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下
後媽,對不起 神魔醫院 老師已超神 天娛女王 總裁我怕疼 戀人栽跟斗 夢迴大清 都市醫仙 重生之殺破天 宇宙幽靈
第11章 下
失手
粟麥一眼看見客廳的組合櫃上醒目地擺放著烈士的遺像,不知怎麼的,粟麥覺得這人長得很像帥歌,英俊睿智,一臉正氣。粟麥去衛生間洗了手,在遺像前默哀了片刻,之後便開始聽烈士父母的談話。盛琪母親咳嗽得厲害,盛父說:“她這是在北方凍的,盛琪他們部隊在烏魯木齊,那裡太冷。醫生說要過四月份才會好。”粟麥看了一眼盛母,心想自己也是這樣的,咳嗽起來總是很久不能痊癒。粟麥再看一眼盛琪,盛琪以和平友愛的目光永久不變地看著這個世界。粟麥眼圈一下子紅了起來。
總編對宣傳盛琪的英雄事蹟很重視,聽完彙報之後,安排管業務的副總編負責此事。
副總編姓葉,大家叫他葉總。葉總是個不苟言笑的人,他把專題部三個人召集到自己的辦公室,專門研究稿子怎麼寫,寫好了還要往省報和《中國青年報》推送。
大家圍繞他定下的提綱和基本要求進行討論。
葉總問粟麥:“顧月,這段時間你就在專題部協助工作,幫忙把這個英雄事蹟推出來。對了,你看了材料沒有?”
粟麥如實回答:“沒有。”
葉總說:“那你抓緊時間看下材料。”
向主任趕緊將手裡的檔案袋交給粟麥,材料很多,粟麥一邊聽會一邊瀏覽。向主任擬了提綱、導語,還有引題的抒情文字,然後是具體細節。葉總提出寫一個編者按,這比僅僅一個抒情引題有力度。他還要求推出系列反響文章,爭取形成一個**。
“後天是情人節,可不可以策劃一下,讓盛琪的女朋友去盛琪家給烈士獻花,表達哀思?”向主任提議。
葉總想了一下,說:“這個創意挺好的,可以這麼搞一下。”
粟麥忍不住插言:“萬一人家不配合呢?我記得盛琪母親無意中說過,他女朋友不希望媒體介入,擔心那樣妨礙她以後的生活。”
向主任氣憤地說:“這女人怎麼這樣現實啊,要不乾脆把她的態度捅出來,引發一場辯論。”
“算了,算了。用貶低一個人來抬高英雄的俗套要改過了,不能再用。”葉總說。
葉稷副總編找到新聞部主任,說,跟市長的記者這幾天感冒了,自己懷疑得了甲流,賴在醫院不肯出院,他的工作讓顧月頂替幾天試試。
新聞部主任說:“能試嗎?這可是一個釘子一個眼,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事情。”
葉副總編說:“你懷疑她的工作能力,當初幹嗎錄用她?”
新聞部主任說:“錄用她不是我一個人的意思,趙總——”
葉稷打斷他的話,說:“當初搞招聘的時候我出差不在家,並不知道她的深淺,後來透過宣傳盛琪英雄事蹟這件事,看了她寫的幾篇報道,覺得視覺和文字還不錯。這樣吧,你去請示一下趙總,問問我這樣安排合不合適。
“靠。跟我來這一手。”新聞部主任心裡說。嘴上打著哈哈,說:“業務上的事,你葉總說了算,我看就不必請示趙總了吧?”
葉稷聞聽此言,臉色好看許多,揮揮手說:“刀總是要石上磨的,牛總是要鞭子教的。估計趙總也是這個意思。”
新聞部主任無話可說,心想你要培植心腹,幹嗎從我手中挖人?難道這個等級差別懸殊的時代,就是這樣產生和諧社會的嗎。心裡不快,敢怒不敢言。粟麥就這樣跟市長跑了一週。市長是個和藹的小老頭,特別喜歡美女,第一次見粟麥,就打著哈哈要粟麥坐他的車,那天正好是三八婦女節,市長還特意囑咐祕書給包括電視臺女記者在內每個女記者送一束鮮花。
一週跑下來,市裡各單位以及各個層面的領導都知道寶靈報社新來了一位報花。只是這朵花十分冷豔,她工作熱情專注,可是除了工作,有一種假面具或拒人千里的冷漠,總之讓人覺得有些怪異。許多人碰到她的眼神就退卻了,更損一點的人在打過幾次交道之後說她是別人放在墓前的祭品,雖是一朵美麗的百合,卻沒人敢拿回家。
這是粟麥刻意弄成的效果。
報社這個地方外表看起來一團和氣,但實質上並非真正充滿和諧。這一點,粟麥第一天上班就很有感觸,那天,粟麥剛在自己的小格子間坐下,就聽到左右“鄰居”在打電話,儘管他們有意壓低了聲音,但一板之隔,還是句句聽得真實。他們一個在為自己的廣告大客戶被“雙規”而上火,一個在打探某個大人物的隱私,是關於他在許多新開發的小區養有情婦的隱私。“唉,財氣人色是堵牆,人人都在裡面忙。”粟麥當時便在心裡嘆息了一聲。她暗地裡仔細觀察著別人都是怎樣工作和學習,人與人之間是怎樣相處,觀察得到的結果是:工作和學習是次要的,搞好人際關係才是主要的。就這一點,讓她明白了一個簡單道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出局。她在心裡暗暗告誡自己:一個殺人嫌疑犯和一個黨報記者,是永遠不可等同的,不管她現在是什麼身份,或做什麼工作,她都是一個逃犯,逃亡的陰影始終會籠罩著她的生活,伴隨她一生一世。
然而,粟麥又是睿智的,她不會因為不幸遭遇或心理暗示放棄對光明前途的積極追求。也許是天性使然,她對新聞有著天生的敏銳,採訪、寫稿對於她來說,是最適合的工作,從第一天開始,她就幹得十分賣力。
針對近期本市出現一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市裡專門召開了防控工作會議,會後市長親自到市疾控中心檢查防控措施。接下來,《寶靈日報》《寶靈晚報》接二連三的發表了“顧月”的文章。
市長覃曉光:要做好長期與甲流作戰的準備(大標題黑體)
本報訊 “我們要做好長期與甲流作戰的準備。”昨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覃曉光到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寶靈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探望病人和防疫人員,並要求衛生部門要從人員分佈、後勤保障、裝置等方面做好準備,為寶靈市編織一張嚴密的流感防控網,做好長期與甲流作戰的準備。
到病房慰問患者(小標題)
昨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會面在寶靈市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舉行。在美國加州就讀的學生石志民(化名),7日晚因為發燒,住進了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並被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病例。這時他戴著口罩在病房裡,透過電腦影片,和在隔離病房外的市長覃曉光聊天。
“石志民,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好一點?”覃曉光關切地問石志民。“感覺不錯,據醫生說,我的病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謝謝市長關心。”石志民戴著口罩,很清晰地回答。該患者現年24歲,本市人,3日乘坐CA984航班從洛杉磯抵達上海。4日乘K79列車抵達寶靈。6日晚21時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流感樣症狀,自測體溫37.5℃。7日凌晨到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在發熱門診留觀室進行隔離治療。後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結果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陽性。
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傅承華介紹說,石志民由於病情發現及時,控制得當,治療效果很好,相信他很快就可以痊癒出院。
做好長期與甲流作戰準備。
覃曉光還前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瞭解我市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情況。
據介紹,目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派出五個工作組開展防控工作,所有工作人員24小時候命。所有應急物資已按實際需求調撥給收治醫院。此外,中心應急採購的一臺實時熒光PCR檢測儀也投入使用,該儀器可提高4倍檢測量,為及時診斷爭取時間。
覃曉光要求衛生部門要利用這次機會,鍛鍊疾病防控隊伍,完善硬體裝備,保障市民安全。他強調,這次甲型H1N1流感不會在短期內結束,我們要做好長期與甲流作戰的準備。
衛生部門嚴把“輸入關”(標題黑體)
本報訊 記者昨日從市衛生局獲悉,針對本市出現的甲流病例,市衛生局局長王敏表示,目前患者體溫正常,他們會對其進行密切觀察。“我們已經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按‘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策略,加大監測篩查力度、密切跟蹤疫情發展、完善預案、加強技術和物資儲備,把好疫情輸入、監測、傳播和處置四道‘關口’,嚴防二代病例出現。
據介紹,目前市衛生部門已加強與出入境檢驗檢疫、外事、旅遊、公安等部門的資訊溝通,充分發揮聯防聯控機制作用,嚴把“輸入關”。加大疫情監測及流感樣病例排查力度,加強重點區域和部位的疫情監測,確保及時發現感染者。
同時,本市將繼續加大抗病毒藥物等物資儲備,加強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宣傳力度,深入社群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對甲型H1N1流感的科學認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
寶靈公交車天天消毒(標題黑體)
本報訊 記者24日採訪瞭解到,在得知寶靈市出現一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後,寶靈市公交集團馬上部署防控工作,決定在當日晚對所屬80餘條公交線路、2000餘部公交車輛全都進行嚴格消毒,消毒後的車輛統一貼上明顯的“本車已消毒”的標識,並且做到“天天消毒”,市民可以放心乘坐。同時,公交集團把此項任務作為重大事項,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對一些細節、主要環節做到不遺漏,幹部管理人員要24小時開機,保持資訊暢通……
除了在日報發表上述內容的文章之外,顧月還在晚報發表加強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甲型H1N1流感的科學認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等文章。比如《三種流感的識別差異》、《按摩五個部位能增強流感免疫力》等等。市民就是透過這些文章,瞭解到2009年所發生的這樁關乎百姓民生的大事,同時也記住了一個女記者的名字——顧月。 “顧月”很快名聲大噪,原先跟市長的記者劉燮坐不住了。他泡醫院其實另有目的,寶靈日報在此之前有兩位記者因為跟蹤報道市委書記和市長而被提拔,如今一個在市委政研室當副主任,一個在政府辦當祕書,劉燮豔羨兩位同僚,一心想著步他們的後塵。可是沒想到,自己跟了市長快一年,辛苦沒少吃,卻啥好處沒撈著,“這樣沒完沒了地跑下去,啥時是個頭?”他可不想一輩子在記者的位置上耗下去。分析報社眼下的時局,覺得人才匱乏這對於他來說是個大好時機,所以他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病”了。可是,他萬萬沒想到,茅廬裡殺出個李逵,打哪裡冒出個弱小女子顧月,居然頂替了他這位“金牌記者”。“真他媽人算不如天算。”他憤憤罵道,接著,仰天長嘆幾聲,無可奈何地很快出院,要求回到原來的崗位。
粟麥又回到了原來的專題部。當初葉稷這樣安排就是有深意的,一是激一激劉燮(這個目的很快達到),二是鍛鍊一下粟麥(這個目的似乎也已經達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考慮劉燮很快會回到原來的崗位,如果找別人替代他,到時怕不太好隨意更換,所以想來想去只有粟麥是最好的人選。現在看來這步棋算是走對了,與自己私交甚厚的劉燮順利回到原來崗位,而粟麥這個新來的小卒子根本不在意這些,在葉稷的安排下,她依然高高興興跑民生專題。很快,她就盯住了房地產業的一些焦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