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無賴小農民 總裁攻妻不備 微光之城 死神傳人 綜熊孩子拯救世界 煉嬰 君臨銀河 窗外有張臉 前情舊愛,峰迴幸福轉角 玫瑰之翼
第288章
第288章
法丈渾身籠罩著金光,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一步步的登上祭壇。
等到法丈登上祭壇,小皇帝親自展開聖旨,面朝祭壇恭敬的宣讀到:“天佑大寧,朕為人皇,今禱告上蒼,國有法丈功德無量,朕冊封其為大寧護國大法師,並賜法號‘普渡慈航’,願國師護我大寧,保天下蒼生萬世太平。”
冊封的聖旨並不長,小皇帝的聲音也還有些稚嫩,不過隨著他親口唸出聖旨,京城上空便是霞光滿天,虛空之中更是響起鐘磬鼓樂之聲。
法丈不僅得了國師封號,還有了普渡慈航的法號,虛空之中更有王朝氣運落下,將普渡慈航承託的更加神聖。
忽然祭壇之上的普渡慈航雙手合十,下一刻口中低聲吟唱起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普渡慈航一直重複著這段咒語,明明語氣很是怪異,但是落在世人耳中,卻能讓人產生一種恍恍惚惚的感覺,而後滿朝文武連同小皇帝都恭敬的跪在了祭壇之下。
傅天仇甩了甩腦袋,他感覺這聲音有些詭異,不過下一刻那聲音越來越多,瞬間充斥著他的腦海,即便他如何反抗,也很快被這聲音控制,跟著其他人一起跪拜下去。
國師的聲音藉著漫天金光傳遍整個京都,大街小巷無數的百姓都朝著國師跪拜下去,京都之中國師為尊。
西北要塞潛溪書院,當週昂踏上講壇的時候,下意識的抬頭看向了京都方向,他神色微變,眼神之中也流露出一絲擔憂。
書院之中其他人雖然無法看到此刻京都的異常,但一些人也從周昂眼中看到了不同尋常。
不過這種變化只出現了剎那,而後周昂便神色如常的坐了下去。
“今日是我最後一次來書院講道了。”坐下之後周昂開口說了第一句話,而這第一句話一出口,頓時讓所有人大為不解。
無數雙眼睛都好奇的盯著周昂,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下一刻周昂沒有開口,而是手臂一抬衣袖一甩,隨後一座一人多高的石碑出現在他身前。
這石碑如同琉璃,兩面光滑,上面一個字也沒有,只有一陣陣流光在石碑上流轉。
接著周昂的聲音才繼續響起:“此碑無字卻有文,為我佈道天下所立。其中有我畢生所學,有道法神通,有武技祕法,有占卜易術,有農桑水利,還有為官之道,也有學問文章。從此以後,凡心中有求,亦無邪念者,觸此石碑,便可獲得最適合你的知識。”
周昂平靜的解釋起身前石碑的作用,這些日子他也在仔細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傳授知識?
這個問題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而周昂透過這大半年的講道,也發現了這種一起講道的弊端。
那些聽講之人良莠不齊不說,有些明明悟性很高,但卻未入門,有些雖已入門但悟性欠缺。
同樣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收穫,時間沒有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因此周昂才想出了這個辦法,這塊石碑凝聚了周昂的畢生所學和功力,他散去的修為也都全部用來凝練這塊石碑了。
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同,這塊石碑會根據那人的特性和所長,為他傳授最適合的知識。
比如一個已經成就元神的強者,若心無邪念,石碑就會根據他原本的特性,傳授最適合他繼續修行的功法,甚至包含聖道至理。
如果是普通人來觸控石碑,或許他會得到一套兵書,也可能得到關於農桑水利的科技知識,總之石碑之中包含無數的知識,卻只會因人而異。
“不過要想獲得石碑的力量,任何觸碰石碑之人,你原本所學和經驗,也會被石碑收錄,而後被石碑編撰成體系,反哺給其它更需要的人。這才是佈道天下的真正意義。”周昂繼續說道,對佈道天下卻有了一些重新定義。
任何知識都需要相互印證才能進步,一味的只去吸納而不奉獻,那只是培養出一批自私自利的人。
周昂佈道天下想要的自然不是這樣的結果,所以他設定了許多限制。
首先當你觸碰石碑的時候,就會檢驗心性,如果是那種大奸大惡之人,不僅得不到石碑中的知識,甚至還可能受到石碑力量的反噬。
而後當你獲得石碑知識時,你原本所掌握的知識也會被石碑收錄,這樣石碑本身也就在不斷進化完善。而後石碑可以反哺更多的人,培養出更加出類拔萃,甚至是引領時代的人,這才是佈道天下的真正意義!
第225章 渾元劍經
周昂佈道天下的舉動很快人盡皆知,而隨著最早一批在書院的人接觸石碑,並且從中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處後,此事不斷傳播,越來越多人來到西北。
這些人中不僅有方外人士,更有大量的讀書人和平民,在他們看來,那‘聞道碑’就是可以改變一生的東西。
因為周昂立下的石碑太過神奇,不僅能因材施教給人傳授知識,更能吸納知識不斷完善進化,所以世人給石碑取了一個名字,便是‘聞道碑’。
這聞道碑的出現,比起周昂的符詔可管用多了,那些真正不出世的高人也紛紛來到西北要塞。
因為聞道碑毫無保留的對外開放,所以每一個來到要塞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觸控聞道碑。
不過一開始確實吸引了不少邪道修士,或者投機取巧心術不正之人。
只是當一個元神境的邪道修士,在觸碰到聞道碑後,頃刻間就被其中的力量反噬神形俱滅後,那些心術不正之人越來越少,漸漸的便沒有投機取巧之輩前來了。
最近周昂也在府中很少外出,因為聞道碑是他所立,那碑中所有的一切都與他緊緊相連,也就是說當他將知識傳播給世人的時候,世人反哺到聞道碑中的各種知識周昂也能學習。
“老師,有個自稱畢坤的劍客求見。”葛良工白天依舊跟在周昂身邊,雖然她也可以透過聞道碑學習,但她覺得能夠受到周昂耳濡目染會更好。
周昂很少見客,不過今日卻破天荒的說了一句:“有請!”
也不知為何今日他要接見這個叫畢坤的人?
很快葛良工就將一箇中年男子帶到了周昂面前,只見這是一個身負寶劍,看起來精神奕奕的劍客。
“方外之人畢坤,見過周子。”畢坤主動向周昂見禮,他與大多數人一樣,也稱呼周昂為周子。
如今周昂聲望漸增,尤其是在佈道天下之後,更是被許多人敬若恩師。
不過如今天下也不是周昂一枝獨秀,在京都還有一個國師普渡慈航,同樣被許多人所推崇,因此也時常有人將周昂和普渡慈航相比較。
隱隱間,甚至有人議論,說當今世道,有望成聖者,非周子與國師莫屬。
“畢先生今日來見本君,所為何事?”周昂一臉笑意的問道,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飽學之士,除此之外身上還有些朝廷封疆大吏的氣度,完全讓人感覺不到絲毫修為。