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二十四章 依賴

第二十四章 依賴


武當傳人在都市 冬天裡的春天 嘯龍天下 至尊凰妃 師父v5:萌徒,洞房 蜀山封神 屍災 女人讓我疼:軍火大佬的情人 無法預料的青春 神奇教

第二十四章 依賴

第二十四章 依賴

“青山,又在練功,跟我到附近的山上採藥去吧!”

“不了,過幾天就要跟著師傅練習劍法了,我先調整一下內功,做做準備,再說,你自己去足夠了!”

“一個人是夠了,要是在陡峭的山岩上可怎麼辦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什麼功夫都不會,掉下去不是完了嘛!兩個人去好歹有個照應,比一個人去好多了,一起去好嗎?”

“好。要不要跟師傅說一聲。”赫連青山還是有些猶豫。

“不用,我臨來之前向師傅說明了原委,他說要是你願意,就可以帶著你一起去。”

“青山,要不要跟我到林子裡面採摘些野菜?”

“可以啊!林子裡有野菜嗎?”

“你這話說的可就外行了,這附近都是小山和森林,其中生長的野菜不計其數。俗話不是說了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森林可是一個大寶庫,裡面蘊藏的寶貝千千萬萬,野果,野味,尤其是野菜,還都是超級美味的。”

“哦,我們採些什麼野菜呢?”

“什麼都行,家裡面的菜可不多了,我們可以採多一些。我看這附近挺好的,就從這裡開始吧!你認識野菜嗎?”

赫連青山搖了搖頭道:“只認識一小部分,多數都見過,只不過沒有人告訴我它們的名字。”

“那這樣吧,野菜我來找,你找些蘑菇好了,就是從地裡面冒出來的像傘一樣的東西,那才是美味呢!”

“好。”

兩人分頭行動,半個時辰之後,他們聚在了一起。

虎犇道:“青山,看,我採了這麼多野菜,足夠吃好幾天的。哦,對了,剛才忘了告訴你一件事情,我才匆匆趕了回來。”

赫連青山迷惑道:“什麼事情?”

“先讓我看看你採摘的蘑菇再說。”

赫連青山將滿滿一竹籃的蘑菇遞到虎犇眼前,虎犇眼睛一亮,看著一色的蘑菇笑道:“我剛才忘了告訴你,白色的蘑菇是無毒的,其它彩色的蘑菇是不能吃的,含有劇毒。怕你採錯,更怕你誤食,才趕了回來。看來,我是多心了,你原來採過蘑菇吧!”

“沒有,師傅從來不讓我採野菜,說很多都有毒。”

“那你怎麼採的都是無毒的蘑菇?”

“我不喜歡亮麗的顏色,看到那些色彩鮮豔的蘑菇,很不舒服,看到那些白色的蘑菇,卻感覺親切。”

“哈哈,原來這樣,咱們走吧!”虎犇心裡道,哎,沒想到孤獨的性格對顏色也有分別,性格,倒真是讓人捉摸不定啊!

赫連青山很喜歡與虎犇在一起的感覺,虎犇,猶如兄長般照顧他。他內心的孤獨一點點消失,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不再覺得有一道山隔著。如果原來的世界是一片千里冰封的景象,那麼現在那寒冬正慢慢迎來春暖花開的季節。虎犇,玉忍道長新收的徒弟,整天帶著赫連青山沒事瞎玩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他的性格,幫他擺脫困境。

赫連青山對虎犇的依賴越來越深,做什麼事情都要跟著虎犇,自己似乎沒有什麼主見,而虎犇也很樂意帶著他。兩人如親兄弟般親熱。

“青山,虎犇,你們過來!”玉忍道長將兩位正在打鬧的徒弟叫過來道,“從今天開始,為師就要傳授你們太平劍法。此套劍法雖然精妙,卻只有在內功的催動下才能發揮至人劍合一的境界。你們兩個跟著我一塊兒練劍,但也要注意內功修為,尤其是虎犇,你沒有任何內功,只能一點點來,赫連青山自小練習內功,只需繼續練習即可。這套劍法是為師自創出來的,可以說,耗費了為師畢生的心血,劍招犀利,步伐輕盈,卻又磅礴大氣,力敵千鈞,當做是為師送給你們的禮物吧,但願你們終生受益!”

赫連青山一臉不惑:“禮物,師傅,你要走了嗎?”

玉忍無奈。

虎犇呵呵笑了笑,戳了戳赫連青山的腦門道:“你瞎想什麼呢!師傅的意思是,他要將那套劍法傳授給我們,作為師徒情分的見證。”

“哦,原來是這麼個意思,師傅,那套劍法難學嗎?”

虎犇道:“不用擔心,我腦子可聰明瞭,學什麼一學就會,然後第二天什麼都忘了,哈哈。”

“能忘掉東西,真好!”赫連青山有些羨慕。

虎犇又戳了戳他的腦門道:“好什麼呀,還要重新學!師傅教給我之後,你哪裡不會,我教你就是了,保證和師傅的招式一模一樣!”

“真的假的?”

“又不相信我了是不是?”

“沒有,師傅,很難學嗎?”

玉忍道:“劍由心生,練劍的最高境界便是人劍合一,指的是劍隨主人的心境隨意發揮,心之所指,劍之所向。人的性格喜好不同,所研習的劍法也是不同的,只有人的性格和劍法融為一體,才能練就一手好劍。為師建立的太平劍法,需要心境豁達,青春熱血之人練習才可,本來是為青山所創,希望青山步入仕途後,如虎添翼,不想送入私塾後,反而害了他,練此劍法也增加了很多難度。”

赫連青山不悅道:“師傅,我不適合練習此劍法嗎?”

“的確是這樣。”

赫連青山低頭道:“我也要學。”不學,就不能與虎犇在一起,他會再次感到孤獨的。

玉忍道:“只是說你不適合此套劍法,可沒有說你不能練習,不過,你的進步速度只怕遠遠落後於虎犇。”

虎犇道:“請師傅放心,我會好好教他的。”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