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崩
我愛上了美女上司 偷心痞子妃 吻你著了火 汐無鹽 盛寵 魔法世紀編年史 妾生 逆天改命 蟲爺的聖盃戰爭 尖刀之特種兵王
第81章 崩
第81章 崩(1/3)
周帝此時四道殘影將寒月困住,而寒月的快劍迫使他不得不出劍應戰。而這樣卻會讓對方分辨出哪一個才是真身,殘影的迷惑效果便大打折扣。此時雙方近乎是以傷換傷的打法,周帝明顯有些不支。
二十招過後,寒月一劍刺中了周帝持劍的右臂。而自己的左肩也受了一記劍傷。但周帝卻露出了難以理解的笑容,寒月反應過來,想要抽身而退。卻被周帝左手死死抓住劍身,無法拔出。
“和我一起去死吧!”周帝的眼中露出了瘋狂的影子。
話音剛落,一道銳利無比的劍光閃過,隱隱發出割裂空氣的聲音。羅生劍蓄勢已久的必殺一劍等待的就是這一剎那。
也許是感覺到主人的生死危機,即使被死死壓制住,龍淵依然再次爆發出奇異的力量,掙脫了周帝掣肘。脫離了寒月的手,縱身飛向那道無堅不摧的寒光。
“不!”寒月的心中忽然感覺到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將離自己而去,飛馳而去的龍淵劍上,一個模糊的身影浮現而出,不由悲呼了一聲。
“砰!”的一聲,劍氣與劍身相撞的一剎那,方圓一丈內的物件盡數化為灰燼就連地面也被生生削出了一個大坑,捲起無數煙塵。將寒月的身影掩去。
周帝與羅生劍兩人都凝視著一處,靜待著一切塵埃落定。
煙塵緩緩散去,那道白色的身影半跪在地,右手持著龍淵立於地上,劍身沒入三寸。左手捂著胸口,臉上的白玉面具,碎了一小塊,露出了嘴角,掛著一絲血跡,像是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最惹人注目的卻是她手中的龍淵劍,劍身居然出現了清晰的裂紋,彷彿隨時都可能徹底破碎一般。
想來為了擋下那一擊,她付出的代價極為慘重。
“咔擦”,一聲清脆的微響,驀然的出現在了大殿之中,顯得如此突兀。並非龍淵劍不堪重負徹底破碎,而是那白玉面具正中出現了一道裂紋,緩緩裂開。“哐當”,面具脫落,分作兩半掉在地面上。
周
帝與羅生劍,終於見到了白衣女子的真面目。
一頭柔順的黑髮散落在香肩之上,精緻的面容沒有一絲瑕疵,左眼下的淚痣為原本的完美帶上一絲絲缺憾,卻又更添風采。嘴角的血跡,女子的目光愣愣地望向手中有些殘破的劍身,一雙星眸,竟露出悲慼之意,彷彿一旁虎視眈眈的二人不曾存在一般。
“昔日李延年曾作詩,讚譽自家姊妹角色之姿,以期獲得武帝之眷顧。朕覺得此詩用來形容你並不為過。”周帝似乎有些惋惜,“只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賊。而且還是那竊國之賊。”
“但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朕必須讓你上路。”周帝上前,雖然之前右臂已被刺穿,將帝皇劍換至左手,一劍橫在寒月的脖頸上。
“一切都結束了。”周帝像是在宣告著她的結局,但羅生劍卻感覺到他體內的生機已經所剩無幾。這句話即是對寒月的宣告,也是這位帝王對自己命運的宣告。
“抱歉,抱歉!”寒月如同陷入魔怔之中一樣,將龍淵抱在懷中,不停的說著“抱歉”,就像是至親之人死在自己的懷中一般,完全沒有在意脖頸上,那把隨時能取她性命的利刃。
利刃緊逼,劃破了皮層,一股血跡沿著傷口,順流而下,浸溼了胸前的白衣。與左肩的血花,稱映出別樣的悽美。
就當紅顏將隕的片刻,原本頹喪的龍淵劍忽然金光大作,一劍擋開了周帝,裹挾著寒月就要飛遁而出。
事發突然,兩人始料未及,羅生劍只來得及發出一記飛刀,沒入對方的後背,留下一灘血跡。便徹底消失的不見蹤影。
羅生劍作勢欲追,卻被周帝叫住:“別追了,我時間不多了,你去將樞密院的範質給我請來。還有梁王與皇后也叫來,趁朕還有一口氣,先將這身後之事安排妥當。。”
範質被祕密深夜召集入宮,當他到達紫宸殿的後殿時,周帝已是面若枯槁,彷彿油盡燈枯一般。而一旁的皇后與梁王,雖未哭泣,卻也都
面露悲意。
範質看到這一場面,便明白了七八成,沒想到最終還是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整了整自己的心緒,範質面向病**的周帝施了一禮:
“微臣範質參見陛下!”
“範愛卿,你且過來,朕有話與你說!”雖然已是行將就木,但周帝話語中依舊充滿了威嚴,讓人難以心生抗拒。
範質來到病床前,被周帝一把拉住右手,輕放在梁王的頭頂。然後露出了釋然的笑容:“範愛卿,訓兒交給你,朕便放心了。”
“陛下!”範質跪地悲呼,涕泗橫流,那個叱吒風雲,威懾天下的帝王,此刻仿若一個普通人一般,只能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他人。心中的悲涼可想而知。
“羅愛卿,你替我擬好聖旨。我死之後,梁王即位,範愛卿為顧命大臣,與王浦共同輔佐梁王,敕封蕭國公。”周帝極其費力的說清每一個字的內容,生怕對方記錯,“至於趙元朗,若有機會,便外放出去,調了他的禁軍的職務吧。”
說完這一句話,周帝像是放下了所有的重負一般,露出瞭解脫般的笑容。
“臣,遵旨!”羅生劍半跪在地,聲音顯得格外沉重。
卻不見周帝又任何下文,原來他的表情就此凝固在那個笑容上。場面中的數人不由一陣悲呼,隨後,皇城的鐘聲響徹在整個汴京上空,一代傳奇帝王就此落幕。
六月十九日,寅時,柴榮駕崩,諡號周世忠,年僅七歲的柴宗訓於靈柩前繼位。
一時間,政局動盪,人心浮動,謠言四起。那些忠實的皇黨中,有人猜測動亂的根源可能出自前禁軍大統領趙元朗那裡,指出他不應再掌禁軍,甚至某些激進人士主張先發制人,及早將其剷除。可新帝只是改任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奪了他禁軍的兵權,便再無動作。
此外,另一件事則震動了整個天下諸國,甚至江湖人士也被捲入其中。便是新帝下令血衣衛與趙元朗捉拿刺殺先帝的凶手,並懸賞天下,緝拿歸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