠。”
“等張士誠定鼎天下之後把妙音寺升格成為國家級寺院麼?”我胡亂猜道。
聽了我的話小和尚淨沙噗嗤一聲笑了。覺岸忙嚴厲地
瞪了淨沙一眼,淨沙臉上的笑意才斂去。
“渡厄可不是那麼狹隘的人。”追憶起妙音寺的前輩,釋遠有些渾濁的雙目中忽然射出神往的光芒,“他提的條件是若張士誠真能登基稱帝,那就免去天下三年的稅負。張士誠欣然答應了釋遠提出的條件,後來也就真的把這四尊佛像請離了妙音寺,寺內也就剩下最後一尊韋陀像。”
“靠著那四尊佛像,張士誠順利地渡過了難關,雄踞江南,窺伺中原。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鄱陽湖一戰朱元璋大敗陳友諒,氣吞天下,張士誠已經不是朱元璋的對手,失去了問鼎的機會。因為吳王張士誠的仁政,江南百姓在朱元璋與張士誠交戰的過程中頑強抵抗,觸怒了朱元璋,以至於朱元璋登基後對江南課以重稅。若是當初張士誠沒得到這四尊佛像,說不定早已在夾攻之下兵敗身死,也就不會有後來江南被課重稅的事情了。渡厄也算是好心辦了壞事,造化弄人莫過於此。”說到這裡,釋遠大師的嘴角掠起一絲苦笑,“不過妙音寺的運氣還算不錯,朱元璋在反元之前也做過和尚,不管怎麼說和妙音寺也算是有那麼一點香火之情,所以並沒有因為妙音寺給張士誠幫助而找我們的麻煩。只是朱元璋不找我們的麻煩並不代表下面的官吏們不會給我們小鞋穿。幾次一折騰我們妙音寺就愈發衰弱了,從北宋時期享譽士林、在老百姓當中也頗有些聲望的名剎淪落成名不見經傳的小寺,我們這些歷任做主持的難辭其咎啊。”
可能是因為這些話牽扯到了釋遠大師的傷心事,他在陪著我們參觀了大雄寶殿後,就說身體不適,由小和尚淨沙攙扶著回精舍休息去了,接待我們的任務則重新交給了知客僧覺岸。
在覺岸的帶領下,我們三個把剩下的觀音殿、藥師殿和華嚴殿依次參觀了一遍,照例是進殿燒香、見佛拜佛,覺岸則會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向我們說幾個佛經典故,
順帶說幾個頗有禪理的笑話讓我們會心一笑。但姜畢竟還是老的辣,覺岸雖然把氣氛搞得比較輕鬆熱烈,但他的介紹卻始終少了一種歲月的積澱,不像釋遠淡然說往事那般讓我們動容。
待把寺內的幾個佛殿全部走遍後,覺岸又把我們帶到客堂,和我們一塊兒坐下喝茶小憩。
天南海北地聊了一會兒後,我才曉得覺岸並不是從小就在妙音寺出家的僧人,而是北京一所知名大學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正兒八經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畢業之後就在一家基金公司工作,在業界也闖出了一點名頭。只是後來機緣巧合認識了釋遠大師,被釋遠大師精深的佛法和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紳所打動,這才毅然決然地拋下前程,皈依三寶,拜在釋遠大師座下,成了妙音寺的弟子。平時除了做知客外,覺岸還兼著寺產的打理。用覺岸的話來說,就是積極地透過在二級證券市場的投資操作,實現妙音寺寺產的保值增值,讓妙音寺僧人的生活能夠寬裕一些。也正因為如此,同樣醉心於炒股的趙酉和覺岸特別有共同語言,兩個人一聊到股票,說得都是唾沫橫飛,停都停不下來。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子,我忍不住插話道:“覺岸師父,出家人不是應該視金錢如糞土的麼?您長期沾染銅臭,不怕影響自身的修行麼?”
聽我這麼一說,覺岸立刻擺正了臉色:“阿彌陀佛,施主這就不明白了。妙音寺雖然不大,可是也有僧眾近三十人,僧眾們的吃穿用度無一不要花錢。縣裡面每年雖然有一定的撥款,但實在是杯水車薪,如果沒有比丘願意讓自己的雙手沾上銅臭,那妙音寺上下都得餓肚子。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在這方面本來就有專長,乾脆就讓我來做腌臢人,讓更有慧根的師兄弟們精研佛法。”說到這裡,覺岸呷了口茶,口風又是一轉:“說到銅臭,貧僧倒是有一件銅臭味十足的事情要問問三位施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