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46章

第46章


yy之王(原名龍) 一枝金蓮壓海棠 冷酷法師的俏鬼妻 姻緣:逃不過的婚劫 我的極品美女們 浮生若夢 爆衣之王 武裝 靈異事件調查小組 農家傻夫

第46章

第46章

“真的可以改變一縣之地的風水格局”羅宗保的認知被顛覆了,周昂以念頭演化,如此直觀的表現又讓他不得不相信。

“豈止是一縣之地,只要是道行足夠,心中有山川溝壑,便是一府一州,甚至是一國風水也是可以改變的,你可知戰國末年秦國修建的鄭國渠?”周昂撤了山川虛影,站在羅宗保身前,似乎打算藉此教導一番羅宗保。

“小侄才疏學淺,未曾聽過!”羅宗保恭敬的低著頭,他所學也不過是羅子浮偶爾的教導,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戰國末年,秦國成為了一時霸主,然而僅靠巴蜀之地出產的糧食,還不足以支撐秦國大軍東進,因此秦國急需發展關中之地的水利。而此時韓國深感秦國威脅,也獲知了秦國欲在關中之地興修水利的意圖,便派了著名的水利大師鄭國,以行疲秦之策。”周昂娓娓道來,將一段戰國末年的趣聞軼事講了出來。

周昂雖然說得簡單,羅宗保也能從中感覺到兩個國家之間博弈的波雲詭異。

“那鄭國也確實忠實的執行了疲秦的策略,他花了十多年時間,幾乎耗盡了秦國積累多年的底蘊,修建了一條長達三百餘里,連線涇水與洛水的巨集偉水渠,便是現今依舊在使用的鄭國渠。”周昂繼續說道,不過鄭國渠雖然依舊在使用,但名氣已經不大,所以知道這段過往的人也並不多。

“難道就是這鄭國渠改變了秦國風水?可是修建鄭國渠不是消耗了秦國十餘年的積累嗎?”羅宗保已經大概猜到了結果,他也知道秦國最後滅了韓國,還統一了天下,但他還無法相信秦國的大一統與鄭國渠有如此緊密的關係。

“秦國自然也是有高人的,修建鄭國渠確實使得秦國國力疲憊,可是這涇洛二水相連,便是雙龍昇天之局,一條鄭國渠,竟是讓關中之地凝聚了上千年的龍氣,從那以後千年之間,關中之地便成了龍興之地,所謂得關中者得天下,也是由此開始!”說道此處周昂也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起來。

表面上鄭國渠灌溉了關中數十萬頃的良田,使得秦國國力大增,實際上氣運的無形改變,更勝過這些表象。

以前周昂也如普通讀書人一般,以為秦國一統天下靠的是幾代君王的銳意進取,而如今修煉道法窺探天機命理後才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大能們以世俗為棋子的博弈。

“鄭國渠建成三年後,韓國便被秦國所滅,自此秦國大勢已成,這便是風水大道!”說完最後一句話,周昂也沉默了起來。

他引婺江之水入郭北,自然比不上鄭國渠連通涇洛,但是風水大道畢竟太過深奧玄妙,周昂自己也無法推測,郭北縣的風水格局改變究竟能達到怎樣的效果?

第39章 清明詩會

在周昂的規劃下,郭北縣正一天天的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還不到五日時間,燕赤霞就帶著衙役將現有的土地丈量完畢。

而從第三日起,便已經開始有其它府縣的流民來到郭北縣。

因為早有準備,這些流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並且快速的投入到了建設郭北縣的大潮中。

縣中諸事有燕赤霞寧採臣等人打理,雖然有些忙碌,一切依舊井井有條,到目前為止周昂這位縣令並沒有操太多的心。

後宅書房之中,周昂正在仔細的描繪著一幅畫卷,這畫卷有別於傳統山水畫,而更像是一幅地圖。

地圖正是郭北縣東北的地形圖,周昂正在上面不同的位置標註著一行行小字,並且地圖上一條水渠的輪廓躍然紙上。

“周郎真的決定改變郭北縣的風水大局了?”看著周昂認真的繪製婺江水渠,姜小曇卻滿是擔憂的問道。

“我知道你心中擔憂,我既然做了這郭北縣令,自然要造福一方,而且眼見吳王謀反,我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生靈塗炭吧?”周昂沒有抬頭,手中繼續繪製,卻也開口與姜小曇說了起來。

“我雖然讀書不多,卻也知道,歷來變革者無論成敗,最終都難有好的下場,周郎不僅在郭北縣進行了人道改革,又要改變一縣之地的風水大局,無論是哪一件事,稍有不慎都是萬劫不復啊!”姜小曇繼續說道,她所擔憂的正是周昂在郭北縣推行土地改革和引婺江之水入郭北。

周昂聞言終於放下手中的筆,他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深邃的看向窗外,片刻之後才說道“以你我如今修為,自然可以選個風景秀麗的世外之地,過著那神仙眷侶的生活。但那樣的生活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

“我這一生,前二十年渾渾噩噩,已經虛渡了許多大好時光。人生在世匆匆而過,這世間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我願用餘生,換這世間一個真正的太平!”周昂繼續說道,已是目光堅定。

隨著道行眼界的提高,周昂的格局也在慢慢的發生著變化。

姜小曇看著周昂的身影,臉上慢慢的也浮現出笑容,而後如釋重負的說道“神仙眷侶故我所願,不過我更愛眼前的你!”

周昂聞言無奈的一笑,姜小曇總是一點也不含蓄,連如此露骨的情話也是隨口而出,不過這倒也符合她的性格。

“有妻如此,此生大幸!”周昂終究無法做到像姜小曇那麼灑脫,只能拱手一拜,私下裡周昂已不止一次對姜小曇以夫妻相稱。

聽到周昂對自己的稱呼,姜小曇心中甜蜜,卻是欲言又止,因為到目前為止,周昂還沒有提過兩人婚禮的事。

姜小曇雖然灑脫,這種事情卻也無法主動開口。

郭北縣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而這裡的動靜也很快傳到了杭州府。

杭州府下有杭州城與錢塘縣,兩城緊鄰幾乎連在一起。

杭州城便是浙江布政司衙門所在,而錢塘縣則是吳王的王宮所在。

吳王宮中有一座巨大的木質閣樓,閣樓共分三層,站在樓頂便可俯瞰整個錢塘縣,甚至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看到杭州城景象。

這座閣樓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萬卷樓,為藏書萬卷的意思。

而事實上萬卷樓的藏書早已突破了十萬冊。

這裡也是吳王最愛待的地方,無論是獨自一人登樓眺望,還是邀請江南名士講經論道,都是在這萬卷樓。

吳王博學多才,禮賢下士的名聲,有大半也與這萬卷樓有著聯絡。

這一日吳王又登上了萬卷樓的最高處,他又習慣性的站在了北面圍欄處,靜靜的眺望著北方。

不遠處就是整個江南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杭州城,只是吳王雖然看向北方,目光似乎越過了杭州城,看向了更遠處的群山白雲。

透過群山白雲的遮擋,更遠的千里之外,就是大寧朝的京都。

“浮雲遮不住,千里望長安。”

忽然吳王喃喃自語,低聲的吟誦出了一句詩。

這句詩並非名家所作,也從未有人作過,正是吳王有感而發。

雖然只是隨口一吟,卻也不失水準,可見吳王博學多才並非浪得虛名。

只是這詩意有些令人費解,因為大寧朝並無長安,倒是前朝國都名為長安,只不過前朝的都城長安也不在吳王眺望的方向,而是應該在西北方向。

“蹬蹬蹬蹬”一陣登樓的腳步聲逐漸靠近,一個身著宮服的老太監出現在吳王身後。

聽到腳步聲停下,吳王這才緩緩轉過身來,那修長挺拔的身影正好將光線擋住,老太監正好站在吳王的影子中。

吳王只有三十出頭,他是景安帝最小的兄弟,也是如今封地最好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